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豆DNA直接导入茄子引起变异
《生物技术 》 1991
摘要:本文报道了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将大豆DNA直接导入茄子,引起茄子部分表型及蛋白质、赖氨酸含量的变异,并且这种变异可以遗传。结果表明,利用此项技术,在实现作物科间的遗传物质转移,在一定条件下是可能的。 自从周光宇先生提出了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来直接导入外源DNA并实现了棉花抗病育种以来,这项技术被愈来愈多的科学工作者所采用,使我国农业分子育种首先进入了应用阶段。这一技术的采用也引起一些科学工作者在探索植物除种间以外的,如在属间甚至科间来实现遗传物质转移可能性的极大兴趣。 1989年我们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进行大豆种间的DNA的导入的同时,进行了大豆DNA直接导入茄科的推广品种龙茄一号茄子中,旨在探索利用花粉管通道技术来实现超远缘物种间遗传物质转移的可行性,进而使高蛋白植物大豆的优良特性在其它作物上加以利用。


小麦T型雄性不育恢复系的选育
《黑龙江农业科学 》 1991
摘要:杂交小麦的产量鉴定表明提高"三系"水平,特别是选育优良恢复系是进一步提高杂交小麦优势的关键。从恢复系克82恢27,克82恢75的选育、鉴定,到以"克旱10"、"克旱12"命名的新品种推广,看到尽管选出产量高,恢复力又高的"两高",产量稳定、恢复力也稳定的"两稳"优良恢复系难度大,但通过努力是可以做到的。"两高"、"两稳"恢复系,在配制杂交小麦时做父本用,不制种时当新品种用的"两用"品种,既发挥了增产优势,又简化了制种程序,为利用杂交小麦打下基础。实践表明恢复系选择以一次杂交系谱选择方法好,为减少 T 质影响,可采用"品种×恢复系"方式,在分离后代中结合测交,筛选农艺性状好,恢复力高的品系,并注意恢复系所具备的农艺性状(如花药外露,开颖开花等)的选择。


提高8100型近红外反射光谱分析仪测定小麦蛋白质含量精度的研究
《分析仪器 》 1991
摘要:本文研究了利用8100型近红外分析仪测定小麦蛋白质含量时,将小麦按相对硬度分类,分别标定预测方程,对测定精度的影响.利用逐步多元回归的方法剔除方程中的不相关项,使预测方程的拟合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玉米矮化密植栽培法试验研究
《黑龙江农业科学 》 1991
摘要:我所于1988~1989年开展了玉米矮化密植栽培法试验研究工作.玉米矮化密植栽培法是通过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一种复配剂——玉米健壮素,使玉米株形矮化,叶形直立短而宽,从而突破了常规栽培群体,增加种植密度。研究结果表明,玉米健壮素,确有被玉米叶片吸收,进入体内调节生理功能,使植株明显矮化敦实,叶形直立短而宽,根系发达气生根多,干物质积累增多,发育加快提前成熟。喷施玉米健壮素三种不同密度处理其产量结果均比同密度的对照增产。增产幅度为9.0~19.8,%,每公顷纯收入可增加345~1155元。其投入产出比为1:4~1:12。该试验结果,其最佳的群体结构为每公顷6万株。增产幅度较大。由此可见,玉米矮化密植栽培法,实施简单,成本低,产量高,效益明显。


粉锈宁加Y-2增效剂防治黑穗醋栗白粉病试验
《落叶果树 》 1991
摘要:由于重复使用粉锈宁防治黑穗醋栗白粉病,使内吸杀菌的作用逐年减小,使用浓度逐年加大。为此,1990年加用Y-2增效剂减少粉锈宁用量,取得良好效果。粉锈宁为15%可湿性粉剂,江苏建湖农药厂生产,Y-2增效剂为广州金属有色公司生产。设单用粉锈宁800倍液(常规用量)、粉锈宁1600倍液(常规用量减半)和粉锈宁1600倍液加0.03% Y-2增效剂3个处理,以清水为照。每处理20丛,3次重复。5月28日喷药,6月5日调查防治效果。结果单用粉锈宁800和1000倍液的白粉病的病情指数分别是16.49%和22.81%;1600倍液粉锈宁加Y-2%效剂处理为17.46%;清水对照为42.50%。3种处理与对照比,防治效果分别是61.20%、41.33%、58.92%,经数理统计,差异显著;处理之间比较,亦差异显著。因此认为加用Y-2增效剂防治黑穗醋栗白粉病,可使粉锈宁常规用量减半,且药效增加,经核算,防治药费比常规用量减少50%左右。粉锈宁加Y-2增效剂防治黑穗醋栗白粉病试验@刘延杰$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农业科学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