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鼠伤寒沙门菌oppCDF基因缺失株的构建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中国兽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λ-Red同源重组技术构建鼠伤寒沙门菌oppCDF基因缺失株,并检测其生长特性、运动性、生物被膜形成能力、胞内存活能力及LD50毒力.结果显示,与野生型菌株相比,oppCDF基因缺失株的生长特性无明显变化;op-pCDF基因缺失株可降低鼠伤寒沙门菌的运动性;oppC与oppF基因缺失后可提高鼠伤寒沙门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同时,oppC基因缺失可降低在RAW267.4细胞内的存活能力和其在小鼠体内的毒力,oppF基因缺失可显著增强在RAW267.4内的存活能力和对小鼠毒力的影响,而oppD基因缺失后其在小鼠体内的毒力和RAW267.4内的存活率均无显著变化.研究表明,oppCDF基因与鼠伤寒沙门菌的运动性、生物被膜形成和毒力密切相关,为进一步揭示鼠伤寒沙门菌致病作用中的复杂调控和机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鼠伤寒沙门菌 λ-Red同源重组 oppCDF基因 生物学特性


蜂糖李授粉品种初步筛选
《核农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授粉品种的恰当选择是李等果树坐果和高产的关键。为筛选蜂糖李适宜授粉品种,对蜂糖李及其潜在授粉品种进行了授粉亲和性决定因子S-RNase基因(S基因)分型、开花期记录、花粉离体萌发率检测,以及潜在授粉品种对蜂糖李授粉坐果率调查等工作。结果表明,蜂糖李与四月李具有相同S基因型,与凤凰李、冰脆李、脆红李不同;蜂糖李与凤凰李、茵红李花期重合,四月李在蜂糖李始花期盛开、冰脆李在蜂糖李末花期盛开;室温阴干花粉的萌发率为13.4%~23.8%,处在相同果园的蜂糖李与四月李、凤凰李、冰脆李、茵红李等花粉萌发率无显著差异,不同果园四月李、蜂糖李的花粉活力无显著差异,脆红李花粉与各园各品种花粉萌发率差异均不显著,经恒温干燥,脆红李花粉萌发率高达81.1%,显著高于其他各品种,其他各品种间花粉萌发率无显著差异,均在60%以上;相较自然授粉、四月李授粉、蜂糖李自交授粉,脆红李、凤凰李、冰脆李对蜂糖李授粉可显著提高其坐果率;凤凰李对蜂糖李授粉后其固酸比、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得仁率均得到显著提高。综上,选取S基因型不同的花粉对蜂糖李进行授粉可有效提高其坐果率;凤凰李为蜂糖李的优异授粉品种。研究结果可为蜂糖李育种、授粉树配置、授粉用花粉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侵染贵州番茄的辣椒褪绿病毒分子鉴定与分析
《病毒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辣椒褪绿病毒(Capiscum chlorosis virus, CaCV)是正番茄斑萎病毒属(Orthotospovirus)的重要成员,能够侵染辣椒、番茄等作物并造成严重危害。为明确贵州番茄CaCV分离物基因组分子结构特征及其进化起源,本研究通过RT-PCR技术扩增和测定了CaCV的N、NSs和NSm基因的全长片段,分别获得长度约828bp、1 320bp和927bp的目标条带。经过序列比对和进化树构建等方法进行遗传进化分析发现,贵州番茄CaCV分离物的N、NSs和NSm基因与CaCV其他分离物核苷酸的相似性分别在85.5%~99.4%、82.7%~98.9%和83.1%~98.7%之间。根据系统发育树结果,贵州番茄CaCV分离物N基因和NSs基因与中国云南分离物的亲缘关系较近,NSm基因与中国海南和广州分离物的亲缘关系近,推测贵州CaCV可能是由于番茄、辣椒的品种引进,及蓟马带毒传播进入。这是贵州省CaCV侵染番茄的首次报道,对监测CaCV在我国的扩散具有重要意义。


食蚜瘿蚊对茶蚜的捕食功能反应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 2024
摘要:茶蚜Toxoptera aurantii(Boyer)是茶树的重要害虫,评估食蚜瘿蚊Aphidoletes aphidimyza(Rondani)对茶蚜的防控潜能,为大田释放天敌食蚜瘿蚊防治茶蚜提供理论依据。在室内条件下,探索了饥饿处理24 h的食蚜瘿蚊3龄幼虫对3龄茶蚜的捕食功能反应、搜寻效应和自身的种内干扰作用,试验完成后继续饲喂,直至食蚜瘿蚊羽化,观察其性别。结果表明:食蚜瘿蚊雌、雄幼虫对茶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雌、雄幼虫的最大日捕食量分别为19.1、24.5头,瞬时攻击率(a′)分别为0.780、0.459,处理时间(Th)分别为0.052、0.041 d;食蚜瘿蚊捕食量随着茶蚜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搜寻效应随着茶蚜密度的增加而下降,自身密度干扰方程为E=0.421P-0.892,相同的猎物密度下,雌虫的搜寻效应高于雄虫。食蚜瘿蚊对茶蚜具有较好的控害潜能,且雌虫对茶蚜的控害能力优于雄虫。


刺梨多酚提取物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的改善作用
《食品工业科技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了研究刺梨多酚提取物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的改善作用.方法:分别以多酚含量400 mg/kg BW/d的剂量对高脂饮食小鼠进行干预.连续灌胃4周,测定小鼠体重、肝脏指数、白色脂肪及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血清生化指标、脏器抗氧化能力和肠道屏障.结果:与CON组相比,MODEL组胰岛素水平(Insulln,INS)和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P<0.05,P<0.01)提高,血脂四项中高密度脂肪(High-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和低密度脂肪(Low-density lipoprolesterol,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抗氧化物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活力显著下降(P<0.01),肠道屏障蛋白表达水平及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SCFAs)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MODEL相比,多酚干预组(RF、RP组)炎症因子和氧化应激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RF组抗氧化物SOD、GPx活力显著提升(P<0.01),RF组和RP组肠道内ZO-1、Claduin-1和SCFAs水平均发生显著逆转(P<0.01).结论:刺梨多酚提取物能有效缓解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小鼠体内代谢紊乱,减缓体重增长,保护脂肪和肝脏组织细胞形态变化,缓解肥胖小鼠体内炎症和氧化应激水平,增强肠道屏障功能,且RF效果优于RP.
关键词: 刺梨多酚提取物 肥胖小鼠 血脂 炎症因子 短链脂肪酸


高效木质纤维素分解菌的筛选及复合菌系降解秸秆效果研究
《中国饲料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分离、筛选并构建高效降解玉米秸秆木质纤维素的复合菌系,本试验以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为碳源,采用刚果红平板初筛,内切葡聚糖酶(CMCase)、滤纸酶(FPA)和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活性复筛,从腐烂的水稻秸秆、森林腐殖质和腐殖土中筛选获得产酶能力较高的5株单一菌株,编号为K3、P4、H7、R18和C25,利用16S rDNA基因序列鉴定分别为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sp.,K3)、菠萝泛菌(Pantoea ananatis,P4)、草螺菌(Herbaspirillum seropedicae,H7)、解鸟氨酸拉乌尔菌(Raoultella ornithinolytica,R18)和费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C25)。通过对无拮抗作用的菌株进行等比复配构建了8组复合菌系,经酶活性测定最终将复合菌系B (P4,R18)、C(R18,C25)、F(K3,R18,C25)、G(P4,R18,C25)和H(K3,P4,R18,C25)作为优势复合菌系,用于玉米秸秆降解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菌系的酶活性高于单一菌株,复合菌系F、G和H对秸秆降解效果较好,处理26 d后的秸秆失重率分别达到32.96%、36.24%和46.41%,其中复合菌系H对秸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降解率分别为28.02%、36.31%和25.16%,对秸秆的木质纤维素降解效果最佳,具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新时期山地丘陵地区发展中小规模肉牛养殖困境与建议——以贵州亚热带地区为例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 2024
摘要:贵州亚热带区位于贵州南部中低海拔的亚热带地区,地理和气候独特,因海拔落差大形成高山与丘陵地形,以传统农业为主产业。随着贵州草食畜牧业发展,中小规模或是家庭牧场肉牛养殖逐渐成为该区域群众经济增长动力之一,但面临生产成本高、科技支撑不足和融资难等一系列困境。本文从该地区的地理和气候特点、农村社会经济状况及肉牛高效养殖等方面入手,提出发展适度规模联合经营模式,通过政策引导与市场调控、稳定产业政策、提高科技能力等方面提出建议,希望能够为推动贵州亚热带地区肉牛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