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814条记录
猪7种腹泻相关病毒的临床检测及猪嵴病毒的遗传进化分析

生物工程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引起猪腹泻疫病的病毒性病原种类及感染现状,本研究首先针对7种报道较少但可引起猪腹泻的病毒性病原建立了多重RT-PCR检测方法,包括猪捷申病毒(PTV)、猪萨佩罗病毒(PSV)、猪丁型冠状病毒(PDCo V)、猪嵴病毒(PKV)、猪札幌病毒(PSa V)、猪星状病毒(PAst V)和猪环曲病毒(PTo V)。利用该方法对419份临床腹泻粪便样品进行筛检,结果显示PKV检出率最高,阳性率达26.98%–45.79%;PKV和其他病原混合感染率达9.52%–18.54%。基于PKV的高检出率及其可能在猪腹泻疾病中发挥的作用,本试验进一步选取3个PKV阳性样品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这3个阳性样品PKV均归属于猪嵴病毒属,且与其他动物嵴病毒遗传距离较远,分别标记为CM-PKV、JS-PKV和PD-PKV;它们的全基因组同源性为88.1%–89.1%;CM-PKV与2013年报道的中国株JS-02a-CHN/2013同源性最高,而JS-PKV和PD-PKV则与2008年报道的匈牙利株K-30-HUN/2008/HUN同源性最高。表明上海不同地区猪群中存在的PKV有明显的遗传差异,但毒株遗传特性的差异与其致病力的相关性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为深入了解PKV的流行现状及探讨其在猪腹泻疫情中的作用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多重RT-PCR 猪嵴病毒 全基因组序列 遗传进化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八种食药用菌子实体醇提物对乳腺癌细胞MCF-7的体外影响

食用菌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乳腺癌细胞株MCF-7为实验对象,采用细胞增殖抑制率、细胞粘附抑制率、细胞克隆数和细胞迁移距离为评价指标,研究8种食药用菌醇提物对乳腺癌的影响。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姬松茸(Agaricus blazei)和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的醇提物(200μg/mL)处理能显著降低MCF-7细胞的克隆形成数和细胞迁移距离,较阴性对照分别降低了64.3%、64.5%、61.6%和54.8%、54.8%、48.0%,3种醇提物对MCF-7细胞粘附数和细胞增殖的抑制率分别为48.5%、55.1%、49.3%和30.0%、34.1%、29.5%;另外5种食用菌醇提物作用效果不明显。结果初步表明,刺芹侧耳、姬松茸和灰树花的醇提物(200μg/mL)具有一定的体外抑制乳腺癌活性。

关键词: MCF-7细胞 细胞增殖 粘附能力 细胞迁移 细胞克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S蛋白富含表位区域的原核表达与鉴定

中国兽医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是引起猪腹泻的重要病原之一,给世界养猪业带来严重危害。本研究对PEDV分离株JS-2纤突蛋白(S)进行抗原表位分析,选择3个富含表位片段的区域。通过RT-PCR扩增基因序列,克隆入p ET32a(+)载体,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中并进行诱导表达,SDS-PAGE电泳显示,成功表达了3个重组蛋白,分子质量与预期大小一致。将蛋白进行割胶回收,与油佐剂乳化后免疫小鼠,制备超免疫血清,利用PEDV包被抗原进行ELISA检测,结果免疫小鼠血清D450值达1.0左右,证实筛选制备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

关键词: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 S蛋白抗原表位 免疫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Illumina-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DON)对小鼠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度的影响。选用平均体重为20 g的BALB/c小鼠40只,随机分成对照组(灌胃灭菌生理盐水)和DON组(灌胃1.8 mg/kg BW DON),每组20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小鼠,连续灌服28 d。试验结束后,收集新鲜粪便,每组随机选取3份,用Illumina-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DON组测序数量减少(P>0.05)。2)DON组降低了Alpha、Beta多样性,Shannon指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3)在门水平,与对照组相比,DON组显著降低了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脱铁杆菌门(Deferribacteres)的物种丰度(P<0.05),显著提高了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的物种丰度(P<0.05)。在属水平,与对照组相比,DON组显著降低了副类杆菌属(Parabacteroides)、理研菌属(Rikenella)、Algoriphagus、Mucispirillum、嗜甲基菌属(Methylophilus)、Francisella的物种丰度(P<0.05),显著提高了梭菌属(Clostridium)、Robinsoniella、A llobaculum、A kkermansia的物种丰度(P<0.05)。4)聚类分析显示,DON组与对照组的肠道微生物相似性降低。由此可见,DON能显著影响小鼠肠道微生物菌群多样性及物种丰度,提示DON致肠道损伤与这些肠道菌群的变化密切相关。

关键词: 高通量测序 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肠道微生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市售鸡肉及内脏中磺胺耐药菌污染特征

食品科学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抗生素耐药基因通过市售鸡肉产品进行迁移的风险,从上海5个大型超市和综合市场采集的9个鸡肉样品和4个内脏样品中分离对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不敏感的细菌(Sul/Trir),研究其耐药特征,并用Southern杂交对耐药基因进行定位。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分离到了Sul/Trir菌,菌落数为2.0×102~1.0×107 CFU/g,占总可培养菌的1.42%~82.00%。297株Sul/Trir菌的多重耐药现象普遍,耐药基因sul1、sul2、tetA、tetB、tetC、tetE、tetG、tetL、tetM和intI的检出率分别为11.33%、32.81%、6.64%、12.89%、2.73%、6.25%、9.38%、18.75%、39.84%和28.52%。耐药基因的寄主菌包括Escherichia sp.、Pedobacter sp.、Staphylococcus sp.、Enterococcus sp.、Sphingobacterium sp.和Acinetobacter sp.等,大多数的磺胺最小抑菌浓度大于512 μg/mL,其中一株葡萄球菌的质粒上有sul2基因。综上,耐药菌和耐药基因可能通过市售鸡肉及内脏产品进行迁移。

关键词: 磺胺耐药菌 耐药基因 鸡肉 内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朱顶红SRAP-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分子植物育种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采用L_(16)(4~5)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朱顶红SRAP-PCR反应体系中的5种因素(Mg~(2+)浓度,d NTPs浓度,引物浓度,DNA模板量和Taq DNA聚合酶用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对朱顶红SRAP-PCR扩增反应影响大小依次为:d NTPs浓度>引物浓度>Mg~(2+)浓度>DNA模板量>Taq DNA聚合酶用量。优化获得的朱顶红最佳SRAP-PCR反应体系为:1×PCR Buffer、Mg~(2+)浓度2.0 mmol/L、d NTPs浓度0.2 mmol/L、引物浓度0.25μmol/L、20μL体系中DNA模板量80 ng以及Taq DNA聚合酶用量0.5 U。用10个朱顶红品种基因组DNA对所得最优体系进行验证,证明该体系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能够为朱顶红遗传多样性研究和遗传图谱构建等提供重要技术支持。

关键词: 朱顶红 SRAP 反应体系优化 正交设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蛹虫草中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成分研究

食用菌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建立高效阴离子色谱-脉冲安培法同时测定赤藓糖醇、阿糖醇、海藻糖、甘露醇和葡萄糖的方法 ,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该方法精密度(1.4%~4.4%)、稳定性(2.1%~4.9%)、重复性(0.6%~4.5%)和回收率(95.2%~105.7%)良好。用该方法对13个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子实体和4个菌丝体样品中游离糖醇、小分子糖类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蛹虫草子实体中含海藻糖(1.04%~19.17%)、甘露醇(0.96%~3.93%)和葡萄糖(1.46%~14.93%),其中海藻糖和葡萄糖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菌丝体中含甘露醇(3.66%~6.70%)和葡萄糖(0.42%~1.06%)以及少量阿糖醇(0.02%~0.12%)。

关键词: 甘露糖 海藻糖 葡萄糖 阿糖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鹭宁两地植物根际土壤中放线菌的生物多样性分析及生物活性检测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不同地区植物根际土壤中可培养放线菌的多样性,筛选具有抗菌及抗肿瘤活性的药源菌株,采用改良聚乳酸-明胶和海藻糖-脯氨酸2种培养基,选择分离采自厦门市翔安区香山风景区、南京市中山植物园及玄武湖公园的17份植物根际土壤样品中的放线菌,并进行16SrRNA基因鉴定、系统进化分析及抗菌和抗肿瘤生物活性测定.共分离到178株放线菌,其中链霉菌151株,其余27株为稀有放线菌,占总数的15.2%.稀有放线菌分布在9个属中: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拟无枝酸菌属(Amycolatopsis)、韩国生工菌属(Kribbella)、野野村氏菌属(Nonomuraea)、小单孢菌属(Micromonospora)、链孢囊菌属(Streptosporangium)、拟孢囊菌属(Kibdelosporangium)、纤维微菌属(Cellulosimicrobium)和栖白蚁菌属(Isoptericola),包含2株新种.对分离得到的所有放线菌进行液体小量发酵,并测定其发酵粗提物的抗菌和抗肿瘤活性.结果显示:所测定的178株放线菌中,有82株对一种或多种指示菌表现出抗菌活性,占供测菌株的46.1%;有60株对一种或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占供测菌株的33.7%.研究结果表明植物根际土壤中放线菌资源丰富,其中抗菌和抗肿瘤活性较强的菌株可为后续微生物药物研发提供有利资源.

关键词: 放线菌 选择分离 生物多样性 生物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根肿病胁迫下外源SA对不结球白菜抗性诱导和生理生化的影响

西北植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不结球白菜‘新矮青’为试验材料,采用菌土接种法接种根肿病菌,研究不同浓度(0.2~0.8mmol·L~(-1))的外源水杨酸(SA)对根肿病胁迫下不结球白菜植株抗性诱导和感病植株生长的影响,以及植株叶片和根系中防御酶系统的变化规律,探讨外源SA对防治不结球白菜根肿病的可行性。结果显示:(1)根肿病显著影响不结球白菜的生长,加剧植物的膜脂过氧化程度;适宜浓度的外源SA能不同程度地缓解不结球白菜所受根肿病的侵害,并以0.6mmol·L~(-1) SA处理效果最好。(2)外源SA显著降低了根肿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提高了抗根肿病的诱抗效果,并缓解感病对不结球白菜的生长抑制,显著促进感病植株的生长。(3)外源SA提高了不结球白菜叶片和根系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的抗氧化酶活性,以及多酚氧化酶(PP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谷胱甘肽还原酶(GR)的防御酶活性;显著降低了植株叶片和根系中的MDA、H2O2含量及O-·2产生速率。研究表明,外源SA诱导不结球白菜对根肿病的抗性,缓解根肿病的伤害,且具有剂量效应,以根部灌施0.6mmol·L~(-1)SA的效果最好;在根肿病的胁迫下,SA可提高不结球白菜植株抗氧化酶和防御酶的活性,增强渗透调节能力和细胞活性氧清除能力,降低根肿病对植株的伤害,从而促进生长。

关键词: 外源水杨酸 不结球白菜 根肿病 植株生长 活性氧 防御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OLSR的无线传感网在智能温室大棚中的应用

江苏农业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推广智能农业的发展,针对目前的温室大棚检测、管理难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无线传感网络的智能温室大棚管理系统。首次引入了OLSR路由协议,使系统中的感应节点、实施节点、控制节点共同处于一个网络层,无需网关便可实现节点与节点、节点与控制中心的实时通信。感应节点收集物理环境数据通过中间节点传送给控制节点,控制节点查询专家数据库后决定解决方案,交由实施节点实施。与传统温室大棚检测系统相比,该系统具有布置简单、智能调控等特点。

关键词: 无线传感网 OLSR路由协议 温室大棚 智能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