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9608条记录
葡萄绿枝嫁接刀法

北方园艺 1991

摘要:葡萄苗木繁殖生产上普遍采用绿枝嫁接法。因刀法不同对嫁接的速度、芽接刀的磨损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绿技嫁接是在夏季进行,气温较高,刀创面水份蒸发很快。又鉴于适宜嫁接期有限,所以,为提高接活率,不能不考虑减少磨刀次数和嫁接速度的问题。嫁接速度快准确是提高成活率的保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庭院葡萄冰冻防寒法

农业科技通讯 1991

摘要:近两年对庭院葡萄采用冰冻防寒效果很好。具体方法是:秋季葡萄经修剪下架后,按一般方法包草、盖草,再埋土5厘米厚左右(过去要埋土20~30厘米),然后盖上1层草帘,以防浇水时覆土被冲走。当室外气温下降到-15℃左右时,可往草帘上大量浇水,这时随浇随冻,较厚的冰层可起到防寒保湿作用,一般需浇3次水。冰冻防寒的优点:1.防寒效果好、省工、简便易行。因冰冻防寒葡萄被封得严密,防寒和保湿效果好,并可节省用土量1/4~1/6,因而省工省时。2.适合庭院小面积葡萄栽培,解决防寒取土不便的问题。3.可避免因防寒过早,造成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节水栽培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东北水利水电 1991

摘要:通过间歇灌溉法和常规灌溉法对水稻产量影响的试验研究表明,间歇灌溉法不仅可以节水,而且能提高水稻产量,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间歇灌溉法比常规灌溉法全生育期节水100.0~184.2 m~3/亩,增产6.5%~14.9%,每亩增收23.25~48.54元。黑龙江省水稻生产发展很快,1982年全省仅有稻田508.3万亩,至1988年增加到1076.0万亩,其中旱育稀植面积占61.5%,随着稻田面积的不断增加,加之三灌溉技术不合理,灌溉定额偏高,水的浪费现象十分严重,用水量也随之猛增。据佳木斯地区凋查,一般提水灌溉定额竟高达1000~1400 m~3/亩。这样不仅加剧了用水矛盾,浪费水资源,而且生产成本也随之增加。通过水稻旱育稀植节水灌溉研究,总结出一些降低灌溉定额的可行技术。

关键词: 节水措施 水稻 产量 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覆盖作物的选择及其应用

土壤肥料 1991

摘要:在覆盖作物的选择及其应用的5年试验中,初步认识到在大田进行生物覆盖是保土、保水、保肥的有效措施。覆盖作物的选择,不仅考虑一年生作物,多年生的作物前途更为广阔。尤其是随着免耕法的逐步推广扩大,这种方式(牧草、绿肥多年覆盖)以间作、套种的组合进入大田作物之中,效果会更为显著。

关键词: 覆盖作物 牧草 绿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花叶病毒种子带毒检测的研究

植物保护 1991

摘要:带毒种子是大豆花叶病初侵染的唯一来源,种子带(传)毒率高低影响田间发病基数和病害的扩展流行,也是评价品种抗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摸清和掌握大豆品种的带(传)毒情况及检测方法,在生产中有重要的经济意义。为此,我们在筛选种传率低的品种过程中,对此项工作做了初步摸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基因工程根瘤菌田间结瘤和共生固氮效应

生物技术 1991

摘要:利用三亲本接合转移方法,将快生型大豆根病菌B_(52)的基因文库克隆转移到受体菌慢生型大豆根瘤菌2210中,获得4株大豆基因工程根瘤菌(32.43、B—2—6、B—3—8)。田间接种试验表明:在大豆分枝期(V2),43和32结瘤效分别比不接种对照增加117.9%和100.4%;在初花期(R_1),32和B—2—6结瘤数分别比对照增加122.5%和91.6%,根瘤固氮酶活性增加233.3%和195.6%;在结荚始期(R3),B—2—6和32结瘤数比对照增加78.5%和70.1%,根瘤固氟酶活性43和B—2—6分别比对照增加53.4%和49.3%。产量统计表明:32、B—2—6和43比对照分别增产16.8%、14.3%和12.2%,亩增收大豆分别为28.2、24.1和20.6公斤。以上三个菌株均比受体菌株2210增产率高。

关键词: 大豆根瘤菌 基因工程 结瘤 固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生素对大豆组织培养物的抑制效应

中国油料 1991

摘要:将大豆悬浮培养细胞及大豆幼胚培养物置于不同浓度的卡(Kanamycin)、G_(418)和潮毒素(Hygromycin)中培养,观察三种抗生素对大豆组织生长及其形态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G_(418)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完全抑制大豆悬浮培养细胞和幼胚再生芽生长的有效浓度分别为3μg/ml和25μg/m1。

关键词: 大豆 组织培养 抗生素抑制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原生质膜及混合细胞器膜脂脂肪酸对干旱胁迫的反应

大豆科学 1991

摘要:本文分析了大豆复叶、真叶、子叶和发育子叶原生质膜及混合细胞器膜脂脂肪酸的组成、配比以及脂肪酸不饱和指数对干旱胁迫的反应。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原生质膜及混合细胞器膜脂中主要有六种脂肪酸:豆蔻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还有少量的月桂酸和花生酸和一种未标记的脂肪酸。干旱胁迫不改变大豆不同叶类组织原生质膜和混合细胞器膜脂脂肪酸的组成,但配比和组分含量却发生了很大变化。脂肪酸组分中变化最显著的是亚麻酸,其次是亚油酸和棕榈酸。亚麻酸与脂肪酸不饱和指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耐旱型品种(庆选101)膜脂对干旱的反应,为脂肪酸的饱和化作用较慢,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不耐旱品种(黑农11)。同一品种不同叶类对干旱的抗性表现的顺序为:复叶>真叶>发育子叶>子叶。

关键词: 大豆 干旱 原生质膜 膜脂 脂肪酸不饱和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小麦花培育种的遗传研究初报

生物技术 1991

摘要:春小麦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1987年将花药培养的一系列技术应用于育种,先后通过花药培养出一系列品系,已有品系参加省级品种区域性试验。 本文对花培育种的遗传研究表明:对植株诱导率的影响,即不同生态型、基因型F_1花药受不同年份,同时受不同生态区的不同地点,影响出愈率,分化率;供体植株基因型,以花培品系为亲本组合,其平均诱导率均高于不含花培品系的组合,说明小麦再生能力是花培育种的一个特点。不同世代供体基因型,几年来,我们彩用F_1代供体杂种,是提高诱导率和缩短育种年限的有效措施。花粉植株的遗传与变异是育种工作所注目的。

关键词: 春小麦 花培育种 再生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齐齐哈尔地区风砂土地整治及利用途径

现代化农业 1991

摘要:齐齐哈尔地区有风砂土地34万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6.68%,占全省风砂土地的87%.主要分布在北起富裕县南至杜蒙自治县,西起龙江县东至安达一带.现已耕种10万多公顷.一、土壤特点 1.结构不良,漏水漏肥由于风砂土地分布的位置、地形不同,其发育程度各异.我市主要有4个亚类:以风积黄砂土面积最大,其次是风积棕砂土、风积黑砂土、风积灰砂土.风积黑砂土和风积

关键词: 公顷 富裕县 龙江县 风砂土 利用途径 作物产量 风积 齐齐哈尔 结构不良 有机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