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814条记录
50%氟胺草唑WG防除沟叶结缕草草坪杂草技术研究

草地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沟叶结缕草(Zoysia matrella)草坪杂草控制技术,采用田间试验,于沟叶结缕草休眠期喷施50%氟胺草唑WG,调查其对沟叶结缕草草坪杂草的防效以及对沟叶结缕草生长的影响。2011、2012年试验结果表明:于沟叶结缕草休眠期使用750~2 000 g·hm~(-2)50%氟胺草唑WG,沟叶结缕草生长安全,且能有效控制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小飞蓬(Conyza Canadensis)、牛繁缕(Malachium aquaticum)、紫苑(Veronica persica)、波斯婆婆纳(Aster tataricus)和龙葵(Solanum nigrum)的危害,株数防效和鲜重防效均大于90%,持效期可达90 d以上。750~2 000 g·hm~(-2)50%氟胺草唑WG对看麦娘、小飞蓬、牛繁缕和紫苑的防效与56.25 g·hm~(-2)25%啶嘧磺隆WG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对波斯婆婆纳和龙葵的防效显著优于25%啶嘧磺隆WG。从高效、经济、环保等角度综合考虑,50%氟胺草唑WG防除沟叶结缕草草坪中杂草的适宜剂量为750~1 000 g·hm~(-2)。

关键词: 氟胺草唑 沟叶结缕草 杂草防除 除草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补料方式对灵芝菌丝体液态深层发酵合成灵芝三萜的影响

食品科学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50 L发酵罐中采用4种补料培养方式对灵芝菌丝体液态深层发酵合成灵芝三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通过补料可以明显地促进灵芝菌丝体的生长和灵芝三萜的合成,同时,不同的补料方式对菌丝体生长和灵芝三萜合成有不同的影响。采用指数补料方式可获得较高的菌丝体干质量,并提高灵芝三萜含量,与传统的发酵方式相比,采用此补料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发酵终点灵芝菌丝体干质量达到17.68 g/L,灵芝三萜含量达到4.58 g/100 g干菌丝体,分别比分批发酵提高了65.70%和100.88%。

关键词: 灵芝 深层发酵 灵芝三萜 补料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及品种灵芝三萜类成分的含量

微生物学通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灵芝子实体中灵芝酸C_2、灵芝酸B、灵芝酸A、灵芝酮三醇、灵芝酸DM、灵芝酸T、灵芝醇B、灵芝酸S、灵芝酸G、灵芝酸F、灵芝酸D、灵芝稀酸B12种三萜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选用Aglient ZORBAX SB-Aq(4.6 mm×250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醋酸(0.01%)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分析波长252 nm,柱温30°C,对不同产地及品种的灵芝样品进行测定分析。【结果】同一产地不同品种间三萜类成分含量具有显著差异,不同产地的灵芝样品三萜成分含量也有显著差异,所建方法精密度高,稳定性和重复性好。【结论】所建方法适用于12种三萜成分的同时测定。

关键词: 灵芝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三萜类化合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RNA-Seq技术的换锦花转录组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换锦花是我国重要的观赏和药用花卉,其植株富含多种生物碱成分,具有良好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但是换锦花同许多药用植物一样,缺乏基因信息,这限制了其基因功能的挖掘和研究。本研究以盛叶期换锦花的鳞茎和叶片混合样品为材料,利用Illumina Next SeqTM500测序平台对其进行转录组测序,共获得42 509 194条干净数据(clean reads),总碱基数为6 242 970 322 bp。Clean reads经de novo组装后获得86 243条unigenes。进一步利用五大公共数据库进行同源比对,共注释到42 818个Unigenes。对Unigenes进行GO和KEGG功能分类,分别获得67个功能群和263个Pathway,发现了部分生物碱合成途径的候选基因,并查找到11 626个SSR位点。本研究为换锦花生物碱合成分子机理的研究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奠定基础。

关键词: 换锦花 转录组测序 生物碱合成 SS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瓠瓜种质资源的引进筛选与评价

南方农业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鉴定评价不同类型瓠瓜种质资源的广适性和抗逆性,筛选出适宜上海地区早春栽培的育种材料,同时为瓠瓜种质创新及新品种选育提供基础材料。【方法】在不同生育期分别调查55份瓠瓜种质资源的生物学特性、果实性状及品质等26个农艺性状,并对与生长发育及抗性相关的8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B2、B3、B10、B12、B16、B17、B18、B19、B20、B21、B23、B25、B28、B33、B35、B43、B45、B54、B55、B56、B58、B61、B64、B65、B66等25份材料在广适性、抗逆性方面具有较强优势。瓠瓜种质资源部分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其白粉病抗性和耐热性均与生长势、熟性、全生育期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即长势强、晚熟、生育期长的瓠瓜其抗病性和耐热性也较强。【结论】从55份瓠瓜种质资源中筛选出的25份材料既能适应上海地区的早春栽培,又能满足市场需求,可作为瓠瓜新品种选育的基础材料。

关键词: 瓠瓜 农艺性状 抗逆性 筛选 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猴头菇/香菇β-葡聚糖对面包品质和淀粉消化性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β-葡聚糖具有影响淀粉消化性的潜力,以致可以降低血糖的生成指数。随着β-葡聚糖的粘度增加,体外的淀粉消化性可以降低,血糖生成指数亦可降低。本文主要研究在面包中添加猴头菇β-葡聚糖提取物(HEBG,添加量0.5%、1.0%)和香菇β-葡聚糖提取物(LEBG,添加量0.5%、1.0%)后,面包品质、质构特性及体外消化的变化。结果发现,添加HEBG、LEBG后,能增大面包的比容,但对面包色泽影响较小。通过对面包质构特性的测定,发现HEBG、LEBG对面包硬度、胶着性、咀嚼性等指标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内部结构细腻,质地柔软,同时能有效地延缓面包的老化,使得面包在储藏期间硬度增加趋势变缓。面包硬度由对照组的271.25 g分别降低至134.7 g(0.5%HEBG)和184.78 g(1.0%LEBG),且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此外,通过淀粉体外消化的测定,发现HEBG/LEBG能够延缓淀粉的消化,降低葡萄糖的释放速率,主要表现在快消化淀粉(RDS)的含量降低,慢消化淀粉(SDS)和抗性淀粉(RS)含量的增加,结果表明1.0%HEBG的添加对淀粉消化的影响最大,相较于对照组,1.0%HEBG白面包中慢消化淀粉增加了10.54%,抗消化淀粉增加了22.5%。

关键词: β-葡聚糖 面包 淀粉消化 质构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三聚体纳米颗粒自组装过程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农业工程学报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更深入理解直链淀粉/β-乳球蛋白/α-亚油酸三元复合物体系自组装行为的机制,该研究借助Gromacs软件,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对玉米直链淀粉、β-乳球蛋白、α-亚油酸三者在373 K温度下的结合过程进行研究。通过三元纳米粒子在500 ns内的自组装快照图,可以得出直链淀粉、α-亚油酸、β-乳球蛋白3种组分的结合顺序。通过三元纳米粒子的自由能曲面图,可知该三元纳米粒子的形成是热力学自发的过程。进一步对其水合半径及溶剂可接触表面积的分析表明,该三元复合物纳米颗粒溶解性良好。研究阐释了水溶性自组装纳米颗粒的形成机理,为纳米科学领域寻找合适的壁材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途径。

关键词: 纳米颗粒 分子动力学 自组装 直链淀粉 β-乳球蛋白 α-亚油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糯玉米种质waxy基因的Eco-TILLING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利用Eco-TILLING分析技术结合测序技术,对糯玉米种质材料的waxy基因序列变异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waxy基因从第9外显子到第14外显子总长为1 752 bp的序列中共发现72个突变位点;我们将156份糯玉米材料划分为13个单倍型,发现不同来源糯玉米种质糯质表现型的遗传基础表现出较大差异,在DNA序列上表现为SNP、InDel等不同类型的突变。对waxy基因序列进行进化分析表明,中国不同生态区糯玉米waxy基因序列具有不同的进化来源和进化方向,主要分为种群Ⅰ、种群Ⅱ两个大的种群,其中种群Ⅱ为中国西南地区特有的糯质玉米类型。研究探索了中国糯玉米种质遗传机制,发掘了有育种价值的有利等位基因资源,为糯玉米育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 糯玉米 waxy基因 Eco-TILLING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搅拌转速和通气量对灰树花多糖组成及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食用菌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考察了搅拌转速和通气量对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菌丝体多糖和胞外多糖提取物中的单糖组成及糖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搅拌转速和通气量对灰树花胞外多糖提取物的单糖组成影响不大,其葡萄糖比例维持在95%以上;而对菌丝体多糖提取物的单糖组成及相关酶活力影响显著。4个搅拌转速梯度中,以60r/min时,菌丝体多糖提取物中的甘露糖比例最大,为51.1%,GDP-甘露糖焦磷酸化酶(GMPPB)比酶活最高,为82mU/mg;4个通气量梯度中,当通气量为0.50vvm时,甘露糖比例最大(35.7%),磷酸葡萄糖异构酶(PGI)与GMPPB比酶活分别达到最高值,为547mU/mg和67mU/mg。

关键词: 搅拌转速 通气量 多糖合成 单糖组成 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淡足侧沟茧蜂寄生对甜菜夜蛾幼虫血淋巴保护酶和免疫酶的影响

应用昆虫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探讨淡足侧沟茧蜂Microplitis pallidipes Szepligeti调控寄主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Hübner)的生理机制.[方法]测定了淡足侧沟茧蜂寄生甜菜夜蛾后,寄主幼虫血淋巴中保护酶(SOD、CAT及POD)和免疫酶(PO和LSZ)活性的变化.[结果]寄生后连续5d观察时间内,从寄生后第1天开始,寄主幼虫血淋巴中SOD活性就高于未寄生幼虫(对照),且在寄生后第4~5天达到显著水平;被寄生幼虫血淋巴中CAT活性始终高于对照幼虫,且在寄生后第1、第4~5天达到显著水平;同样,甜菜夜蛾被寄生后,其血淋巴中POD活性明显高于对照幼虫,且在寄生后第1~2、第5天达显著水平;寄生后第1天,寄生与对照组酚氧化酶活性差异不显著,但寄生后第2~5天均达到显著水平;较对照组,寄生后第1~2天,被寄生幼虫溶菌酶活性增加但无显著差异,而寄生后3~4d溶菌酶活性显著降低.[结论]本研究揭示,淡足侧沟茧蜂寄生刺激了甜菜夜蛾幼虫体内的应激反应,诱导寄主体内SOD、CAT和POD活性明显上升,阻止寄生蜂成功寄生;同时,寄生蜂寄生诱导了寄主免疫酶(PO、LSZ)活性的变化,免疫酶活性的变化是寄主免疫系统对寄生蜂寄生的一种应急免疫反应.

关键词: 淡足侧沟茧蜂 甜菜夜蛾 寄生 血淋巴 保护酶 免疫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