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814条记录
基于全基因组数据解析伞菌目木质纤维素降解酶系的差异

菌物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伞菌目Agaricales隶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亚门Agaricomycotina,是担子菌门中最大的一个类群,能够以腐生、寄生以及共生的模式在自然环境中生存,生存范围广,对于维持生态环境的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基于51株伞菌目真菌基因组大数据挖掘降解木质纤维素相关的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rbohydrate-active enzymes,CAZymes)和氧化还原酶(oxidoreductases),同时比较白腐菌、褐腐菌、腐生菌、菌根菌、植物致病菌、兼性寄生菌、动物共生菌和不明生态型真菌降解机制的差异。结果显示白腐菌和褐腐菌等木腐菌、菌根菌、兼性寄生菌、其他腐生菌、植物致病菌以及共生菌的CAZymes家族平均数目为134个、93个、101个、127个、61个和32个,而CAZymes同源的基因平均数目为398个、240个、463个、407个、418个、131个和38个,木腐菌的CAZymes家族最为丰富,但是兼性寄生菌基因数目最多;同时具有木质纤维素降解酶活性的26个家族中,基因数目分别为86个、32个、101个、86个、104个、36个和10个。在木腐菌(白腐菌和褐腐菌)、菌根菌、兼性寄生菌、腐生菌、不明生态型、植物致病菌和动物共生菌中氧化还原酶相关的基因数目为44个、35个、48个、53个、59个、6个和29个,其中不明生态型真菌的基因数目最多达到了59个,植物致病菌的数量最少。CAZymes和氧化还原酶在不同的真菌中数量和种类差别很大,与其生态类型的关系不明显,此研究丰富了木质纤维素降解机制的多样性,但是需要进一步的实验设计对其生物活性进行验证以及进行蛋白家族进化分析。

关键词: 基因组规模 伞菌目 碳水化合物活性酶 氧化还原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木屑颗粒度对工厂化压块香菇生长的影响

食用菌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香菇(Lentinula edodes)工厂化生产品种沪香F2为供试菌株,以香菇生产常用配方(78%木屑,20%麸皮,2%石膏)为基础培养料,以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产量、单菇重、出菇期、生物学效率以及菇型等为筛选指标,考察不同木屑颗粒度配比对工厂化压块条件下香菇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颗粒度组合M3(K1∶1.5mm以下,K2∶1.5~3.0mm,K3∶3.0~8.0mm;K1∶K2∶K3=1∶1∶1)的菌丝生长速度最快[(5.2±0.8)mm/d],单菇重最大[(27.1±1.0)g],产量较高[(178.7±3.6)g],菇型好,第一潮菇生物转化率可达到40.8%,生产周期可控制在100d以内,适合于在工厂化条件下应用。

关键词: 木屑 颗粒度 香菇 工厂化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热激处理对草菇耐冷性的影响及对hsp100基因的诱导

分子植物育种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热激蛋白是生物体抵御逆境胁迫的重要蛋白,高温胁迫是诱导热激蛋白产生的重要因素,其中Hsp100蛋白可以在高温诱导时大量产生。本研究以草菇菌株V23和VH3为试验材料,首先观察了热激处理对低温胁迫后草菇菌丝恢复生长情况的影响,然后测定了热激处理再进行低温胁迫后草菇hsp100基因的表达量变化。研究结果显示:热激处理显著提高了草菇V23与VH3的恢复生长速度,增加了二者菌丝体中hsp100基因的表达量,有助于增强草菇对低温胁迫的耐受性。

关键词: 草菇 热激 低温 hsp100 实时荧光定量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密度层叠式饲养模式下蛋鸡热应激观察及经济损失研究

中国家禽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以八层层叠式蛋鸡饲养模式的鸡舍作为研究观测对象,鸡舍内存栏海兰褐产蛋鸡数量为101 952只,研究夏季鸡舍内平均温度>30℃、相对湿度72%~80%条件下热应激对蛋鸡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显示:采用高密度层叠式饲养模式饲养的蛋鸡群在夏季高温季节会出现典型的热应激现象,包括产蛋率下降、蛋重减小、采食量下降、周死淘率上升等现象,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平均达1.5元/只。建议在此养殖模式下蛋鸡热应激的防治应从环境控制、饲养管理和营养调控三方面综合考虑。

关键词: 蛋鸡 热应激 防控措施 叠笼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选育低温高产草菇菌株

分子植物育种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11个草菇菌株进行了遗传背景分析,发现泰国No.1菌株与低温菌株VH3的亲缘关系较远,可作为杂交育种的另一亲本菌株。收集两亲本的孢子并进行单孢杂交配对,采用低温筛选试验淘汰掉部分不耐低温的菌株,随后利用交配型基因分子标记验证杂交子的真实性,最终共获得77个杂交子。将部分杂交菌株进行低温出菇栽培试验,结果显示:草菇杂交菌株V6T3-1的子实体农艺性状较好,且生物转化率达到28.26%,远高于亲本菌株VH3与泰国No.1。

关键词: 草菇 杂交育种 分子标记 生物转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菇子实体中单核苷类成分研究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离子交换柱层析为主要手段从香菇子实体的水提物中分离得到6个单核苷类化合物,经EI-MS、~1H-NMR和~(13)C-NMR鉴定分析,这6个化合物分别是:尿苷、尿嘧啶、鸟苷、香菇嘌呤、腺苷和腺嘌呤,其中腺嘌呤为首次从香菇中分离得到,香菇嘌呤的核磁数据首次得到全面归属。

关键词: 香菇 单核苷类化合物 离子交换柱层析 腺嘌呤 香菇嘌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SSR标记的草莓品种DNA指纹图谱的构建及应用

分子植物育种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49份申请品种保护提供的品种和47份收集的草莓已知品种为材料,通过从208对草莓SSR引物中筛选出20对多态性好的核心引物,采用变性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检测和毛细光电泳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对96份草莓品种进行标记分析,检测每个标记不同等位变异大小,并为每个等位变异选取了相应的参照品种。结果显示:20对引物共检测出206个等位位点,每对引物检测到等位位点6~15个平均10.3个;共检测到600个带型,每对引物检测到带型数11~58个,平均30个,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polymorphism information content,PIC)为0.80。聚类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96时,该套引物能将所有品种区分开,同一单位选育的品种被优先聚为一类;对历年草莓申请品种选择的近似品种做出合理性评价,并对今年新的部分申请品种推荐更为相近的近似品种,同时本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同名异物"和"同物异名"的品种还需基于外观表达性状的观测。

关键词: 草莓 SSR 荧光标记 DNA指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不同饲料中30种真菌毒素

色谱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QuEChERS前处理技术,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HPLC-MS/MS)检测不同饲料样品(预混料、浓缩料和配合料)中30种真菌毒素含量的分析方法。饲料样品经5 mL水和5 mL含1%(v/v)甲酸的乙腈溶液提取后,取上清液氮吹至近干,残渣经1 mL 5 mmol/L醋酸铵水溶液-乙腈(80∶20,v/v)复溶后,上机测定。采用基质匹配标准曲线结合同位素内标法进行定量分析。在低、中、高3个添加水平下,30种真菌毒素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72.0%~118.4%(n=5),30种真菌毒素在各自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 2)≥0.99,检出限(LOD,S/N=3)和定量限(LOQ,S/N=10)分别为0.7~20μg/L和2~50μg/L。该法简单、快速、实用性强,适用于预混料、浓缩料和配合料中30种真菌毒素的定量分析。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QuEChERS 真菌毒素 饲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冠状病毒S蛋白及其受体的结构和功能

微生物学通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冠状病毒是有包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作为人和动物的重要致病原,冠状病毒感染主要导致宿主呼吸系统、肝脏、胃肠道以及神经系统出现急性或慢性症状。2000年以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的暴发,以及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在全球猪群中的暴发流行,引起大家对动物冠状病毒的极大重视。S蛋白具有受体结合活性和膜融合活性,是冠状病毒感染细胞的关键蛋白;S蛋白在病毒的组织或宿主嗜性和毒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重点对近年来冠状病毒S蛋白的结构、功能以及S蛋白与受体相互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冠状病毒的入侵机制和反向遗传学研究以及受体阻断药物的开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冠状病毒 S蛋白 受体 结构 功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香菇主栽品种遗传多样性的SSR分析及指纹图谱构建

微生物学通报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香菇(Lentinulaedodes)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研究我国现有栽培种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构成以及准确鉴定品种是新品种开发和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础。【方法】采用多态性的SSR(Simple sequence repeat)分子标记对中国历年来使用主栽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比较其谱系来源,解析中国主栽品种的群体多样性构成,并构建指纹图谱用于品种鉴定。【结果】24对多态性SSR引物对51份香菇菌株都具有多态性。聚类分析在相似系数0.69处可将栽培种群体分为4个类群,野生种驯化或参与杂交获得的菌株位于类群Ⅲ和Ⅳ,其他菌株位于另外两个类群Ⅰ和Ⅱ。群体结构分析可将栽培群体分为6个遗传构成,显示L808、L135等代表性菌株在各自的构成中参与了其他菌株的选育过程,解释了以其为亲本的部分品种的谱系来源。依据筛选出的9对条带清晰的SSR引物组合构建了多位点SSR指纹图谱,可对45个香菇商业菌种进行辨识。【结论】我国香菇主栽品种亲缘关系较近,育种多围绕L808、L135、9015等核心代表性品种进行,本研究可为选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应不同栽培模式的新品种提供依据;指纹图谱的构建也能为香菇品种的准确鉴定提供保证。

关键词: 微卫星序列 群体遗传结构 品种谱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