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海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1158条记录
正交实验法优化柱花草中4种次级代谢物的提取工艺

分子植物育种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优化超声波提取柱花草中水杨酸、原苯甲酸三乙酯、吲唑和大豆甾醇B的工艺,考察液料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及固相吸附剂的量对柱花草中4种次级代谢物提取量的影响,采用正交实验法对超声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获得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为2:40(g/mL)、超声温度为40℃,超声时间为30 min,固相吸附剂的量为3.0g.按最佳提取工艺进行试验,4种次级代谢物提取的平均含量分别为水杨酸28.671 μg/g、原苯甲酸三乙酯3.913 μg/g、吲唑3.368 μg/g、大豆甾醇B 7.493 μg/g,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54%~2.80%,表明该提取效果好、稳定可靠.该研究将为柱花草的活性成分的研究、检测以及抗炭疽病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 柱花草 次级代谢物 超声提取 正交实验 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来源有机肥释放的溶解有机质粒径分布与光谱特征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来源有机肥释放的溶解有机质(DOM)的粒径分布与光谱特征,为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及DOM后续环境行为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本研究选择海藻、羊粪、虾肽以及小麦秸秆生物炭4种有机肥,提取有机肥中的DOM (<0.7μm)。利用超滤分级技术对提取的DOM进一步区分为<1 kDa、1~100 kDa、100 kDa~0.2μm和0.2~0.7μm 4个粒级,使用总有机碳(TOC)分析仪测定各粒径DOM的含量并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和三维荧光光谱(3D-EEM)进行光谱表征。【结果】从全量(粒径<0.7μm)溶解有机碳(DOC)来看,小麦秸秆生物炭(308 mg/kg)<虾肽(1060 mg/kg)<海藻(1266 mg/kg)<羊粪(2989 mg/kg)。供试有机肥中不同粒径的DOC所占比例和含量差异明显,均以最小粒径(<1kDa)所占比例最高,除海藻为47%外,其余有机肥处理皆达到50%及以上。4种不同来源有机肥DOM的紫外和荧光特征值表明,4种有机肥的荧光指数(FI)和自生源指数(BIX)随着DOM粒径的减小而增大,而SUVA254、SUVA260和腐殖化指数(HIX)随着DOM粒径的减小而减小。虾肽DOM各粒径的类蛋白组分含量高且主要为内源DOM,自生来源有机质丰富,生物可利用性高;羊粪DOM各粒径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而小麦秸秆生物炭的DOM大粒径(>100 kDa)组分的FI<1.4,表明其大粒径DOM主要为外源性的,自身生产和微生物活动贡献相对较低。此外,尽管海藻、羊粪和虾肽各粒径的DOM的HIX值随着粒径的减小而逐渐减小,除虾肽DOM的<1 kDa组分外,其腐殖化程度依旧较高(HIX>10),而小麦秸秆生物炭小粒径DOM的HIX<4,表明小麦秸秆生物炭的小粒径DOM疏水组分含量高,腐殖化程度相对较低。荧光组分和红外光谱表明了4种不同来源有机肥DOM以类腐殖质物质为主,且含有大量氨基酸N—H键、O—H键和C—O键等官能团。【结论】依据有机肥释放的DOM的粒径分布和光谱特征,海藻、羊粪、虾肽有机肥中的DOM主要以小粒径为主,其腐殖化程度高,蛋白组分含量较低。小麦秸秆生物炭DOM的生物稳定性要高于其他有机肥,生物可利用性较低,因此,施加过量的生物炭不利于微生物对土壤DOM的降解利用;而虾肽来源有机肥的DOM类蛋白组分贡献最大,生物可利用性高,施用虾肽有机肥可能有利于微生物对土壤DOM的降解利用。

关键词: 有机肥 粒径 溶解有机质 光谱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嫁接和施氮量对冬瓜干物质、氮素积累及其氮代谢酶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通过开展嫁接栽培与施氮量对冬瓜干物质、氮素累积及其氮代谢酶的影响,明确冬瓜干物质、氮素积累动态规律和氮素吸收利用规律,旨在为冬瓜科学施肥提供理论依据.试验以'铁柱2号'冬瓜和'海砧1号'砧木为材料,试验为裂区设计,主区为栽培方式,分别为嫁接栽培和自根栽培2种栽培方式;副区为氮肥施用量,分别设置N0(0 kg/hm2)、N180(180 kg/hm2)、N360(360 kg/hm2)、N540(540 kg/hm2)4个处理,研究不同处理冬瓜在5个不同生育期氮素和干物质积累量及其氮代谢酶活性.冬瓜氮素和干物质积累总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在N360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他3个施氮量处理;整个生育期嫁接冬瓜氮素和干物质积累总量分别较自根冬瓜提高了16.11%和11.76%,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冬瓜氮素和干物质积累的最大理论值(K)、最大积累速率(Vmax)和平均积累速率(Vmean)、快速积累期起始时期(T1)、快速积累期终止时期(T2)和最大积累速率出现时间(Tmax)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在N360处理时达到最大值;嫁接栽培能显著提高冬瓜氮素和干物质的最大理论值(K)、最大积累速率(Vmax)和平均积累速率(Vmean).冬瓜硝酸还原酶(NR)和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活性随着生育期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在75 d(果实发育前期)达到最大值;此时NR和GS的活性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在N360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他3个处理.嫁接栽培能显著提高冬瓜全生育期NR和GS,与自根冬瓜相比,嫁接冬瓜在30、55、75、95、110 d的NR活性分别提高了33.08%、28.95%、34.63%、36.03%和67.23%;而GS活性分别提高了29.64%、22.11%、21.00%、28.00%和35.27%.综上所述,嫁接栽培能显著影响干物质、氮素的积累总量及其累积速率以及NR和GS的活性.N360(360 kg/hm2)是冬瓜生产中适宜的氮肥施用量.

关键词: 冬瓜;施氮水平;嫁接栽培;氮素累积量;干物质累积量;氮代谢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贮存和液体培养条件对越南油茶花粉生长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分析不同贮存方式和液体培养条件对越南油茶花粉萌率发及花粉管伸长的影响,以及解析越南油茶花粉萌发特性的个体差异,本研究以越南油茶花粉为材料,采用离体培养法研究了培养基组分、培养温度、贮藏方式及不同单株对花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越南油茶花粉在含100 g/L蔗糖和0.05 g/L硼酸的液体培养基中,25℃条件下培养,萌发效果最好;不同个体花粉萌率发及花粉管伸长差异极显著;越南油茶花粉贮存最佳方式为干燥后置于-20℃贮存.本研究结果可为解析越南油茶"花而不实"引起低产问题和研发人工授粉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越南油茶 花粉生长 贮存 液体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腐殖酸缓释氮肥对糯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及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通过糯玉米田间小区试验,研究腐殖酸缓释氮肥对糯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以及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以期为新型腐殖酸氮肥的研制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结果表明,一次性施用腐殖酸缓释氮肥可显著增加糯玉米鲜穗产量、干物质量、氮素吸收量以及氮肥利用效率,其糯玉米鲜穗产量较普通尿素处理增加了14.98%,干物质量和氮素吸收量较普通尿素处理分别增加了27.91和0.31 g/株,氮肥利用率较普通尿素处理提升了41.49%.腐殖酸缓释氮肥处理0~20 cm土壤全氮含量高于普通尿素处理,20~40、40~60 cm土壤全氮含量低于普通尿素处理,但差异均不显著.而且腐殖酸缓释氮肥对糯玉米根系区域土壤细菌多样性无明显影响,各处理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组成类似,均为酸杆菌门、变形菌门、绿弯菌门的总占比在60%以上.可见,在供试条件下,一次性施用腐殖酸缓释氮肥对糯玉米具有增产、促进氮素吸收和提高氮素利用率等效果,但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 腐殖酸缓释氮肥 糯玉米 产量 氮肥利用率 细菌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丝瓜CONSTANS基因家族鉴定和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丝瓜是典型的短日照植物,光周期是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CONSTANS(CO)是调控植物光周期成花转变的关键基因.本研究以海南主栽品种'泰利大肉丝瓜'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CO基因家族进行鉴定分析,并研究CO基因在不同光周期处理下的表达模式.结果表明,丝瓜中含有6个CO基因,编码的多肽链长度为321~402个氨基酸,蛋白分子量为34.95~46.54 kD,理论等电点为4.49~7.65.进化分析表明CO基因家族分为三类,每个类别蛋白的保守基元数量相同,基因中具有相似的内含子/外显子结构.LcCO蛋白均含有保守的CCT和B-box保守结构域.丝瓜LcCO启动子区域含有大量与光响应相关元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发现LcCO1和LcCO5基因的表达与光周期反应呈正相关,LcCO3基因的表达与光周期反应呈负相关.本研究初步筛选出丝瓜开花生物钟调控的潜在基因,对调控丝瓜开花节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丝瓜;CONSTANS基因家族;光周期;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巴氏钝绥螨对普通大蓟马的功能反应及田间防效

中国瓜菜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为明确巴氏钝绥螨(Neoseiulus barkeri Hughes)对豇豆上普通大蓟马(Megalurothrips usitatus Bagrall)的控害能力,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巴氏钝绥螨对普通大蓟马的捕食功能反应及田间释放捕食螨对普通大蓟马的防效.结果表明,随着蓟马密度增加,捕食螨日取食量逐渐增加.不同温度下捕食螨对1龄和2龄蓟马若虫的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Ⅲ模型.捕食螨对1龄和2龄蓟马若虫的捕食效能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对1龄和2龄蓟马若虫的搜寻效应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随着捕食螨密度增加,个体间自我干扰能力增加,其捕食作用率反而减小,在猎物固定而捕食螨数量增加的条件与猎物捕食螨成比例增加的条件下,干扰反应模型分别为E=0.0841P-0.708、E=0.6126P-2.907.综合可知,在田间释放捕食螨400头·m-2时,3 d时的防效可达59.65%,且连续释放2次捕食螨效果会更好.

关键词: 豇豆;普通大蓟马;巴氏钝绥螨;捕食效能;功能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抗坏血酸对网纹甜瓜抗早衰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种子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叶面喷施不同浓度AsA对延缓海南冬春设施网纹甜瓜早衰和果实品质的影响,对5个浓度(0(ck)、1、3、5、7、9 mmol/L)AsA叶面喷施处理下网纹甜瓜生长状况、抗氧化酶活性、果实品质以及矿质元素含量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ck相比,5~9 mmol/L AsA处理能显著提高甜瓜叶宽、叶长、叶片叶色值.在5 mmol/L AsA处理下甜瓜坐果节位叶片中抗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延缓可溶性蛋白含量的下降及丙二醛含量的增长.3 mmol/L AsA处理下,甜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粗蛋白显著提高,分别比ck高9.93%、34.22%、45.33%,同时,钾、磷含量显著高于ck.

关键词: 网纹甜瓜 抗坏血酸 早衰 叶面肥 果实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种常用杀虫剂对台湾甲腹茧蜂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测定了防治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的常用药剂对台湾甲腹茧蜂(Chelonus formosanus)成虫的室内杀虫活性、蛹的羽化率、处理蛹后羽化成虫寿命和寄生率的影响,为草地贪夜蛾的化学与生物协同防治中药剂的选择提供依据.在室内条件下用药膜法和喷雾法测定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30%茚虫威EC、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10%虫螨腈SC和5.7%氯氟氰菊酯EW 5种常用杀虫剂对台湾甲腹茧蜂成蜂的LR50,及其推荐浓度对台湾甲腹茧蜂寄生率、蛹的羽化率及羽化后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杀虫剂药膜法处理台湾甲腹茧蜂成蜂后,LR50由高到低为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氯氟氰菊酯>虫螨腈>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氯虫苯甲酰胺对台湾甲腹茧蜂成蜂风险系数HQ=1.55,有较高风险,其余药剂风险系数均<1,风险较低.喷雾处理蜂蛹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80 mg/L处理对羽化率无显著影响;虫螨腈1000 mg/L处理的羽化率最低(63.33%);氯虫苯甲酰胺60 mg/L处理显著降低蜂蛹羽化后成虫寿命,茚虫威180 mg/L、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80、90 mg/L处理无显著影响.茚虫威180 mg/L和虫螨腈1000 mg/L处理下成蜂的寄生率分别下降5.50%和4.98%,影响较小.综上所述,5%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ME在配合台湾甲腹茧蜂对草地贪夜蛾进行综合防治具有应用潜力,30%茚虫威EC及10%虫螨腈SC在适当的剂量下仍需完善应用规范,避免过量使用.

关键词: 台湾甲腹茧蜂 草地贪夜蛾 杀虫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胡椒碱纯化及对H2O2诱导RAW264.7巨噬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食品科技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以白胡椒为原料,在乙醇浸提与HPD22树脂纯化胡椒碱的基础上,采用结晶法纯化胡椒碱,建立H2O2诱导RAW264.7细胞氧化损伤模型,采用噻唑蓝法(MTT)测定胡椒碱和H2O2浓度分别对细胞增殖率的影响,2’,7’-二氢二氯荧光黄双乙酸钠法(DCFH-DA)测定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试剂盒检测细胞中丙二醛(MDA)含量、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表明,以无水乙醇为溶剂,将胡椒碱粗纯物配成200 mg/mL,于4 ℃下结晶24 h,重复结晶2次,得到胡椒碱纯度为(90.65±0.46)%。胡椒碱能显著抑制H2O2造成的细胞死亡,降低胞内ROS与MDA的生成,减轻LDH向细胞外扩散程度,提高SOD、CAT、GSH-Px活性。重结晶法能进一步提高胡椒碱纯度。胡椒碱对H2O2损伤的RAW264.7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调节细胞氧化还原系统、清除胞内活性氧水平、提高细胞内抗氧化酶系活性有关。

关键词: RAW264.7细胞 胡椒碱 纯化 重结晶 氧化应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