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林下草地放牧河田鸡对林地土壤化学性状和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福建省长汀县地方家禽良种河田鸡长期以林下放牧为主,但传统的林下高密度、连续放牧方式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因此开展放牧时间、放牧方式对林地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物菌群影响的研究,以期明确河田鸡适宜的放牧时间及放牧方式.采用常规化学性状分析方法及16S rDNA测序,对林下自然生草(A组)、林下人工种草(B组)2种放牧方式及3种放牧时间条件下放牧结束后的林地土壤进行化学性状和微生物多样性的测定分析.结果显示,土壤化学性状受放牧方式的影响较大,B组土壤SOM、TN、AP、AK、NO3--N与NH4+-N含量均显著高于A组;随着放牧时间增加,A组与B组土壤SOM和AK含量呈逐渐增加趋势,AP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60 d时表现出最高值,NO3--N与NH4+-N含量表现出下降趋势.A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菌种丰富度指数、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与辛普森多样性指数受放牧时间影响较大,B组变化幅度不明显.A组优势菌群为放线菌门、拟杆菌门、绿弯菌门和厚壁菌门,B组优势菌群为芽单胞菌门、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研究结果表明,林下人工种草放牧60 d,土壤化学性状因子相对含量较高,微生物多样性较丰富,且以芽单胞菌门、变形菌门和酸杆菌门等菌群为主.
关键词: 放牧方式 放牧时间 土壤化学性状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黄瓜枯萎病菌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和防效测定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获得对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 f. sp. cucumerinum(FOC)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采用稀释涂布平板和平板生长对峙法从健康黄瓜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对FOC具有强拮抗能力的拮抗细菌,并从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全细胞脂肪酸分析及16S rRNA和gyr B基因序列相似性对拮抗能力最强的菌株进行鉴定,同时测定拮抗菌无菌过滤发酵液对FOC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并评价其发酵液对盆栽和大田黄瓜枯萎病的防治效果。研究结果显示,从健康黄瓜根际土壤中分离获得23株对FOC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其中菌株FJ17-4对FOC抑菌作用最强,鉴定为贝莱斯芽胞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FJ17-4抑制FOC引起菌丝畸形、扭曲、膨胀、皱缩、缠绕等异常现象。10%无菌过滤液对FOC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70.96%和85.40%。50倍发酵液、菌体悬浮液和无菌过滤液盆栽防治效果分别为70.20%、58.87%和47.80%,大田防治效果分别为69.53%、58.46%和36.12%。综上,FJ17-4能有效抑制FOC,对黄瓜枯萎病具有显著的生防效果,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黄瓜枯萎病 尖孢镰刀菌黄瓜 生物防治 贝莱斯芽胞杆菌


避雨设施葡萄对套种枇杷生长与结果的影响
《果树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比较避雨设施葡萄下微生态环境对套种枇杷生长与结果的影响,为探讨葡萄-枇杷套种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在5年生避雨设施葡萄下套种盆栽带花蕾的新白8号枇杷3年生嫁接营养袋大苗,以露地盆栽带花蕾的新白8号枇杷3年生嫁接营养袋大苗为对照,连续2 a(年)观测比较枇杷树体生长发育和果实质量差异。【结果】避雨设施栽培葡萄的生长,使夏季(中午12:00)棚内光照度降低了92.37%,温度降低6.10℃,相对湿度提高20.87%;冬季棚内温度提高1.15~2.28℃。避雨设施葡萄下套种盆栽枇杷树第2年的南北冠幅、树高度、干周、叶幕层厚、枝梢数、枝梢质量、叶片质量显著降低,花穗数、花穗大小显著低于对照;单株产量是对照的69.67%,显著低于对照;果穗质量、单果质量、可食率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果实病虫害明显减少,好果率提高12.89%~27.25%。【结论】避雨设施葡萄下套种的枇杷可正常开花结果,有一定产量,且果实病虫害减少,是一种可行的套种模式,但需进一步研究适宜的配套栽培技术,缓解避雨设施和葡萄生长对套种枇杷生长的荫蔽影响。


紫芝基因组rDNA序列特征及ITS2二级结构比较
《菌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紫芝栽培品种'紫芝S2'(武芝2号)的ITS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5个紫芝菌株/分离株相似度高达99.79%-100%,在系统进化树上相聚成一类.本研究预测'紫芝S2'基因组与参考基因组中的rRNA基因簇,分析rDNA结构及各构件序列间的多态性.从高质量'紫芝S2'基因组中挖掘得到完整rDNA,序列全长40.377 kb,由4组串联重复的(18S、5.8S、28S、5S)rRNA基因簇组成,并含有完整的基因内间隔区(ITS1、ITS2)和基因间间隔区(IGS1、IGS2).在紫芝S2的rDNA中,高度保守的28SrRNA基因间出现3个SNP和2个插入(1bp,10bp)位点;虽然第4条ITS2中有1个SNP位点,但紫芝S2的4条ITS2在二级结构上的分子形态高度一致,与ITS2数据库中其他紫芝菌株仅存在螺旋区间夹角的微小差异.由'紫芝S2'基因组rDNA的ITS2生成的DNA条形码与二维码,可以作为该栽培品种鉴定与同源物种其他菌株鉴别的分子标记.
关键词: 基因组 完整rDNA 基因内间隔区 ITS2二级结构 紫芝


A型流感病毒复制过程的研究进展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流感病毒(Influenza virus)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根据其核蛋白(Nucleoprotein,NP)与基质蛋白(Matrix protein,M)抗原性的不同,将流感病毒分为4种类型:A、B、C和D型。每年季节性流行的A型和B型流感病毒(Influenza A and B viruses)感染导致全世界约50万人死亡。相比之下,C型流感病毒感染造成的临床症状较轻,而感染猪和牛的D型流感病毒与人类疾病无关~([1])。


猪圆环病毒4型Rep蛋白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制备
《中国畜牧兽医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应用原核表达系统表达猪圆环病毒4型(Porcine circovirus type 4,PCV4)复制酶蛋白(Rep),纯化后免疫小鼠制备Rep蛋白多克隆抗体。【方法】以PCV4福建株(FJ2020001)为模板,采用PCR法扩增获得Rep基因片段,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0a-Rep;将pET-30a-Rep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用0.5 mmol/L IPTG诱导表达重组Rep蛋白,利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鉴定重组蛋白。表达产物经镍柱纯化后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利用Western blotting和间接ELISA鉴定鼠源多克隆抗体的免疫原性和抗体效价。【结果】成功克隆PCV4 Rep基因,构建了可表达重组Rep蛋白的原核表达质粒;SDS-PAGE结果显示,表达的重组蛋白分子质量约为35 ku,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该蛋白能被PCV4阳性血清和鼠源多克隆抗体特异性识别,制备的鼠源多克隆抗体效价可达1∶16 000。【结论】本研究成功表达并纯化了具备抗原性的PCV4重组Rep蛋白,为开发PCV4血清学诊断试剂盒和开展猪场PCV4流行病学调查奠定基础。
关键词: 猪圆环病毒4型(PCV4) Rep蛋白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福建省多叶重楼资源调查与分析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 2023 CSCD
摘要:目的:探清福建省多叶重楼野生资源及栽培现状,研究其形态遗传多样性,为重楼优良种质筛选提供基础数据.方法:通过文献查阅、访查和野外实地调查等方法,考察福建省多叶重楼资源分布、生态环境及栽培现状.对9个多叶重楼资源的13个形态性状进行变异系数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结论:调查发现福建省多叶重楼野生资源稀少,多分布于湿润且隐蔽度较大、通风性好的地带;多叶重楼原始生境伴生喜阴植物.形态多样性分析表明不同资源间变异系数从10.14%~48.05%,综合结果显示花瓣宽等性状是造成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福建省野生重楼资源蕴藏量下降严重,相关部门应加强重楼野生资源保护和大力推广人工种植.


紫云英还田对黄泥田土壤理化和微生物特性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生态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紫云英连年还田化肥减施单季稻田土壤性质及水稻产量的变化规律,依托位于福建省东部12年黄泥田紫云英-单季稻轮作定位试验,研究了不施肥(C0)、单施化肥(C100)、紫云英还田(M)、紫云英还田+全量化肥(MC100)及紫云英还田+减量20%化肥(MC80)处理的土壤理化性状、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及稻谷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C100、M、MC100、MC80处理土壤有机碳含量比C0分别提高6.97%、15.05%、10.38%、11.15%,全氮分别提高9.52%、18.25%、15.87%、15.87%,硝态氮分别提高6.51%、69.52%、66.87%、78.19%(P<0.05)。冗余分析表明,土壤有机碳、全氮、硝态氮含量对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和功能有显著的影响。与C0相比,C100、M、MC100和MC80处理土壤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丰度分别增加0.52%、24.30%、7.59%、11.93%,其中M处理增加达显著水平(P<0.05);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分别增加5.51%、21.58%、10.00%、14.74%,其中M处理增加显著(P<0.05);亚硝化杆菌属(Candidatus_Nitrosotalea)分别增加22.93%、17.21%、65.39%、89.89%,其中MC100和MC80处理增加均达显著水平(P<0.05)。相比C0,M、MC100和MC80处理土壤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分别增加6.76%、16.89%、12.16%,其中MC100处理增加显著(P<0.05),而C100却减少2.50%。物种贡献度分析发现,土壤碳代谢和氨基酸合成的主要功能微生物为细菌慢生根瘤菌属(Bradyrhizobium)、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和古菌亚硝化杆菌属(Candidatus_Nitrosotalea)。M、MC100、MC80处理稻谷产量比C0分别增加9.68%、19.16%、18.72%。阐明紫云英培肥处理能提升单季稻黄泥田土壤肥力水平,调节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促进土壤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代谢。
关键词: 黄泥田 紫云英 理化性质 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


广叶绣球菌不同生长阶段栽培基质中代谢物差异分析
《微生物学通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背景】栽培基质的利用是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栽培中重要的生理过程,但栽培过程中基质代谢物的变化尚不清楚。【目的】通过不同生长阶段栽培基质中差异代谢物分析挖掘关键代谢物,为广叶绣球菌基质利用机理研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UHPLC-MS/MS技术分析广叶绣球菌菌丝(Myc)、原基(Pri)和子实体(FB)生长阶段栽培基质中代谢产物的变化,通过不同数据库进行代谢物注释并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LC-MS/MS技术检测不同发育阶段绣球菌中植物类激素含量。【结果】三个不同栽培阶段基质中共鉴定出代谢产物1 360个。不同比较组(Pri vs. Myc、FB vs. Myc和FB vs. Pri)间共有的差异代谢产物179个,含量最高的50个代谢物主要包括氨基酸、脂质、吡喃酸、吡喃酮和植物类激素等物质。其中氨基酸含量在Myc、Pri和FB阶段基质中逐渐降低,而吡喃酸和吡喃酮类化合物含量逐渐升高。植物类激素中的赤霉素在Pri和FB阶段基质中含量较高,茉莉酸在Myc阶段基质中含量较高。对不同发育阶段绣球菌植物类激素进行检测,发现赤霉素GA7仅在原基中检测到,12-氧代植物二烯酸在子实体中含量显著升高。不同比较组所有的差异代谢物KEGG分析显示嘌呤代谢、鞘脂信号通路和甘油磷脂代谢等通路显著富集。【结论】氨基酸是Myc阶段基质中重要的代谢物,吡喃酸、吡喃酮和植物类激素可能与Pri和FB阶段基质利用过程中的生理生化调控有关。


秀珍菇多肽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多肽得率为指标,酶解秀珍菇蛋白质制备多肽,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酶解各因素对秀珍菇多肽得率影响程度的大小为:pH>时间>温度>酶浓度;确定的最佳酶解工艺参数为:pH 11、时间1.5 h、温度55℃、碱性蛋白酶浓度6 000 U·g-1,制备的多肽得率为70.96%;体外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表明:2.5 mg·mL-1秀珍菇多肽对DPPH、ABTS+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81.57%、99.81%、98.84%;SDS-PAGE检测结果表明,秀珍菇多肽的分子质量约为5.8 ku;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秀珍菇多肽含有8种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43.2%.综上,在最佳酶解工艺下制备的秀珍菇多肽具有分子质量低且抗氧化能力强的特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