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2588条记录
优质籼型三系杂交水稻新组合G优325高产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G优325是贵州黔农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利用不育系G29A与恢复系源恢325配组育成的早熟籼型三系杂交稻组合,2020年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根据该组合近2 a在贵州省印江县合水镇的制种实践,总结其高产制种技术。

关键词: 杂交水稻 G优325 制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华北型黄瓜新品种‘黔园绿2号’

园艺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黔园绿2号’是以SG034[源自强雌杂交种‘秀尔(10)’]为母本、SG003(源自抗病杂交种‘荣盛519F’)为父本,利用单倍体培养技术纯化亲本,系普法选育而成的华北型黄瓜新品种。瓜长棒状,瓜长33.7 cm,单瓜质量340 g左右,果肉浅绿,口感爽脆。耐低温弱光,抗白粉病和霜霉病,植株生长势强,中晚熟,丰产,一般产量87.0 t·hm~(-2),适宜贵州多雨寡日照环境下栽培。

关键词: 黄瓜 华北型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育苗方式对辣椒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辣椒杂志 2024

摘要:为探讨培育辣椒壮苗的方法,分别采用漂浮育苗、浅水育苗、漂湿育苗、穴盘育苗等4种育苗方式开展辣椒育苗试验,对4种育苗方式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幼苗农艺性状、根冠比、壮苗指数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育苗方式对辣椒幼苗生长发育影响比较明显。漂浮育苗,肥水用量相对较多,幼苗易徒长,后期需人工炼苗;浅水育苗,无需炼苗,易培育壮苗,节省肥水,省时省工,但高温期需要遮阳降温;漂湿育苗,节省肥水,无需炼苗,易培育壮苗,但辣椒苗整齐度差,且需要及时补充营养液;穴盘育苗,幼苗生长较慢,不易徒长,但管理比较费工。综合分析,浅水育苗效果较好,其发芽势为77.92%,发芽率为88.75%,植株干、鲜质量分别为0.1943 g和2.1780 g,辣椒幼苗根冠比为0.2113,壮苗指数0.0256,可作为辣椒集约化育苗方式培育壮苗。

关键词: 辣椒 育苗方式 集约化育苗 壮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形态氮肥对黄瓜生长和营养元素吸收利用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同等氮水平下不同氮肥形态对黄瓜生长和营养元素吸收利用的影响。通过无土盆栽试验,研究6种同量不同形态氮肥处理(100%NH4+-N,50%NO3--N+50%NH4+-N,100%NO3--N,50%NO3--N+50%CO(NH22,100%CO(NH22,50%NH4+-N+50%CO(NH22)对黄瓜生长指标和N、P、K、Ca、Mg、Fe的吸收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50%NO3--N+50%CO(NH22处理时,干重、株高、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最高,100%NH4+-N处理时最低,而50%NO3--N+50%CO(NH22处理时茎粗和叶绿素相对含量与最大值之间差异不显著;三种单一氮肥中,100%CO(NH22更有利于黄瓜植株对N元素的吸收,但混合氮肥对N吸收作用优于单一氮肥;100%NH4+-N促进了黄瓜对P和Fe元素的吸收而不利于K、Ca、Mg的吸收,100%NO3--N不利于黄瓜对P和Fe的吸收却显著增强了K、Ca、Mg的吸收,50%NO3--N+50%CO(NH22等混合氮肥可一定程度促进黄瓜对P、K、Ca、Mg、Fe的均衡吸收;50%NO3--N+50%CO(NH22处理时,N、K每株的积累量达到最大值,Ca的积累量虽然没有达到最大值,但与最大值之间差异不显著,而P、Fe则在50%NH4+-N+50%CO(NH22处理时积累量达到最大值;相关性分析发现,干重、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与N的积累量变化规律一致,均在50%NO3--N+50%CO(NH22处理时达到最大值,且与N积累量之间极显著正相关。综上可得,相同氮水平下混合氮肥更有利于黄瓜的生长和对营养元素吸收利用,且本研究中最合适的氮肥形态组合为50%NO3--N+50%CO(NH22。这一结论为黄瓜生产中黄瓜品质的提升和氮肥的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氮肥形态 黄瓜 生长 营养元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蓝型高油分杂交油菜新品种宝油187的选育与应用

贵州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培育高产、高油及耐密植油菜新品种,为高油高产优质油菜品种的应用提供种质选择。【方法】贵州省油菜研究所利用隐性核不育两系D418AB作母本,以恢复系YD84R作父本,于2023年育成高油分双低杂交油菜新品种宝油187(农业农村部登记编号:GPD油菜[2023]520162)。【结果】宝油187在长江上游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207.7 kg/667m2,比对照(蓉油18)增产4.09%;平均产油量104.6 kg/667m2,比对照增产22.18%;平均生育期215 d。在长江中游区域试验中宝油187平均产量210.3 kg/667m2,比对照(华油杂50)增产7.32%;平均产油量107.6 kg/667m2,比对照增产10.29%;平均生育期215 d。经农业农村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宝油187芥酸为0.05%,硫甙为20.45μmol/g饼,含油量为51.94%。【结论】宝油187中抗菌核病,丰产性好,耐密植,高油分,适宜在贵州、四川、重庆、湖南、湖北和江西等冬油菜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宝油187 高油分 新品种 隐性核不育 芥酸 硫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贵州省威宁县生态功能区大型真菌多样性调查及鉴定研究

耕作与栽培 2024

摘要:通过对威宁县生态功能区大型真菌进行收集,利用形态学结合分子生物学对其进行鉴定,对各科属出现频度、优势属以及食药用经济价值分析.结果表明,该生态功能区共采集到大型真菌标本 185 个,成功鉴定 172 个,隶属 2 门、10 纲、10 目、28 科、47 属、101 种;出现频度最高的科为多孔菌科(Polyporaceae)、出现频度最高的属为乳牛肝菌属(Suil-lus);优势属为乳牛肝菌属(Suillus)、鹅膏属(Amanita)、红菇属(Russula)、蜡蘑属(Laccaria)、裸脚伞属(Gymnopus)、乳菇属(Lactarius)、丝盖伞属(Inocybe)、伞菌属(Agaricus)、漏斗伞属(Infundibulicybe)、口蘑属(Tricholoma),占总数的 65.14%;可食用大型真菌 17.14%,可药用真菌 5.72%,食药兼用 4.00%,有毒真菌 45.14%和食药不明真菌 28.09%;被评估为无危等级的有淡黄多汁乳菇(Lactifluus luteolus)和乳酪状红金钱菌(Rhodocollybia butyracea)等 12 种、数据不足等级的有橙黄蜡蘑(Laccaria aurantia)和棕红乳菇(Lactarius badiosanguineus)等 5 种.贵州省新记录种 9 种、中国新记录种 2 种以及中国特有种 1 种.贵州省威宁县生态功能区内含有丰富的大型真菌资源,本研究为该地大型真菌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理论基础和数据支持.

关键词: 大型真菌 优势属 食用菌 药用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辣椒AT3(酰基转移酶3)基因的克隆表达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植物生理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艳椒465’和‘魔鬼椒’为材料,克隆获得2个辣椒(Capsicum annuum)品种酰基转移酶3 (acyltransferase 3, AT3)基因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AT3的理化性质和分子结构,进行系统进化树的构建,测定花后30 d不同组织中AT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和果实中辣椒素含量,探究不同品种AT3基因的序列差异、基因组织表达模式及其在辣椒素合成中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克隆得到‘艳椒465’和‘魔鬼椒’ AT3基因的c DNA序列,全长分别为1 310和1 313 bp,分别编码396和397个氨基酸,均为稳定亲水的非跨膜蛋白,并且无信号肽,是非分泌蛋白,通过转拟南芥原生质体初步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中,二级结构主要是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磷酸化位点存在一定差异。在辣椒植株果实中的AT3基因表达量显著高于叶片和茎段,并且‘魔鬼椒’果实中的AT3基因表达量高于‘艳椒465’,‘魔鬼椒’果实中的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含量显著高于‘艳椒465’。不同辣椒品种AT3基因序列高度相似,但其在植株不同器官的表达量及辣椒素类合成积累量有较大差异,为进一步探知辣椒素类合成通路效率差异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 辣椒 AT3基因 克隆 生物信息学分析 亚细胞定位 表达差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BdCO基因调控开花的转录组学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CONSTANS(CO)是植物光周期诱导开花途径中的关键基因之一。为探究BdCO在光周期途径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本研究对野生型二穗短柄草(Brachypodium distachyon)Bd21植株、过表达BdCO基因型二穗短柄草(CO_OX)植株和BdCO基因敲除型二穗短柄草(CO_A3)植株进行转录组测序分析,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和KEGG功能富集分析,最后观察三种植株的开花表型。结果表明,对比Bd21 vs CO_OX和Bd21 vs CO_A3的基因表达量,分别检测到1 382个和773个差异表达基因;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Bd21 vs CO_OX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小核仁核糖核蛋白复合物、 snoRNA结合和rRNA处理中,Bd21 vs CO_A3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类囊体、色素结合和光合作用中;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Bd21 vs CO_OX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植物激素信号转导、真核生物中的核糖体生物发生、光合作用-天线蛋白和昼夜节律-植物等通路,Bd21 vs CO_A3的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MAPK信号通路-植物、真核生物中的核糖体生物发生和光合作用-天线蛋白等通路;在长日照条件下,CO_OX植株的开花时间比野生型Bd21的提前约1.90 d, CO_A3植株的开花时间比野生型Bd21的延迟约7.92 d。综上,BdCO影响光周期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同时影响二穗短柄草的开花时间,说明BdCO在二穗短柄草的光周期途径调控开花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二穗短柄草 BdCO基因 转录组学 光周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食用菌栽培种植专利技术的创新态势分析

天津农业科学 2024

摘要:为研究食用菌栽培种植领域全球专利技术发展趋势、技术布局、研究重点和区域分布,揭示食用菌栽培种植专利技术创新态势,借助incoPat科技创新情报平台数据分析工具对2000—2023年全球食用菌栽培种植专利技术发展态势进行归纳分析。结果表明:2000—2023年全球食用菌栽培种植专利申请量整体上处于快速发展趋势;A01G1/04、C05G1/00 2个专利类别发展最快,菇房种植装备、灌溉喷水、菌棒/菌包、病虫害防治等是专利技术布局的重点领域;中国是该领域专利申请量最多的国家,占比高达59%,其次是日本、韩国;排名前20位的专利权人中,中国企业占13家、中国科研机构占3家、中国高校占1家、外国企业占3家。深入分析表明,提高产量、经济效益、提高效率、注重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改善种植结构是近年来食用菌栽培种植领域专利技术研究的热点。结合专利分析结果,笔者提出如下发展建议:加强技术研发,推进产业纵深发展;加强产学研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调整专利技术布局,培育高价值专利,这为我国在食用菌栽培种植领域专利技术合理布局和研究发展方向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关键词: 食用菌 栽培种植 专利分析 发展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菜摘薹后不同追肥量对菜籽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耕作与栽培 2024

摘要:为研究油菜摘薹后不同追肥量对油菜菜籽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获得油菜摘薹后最佳施肥量.以臻油 89、宝油 150 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摘薹、摘薹不追肥和追肥共 6 个处理,分析油菜摘薹后不同追氮量下产量、植株性状及经济效益的变化.结果表明,摘薹对油菜产量有一定的影响,摘薹后不追肥减产显著,摘薹后追肥减产不明显.臻油 89 与宝油150 各摘薹处理平均产量分别为 2 014.22 kg/hm2、1 839.02 kg/hm2,与不摘薹对照处理(2 078.54 kg/hm2、1 920.89 kg/hm2)相比产量分别减产 3.09%和 4.26%,减产不显著.油菜摘薹后追肥,降低了分枝位,促进了根茎发育,二次分枝数及单株角果数的增加,是摘薹产量增减不显著的主要因素.摘薹作蔬菜食用,两品种分别以 P1 T4、P2T3 处理经济效益最大,分别为 17 899.89 元/hm2、16 016.12 元/hm2;比不摘薹对照分别增加 3 350.12 元/hm2、2 569.89 元/hm2,增效23.03%和 19.11%.发展优质油菜油蔬两用栽培技术,可明显提升油菜产值,为农民增收增效,有效带动油菜产业发展.油菜摘薹后追施尿素 75~150 kg/hm2,油菜纯收入最高,经济效益最大.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摘薹 追肥 产量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