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绿壳蛋鸡与白来航蛋鸡microRNA变异及其靶基因预测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本研究旨在分析绿壳蛋鸡与白来航蛋鸡microRNA变异及其靶基因,将已鉴定的microRNA与预测microRNA组成全基因组的microRNA,并通过与GGRS得到的两种鸡群体SNP位点进行映射,挖掘含SNP的microRNA。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对含SNP的micro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并对直接含有SNP的maturemicroRNA进行聚焦。将这些靶基因进行富集,一共得到22个GO分类和10条KEGG信号通路与3个主要IPA调控网络,发现其在与生长相关的mTOR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生长激素受体网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受体网络得到了富集,与产蛋性状相关的卵母细胞减数分裂信号通路、黄体酮卵母细胞成熟信号通路得到了富集。此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以给后期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绿壳蛋鸡 白来航蛋鸡 microRNA SNP 靶基因预测 富集分析


罗伯茨绿僵菌中嘧啶前体合成酶基因MrThi12的功能研究
《菌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同源基因比对,在罗伯茨绿僵菌中找到了单拷贝的嘧啶前体合成酶基因MAA_02402,命名为Mr Thi12。该基因Mr Thi12全长1 234bp,c DNA序列全长1 029bp,编码342个氨基酸。构建同源重组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的方法进行基因敲除。突变菌株在维生素B1缺乏的培养基上,生长很慢,菌丝形态异常,多分叉,完全不能产生气生菌丝和分生孢子。但是一旦有外源维生素B1时,生长状态能完全恢复,对家蚕的致死能力没有变化。
关键词: 罗伯茨绿僵菌 MrThi12基因功能 基因敲除 维生素B1


利用水稻抗旱种质研究驯化和育种对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上海农业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高通量测序获取SNP标记技术对上海市农业生物基因中心99个水稻抗旱种质进行全基因组重测序,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基础。结果表明:在所有SNPs位点中,多态性比率为68.98%(1 927 238/2 793 702),SNPs标记密度在12条染色体上分布范围为4.5—6.2个SNP/kb;供试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分布具有两个密度高峰;邻接法构建系统发育树将99个品种划分为籼稻和粳稻两个类群。综合SNPs和进化分析结果表明:水稻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驯化过程形成复杂进化史,99个抗旱种质在DNA水平上的差异呈现两个极端,遗传距离分布范围较大(0.003—0.998),具有较宽遗传基础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以期为水稻节水抗旱新品种选育的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


番茄抗斑萎病毒(TSWV)育种进展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TSWV)是危害番茄的重要病毒之一,目前该病害在世界范围持续扩展蔓延,是我国番茄生产的潜在威胁。从番茄抗TSWV资源材料的筛选与鉴定、抗病基因的发掘与利用、抗病基因分子标记的开发及在育种上的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开发有效的抗性鉴定技术及可打破现有抗性材料抗性的新的病毒分离物不断出现是目前番茄抗TSWV育种面临的最大挑战,从病毒的进化重组、抗病育种及综合防治进行了分析讨论,以期为我国番茄抗TSWV育种提供指导。


外源可发酵糖对葡萄酒挥发性化合物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气相色谱-质谱法对4种外源可发酵糖葡萄酒中的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添加外源可发酵糖,影响葡萄酒挥发性物质的特征;添加麦芽糖,葡萄酒中醇类、酮类、酸类、醛类、酚类和萜烯类的含量较高,酯类含量较低,而醇类和酯类的总含量在添加果糖和葡萄糖的条件下达到最大值。通过计算挥发性物质的香气活性值,确定20种挥发性化合物为葡萄酒的关键香气物质。主成分分析和感官分析显示添加不同可发酵糖发酵葡萄酒的关键香气物质有显著差别,添加葡萄糖改善了葡萄酒的植物香和果香,风味强度最大,添加果糖和蔗糖改善了葡萄酒的青草香、花香、甜香和果香,添加麦芽糖改善了葡萄酒的花香、酯香、果香和甜香。
关键词: 可发酵糖 挥发性化合物 葡萄酒 香气活性值 主成分分析


灵芝子实体、菌丝体及孢子粉中多糖成分差异比较研究
《菌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灵芝子实体、菌丝体和孢子粉3种材料中多糖成分的差异,分别运用苯酚硫酸法进行多糖含量测定,运用离子色谱分析其酸水解后单糖组成,并运用HPLC分析各多糖图谱及经α-淀粉酶和β-1,3-葡聚糖酶处理后HPLC图谱的变化,结果发现,灵芝菌丝体中多糖含量最高,达到3.81%,孢子粉多糖含量为1.8%,灵芝子实体中多糖含量最低,仅为0.59%;水解后的单糖组成及摩尔比也有差异,子实体的单糖主要为葡萄糖和半乳糖,菌丝体和孢子粉的单糖主要为葡萄糖;HPLC图谱显示3种多糖出峰位置和分子量也不同,酶解效果表明多糖结构也相差较大。各样品多糖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释放NO的产量的影响上,菌丝体与子实体多糖都表现出了很好的活性,而孢子粉多糖却呈现出较低活性。实验结果表明灵芝子实体、菌丝体和孢子粉3种材料的多糖成分差异大,在医药保健品使用中应区分使用。


猴头菌细胞壁多糖的提取和其结构特征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猴头菌子实体残渣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残渣粉粹时间及提取用溶剂对其细胞壁多糖提取得率和结构特征的影响。研究发现粉碎时间延长可增加水溶性细胞壁多糖的得率,但多糖含量会降低,粉粹时间对水溶性细胞壁多糖的绝对重均分子质量分布及单糖组成影响较大,最佳粉碎时间为15 min。Na OH浓度的增加可提高碱溶性细胞壁多糖的得率和含量,但免疫活性降低,最适的Na OH浓度为0.5 mol/L。粉碎水提、碱提两种方式得到的细胞壁多糖均能够显著刺激小鼠巨噬细胞释放NO,具有较好的体外免疫活性;比较水溶性细胞壁多糖与碱溶性细胞壁多糖的结构差异,发现水溶性细胞壁多糖绝对重均分子质量远大于碱溶性细胞壁多糖。碱溶性细胞壁多糖只含有葡萄糖,而水溶性细胞壁多糖还含有一定量的半乳糖,且葡萄糖与半乳糖之间的摩尔比值约为4∶1。优选获得了猴头菌细胞壁多糖的高效制备方法,明确了猴头菌水溶性与碱溶性细胞壁多糖结构特征间的差异。


稀释液中糖类与钾离子对鸡精液低温保存效果的影响
《中国家禽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在理想渗透压(360 m Osm/L左右,接近等渗)和酸碱度(p H 6.9左右,接近中性)条件下筛选出鸡精液稀释液较好的物质组成和相互配比,试验将三种糖(蔗糖、果糖、葡萄糖)、两种磷酸盐(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三种有机盐(柠檬酸钠、谷氨酸钠、柠檬酸钾)及EDTA共9种物质配成A、B两组共六种鸡精液稀释液,稀释精液(1∶4,v/v)低温(0~5℃)保存,观察糖类和钾离子对鸡精液有效存活时间和有效生存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1A组中A3的保存效果最好(P<0.01),A2居中,A1最差(P<0.01)。B组中B3保存效果最好(P<0.01),B2居中,B1最差(P<0.01)。就3种糖而言低温保存效果依次为葡萄糖>果糖>蔗糖;2A组稀释液低温保存效果总体优于B组,稀释液中含有过多的钾离子就会降低鸡精液的低温保存效果。


不同类型桃果实采后糖酸代谢的差异性分析
《经济林研究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为了探讨不同类型桃果实糖酸代谢的差异性及采后风味劣变的机理,从而为适宜采收成熟度的选择奠定理论基础,以不同成熟度的‘沪油018’油桃、‘湖景蜜露’水蜜桃和‘玉露’蟠桃为试材,对其果实在采后糖酸代谢的规律和差异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采收时,七、八、九成熟的‘沪油018’其果实中的蔗糖含量间无显著性差异,八成熟‘湖景蜜露’水蜜桃果实中的蔗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七成熟果实,七成熟‘玉露’蟠桃果实中的蔗糖和山梨醇含量均显著高于其八成熟果实;‘玉露’蟠桃果实中的蔗糖含量(82.8~91.49 mg·g~(-1))显著>‘湖景蜜露’水蜜桃(77~87 mg·g~(-1))>‘沪油018’(55~60 mg·g~(-1));七、八成熟‘沪油018’和‘湖景蜜露’水蜜桃果实中的苹果酸和总酸含量间的差异均不显著,七成熟‘玉露’蟠桃果实中各游离酸和总酸含量均显著高于(P≤0.05)其八成熟果实;‘玉露’蟠桃和‘沪油018’果实中的苹果酸含量均显著高于‘湖景蜜露’水蜜桃。2室温贮藏期间,3种类型桃果实中蔗糖和总糖含量的变化均较缓和;七、八成熟‘玉露’蟠桃和‘沪油018’果实中的苹果酸和总酸含量均呈上升趋势,七成熟‘湖景蜜露’水蜜桃果实中的奎宁酸和苹果酸含量均呈急剧下降的趋势。3低温冷藏下,七、八成熟果实中糖的合成速率均低于室温贮藏的果实,九成熟果实中的果糖和葡萄糖含量均已呈降解趋势,其甜度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七、八成熟‘湖景蜜露’果实中各游离酸和总酸含量均呈急剧下降趋势,而‘沪油018’和‘玉露’蟠桃的变化均较缓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桃果实的糖酸组分及其代谢存在一定的差异,‘湖景蜜露’水蜜桃风味劣变快于其他两个品种;室温和低温贮藏期间,其果糖组分及含量的变化均缓和,而其果酸组分及含量的变化却均剧烈。文中因此建议,以酸代谢为果实低温冷藏研究的主要方向,以酸降解峰点来界定果实的安全贮藏期。
关键词: 桃 果实 采后 糖酸代谢 差异性 果实的不同成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