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718条记录
播期及温度对紫两优737农艺性状、品质和类黄酮含量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分期播种紫两优 737,分析播期和灌浆期温度变化对紫两优 737农艺性状、品质和类黄酮等含量的影响,为紫两优 737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紫两优 737为材料,分期播种和种植,对紫两优 737始穗后 7、10、14、21 d环境温度变化和成熟期的农艺性状、品质及类黄酮含量等进行比较分析,并对相关关系进行回归分析.[结果]随着播期的推迟,有效积温EAT(Effective accumulated temperature)逐渐降低;紫两优 737的株高降低,穗长随着播期的推迟先增加后逐渐减小.结实率和产量先降后升.始穗后 10d内的高温时数∑H(High temperature hours)、时热积温∑Th(Thermal accumulated temperature hour)严重影响水稻结实率;始穗后14d内的日均温TA(Average temperature)对结实率也影响很大,当TA为 31.645℃时,结实率最低,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影响趋缓;始穗后 21d的日热积温∑Td(Daily thermal accumulated temperature)会造成水稻空瘪粒从而导致结实率下降.维生素含量与分期播种无明显相关,维生素绝对值较高的是VB5、VB6 和VB2.随着播期的推迟,直链淀粉含量直线下降,直链淀粉含量受∑H、∑Td、∑Th影响,温度与直链淀粉含量显著正相关,后期高温对直链淀粉含量影响趋缓.在福建晚稻地区,TA控制在 26.84℃以下,对于保持糯稻的品质较好;花青素和黄酮含量随播期推迟逐渐增加;随着播期推迟,种皮颜色由棕红色变为深黑色,始穗后 14d至成熟,∑Td、TA和EAT对二者影响显著,温度的升高直接导致种皮变为棕红色,二者含量随之下降.[结论]在确保安全齐穗的基础上,生产中可以调整紫两优 737播期,抽穗灌浆期TA控制在 26.84℃以下,使EAT控制在 2336.69~2390℃·d,福建晚稻对应播期 6月 15~25日可使产量和品质兼顾.紫两优 737要合理安排在高海拔地区种植或者抽穗灌浆期TA较低的地区.

关键词: 紫两优737 类黄酮 温度 播期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融合无人机多光谱和纹理特征的马铃薯LAI估算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融合无人机遥感影像多光谱信息和纹理特征估算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方法,提高马铃薯LAI反演精度.[方法]利用大疆P4M无人机采集2021年2-4月南方冬种马铃薯幼苗期、现蕾期、块茎膨大期多光谱影像,用LAI-2000冠层分析仪实测LAI数据.提取影像光谱、纹理等信息,分析植被指数、纹理特征与LAI的相关性,基于R2adj的全子集分析优选特征变量.采用主成分分析,融合光谱和纹理特征,用PCA-MLR(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模型估算马铃薯LAI.[结果]从幼苗期到块茎膨大期,PCA-MLR估算模型优于T-MLR(Texture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和VI-MLR(Vegetation index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模型,R2分别为0.73、0.59和0.66.[结论]本研究提出一种估算马铃薯LAI的PCA-MLR方法,为马铃薯的长势监测和田间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关键词: 无人机 遥感影像 LAI 多光谱 纹理特征 马铃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鸭多杀性巴氏杆菌抗体检测胶体金试纸条的研制及应用

动物医学进展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建立快速检测鸭血清多杀性巴氏杆菌抗体的方法,将兔抗鸭 IgG 标记胶体金,喷涂金标垫,用浓度为 0.2 mg/mL的荚膜和 0.2 mg/mL羊抗兔IgG抗体分别作为检测线和质控线,制备了检测鸭多杀性巴氏杆菌抗体的胶体金试纸条(D-CGTS).特异性试验显示,仅鸭抗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检测为阳性,阴性血清、鸭抗大肠埃希氏菌、鸭抗鸭疫里默氏菌、鸭抗沙门氏菌和鸭抗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清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表明D-CGTS的特异性良好.敏感性试验结果显示,对效价 1∶16(琼脂扩散试验)的鸭抗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 1∶320 倍稀释后采用制备的试纸条检测结果仍为阳性,表明 D-CGTS 的敏感性较高.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同批次的不同试纸条和不同批次的试纸条,检测阴性血清和鸭抗多杀性巴氏杆菌血清的结果相同,表明D-CGTS的重复性好.对 92 份鸭血清采用D-CGTS和ELISA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阳性符合率为94.03%,阴性符合率为 100%,总符合率为 95.65%.结果表明,制备的D-CGTS操作简单,具有较强的特异性、较高的敏感性和较好的重复性,适合在兽医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多杀性巴氏杆菌 胶体金试纸条 荚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橄榄转录组SSR信息分析及分子标记开发与应用

园艺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不同品种(系)橄榄成熟果进行转录组测序,结果获得296 314条序列,应用MISA软件进行SSR位点分析,获得86 084个SSR位点,分布在70 686条序列中,SSR在所检测序列中出现频率为23.86%,其中54 735条序列含有两个及以上的SSR位点,占比达68.4%;橄榄转录组中SSR序列以复合型核苷酸、单核苷酸、二核苷酸重复类型为主,三者占SSR总数的88.88%;单核苷酸、二核苷酸重复类型中优势基元分别为A/T、AG/CT/TC/GA.以6个不同橄榄品系(种)为研究对象,对随机挑选的99对SSR引物进行有效性与多态性筛选,最终开发了 53个有效性SSR分子标记,12个多态性SSR分子标记.利用开发的12个多态性EST-SSR标记对59份橄榄种质进行多态性评价与群体结构分析,结果共检测到48个多态性位点,香农多样性指数平均0.876,多态信息含量平均0.426.利用混群模型分组、UPGMA聚类和PCA对59份橄榄种质进行群体结构分析,混群模型分析结果与UPGMA聚类结果、主成分分析结果有类群上的交叉,但类群数有所不同,混群模型将其划分为3个类群;UPGMA聚类分析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8处划分为2大种群,与PCA方法分类结果相同.研究结果认为开发的12对SSR标记遗传多样性丰富、有效,为橄榄种质资源鉴别提供可靠的基础工具.

关键词: 橄榄 转录组 SSR 多态性引物 遗传多样性 群体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圆叶决明降解对土壤细菌组成和结构动态变化的影响

福建农业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豆科绿肥圆叶决明翻压对果园红壤细菌群落的影响规律。【方法】以空白对照(CK)和添加狼尾草(P处理)为对照,采用模拟培养试验,研究添加圆叶决明(J处理)后培养10~180 d果园红壤细菌群落数量、组成、多样性及结构的动态变化。【结果】25℃恒温恒湿培养,门、纲、目、科和属水平细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培养10~60 d,80~140 d处理间相对丰度具有显著差异的细菌数量减少,至培养180 d,3种处理所有细菌的相对丰度无显著差异。变形菌、酸杆菌和放线菌为3种处理相对丰度占比位于前3的优势细菌。与CK相比,P处理和J处理变形菌相对丰度随培养时间延长逐渐降低,而酸杆菌门相对丰度则先升后降,J处理放线菌门相对丰度随着培养时间延长而升高,P处理和J处理的变形菌、放线菌、绿弯菌、厚壁菌、拟杆菌和疣微菌随时间的变化均可用三次或二次函数拟合。P处理和J处理提高了红壤细菌ACE、Chao1和Shannon指数,降低了Simpson指数。【结论】添加圆叶决明改变果园红壤细菌群落组成和结构,提高了果园红壤细菌群落的丰度和多样性,但添加圆叶决明和添加杂交狼尾草之间细菌群落结构差异不大。

关键词: 圆叶决明 土壤微生物 细菌多样性 细菌群落 果园 红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MaxEnt模型预测气候变化下飞扬草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

植物保护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入侵杂草飞扬草Euphorbia hirta Linn.在中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基于MaxEnt模型结合ArcGIS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对飞扬草在历史气候及未来气候2个情景下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并采用刀切法分析各环境因子对飞扬草适生区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飞扬草潜在地理分布变化过程中,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是最湿季度降水量,其次是最暖季度平均温度.历史气候条件下,飞扬草在中国的总适生区面积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32.45%,其中高适生区占13.57%,中适生区占10.06%,低适生区占8.82%.未来气候条件下,预测结果表明2050年飞扬草的潜在适生区将进一步扩张,其中在高强迫SSP585情景下飞扬草的总适生区面积大于低强迫SSP126情景下的总适生区面积,而SSP126情景下的高适生区面积则大于SSP585情景下的高适生区面积.表明飞扬草在中国的潜在适生区分布范围较广,可能在未来进一步扩散至全国,建议相关部门加强监控,防止飞扬草进一步入侵和扩散.

关键词: 飞扬草 最大熵模型 潜在地理适生区 入侵植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福建地区滑液囊支原体的分离、鉴定及对7日龄SPF鸡致病性

福建农业学报 2023 CSCD

摘要:【目的】了解福建地区滑液囊支原体(Mycoplasma synoviae,MS)临床感染菌株的进化关系以及致病能力。【方法】对福建地区疑似MS感染鸡群的上颚裂和气管拭子样品进行病原检测、分离和鉴定,获得MS临床分离株,并进行vlhA基因进化树分析;选取其中6株MS分离株,通过点眼滴鼻途径感染7日龄SPF鸡,观察感染后的临床症状和解剖病理变化、气管组织病理损伤、气管病原再分离以及MS抗体阳性率,比较不同菌株的致病力和水平传播能力。【结果】气管拭子的MS检出率显著高于上颚裂拭子。通过分离、鉴定共获得9株MS分离株,遗传进化关系分析表明vlhA基因存在着多样性,不同分离株具有不同的进化来源。根据vlhA基因的进化关系,选择6株MS分离株感染7日龄SPF鸡,未观察到明显的临床症状;临床解剖发现,感染HI株14 d、感染HI和SD6株21 d各有1羽鸡出现了气囊炎,而其余各鸡以及同居对照鸡均未发现有明显病理变化。气管组织病理学分析发现,不同MS分离株在感染后7、14、21 d的病理损伤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气管MS病原再分离结果显示,不同分离株在气管的定殖和复制能力存在明显差异,并且SD19和SD6株还具有较强的水平传播能力。MS抗体检测发现仅在感染后21 d SD19株感染组出现1羽感染鸡和1羽同居对照鸡抗体转阳。【结论】气管样品更适合MS的检测和分离,福建MS分离株不易引起7日龄SPF鸡临床解剖病理变化,但可在气管中持续存在和定殖,造成病理损伤,且不同菌株之间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通过对不同MS菌株在7日龄SPF鸡中的致病力和水平传播能力的比较为后续开展滑液囊支原体病的防控技术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滑液囊支原体 分离鉴定 致病力 水平传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云英嫩梢矿质元素成分及作为菜用营养价值的分析

草地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不同紫云英(Astragalus sinicus L.)品种嫩梢矿质元素含量的差异,分析其菜用营养价值,本研究测定了10个不同紫云英品种的分枝期地上部嫩梢的8种矿质元素含量,同时,结合主成分分析法与系统聚类法筛选了适宜菜用的品种。结果表明紫云英嫩梢中矿质元素含量由高到低为钙(Ca)>磷(P)>镁(Mg)>铁(Fe)>锰(Mn)>锌(Zn)>铜(Cu)>硒(Se);矿质元素含量综合得分排名前3的品种分别为‘湘紫1号’、‘闽紫7号’和‘弋江籽’;将10个紫云英品种聚为四类(A,B,C,D),其中A,B,C类分别以高Ca, Fe及Cu含量为特征,D类为‘湘紫1号’,其矿质元素含量均较高,综合评价最高。因此,紫云英种质间嫩梢矿质元素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湘紫1号’嫩梢矿质元素含量高,作为菜用综合品质高。

关键词: 紫云英嫩梢 矿质元素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鳗鲡疱疹病毒免疫原性蛋白ORF36的鉴定、表达及特征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鳗鲡疱疹病毒(Anguillid herpesvirus, AngHV)是鳗鲡(Anguilla)的一种重要病毒性病原,可引起养殖鳗鲡暴发“脱黏败血综合征”,给养殖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开展AngHV的免疫原性蛋白研究对于开发AngHV的免疫学诊断技术及亚单位疫苗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获得鳗鲡疱疹病毒的免疫原性蛋白,本研究通过质谱分析AngHV病毒粒子结构蛋白,筛选到ORF36,对其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进行诱导表达;用纯化的重组表达蛋白制备兔抗多克隆抗体,评价该抗体检测AngHV的特异性、灵敏性以及病毒中和效果,并对ORF36进行病毒粒子结构定位。结果显示,通过质谱鉴定出病毒的主要免疫原性蛋白ORF36;序列分析显示,ORF36无跨膜结构域,不含有信号肽,具有13个B细胞抗原表位,免疫原性良好;克隆ORF36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0a,实现了其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DE3)中的高效表达,重组表达蛋白大小约为40 kD;ELISA检测显示,制备的兔抗ORF36多克隆抗体效价为1∶8 000;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该抗体能特异性识别感染AngHV的鳗鲡卵巢细胞系(eel ovary cell line, EO)及鳗鲡组织,最低可检测的内脏组织的病毒量为1 000 PFU;抗体中和试验表明,制备的兔抗ORF36多克隆抗体具有中和作用,能显著降低AngHV的病毒滴度;ORF36的病毒粒子定位分析表明,ORF36是病毒粒子的结构蛋白且定位于核衣壳上。本研究鉴定出病毒的主要免疫原性蛋白ORF36,制备了具有病毒中和作用的ORF36多克隆抗体,明确了ORF36为AngHV核衣壳结构蛋白,为阐明ORF36在AngHV侵染过程中的作用及开发病毒亚单位疫苗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鳗鲡疱疹病毒(AngHV) ORF36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中和作用 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荆芥精油对5种杀虫剂毒力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土荆芥精油对5种杀虫剂毒力的影响,为合理开发利用杂草资源研发环保农药助剂,进而促进害虫持续控制提供依据.[方法]以小菜蛾幼虫为供试昆虫,采用微量点滴法、浸叶法和夹毒法分别测定不同用量土荆芥精油对5种杀虫剂触杀和胃毒作用的影响.[结果]土荆芥精油对敌百虫、氟虫腈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的触杀毒力表现出较好的增效作用;10 mg/g 土荆芥精油对联苯菊酯增效作用最好,增效比可达9.13,而30 mg/g土荆芥精油对联苯菊酯则表现为拮抗作用;土荆芥精油对灭多威均表现为拮抗作用.夹毒法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土荆芥精油对灭多威、氟虫腈、联苯菊酯的胃毒毒力均表现出较好的增效作用;对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敌百虫均表现为拮抗作用.浸叶法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土荆芥精油对氟虫腈、联苯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和敌百虫胃毒毒力均表现出很好的增效作用,对灭多威表现出拮抗作用.[结论]土荆芥精油对氟虫腈和联苯菊酯(10 mg/g 土荆芥精油)均有良好的增效作用,可显著增加其杀虫毒力,是提高杀虫剂药效的优选助剂.

关键词: 土荆芥精油 小菜蛾 农药助剂 增效作用 杀虫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