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木豆种子和荚的化学成分及其抗氧化、抗炎活性
《林业科学 》 2023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木豆种子和荚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研究这些化学成分的抗氧化、抗炎活性,以期为发现新的天然抗氧化、抗炎活性成分以及木豆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采用95%乙醇回流提取木豆种子和荚,提取液过滤后减压浓缩得到木豆种子和荚的浸膏.浸膏分别用不同有机溶剂萃取,对乙酸乙酯萃取部继续采用硅胶、凝胶等柱层析色谱分离技术进行进一步的分离、纯化.利用MS、NMR等技术鉴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的结构.通过测定化合物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采用Griess法测定化合物对脂多糖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产生NO的抑制能力评价化合物的抗炎活性.[结果]从木豆种子乙酸乙酯萃取部中分离出4个化合物,通过ESI-MS、NMR等技术鉴定为对苯二酚(S1)、1–亚油酰–3–棕榈酰甘油(S2)、胡萝卜苷亚油酸酯(S3)、豆甾烷–3β,6α–二醇(S4).从木豆荚乙酸乙酯萃取部中分离出5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初步鉴定为黄酮类化合物,通过ESI-MS、NMR等技术鉴定为2',5,7–三羟基–4'–甲氧基异黄酮(P1)、毛蕊异黄酮(P2)、大豆苷元(P3)、2'-羟基染料木素(P4)、染料木素(P5).化合物S1~S4、P1~P2为首次从木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S2为新化合物.抗氧化和抗炎活性研究表明,化合物S1、P1、P2、P4具有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EC50值分别达到(63.10±0.15)、(64.97±0.67)、(79.63±1.14)和(79.43±1.29)μmol·L?1,化合物S1~S2、P1~P5具有较强的NO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31.36±0.44)、(52.08±1.11)、(30.66±0.83)、(46.30±0.90)、(55.18±2.07)、(44.11±0.79)和(44.92±2.24)μmol·L?1.化合物P1的抗氧化和抗炎活性以及化合物P4的抗炎活性为首次报道.[结论]木豆种子中主要含脂肪酸及甾醇衍生物,抗氧化和抗炎活性较弱,木豆荚中含有的多种异黄酮类成分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和抗炎活性.因此,木豆荚更具有开发利用价值,可作为天然抗氧化及抗炎成分的提取原料来源.
关键词: 木豆种子 荚 化学成分 异黄酮 抗氧化活性 抗炎活性


辣椒连作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微生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土壤微生物对农业生态系统的长期可持续性至关重要。为探讨不同连作年限对辣椒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潜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16S rRNA基因高通量测序PICRUSt功能预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不同连作年限下(1Y、3Y、5Y和10Y)的辣椒土壤细菌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进行分析。【结果】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和共生网络复杂度随连作年限的延长而降低,同时,连作年限变化对细菌群落组成有显著影响。不同的土壤细菌种群对连作措施的响应程度不一,长期连作增加了变形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相对丰度,但降低了绿弯菌门、酸杆菌门、厚壁菌门和髌骨细菌门的相对丰度。PICRUSt功能预测结果表明,延长连作年限改变了土壤细菌整体的氮、磷代谢能力,导致细菌群预测功能基因发生了变化,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和碳水化合物代谢等重要代谢功能基因减少,而折叠、分类和降解、复制和修复、膜转运、细胞生长与死亡等功能基因丰度明显增加。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是影响细菌群落迁移和功能变化的关键土壤理化因子。【结论】延长辣椒连作年限后,细菌群落结构改变和多样性下降导致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失调可能是造成辣椒连作障碍的原因之一。


福建水稻地方品种稻米品质鉴定与评价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2017-2021年“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收集到的福建水稻地方品种资源品质性状进行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在165份白米稻和红米稻中,粘稻的垩白度变异系数最大,其中籼型白米垩白度最高为148.91%,其次为透明度,而糙米率变异系数最小在5.0%以下。糯稻的阴糯米率变异系数最高在70.0%以上,其次是白度和直链淀粉含量2项指标,而糙米率、碱消值、胶稠度3项指标变异系数较小,都在10.0%以下。从米质指标达标率来看,粘稻整精米率和垩白度达标率较低,在50.0%以下,其他指标较高,均在65.0%以上;糯稻整精米率和直链淀粉含量达标率较低,在50.0%左右,其他指标达标率较高,均在65.0%以上。蒸煮食用品质优劣是优质稻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粘稻中蒸煮食用品质3项指标均达到部颁优质3级以上品种占总数的60.7%,糯稻中占总数的35.4%。与福建第二次普查收集到的品种相比,第三次普查收集到的品种中蒸煮食用品质达到优质的品种比例有大幅度的提升。本研究筛选出10份米质达部颁优质的种质资源,可以为今后优质材料创制提供物质基础;另外还筛选出15份高直链淀粉含量种质,可用作加工专用稻新材料创制。本次收集到的水稻地方品种中有色稻资源较为丰富共有32份约占总数的20.0%,可为今后功能性水稻生产及育种提供宝贵资源。今后应加强地方品种品质鉴定评价工作,从中挖掘出优异的种质资源为水稻育种新材料创制提供物质基础,促进和推动优异水稻新品种选育。


紫糯特种稻紫两优737重要农艺性状遗传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解析紫糯特种稻紫两优 737及其亲本的产量、品质相关性状的基因型构成,为该品种及其双亲在育种和生产上的进一步应用提供分子依据.[方法]应用 10个重要基因的 13个分子标记,分析紫两优 737及其亲本紫 392S、福恢 737在产量、品质等相关基因座位上的等位基因变化.[结果]在 7个基因座位上,紫两优 737及其亲本均携带相同等位基因型.在穗实粒数主效基因Gn1a座位上均携带高产等位基因Ha-Gn1a;在粒重和粒长主效基因GS3座位上均携带长粒型等位基因MH-GS3;在种皮基因Pb座位上均携带紫色果皮等位基因型;在糯稻蜡质基因wx座位上均携带低直链淀粉含量等位基因型;此外在淀粉分支酶基因SBE1和SBE3以及极限糊精酶基因PUL基因座位上亦均携带相同等位基因型.在 3个基因座位上,双亲携带不同等位基因型.在Hd3a座位上,紫392S、福恢 737和紫两优 737分别携带 Hd3aNip、hd3aKasa和 Hd3aNip/hd3aKasa;在 Hd1座位上,分别携带 Hd1jap、Hd1ind和Hd1jap/Hd1ind;在焦磷酸化酶大亚基基因AGPlar座位上,分别为Ⅰ型,Ⅱ型及Ⅰ/Ⅱ杂合型.[结论]紫两优 737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解析为其具有高产、优质、适应性好及种皮颜色等特点提供了分子证据,并为相关有利等位基因的进一步利用提供参考.


金鱼草DUS测试数量性状分析与分组性状判定
《福建农业学报 》 2023 CSCD
摘要:【目的】验证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发布的金鱼草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DUS)测试指南中数量性状在我国的适应性,为建立金鱼草种质数量性状的科学评价方法、研制适应我国生态气候的金鱼草DUS测试指南奠定基础。【方法】以UPOV发布的金鱼草新品种测试指南(TG/221/1)为标准,对40份金鱼草种质开展种植试验,对植株、叶、花等部位的13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数据采集,应用SPSS软件对采集数据进行变异程度、数量性状分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11个指南性状与2个非指南性状种间变异系数为16.9%~65.9%,种内变异系数为5.3%~12.2%,符合指南性状的选择标准;通过最小显著差法得到13个性状的表达状态分级,可作为金鱼草种质鉴定和DUS指南研制的参考;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得到4个重要因子并新增了2个指南分组性状。【结论】通过金鱼草种质数量性状数据分析,初步确定了各性状不同分级的数值范围,验证了UPOV指南在我国的适应性并对其中花序长度的分级数量进行优化,新增主茎长度和主茎一级分枝数量作为指南分组性状候选,为我国金鱼草指南的研制提供支持。


素馨属种质资源形态特征与挥发物多样性研究
《园艺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技术(SPME-GC-MS)测定了素馨属(Jasminum spp.)种质资源挥发性物质组成,结合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香气评价指标对挥发性物质多样性及鲜花香气品质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25份素馨属种质资源形态特征丰富,叶序为三叶轮生、互生羽状复叶或单叶对生;花色呈白色、白—粉双色或黄色;花冠有单层、双层和多层.25份种质资源中,大花素馨单花质量最小(0.10g),虎头茉莉最大(2.41 g).从25份素馨属种质资源中共鉴定出107个挥发性物质,包括43个萜类化合物、24个苯环类化合物、28个脂肪酸衍生物及12个含N-和NS-化合物.除大花素馨、毛萼素馨和福州双瓣茉莉外,其他22个种质资源的挥发性物质组成为首次报道.主成分和聚类分析显示25份素馨属种质资源聚为三大类群:类群Ⅰ包括浓香金茉莉,类群Ⅱ包括亮叶素馨、毛萼素馨和粉苞素馨,类群Ⅲ包括其余21个资源;经主成分分析,芳樟醇、苯甲醇、苯甲酸甲酯、乙酸苄酯、α-法呢烯、吲哚、茉莉酮和丁醛肟类香气等21个物质被筛选为差异特征成分.浓香金茉莉挥发性物质很少,含有极高的α-法呢烯(>89%);丁醛肟类物质为毛萼素馨、亮叶素馨和粉苞素馨特有的关键成分,其他种质资源中均未检出;大花素馨形态特征与其他茉莉种明显不同,但其挥发性物质组成却相近.茉莉花香气品质评价表明,茉莉不同品种的鲜花香气品质存在差异,其中奥尔良少女、缅甸双瓣、泰国双瓣和台湾单瓣等香气品质不低于福州现有主栽品种'双瓣茉莉',可进行推广种植.
关键词: 素馨属 茉莉花 种质资源 形态特征 挥发性物质 香气品质


20个丝瓜品种的花粉形态特征研究
《福建农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观察丝瓜品种间花粉粒形态特征,研究其品种间的差异性及各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为丝瓜品种的分类鉴定提供孢粉学依据。【方法】利用扫描电镜对20个丝瓜栽培品种的花粉进行观察,对所考察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类平均法(UPGMA)聚类分析。【结果】参试品种的花粉粒形态相似,均为长球形,赤道面观为长椭圆形,极面观为三裂圆形,具3条萌发沟,裂至接近两极,未相接,均属于N3P4C5型花粉;品种间的花粉极轴长107.03~112.74μm、赤道轴长57.17~61.04μm、花粉大小6 164.15~6 814.02μm~2、花粉外壁均为网状纹饰,网孔密度为0.129~0.220 n·μm-2,均存在显著差异;经主成分分析可知,影响花粉分类的主要性状指标有极轴长、赤道长、花粉大小、花粉形状和外壁纹饰;对考察的8个花粉性状的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23的水平上,将20个品种聚类为三大类群。【结论】花粉粒极轴长、赤道轴长、形状、大小和网孔密度等性状差异可用作丝瓜品种间亲缘关系及分类鉴定的孢粉学依据。


芽孢杆菌FJAT-55034的鉴定、生长特性及对梨轮纹病菌的抑菌活性
《微生物学通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由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引起的梨轮纹病是梨栽培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的】对梨轮纹病菌具有较高拮抗活性的菌株FJAT-55034进行鉴定、生长特性及抑菌活性评价,为梨轮纹病的生物防治提供菌种资源。【方法】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进行拮抗菌株FJAT-55034的鉴定;通过生长曲线、培养温度和pH测定,研究该菌株的生长特性。采用抑菌圈法测定该菌株的抑菌谱;采用共培养、显微镜观察和果实回接,测定菌株FJAT-55034对梨轮纹病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拮抗菌株FJAT-55034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velezensis)。该菌株在20-50℃(最适温度30℃)和pH 5.0-9.0 (最适pH值7.0)均能够生长,NaCl添加量为0-5%时,该菌株均能够较好地生长。菌株FJAT-55034对6种果树不同病原真菌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菌圈直径范围为19.8-29.1 mm;与梨轮纹病菌共培养后,菌株FJAT-55034对菌丝生长的抑制率为77.2%。菌株FJAT-55034能够有效地抑制梨轮纹病斑的扩展,处理梨果实5d后对梨轮纹病的抑制率为66.0%。【结论】菌株FJAT-55034对梨轮纹病菌有较好的抑制效果,可作为梨轮纹病的生防备选菌株。


金线莲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耐热性评价
《热带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burghii)是具有极高经济价值的珍稀濒危兰科药用植物,高温是制约其广泛生产栽培的首要限制因子,选育耐热品种是抵御高温热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之一.本研究利用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CoT)分子标记技术对 24 份金线莲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利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其中 20 份样本进行耐热性评价.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在遗传系数 0.602 水平上,可以把金线莲种质分成 I 和 II 两大类,I 类分成 A 和 B两个亚群,台湾金线莲(TJ)与其他资源遗传距离较远,单独归为II类;A亚群中除了W来源于云南,其他均为福建西北部收集的资源;B亚群主要来自闽南地区和广西.通过对 20 份金线莲资源 5 个生理参数测定,发现热处理后叶绿素含量和SOD活性明显下降,相对电导率明显升高,而丙二醛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热处理后各资源表现不一.利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进行耐热性初步评价,结果显示,TL、L1、A20、GZ1 等 4 份资源较为耐热,TJ、HX、L、M、A21 等 5份资源不耐热.


西葫芦CpWRKY2基因的分离、鉴定及其对非生物胁迫分析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西葫芦(Cucurbita pepo)的WRKY2的功能,通过转录组测序技术从叶片中分离到1条长度为1 071 bp的cDNA,并对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序列包含 1 个 840 bp 的开放读码框,预测编码 279 个氨基酸,与中国南瓜(Cucurbita moschata,XM_023091218.1)的WRKY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8.51%,命名为CpWRKY2(GenBank登录号:XM_023676898.1).CpWRKY2定位于细胞核内,CpWRKY2 蛋白包含有1 个保守的WRKY结构域(第201~267位),206~266位为WRKY蛋白DNA结合区域,锌指结构域(第232~264位)为C2H2型,且含有1个保守RTGHARFRRAP(第76~86 位)氨基酸序列,属于典型的Ⅱd亚类WRKY家族蛋白.CpWRKY2基因上游启动子区域(ATG前的1 513 bp的序列)含有ARE、ABRE、MBS、TC-rich repeat和W-box等可能的胁迫响应顺式作用调控元件.CpWRKY2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在花中表达量最高,其次为根和茎,在叶片和果实中的表达量较低.经5℃、10%PEG 6000模拟干旱胁迫,0.1 mmol/L ABA、50 mmol/L ETH、10 mmol/L SA和50 mmol/L MeJA处理后叶片中CpWRKY2均出现上调表达,因此,推测CpWRKY2基因参与了西葫芦不同非生物胁迫的防御反应.
关键词: 西葫芦 CpWRKY2 转录因子 非生物胁迫 基因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