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纤维素酶酶解工艺对香芹制汁效果的研究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四季香芹是伞形科欧芹属的一种高营养保健蔬菜,其营养丰富,香气浓郁,保健价值突出,是进行蔬菜汁加工的优质原料,但四季香芹出汁率不高是制约蔬菜汁加工的主要技术瓶颈之一。通过单因素试验分别研究纤维素酶添加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对香芹出汁率的影响,并通过Box-Behnken试验设计进行响应面分析试验优化,建立回归方程预测模型。研究表明纤维素酶在香芹制汁最佳应用条件为纤维素酶(15 000 U/g)添加量0.06%、酶解时间1.56 h、酶解温度40.14℃,香芹出汁率预测值为78.38%,与实际出汁率(78.72%±0.25%)符合度高。


桑黄纤孔菌子实体粉的毒理研究
《菌物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桑黄纤孔菌子实体粉的毒理学并评价其安全性。利用小鼠急性毒性试验和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对桑黄纤孔菌子实体粉的毒性进行考察。试验结果显示,小鼠对桑黄纤孔菌子实体粉最大耐受量大于12g/kg;桑黄纤孔菌子实体粉在有或无S9的条件下,对组氨酸营养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TA97a、TA98、TA100及TA102均无潜在致突变性;桑黄纤孔菌子实体粉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中均呈阴性反应,不同剂量的样品组与阴性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该结果表明桑黄纤孔菌子实体粉基本无毒性,属实际无毒物质。本研究为桑黄纤孔菌子实体粉的产品开发和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桃果实采后生理生化及冷害研究进展
《果树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桃果实采后极易发生腐败变质现象,低温可延长果实的贮藏保鲜期,但长期的不适低温冷藏易使果实产生木质化、絮败、果肉褐变、果肉变红、糖酸比失调、固有芳香成分丧失或有害挥发性物质生成等品质劣变症状。不同类型桃果实甚至不同品种桃果实的采后品质劣变规律不同,低温的敏感度及冷害的发生时间点、综合表现特征亦有较大差异,其保鲜技术一直是国际上的难题。笔者对果实品质劣变发生的症状进行归纳,并从酶学、分子生物学和蛋白质组学等方面进行了相关机制阐释。建议对不同肉质类型桃采后生理特性和贮运特性进行系统性研究,制定相应的采后品质劣变调控技术,开发高效、安全的保鲜技术并应用于实践,为桃果实采后处理及保鲜贮运技术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猪粪中反硝化菌数量与理化指标相关性分析
《畜牧与兽医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本试验采集了保育(60±3)d、肥育(170±5)d和妊娠(妊娠70±4)d三个阶段的梅山猪新鲜猪粪各10份,比较三个阶段猪粪的好氧与厌氧反硝化菌数量以及粪样的理化性质。结果表明,保育猪猪粪中好氧反硝化菌和厌氧反硝化菌的数量均显著高于肥育猪猪粪(P<0.05),与妊娠母猪猪粪差异不显著(P>0.05);猪粪中的凯氏氮、硝酸氮、铵态氮含量、碳氮比和异戊酸含量以保育猪最高,肥育猪次之,妊娠母猪最低(P<0.05);粪中的有机质和戊酸含量则以肥育猪猪粪最高,保育猪猪粪次之,妊娠母猪最低(P<0.05)。相关性结果显示:猪粪中好氧反硝化菌数量仅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pH、凯氏氮及碳氮比无相关性(P>0.05);厌氧反硝化菌与猪粪中各项理化指标均无相关性(P>0.05)。


二氧化氯气体处理对杭白菜贮藏品质的影响
《核农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不同浓度二氧化氯气体处理对杭白菜贮藏品质的影响,用0.14、0.57和1.00 mg·L~(-1)3种浓度的二氧化氯气体,密闭处理杭白菜30 min,以等量的蒸馏水喷洒处理作对照,处理结束后,置于2±1℃、湿度85%~95%冷库中贮藏,定期测定其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0.57 mg·L-1的二氧化氯处理是杭白菜的最佳处理组,该处理条件对杭白菜的失水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有效维持可溶性固形物、叶绿素和维生素C含量,减轻细胞膜脂过氧化作用,抑制多酚氧化酶(PPO)与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升高。此外,0.57 mg·L~(-1)的二氧化氯处理后,杭白菜可在2±1℃、湿度85%~95%冷库中贮藏20 d且仍保持较高品质。本研究结果为二氧化氯在绿叶菜保鲜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反向遗传操作技术及其应用
《生物工程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是引起猪(特别是新生仔猪)急性、高度传染性消化道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2010年底以来,猪流行性腹泻(PED)的再次暴发给我国乃至全球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最近,研究者已先后建立了基于靶向RNA重组技术、细菌人工染色体(BAC)载体系统和体外连接技术的PEDV反向遗传学操作技术,为PEDV编码的蛋白质的功能、致病机制以及新型疫苗的研发开辟了新的思路。本文对PEDV反向遗传操作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PEDV胰酶依赖性、S蛋白和ORF3蛋白的功能以及新一代疫苗研制等方面的应用现状进行了综述与展望。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反向遗传学 胰酶 S蛋白 ORF3蛋白 细胞适应性 疫苗


蓖麻提取液对甜菜夜蛾幼虫解毒酶活性的影响
《植物保护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植物提取液对甜菜夜蛾解毒酶系活性的影响效应,采用浸渍法测定了不同浓度蓖麻碱(3.80、1.90、0.95、0.48和0.24g/L)对甜菜夜蛾幼虫碱性磷酸酯酶(AKP)、酸性磷酸酯酶(ACP)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处理48h和72h对AKP的抑制作用均达到显著水平,而3.80g/L处理24h即可显著抑制AKP活性;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浓度蓖麻碱处理72h均会显著降低其ACP活性,而浓度大于0.24g/L时处理24h和48h即可显著降低ACP活性;蓖麻碱处理组GSTs活性在处理后24、48和72h都显著低于对照组,但不同浓度间无显著差异;本研究揭示了蓖麻碱对这3种解毒酶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抑制作用随蓖麻碱浓度升高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


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糙皮侧耳中9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留量
《食用菌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了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同时测定糙皮侧耳(Pleurotus ostreatus)中吲哚乙酸、吲哚丙酸、吲哚丁酸、赤霉素、2,4-二氯苯氧乙酸、6-苄基腺嘌呤、4-氯苯氧乙酸、6-糠氨基嘌呤和芸苔素内酯9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的定量分析方法,样品经含1%(v/v)乙酸的乙腈溶液提取,于分散固相萃取管(含混匀的150mg MgSO_4和50mg C_(18))净化后用LC-MS/MS检测。结果表明:9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峰面积与其浓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方法最低检出限为0.5~1.0μg/kg;回收率为80.3%~96.5%,相对标准偏差为0.88%~7.31%,该方法准确、可靠,可以同时满足糙皮侧耳中9种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检测的需要。对市场上50份糙皮侧耳的测定结果为:吲哚乙酸检出6次(2.3~96.7μg/kg)、吲哚丙酸2次(21.3、87.8μg/kg)、吲哚丁酸5次(3.4~91.2μg/kg)。


微流体装置线性去除猪MII期卵母细胞冷冻保护剂的实验研究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低温保存后的卵母细胞在使用前必须要去除冷冻保护剂,目前常用的分步法去除步骤繁琐,容易丢失细胞,而且会对细胞造成致命的渗透损伤。为减小细胞渗透损伤,设计制作适合卵母细胞保护剂去除的微流体装置,研究微流控线性法去除猪MII期卵母细胞低温保护剂时在不同时间(6、8、10 min)下卵母细胞的体积变化,以及对卵母细胞存活率与发育率的影响;并与传统的去除方法(一步法和分步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采用微流体装置线性去除冷冻保护剂,8 min为实验中的最优去除时间;线性法能够明显减小细胞的渗透损伤,其最大归一化渗透膨胀体积为1.12±0.07,卵母细胞的存活率、卵裂率及囊胚率分别达到83.6%、72.4%、21.5%,均显著高于一步法和分步法(P<0.05)。因此,微流控线性去除冷冻保护剂能够显著减小细胞的渗透损伤,为卵母细胞低温保存技术提供新思路。


SSR荧光标记在80份荷花品种指纹图谱构建中的应用
《分子植物育种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毛细管电泳技术对筛选出的8对SSR荧光引物进行检测,构建了80个荷花品种的指纹图谱。8对引物共检测到52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数平均为6.5;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值变化范围为0.41~0.81,平均为0.62。利用其中5对引物SSR022、SSR035、SSR468、SSR87和CL06可区分供试的80个荷花品种。利用获得的SSR指纹图谱数据,对80份荷花品种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435处供试荷花材料可分为7大类群。本研究利用SSR荧光标记技术,获得了供试荷花材料的指纹图谱,进一步分析了品种间亲缘关系的远近,可为荷花种质资源的分类及鉴别提供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