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134条记录
植物生长调节剂“784-1”对大豆、花生、向日葵的增产效果

农药 1985

摘要:国外报道植物化学激素3-(2-吡啶基)-丙醇,在大豆开花到成熟期之间,每亩喷施有效成份21.4克,可提高产量28%。南开大学元素所于1978年初合成此药,试验代号为“784-1”。1978~1983年协作试验了对大豆、花生、向日葵的增产效果,简结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稀土元素在春小麦上应用的效果与可行性

科学通报 1985

摘要:三十年代以来,一些学者的研究指出,稀土元素对小麦生育有良好影响,但至今并未见到国外在小麦生产中使用稀土的报道。本项研究的目的在于确定稀土元素对春小麦的增产效果和在农业生产上使用的可行性,试验是在黑龙江省进行的。盆裁试验采用该省麦区的四种主要土壤,处理盆种子拌入0.1%硝酸稀土,试验共做两年次。结果,四种土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十烷醇在大豆上应用效果试验总结

江西农业科技 1985

摘要:继1983年联合试验,用胶体和乳剂两种剂型的三十烷醇,对大豆二层复叶展开期和开花末期,进行叶面喷洒处理试验。结果胶体分散剂参试的六个浓度,对幼苗株高的生长没有生理活性,高浓度下对根干重有生理活性存在的可能。开花末期喷施三十烷醇,两种剂型都没有增产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充分发挥外文图书在农业科研中的作用

黑龙江图书馆 1985

摘要: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是全省的农业科研中心,为了加速发展我省的农业生产,提高研究水平,我院图书馆每年都要购进大量的中外文图书,以便为科研人员及时提供情报信息。随着科研工作的深入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科研人员对外文书刊的需要量越来越大,为此我院外文图书的购进量,也就相应地逐年增加。同时这些外文图书多为原版本,价格高,仅外汇每年高达近万元。因此,怎样使情报信息来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就成为当前我院图书馆的一项重要研究课题。几年来,根据农业科研工作的特点,我们采取了及时提供信息、科研人员自选外文图书和定项服务等措施,使外文图书利用率从过去的50%提高到90%。现就这三个方面谈一下我们的体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及品种抗性基因的研究

植物保护 1985

摘要:我省水稻栽培面积约500万亩左右,稻瘟病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在大发生年份造成严重损失。1968年以来陆续推广的高产品种京引59、普选10号、合江20等品种,都先后表现严重感病,近年来,采用了日本的12个粳型单基因鉴别品种进行小种研究,初步明确了我省致病小种的种类、地理分布以及品种有关抗性基因对小种的反应,为我省进一步开展抗病育种和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了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两垄一平台”栽培法研究

大豆科学 1985

摘要:通过多年试验明确了采用“两垅一平台”栽培法,既保持垅作特点,又吸收了窄行密植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耕层结构,能使田间绿色面积增加近三分之一,充分地利用了光能。在密度相近的情况下和70厘米垅比,扩大了个体生活领域,创造了良好的通风透光条件,明显地提高大豆产量。试验表明:一般可增产大豆12%以上,同时还便于轮作机械化作业和田间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抗旱类型大豆(Glycine.max)游离脯氨酸的累积动态

大豆科学 1985

摘要:本文报道了不同抗旱类型大豆品种游离脯氨酸在水分亏缺和无亏缺条件下的不同生育期累积动态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在正常水分条件下,大豆品种的游离脯氨酸含量存在差异。游离脯氨酸的累积从结荚期至鼓粒后期随着生育的进展具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水分亏缺条件下,所试大豆品种(黑农26、绥农4号、呼80—1001、安丰1号、庆选101)游离脯氨酸的累积能力均高于无水分亏缺条件下的累积能力,且均达到了显著水准。不同抗旱类型的大豆品种(黑农26,绥农4号,庆选101、呼80—1001)游离脯氨酸在不同生育时期累积能力不同。游离脯氨酸的累积能力在结荚期表现最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射线照射春小麦杂交当代种子诱变效果的探讨

核农学报 1985

摘要:本研究表明辐射与杂交相结合对提高小麦的诱变率有比较明显的效果。照射杂交当代种子,由于杂交分离世代与辐射分离世代相吻合,有利于选择。照射杂交种子是否比相应的未照射种子在主要分离世代上有更多的突变类型和更宽的变异谱?比照射亲本种子是否有更丰富的变异类型?这一直是有争议的问题。为了进一步研究照射杂交当代种子的实际效果,及产生的变异与单纯杂交分离和照射亲本后代间的关系,我们于1980—1981年在两个杂交组合上进行了研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植物生长调节剂—“784—1”对大豆增产效应的研究

大豆科学 1985

摘要:通过1978—1983年用”784—1”喷施、浸种和拌种三种施药方式,经113个试验点次近2000亩的田间小区试验,中间试验和示范:一、“784—1”对大豆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均有促进作用,可增大叶面积,促进光合产物的积累,花荚增多,提高百粒重,因而构成增产。二、喷施:亩用“784—1”有效成分21.42克兑水66.7斤于大豆盛花期喷雾,41点次,1110.2亩平均增产8.28%。三、浸种:“7B4—1”200PPM药液浸豆种2小时捞出晾干播种。23点次107.8亩平均增产14.45%。四、拌种:使种子能附着纯“784—1”200PPM的药量拌种。41点次603.5亩平均增产12.2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生理小种研究初报

大豆科学 1985

摘要:以美国目前应用的一套鉴别品种为基础,对采自我国5省9个地点的大豆孢囊线虫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结果鉴定出三个小种,其中4号小种采自安徽省砀山县、山西省太谷县和山东省肯利县;1号小种采自辽宁省昌图县;3号小种采自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佳木斯市、牡丹江市、肇东县和铁力县。上述小种均分别相当于美国、日本等已鉴定发现的同号小种。 试验认为,今后我们对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的鉴定,可用黑农26号作为感病对照品种以代替Lee或Essex;并增设龙抗SCN 792作为新的鉴别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