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134条记录
大豆灰斑病抗源农艺性状研究初报

作物品种资源 1986

摘要:大豆灰斑病菌(Cercospora sojina Hara)在黑龙江省东部三江平原低湿地区发生危害较重。根据我所几年来试验结果和生产调查,严重发病时大豆产量损失达30%,个别可达50%。选育抗病品种是解决大豆灰斑病危害的有效途径。我所从1976年开始进行大豆灰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波浪冠层栽培法研究

大豆科学 1986

摘要:大豆波浪冠层栽培法是人为造成波浪冠层,以扩大群体叶片截光面积,充分利用和提高光合作用能力,为大豆生育后期创造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底叶黄枯,提高大豆产量。试验表明,波浪栽培法有三种形式:一是高矮不同品种实行隔行间种,二是同品种不同密度和施肥量隔行间作;三是同品种喷洒TIBA形成高矮隔行间作。但认为这三种途径造成波浪冠层仍还具有不同程度困难。认为较理想的途径是研究采用仅有株高相差的等位基因系的品种配制成组合。试验结果指出,波峰与波谷相差10—15厘米为宜,其增产效果在6.0%—15.1%。进而肯定了波浪冠层栽培法对增产的效果,是一种有前途的栽培方式之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新品种——合丰26号

农业科技通讯 1986

摘要:合丰26号是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以克4430-20为父本、合交13号为母本有性杂交育成的。品系代号合交77-628。1980—1983年16点区域试验,平均亩产119.35公斤,比对照品种黑河3号平均增产10.6%;1982—1984年17点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06.15公斤,比上述对照品种平均增产11.2%。1985年春由黑龙江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该品种植株较高大繁茂,秆较强,叶为披针形,苍白色,茸毛灰白色,为亚有限结荚习性。主茎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全面深松改良盐渍土

土壤肥料 1986

摘要:我省松嫩平原西部盐渍土的特点是盐分组成中以苏打盐为主,盐化碱化过程同时进行,在春秋干旱季节,土壤蒸发强烈,土壤耕层则产生聚盐过程,盐碱含量大于作物耐盐度,致使作物苗期不能正常生长发育,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粱耐冷性材料筛选鉴定研究

作物品种资源 1986

摘要:高粱是喜温短日照作物,在黑龙江省高纬度长日照的自然条件下,表现对低温冷害特别敏感。据统计建国后的冷害年份,一般减产幅度在51—68%,减产幅度之大,受害面积之广,是任何其他灾害所不能比拟的。所以对高粱芽期和苗期耐冷性进行筛选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灰斑病大豆新品种选育

中国农业科学 1986

摘要:灰斑病(Cerocspora sojin Hara)在我省大豆产区均有分布,尤以东部三江平原低湿地区发生普遍,为害严重。灰斑病为害大豆叶、茎、荚子实,使产量和品质显著降低,并影响种子质量。一般减产12—15%,发病严重时减产达30%以上,感病子实的含油量、蛋白质含量和百粒重均有所降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美国密执安州土壤保护耕作

土壤肥料 1985

摘要:密执安州位于美国中北部地区,属美国玉米带的东北端,北纬42~47℃,该州由两大半岛组成,被五大湖环绕,具有半海洋性气候特点。密势安州农作物主要是玉米、大豆、小麦、干豆(干豆系指我国的小豆、饭豆一类)和苜蓿。近些年来密执安州农作物面积、产量和产值都有较大增长。土壤耕作是基本的农事作业。他们认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对苹果高接抗寒丰产技术的研究

核农学报 1985

摘要:黑龙江省果树冻害严重,对生产威胁很大。果树是多年生作物,冷害不仅影响当年产量,也影响以后几年的生育和结果。还会引起病虫危害,导致冻害、病害的恶性循环。这是造成我省苹果生产单产不高、总产不稳的主要原因。果树高接裁培法,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示范运用,对寒冷的自然条件适应力强,增产和收益都很显著,目前已有20余万株,栽培面积还在不断扩大。但是"高接"抗寒原因还不清楚。因此对同化产物和矿质营养在树体内的运输、分配和积累特点,"切口"接合处输送营养物质的截流作用等,进行探讨是很有必要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的起源演化和传播

大豆科学 1985

摘要:栽培大豆学名为Glycine max(L.) Merrill,起源于中国,这是世界各国学者所公认的。Herbert W.Johnson在美国大百科全书中指出:“中国古文献认为,在有文献记载以前,大豆便因营养价值高而被广泛地栽培。同时在公元前二千年大豆便被看作是最重要的豆科植物,大豆是中国文明基础的五谷之一”。库津 (В.ФКуэи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小麦品种数量性状遗传距离的测定及其系谱分析

遗传 1985

摘要:近年来,有些遗传育种工作者按品种地理来源或表现型差异的大小进行选配亲本,取得了初步成效。Bhatt在小麦育种中,对选配杂交的几种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以多元分析法选择那些遗传差异较大的亲本间杂交更有效,毛盛贤等有关这方面的研究亦得到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