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250 g/L丙环唑乳油对太子参根腐病室内生物活性及田间药效评价
《农药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价250 g/L丙环唑乳油对太子参根腐病的室内生物活性和田间防效。[方法]采用生长速率法进行室内生物活性测定及灌根法开展田间防治研究。[结果]室内生测结果表明:250 g/L丙环唑乳油的EC50为33.62 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0 g/L丙环唑乳油的制剂用量450、600、750 mL/hm2处理的防效为60.23%~75.16%。[结论]250 g/L丙环唑乳油对太子参根腐病具有较好的防效,且对太子参生长安全,可用于田间太子参根腐病防治。
关键词: 太子参 根腐病 尖孢镰刀菌 室内生物活性测定 田间防治效果


一株以肝脾白色坏死点为特征的鹅源番鸭呼肠孤病毒的分离鉴定
《福建农业学报 》 2024 CSCD
摘要:【目的】通过对雏鹅以肝脾白色坏死点为特征的病料进行病原分离与鉴定,为该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PCR检测排查病原,挑选阳性病料接种番鸭胚和番鸭成纤维细胞(muscovy duck embryo fibroblast cells,MDEF)进行病毒分离,对分离毒再进行RT-PCR鉴定、病毒关键基因序列分析、动物回归试验验证。【结果】成功分离出一株鹅源番鸭呼肠孤病毒(goose-origin muscovy reovirus, Go-MDRV),命名为JS2022株。分离毒接种番鸭胚至第6代时,番鸭胚死亡时间稳定在3~5 d,胚体出血,肝脏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和坏死灶,发育受阻。将分离毒尿囊液接种MDEF,出现细胞圆缩、崩解等病变。将JS2022株σB和σC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与鹅源番鸭呼肠孤病毒、番鸭呼肠弧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 MDRV)、新型鸭呼肠孤病毒(novel duck reovirus, NDRV)和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 ARV)的毒株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JS2022株与鹅源番鸭呼肠孤病毒毒株的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同源性范围分别为99.1%~99.5%和99.3%~99.9%;动物回归试验成功复制出与临床发病鹅相同的病症。【结论】本试验成功从病死鹅的肝脏和脾脏中分离鉴定1株鹅源番鸭呼肠孤病毒JS2022株,为鹅源番鸭呼肠孤病毒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鹅源番鸭呼肠孤病毒 分离 鉴定 σB基因 σC基因 同源性比较


南方沿海四省(区)再生稻发展与高质量生产体系构建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南方沿海四省(区)是现代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但该区域人多地少,粮食生产压力比较大,尤其是水稻生产集中区域面临双季稻种植面积减少的挑战。为有效提高粮食产能并构建高质量生产新体系,基于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南方四省(区)的统计数据,深入分析了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四省(区)水稻生产现状与存在主要问题,阐述了该区域再生稻的生产现状与主要优势及其发展潜力。结果表明:近20年来该区域水稻种植面积下降30.46%,产量下降22.56%。受稻作收益空间挤压等影响,双季稻面积不断缩减,耕地“非粮化”特征比较明显。再生稻作为效益较为显著的水稻种植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平均产量达到头季稻产量的23.86%~79.31%,且随着栽培技术的不断进步,并逐渐向规模化、机械化、轻简化和标准化转型,表现出良好的增产潜力。结合区域粮食生产实际,研究提出了因地制宜优化创立“头季稻+再生稻”超吨粮新格局及其对策,主要内容包括:实施科技攻关并选育适宜再生种植的水稻新品种;鼓励适宜区域发展再生稻并扩大机收再生稻面积;集聚优势实施“头季+再生稻”超吨粮工程建设;推进再生稻生产全程绿色化与社会化服务新模式;以品牌发展为支撑点构建高质量绿色生产新体系;打造再生稻米新品牌并加大技术示范和宣传力度。
关键词: 南方 沿海四省(区) 粮食安全 产能提升 再生稻 高质量生产体系


紫云英新品种闽紫8号的选育与特性评价
《福建农业学报 》 2024 CSCD
摘要:【目的】针对中国南方区域特别是福建省优良豆科饲草和绿肥的需求,选育中熟、鲜草产量高、营养价值丰富、适应性广的紫云英新品种。【方法】以万紫9-70-3为母本,浙紫5号-12为父本进行系统杂交选育,并进行多年多点品比试验、区域性试验、生产性试验。【结果】选育出优质、高产、肥饲兼用的中熟型紫云英新品种——闽紫8号。在福建省连续多年的品比试验表明,闽紫8号平均生育期为210 d,生育期范围201~216 d,平均鲜草产量52 189.9 kg?hm-2,干草产量8 699.2 kg?hm-2,种子产量634.4 kg?hm-2。与对照升钟紫云英相比,鲜草产量提高12.9%~16.9%,干草产量提高9.2%~16.6%,种子产量提高5.6%~8.3%;与对照闽紫7号紫云英相比,鲜草产量提高10.6%~16.7%,干草产量提高8.4%~17.3%,种子产量提高6.0%~7.3%。2021—2022年参加国家草品种区域试验,表现为鲜草产量稳定,在4个区试点6年的干草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闽紫7号和升钟紫云英。2023年通过国家草品种审定(国S-BV-AS-003-2023),同年通过福建省绿肥品种认定(闽认肥2 023 001)。【结论】选育的紫云英新品种闽紫8号可作为南方地区的优良豆科牧草品种,也可用于传统农耕区的短期轮作或果茶园绿肥作物品种。


双孢蘑菇As2796菌株气生与贴生菌丝遗传差异的转录组分析
《福建农业学报 》 2024 CSCD
摘要:【目的】挖掘双孢蘑菌落形态变化可能涉及的重要基因,为双孢蘑菇种质资源评价、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双孢蘑菇主栽品种As2796为试验菌株,收集同一平板上生长的贴生与气生菌丝,提取样品的RNA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结果】通过转录组分析,A601(As2796气生组)与A602(As2796贴生组)共鉴定出965个差异表达基因(DEGs)。GO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在真菌细胞壁组成方面有疏水蛋白相关的DEGs富集,其中AGABI2DRAFT_13655、AGABI2DRAFT_136569、AGABI2DRAFT_193057属于ABH3蛋白基因家族,在气生菌丝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贴生菌丝,可能与气生菌丝的产生有关。研究还发现了疏水表面结合蛋白A(HsbA)相关基因AGABI2DRAFT_194662在气生菌丝中FPKM表达水平为0,在贴生菌丝中为10.24。通过对DEGs进一步分析,富集到8个可能与脂酶同工酶相关的DEGs,气生菌丝中这些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贴生菌丝。SNP/InDel分析结果表明,As2796气生组SNP数为110 601,贴生组SNP数为111 188,单核苷酸变异中,C:G>T:A的变异次数较多,共筛选出2 374个共同InDel。【结论】成功获得双孢蘑菇不同形态菌丝的转录组数据,并从中挖掘出潜在的相关基因和SNP位点,为双孢蘑菇相关分子标记开发及辅助育种提供参考。
关键词: 双孢蘑菇 As2796 贴生菌丝 气生菌丝 转录组测序 差异表达基因


福建丘陵山区县域农业生产力评价及空间特征分析-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实证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科学测度县域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布局。以福建省74个丘陵山区县为例,基于农业生产功能和农业价值功能视角,构建了包含28个指标的县域农业生产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生产资源与条件、生产水平与能力、农业结构、产值和市场竞争力等5个方面。首先运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综合权重、功能指标权重和特征指标权重,然后利用TOPSIS方法对74个县域的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生产功能指标水平和特征指标水平进行评价,并在评价的基础上应用ARCGIS分析县域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28个指标权重中,8个指标的权重<0.01,18个指标的权重0.01~0.1,2个指标的权重>0.1,总体权重贡献相对比较合理;在熵值方面,大部分的熵值都比较高,26个指标的熵值超过0.9以上,这说明指标信息量比较小,不确定性相对较大。2)在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测度方面,优势县域数量闽南>闽东北>闽西北,表明生产能力等因素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不断提升。3)在功能指标水平测度方面,农业生产功能比较优势县域数量闽南板块和闽西北板块要比闽东北板块多,表明资源禀赋方面西北部分要比东南部分具有优势,但闽南在生产能力方面具有优势;农业价值功能比较优势县域数量闽东北板块最多,闽南板块最少,表明闽西北的产品数量要比闽南和闽东北多。因此,发挥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品牌、加强科技投入、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和加大财政扶持等要素是优化生产力布局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 农业生产力 熵权TOPSIS模型 丘陵山区 县域 空间优化


不同品种香茅精油成分及其对阳光玫瑰葡萄的保鲜效果评价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香茅精油,利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香茅精油成分,以阳光玫瑰葡萄的好果率、果实失重率、硬度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为测定指标,研究不同品种(1号、7号、12号)香茅精油和不同浓度12号香茅精油对常温贮藏下阳光玫瑰葡萄保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2号香茅精油得率最高,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香茅醛;1号香茅精油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柠檬醛,7号香茅精油的主要挥发性成分为β-月桂烯和柠檬醛;12号香茅精油处理下果实的感官品质和好果率明显优于7号、1号香茅精油。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12号香茅精油均可明显抑制果实腐烂,并且能显著抑制葡萄果实失重,减缓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0.125、0.250、0.500μL/L精油处理对抑制果实腐烂的效果较好;0.250、2.000μL/L精油处理对保持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效果较好;0.250μL/L精油处理对保持果实感官品质、抑制果实失重、减缓果实可滴定酸含量下降效果最佳;2.000μL/L精油处理对减缓果实硬度、维生素C含量下降效果最佳。综上所述,0.250μL/L 12号香茅精油处理较适合用于阳光玫瑰葡萄保鲜。本研究可为今后将香茅精油应用于果蔬保鲜提供理论依据。


花果香型茶树新品种'福萱'
《园艺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福萱’是以台湾高香型茶树良种‘金萱’为母本,通过开放式授粉实生选育而成的花果香型茶树新品种。植株生长势强,产量高,开采期早,适合制作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多种茶类,各色成品茶均具有优雅脂粉香特征。江南茶区的一芽二叶开采期在4月上旬。正式投产后,鲜叶年平均产量为5 029.99 kg·hm-2。抗茶小绿叶蝉和茶炭疽病,抗寒、抗旱性强。适宜在福建、云南、广东、广西、中国台湾等地茶区栽培应用。


金线莲新品种'彩霞'
《园艺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线莲‘彩霞’是以系统选育的方式从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的野生金线莲中选育出的新品种。林下栽培180 d后株高可达6 cm及以上,茎直立性较强;叶片卵圆形,叶缘微波状;正面墨绿或深墨绿色,具赤金色或橙红色绢丝光泽网脉且连续完整,叶背面深红褐色、紫红褐色;总状花序,具花2~6朵,白色。林下种植6个月后单株平均鲜质量为2.18 g,鲜产623.76 g·m-2。品质好,高抗炭疽病,适宜福建省林下春季种植。


基于豆渣为氮源的红法夫酵母产虾青素的发酵条件优化
《福建农业学报 》 2024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以豆渣为氮源进行红法夫酵母产虾青素的可行性,并进行发酵工艺优化,为替代传统的红法夫酵母生产虾青素过程中通常使用的蛋白胨和酵母粉等高成本氮源、降低虾青素生产成本提供参考。【方法】以豆渣为有机氮源,分析碳源、前体物质、其他氮源、维生素和无机盐等对虾青素产量的影响,选取(NH4)2SO4、维生素E、葡萄糖、蔗糖4个影响因子进行发酵工艺的响应面优化。【结果】以湿豆渣为氮源时,葡萄糖是红法夫酵母产虾青素的最佳碳源,葡萄糖与蔗糖混合可促进虾青素增产,KCl、KNO3、K2HPO4等钾盐物质,(NH4)2SO4、VB2、VE、玉米黄素等均可显著提高虾青素的产量。对增产最优的4个因素(葡萄糖、蔗糖、K2SO4和维生素E)进行响应面优化,获得产虾青素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湿豆渣10%、K2SO4 0.22%、维生素E 0.6%、葡萄糖1.08%、蔗糖1.50%,虾青素产量实测值为32.46 mg·L-1,是YM培养基产量的2.23倍。【结论】豆渣可作为唯一氮源进行红法夫酵母发酵产虾青素,经响应面试验进行工艺优化,红法夫酵母生产虾青素效率明显提升。研究可为虾青素生产中氮源成本控制及虾青素产量提升提供参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