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上海市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814条记录
灵芝孢子粉废料中粗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食品工业科技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脱油后灵芝孢子粉废料的再利用价值,对其中的粗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以单因素实验结果为基础,以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为自变量,粗多糖得率为响应值,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方案,研究各自变量及其交互作用对粗多糖得率的影响,提取温度与液料比、提取温度与提取时间交互作用较明显,液料比与提取时间交互作用相对不明显;并确定灵芝孢子粉废料粗多糖提取的理论最佳条件为液料比25.00∶1,提取温度100.00℃,提取时间3.00 h,在此条件下粗多糖理论得率达13.320%。实际提取条件为液料比25∶1,提取温度100℃,提取时间3 h,实测值为13.204%,理论值与实测值误差小于1%。利用响应面方法优化的工艺参数可用于灵芝孢子粉废料粗多糖的提取,获得最大得率。

关键词: 灵芝孢子粉废料 粗多糖 响应曲面法 提取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表型性状的叶用莴苣资源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从国内外引进的153份叶用莴苣种质资源的15个表型性状进行了系统鉴定,主要包括叶片性状、植株性状、抽薹开花时间等。结果表明:15个表型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28.98%,其中叶缘变异系数最大(49.85%),开花期的最小(7.05%)。15个表型性状的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08,抽薹期(1.41)、叶形(1.56)、株高(1.39)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较大,叶裂刻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小(0.3)。通过SAS对这些材料进行聚类分析,将153份材料分为4组群,结果表明第l I和IV组群包含资源60和65份,其余组群包含材料较少。总体来讲叶用莴苣资源型性状的变异程度和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具有丰富的变异程度和多样性。

关键词: 叶用莴苣 表型性状 聚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发展中技术和制度因素的作用机制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科技管理研究 2016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利用新古典增长理论,证明在劳动、技术、制度均为外生变量的条件下上海农业发展主要依靠技术和制度的作用,这两个因素具有独立性。通过偏离-份额分析,将技术和制度对促进上海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作用程度进行分解,结果表明,1978—2013年间,技术因素的作用强于制度因素的作用,并且只有当制度和技术的作用强度相互匹配时农业才能实现快速发展。进而,按照五年规划分时段测算,发现制度创新是技术创新的先决条件,技术进步有赖于制度条件的改变。上海要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应加强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并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关键词: 技术 制度 农业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 偏离-份额分析 上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开花光周期调控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遗传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开花调控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生命过程,由自身遗传因素和外界环境共同决定。光周期途径是调控水稻开花的关键途径,在这个途径中成花素基因Hd3a和RTF1处于核心地位,其上游调控途径主要包括Hd1依赖途径、Ehd1依赖途径及不依赖于Hd1和Ehd1的途径。这3条途径在汇集了光信号的各种信息后,将信号在Hd3a和RTF1处整合,并通过成花素形式将信息传递给下游开花基因,调控水稻开花。本文从成花素、光信号感受基因和昼夜节律基因、成花素上游调控基因、互作蛋白和下游调控基因等几方面阐述水稻开花光周期调控相关基因的研究现状,为水稻开花调控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 开花 光周期调控 成花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上海野生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初报

上海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经调查发现上海野生大型真菌物种有160种,分属于子囊菌和担子菌中的40科,84属。其中,食用菌57种,药用真菌29种,有毒真菌24种,用途不明种类48种。物种丰度表明采自佘山的野生大型真菌的物种丰度最高,较能代表上海大型野生真菌物种的多样性。

关键词: 资源 食用菌 药用菌 毒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企业经营者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上海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企业经营者对于企业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企业经营者经营业绩考核评价体系,对完善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现有的企业经营者绩效考核体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从经营性、成长性、创新性三方面研究建立企业经营者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关键词: 企业经营者 绩效考核 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节水抗旱水稻不育系沪旱1A柱头外露率的改良研究

杂交水稻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沪旱1A柱头外露率低和制种产量偏低的的问题,以高柱头外露率保持系K17B为供体,沪旱1B为受体和轮回亲本杂交和多代回交,定向改良沪旱1B的柱头外露率,并与沪旱1A回交转育,获得异交性能明显改良的不育系3155A。改良不育系3155A农艺性状与沪旱1A相似,开花习性好,花期集中,午前花比例高,柱头活力强,柱头外露率高。与旱恢3号制种产量达3.11t/hm~2,比对照沪旱1A与旱恢3号的制种产量增加1.72 t/hm~2。

关键词: 节水抗旱稻 不育系 沪旱1A 异交性能 柱头外露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初生罗曼鹅与马岗鹅毛囊发育和黑色素分布的比较研究

中国家禽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羽绒性状作为鹅的一种重要经济性状,其产量和价值主要取决于毛囊发育和黑色素分布情况。针对罗曼鹅的皮肤组织,利用石蜡切片和HE染色、甲苯胺蓝染色及多巴染色,观察比较其毛囊大小及黑色素分布状况,并与马岗鹅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初生时两种鹅的皮肤均有初级毛囊和次级毛囊分布,且初级毛囊周围竖毛肌及腺体组织丰富。毛囊大小测量结果显示,初生罗曼公鹅的毛囊宽显著大于罗曼母鹅(P<0.05),罗曼鹅的毛囊宽显著高于马岗鹅(P<0.05)。黑色素分布观察结果显示,马岗鹅皮肤黑色素数量明显多于罗曼鹅,这可能是导致两种鹅羽色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为揭示不同鹅品种毛囊发育和黑色素分布的组织学特性差异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罗曼鹅 马岗鹅 毛囊发育 黑色素沉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山区稻麦轮作田水竹叶发生动态及药剂防治技术初探

中国植保导刊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2014—2015年,在上海市金山区对稻麦轮作田田间水竹叶生长动态及发生程度展开调查,发现该地区水竹叶发生频率为16.08%,面积发生率为15.70%,优势率为2.80%,且在直播稻田的发生程度重于机插稻田。田间药剂防效试验结果表明,当水竹叶2~3个分枝时,采用13%2甲4氯钠水剂、460 g/L 2甲·灭草松可溶液剂或200 g/L氯氟吡氧乙酸乳油可对其进行有效防除。对不同水竹叶发生程度的稻田进行穗粒结构分析结果显示,水竹叶发生程度在4级以上时,每667 m~2有效穗数明显降低;在3级以上时,随着发生程度增加,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和理论产量显著降低。

关键词: 水竹叶 发生动态 防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菇挥发性成分SPME-GC-MS分析及特征指纹图谱的建立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对12个品种香菇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聚类分析提取出42个共有香气特征成分,构建成香菇特征指纹图谱。同时图谱信息与样品共有峰信息进行相似性分析,得到其良好可靠性,且可设定相似度阈值为0.6来衡量其香气品质,或者甄别与香菇香气的差异程度;依据所建图谱信息,采用主成分分析对其他食用菌样品进行对照研究,显示香菇样品与其他食用菌样品均存在明显差异,表明该特征指纹图谱可用于香菇香气的鉴定和监控。

关键词: 香菇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指纹图谱 主成分分析 挥发性成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