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贵州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2927条记录
茶树叶绿体基因组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多数植物叶绿体基因组为双链环状DNA,具有保守的四分体结构、非重组、单倍体、单亲遗传、进化速率适中、序列和结构高度保守等特征,可为植物进化等提供有用信息.茶树种质资源丰富,其复杂的起源、进化、分类等方面缺乏有效鉴评,而有碍于对其高效保护与创新利用.目前,叶绿体基因组测序技术快速发展并向三代过渡,33 份茶树资源的叶绿体基因组已在NCBI公布,茶树叶绿体基因组基因类型、基因序列特征已被部分揭示,且已应用于茶树资源的分类鉴定、起源进化、白化机制等方面研究,但仍有不少茶树资源的叶绿体基因组未被破译.本文简述了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的起源、遗传方式、基本特征;重点述评了茶树叶绿体基因组测序技术、基因组特征、基因类型、基因序列等最新研究成果;概述了茶树叶绿体基因组应用现状;最后探讨了茶树叶绿体基因组未来的应用与发展方向.

关键词: 茶树 叶绿体基因组 基因 分类鉴定 进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0份沿阶草种质资源不同遮阴处理对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研究

草学 2024

摘要:试验以不同地区的10种沿阶草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不同的遮阴程度处理,研究遮阴对叶片解剖结构指标的影响,采用隶属函数方法比较了种质材料间的耐阴性差异,筛选出了适合成都地区种植的耐阴性较好的沿阶草资源材料。结果如下:随着遮阴程度的加强,试验材料的栅栏组织会随着遮阴时间的增加而减少,其海绵组织会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下表皮厚度也会随着时间的增加逐渐变厚,叶片厚度变化与不同品种有关;采用隶属函数分析,试验材料的耐阴性排序是:SAG-BJ-19006>SAG-SY-19005>SAG-OJ-19004>SAG-DT-19009>SAG-OJ-19002=SAG-OJ-19003>SAG-LM-19001>SAG-DZ-19007>SAG-BQ-19010>SAG-XJ-19008;结合隶属函数以及田间试验,本研究初步筛选出了适宜在成都地区栽培的耐阴型沿阶草3份,分别为SAG-OJ-19004(山麦冬)、SAG-SY-19005(细叶麦冬)、SAG-BJ-19006(中叶麦冬)。

关键词: 沿阶草属 耐阴性 叶片解剖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液相色谱法测定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含量的不确定度评定

中国兽药杂志 2024

摘要:为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确定检验过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对液相色谱法测定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含量进行不确定度评估.依据《中国兽药典》2020 版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质量标准对其含量进行测定,分析影响不确定度的因素,参照 JJF 1135-2005《化学分析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和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中的规定及要求,对检验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进行评估,根据CNAS-GL006:2019 构建了氟尼辛含量的不确定度评估数学模型,对检测过程中各种不确定度的来源进行分析,并计算合成相对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含量的不确定度结果表示为(102.2±2.72)%,(k =2,置信区间为 95%),主要来源于仪器重复性.

关键词: 液相色谱法 氟尼辛葡甲胺注射液 氟尼辛 不确定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石漠化地区澳洲坚果果实品质及产量的综合评价

经济林研究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了解石漠化地区澳洲坚果种质资源的品质特征,筛选出能适应于石漠化地区种植的优良澳洲坚果品种.[方法]以贵州石漠化地区的13个澳洲坚果品种为研究对象,分析测定澳洲坚果果实产量、外观品质、营养成分和脂肪酸组分等 34 项指标,采用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及主成分分析法,对果实品质与产量进行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不同澳洲坚果品种果实外观品质和产量存在明显差异,澳洲坚果单壳果质量为6.42~12.37 g,以Nanya No.12 和HAES344 的单壳果质量最大;出种率为 35.10%~55.37%,以HAES344 的出种率最高并显著高于其他品种;果仁质量为 2.27~4.36 g,出仁率为 29.76%~46.44%,单株产量为 1.66~21.04 kg,其中Nanya No.116 的果仁质量、出仁率和单株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不同品种澳洲坚果营养品质指标变异均较丰富,变异系数为 0.98%~41.82%,其中Fe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 41.82%,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分别为 3.84%和 0.98%;果仁脂肪酸组分中,十五烷酸和十七烷酸的变异系数最大,均为 14.29%,最小的是棕榈酸、油酸,分别为 5.53%和 2.86%,且果仁脂肪酸组分中均以油酸、棕榈油酸为主.澳洲坚果果实主要营养品质指标间有明显相关性,经主成分分析将 12 项主要营养品质指标综合为 4 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可达 82.828%.各品种主成分的综合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Nanya No.3、Own Choice、Hinde、HAES788、Nanya No.l、Nanya No.2、HAES344、Nanya No.12、Guire No.1、Nanya No.116、HVA16、HVA4、HAES695.[结论]Nanya No.3、Own Choice的果实综合性状表现均相对较好,这两个品种可通过深入研究作为贵州石漠化地区推广种植的优良品种.此外,Nanya No.l、Nanya No.12、Nanya No.116等品种的产量和营养品质均较好,可作为主要良种进行推广.

关键词: 澳洲坚果 果实品质及产量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建设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

当代贵州 2024

摘要: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着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今年的贵州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不断夯实“三农”压舱石。在加强基本口粮田建设、提高粮食自给能力的基础上,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着力发展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念好“山字经”,种好“摇钱树”,打好“特色牌”,是贵州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厌氧发酵时间对黄金芽绿茶γ-氨基丁酸含量及品质成分的影响

南方农业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厌氧发酵时间处理对黄金芽绿茶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及品质成分的影响,明确高品质高GABA含量黄金芽绿茶的最佳厌氧时间,为黄金芽绿茶的产品研发及茶叶品质提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黄金芽1芽2、3叶为原料,常规摊放后,采用食品真空封口机抽真空封口包装,进行0(对照)、3、6、9、12和15 h室内常温厌氧,采用绿茶工艺制样。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茶样GABA含量,结合感官审评和品质成分检测,分析厌氧发酵时间对黄金芽绿茶GABA含量及品质成分影响的变化规律。【结果】厌氧后,制得的黄金芽绿茶GABA含量均达GABA茶标准(1.50 mg/g),其中,厌氧6 h的GABA含量最高(2.50 mg/g),是对照(0.20 mg/g)的12.5倍。厌氧6 h内,茶样感官品质正常,外形条索完整、金黄,汤色绿黄明亮,香气纯正,滋味鲜醇,叶底金黄明亮,厌氧超6 h后,感官品质下降明显,表现为外形条索完整、金黄,汤色黄、较亮,香气熟闷,滋味青涩,叶底色杂、带红梗。厌氧后,游离氨基酸含量增幅为0~9.43%,咖啡碱和水浸出物含量降幅分别为1.89%~14.83%和2.26%~6.41%,茶多酚和总黄酮含量无显著变化(P>0.05,下同),酚氨比变幅为0.16%~4.06%;儿茶素总量增幅为1.91%~7.93%,儿茶素苦涩味指数无显著变化;类黄酮总量增幅为132.15%~169.06%;氨基酸总量降幅为10.03%~27.64%。对照茶样中,以茶氨酸(The)和苯丙氨酸(Phe)含量最高,分别为1.23和0.96 mg/g;其次为天冬氨酸(Asp)和谷氨酸(Glu),含量分别为0.84和0.81 mg/g;半胱氨酸(Cys)含量最低,仅为0.04 mg/g。厌氧茶样中,以GABA和The含量最高,分别为1.60~2.50 mg/g和1.12~2.30 mg/g;其次为赖氨酸(Lys),含量为0.72~0.82 mg/g;以谷氨酰胺(Gln)、缬氨酸(Val)、Cys、异亮氨酸(Ile)和亮氨酸(Leu)含量较低,为0.02~0.05 mg/g。随着厌氧发酵时间的延长,茶样的鲜味类氨基酸含量升高,增幅为10.59%~45.29%,而芳香类、苦味类、甜味类和酸味类含量降低,降幅分别为28.79%~50.00%、51.85%~85.80%、68.72%~78.97%和82.24%~96.26%。【结论】厌氧6 h处理的茶样GABA含量最高,且综合品质佳,可作为加工黄金芽GABA绿茶的最佳厌氧发酵时间。

关键词: 厌氧发酵 黄金芽 绿茶 γ-氨基丁酸(GABA) 品质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品种和工艺条件对白茶品质形成机制的影响研究进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白茶属微发酵茶,不同茶树品种制作工艺白茶鲜醇可口和花香浓郁的品质有所差异,在不同工艺条件下,茶中多酚类物质、蛋白质、游离氨基酸、生物碱和可溶性糖等内含物质发生不同程度变化,导致白茶外形、色泽及冲泡后汤色、滋味和香气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进而赋予了独特的品质特征.白茶的品质形成十分复杂,其成分的组成、含量及所表现的香气特征受茶树品种和工艺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鉴于此,为推动工艺白茶产业的发展,挖掘白茶品质形成机制,本文综述了近几年白茶在萎凋和干燥过程中品质形成机制,分析了不同茶树品种和工艺条件对白茶品质影响原因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提升白茶品质、优化白茶加工工艺及利用和选育更多不同茶树品种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白茶 工艺条件 茶树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茶发酵影响因素及品质调控技术研究进展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24

摘要:红茶是我国主要的消费茶类之一,其加工步骤为萎凋、揉捻、发酵和干燥,其中发酵是红茶品质特征形成的关键环节.关于红茶发酵过程中影响因素及品质调控技术,已有文献表明,多酚类物质含量及组成比例、酶种类及其活性、温度、湿度、pH,以及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等内部及环境因素均会影响红茶品质特征化合物的形成,从而影响其品质.目前常用的品质调控技术主要包括新发酵技术、冷冻萎凋技术、外源酶技术以及光质.未来研究重点将是优化红茶适制品种培育、环境因子间的交互作用机制、微生物对红茶发酵品质的影响机制和加工设备智能化等方面,因此本文通过对红茶发酵影响因素及品质调控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提升红茶的滋味品质和推进红茶新研究进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 红茶 滋味 影响因子 品质调控 光质 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穗鸭蛋的营养物质分析及评价

贵州畜牧兽医 2024

摘要:为研究三穗鸭蛋的营养品质,试验选取散养和规模养殖三穗鸭所产鸭蛋各 30 枚,将蛋黄、蛋白充分混匀后按照国家相关标准方法测定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种类与含量.结果:散养鸭蛋的胆固醇含量极显著高于规模养殖(P<0.01),脂肪含量显著高于规模养殖(P<0.05);散养鸭蛋的苯丙氨酸+酪氨酸含量极显著高于规模养殖(P<0.01),规模养殖鸭蛋的蛋氨酸+半胱氨酸含量显著高于散养(P<0.05);散养鸭蛋的脂肪酸种类比规模养殖多 1 种饱和脂肪酸(花生酸),且棕榈酸、油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含量极显著高于规模养殖(P<0.01);规模养殖鸭蛋的十五烷酸、反亚油酸、γ-亚麻酸含量极显著高于散养(P<0.01);散养鸭蛋的二十碳一烯酸含量显著高于规模养殖(P<0.05).结论:三穗鸭蛋的常规营养成分丰富、氨基酸组成平衡、脂肪酸种类丰富,属于优质鸭蛋;散养模式生产的三穗鸭蛋营养物质优于规模养殖.

关键词: 三穗鸭蛋 常规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高密度SNP标记对112份温热改良玉米自交系的遗传特征鉴定与表型性状评价

江苏农业科学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种质资源表型和基因型鉴定评价是深入发掘优势基因资源、创制优势种质材料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培育优势玉米杂交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以112份温热改良玉米自交系为供试材料,利用包含6万个SNP标记的Maize SNP 50芯片对其进行基因型鉴定,并结合该群体在不同生态环境下的表型鉴定结果,对不同自交系的抗性、所属杂种优势类群等进行评价。基因型分析结果发现,112份自交系首先被划分为Iodent种质(Ⅰ类)、Suwan种质(Ⅱ类)和温热改良种质(Ⅲ类)3类,再次被划分为分别以HCL645、T32、QR273、黄早四、PH4CV和B73为代表自交系的6个亚群;进一步被划分为以HCL645、T32、QB446、QR273、黄早四、PH4CV、郑58、齐319和B73为代表自交系的9个亚群。结果显示,112份自交系的散粉期、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长、茎腐病、南方锈病和白斑病等不同性状之间呈现出一定的相关性。散粉期与株高、穗位高呈极显著正相关,与茎腐病、南方锈病和白斑病病级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19、0.32、-0.28、-0.32和-0.21。此外,Iodent种质表现出生育期短、穗行数多等优点;Suwan种质表现出生育期长、植株高大和抗病性强的特点;温热改良种质表现出生育期较短的优点。其中,Iodent种质和Suwan种质表现出优势互补,具有丰富的育种利用价值。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遗传多样性 性状评价 SNP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