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转SsBHMT基因拟南芥植株的鉴定及其耐缺硫性分析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硫是植物的必须营养成分之一,硫供应不足不仅影响到作物的产量而且影响到品质。本研究以转甜菜碱高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基因(SsBHMT)拟南芥植株为材料,利用RT-PCR、Western blot等方法,鉴定了转基因植株,分析了其在阻断外界硫供应条件下的生理变化。结果表明:与野生型相比,缺硫胁迫条件下转基因拟南芥叶片枯黄程度低,具有较高的SOD活性、叶绿素含量,较低的MDA含量;SsBHMT基因的超表达提高了拟南芥的抗缺硫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磁场处理紫苏种子的生物学效应
《核农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83.5mT(50A)磁场强度处理紫苏[Perilla frutescens(L.)Var.crispa]种子,研究不同处理时间对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为探讨磁场对紫苏种子的作用机理提供依据。结果表明,83.5mT磁场处理紫苏种子后,种子发芽势、发芽率、真叶展开率、株高、根长、须根数以及根系活力都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发芽势在2、3h时达到显著水平;发芽率以处理3h时达到最高,为97.3%;真叶展开率在1、2和3h三个处理条件下达到显著水平,且在3h时达到最大值;株高、根长及须根数均在3h时达到最大值;磁场处理3h时根系活力最强,达0.76TTF mg·(根·h)-1;POD活性及硝酸还原酶活性在2~3h时相对增幅较大;综合分析各指标说明83.5mT的磁场强度处理紫苏种子3h时,对刺激种子活力、促进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效果最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3株尖孢镰刀菌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生态学杂志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尖孢镰刀菌种内各菌株间的遗传差异与亲缘关系,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33株地理来源不同的尖孢镰刀菌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筛选出的11条引物扩增出105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1条,多态性位点比例为86.7%;遗传相似性与聚类分析结果供试菌株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为0.606~0.962,平均0.756,当遗传相似系数为0.962时,供试的33株菌可被全部区分开.表明,尖孢镰刀菌基因组在SSR区域具有丰富的多态性.寄主来源相同的供试菌株间的遗传相似性与其地理来源有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 尖孢镰刀菌 分子标记技术 ISSR-PCR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晋芝8号新品种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作物杂志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晋芝8号是用晋芝1号和豫芝8号杂交,经多代多元病圃定向选育的芝麻新品种。该品种在品系比较、多点生产试验中,具有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干旱、高产优质等特性。2010~2011年2年山西省芝麻生产试验8个试点总平均产量1 183.5kg/hm2,比对照晋芝1号平均增产12.23%,籽粒含油量55.0%,粗蛋白(换算系数5.3)23.8%,油酸含量43.0%、亚油酸42.9%,2012年通过山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晋审芝(认)2012002,适于在山西省及相同生态区推广种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鲜食葡萄品种资源果实数量性状变异及概率分级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更好地对葡萄种质资源进行评价研究,丰富数量化、规范化的葡萄种质资源描述系统内涵,对国家果树种质太谷葡萄圃114份鲜食有核葡萄品种的果实主要数量性状(果穗长度、果穗宽度、果穗重量、果粒纵径、果粒横径、果粒重量、果穗大小、果粒大小等)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8个性状变异系数均在17%以上,果粒重量变异系数最大为48.05%;果穗宽度变异系数最小为17.58%;果穗重量的变异幅度最大,为100.0~1030.0 g,变异系数为41.28%;果粒横径的变异幅度最小,为1.3~3.5 cm,变异系数为20.82%。K-S检验表明,8个数量性状的Sig值均大于0.05,符合正态分布。对符合正态分布的数量性状统一用(X-1.2818S)、(X-0.5246S)、(X+0.5246S)、(X+1.2818S)4个点分级,1~5级出现的频率分别为10%、20%、40%、20%和10%。本研究为葡萄种质资源果实性状的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化的建立提供了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低温下核桃枝条抗寒性生理生化指标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加快山西省核桃抗寒育种的进程,深入挖掘核桃抗寒资源,为核桃生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山西省主要推广的核桃品种‘礼品1号’、‘礼品2号’、‘中林1号’、‘中林5号’、‘辽核1号’、‘辽核3号’和‘晋龙1号’7个品种为试材,对其被迫休眠期1年生枝条在不同低温条件下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脯氨酸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物酶(POD)酶活性等部分抗寒性生理生化进行了测定比较。结果表明:随处理温度的降低,所测指标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和POD酶活性呈现"降—升—降"的变化。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SOD酶活性的变化幅度不大。‘礼品1号’和‘礼品2号’在可溶性糖、脯氨酸含量变化幅度较大。综合分析各品种抗寒性生理生化指标,可推测其抗寒性强弱顺序:‘礼品2号’最强,‘礼品1号’次之,‘辽核3号’和‘中林5号’抗寒性居中,‘晋龙1号’、‘中林1号’、‘辽核1号’依次降低。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八倍体小偃麦营养品质及主要品质特性分析
《中国粮油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5个八倍体小偃麦中1、中2、中3、中4、中5和高蛋白优质小麦品种晋麦67的营养品质与几个主要的品质特性。结果表明,八倍体小偃麦的蛋白质、氨基酸、矿物元素均显著高于对照晋麦67,并且其加工品质较好,例如中2面团稳定时间达到17.2 min时,面包评分达90.5分,可制作优质面包,克服了营养品质提高,加工品质下降的矛盾。中1和中2具有1,7+8,5+10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中3、中4、中5具有2*,7+9,5+10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
基因工程菌去除镉离子的数学模型研究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在实验的基础上,对米-门方程进行了改进,建立了基因工程菌去除镉离子的数学模型。该模型用lgnCF(CF.Colony-Forming活菌计数)表示菌浓度,能直接从重金属离子浓度得出它和基因工程菌pGEX-ZjMT-B[1]生长率的定量关系。通过实验数据对拟合的方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米-门方程可以直接反应镉离子浓度和基因工程菌pGEX-ZjMT-B生长率的定量关系,大大缩短了实验时间,提高了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种衣剂配方筛选及包膜后田间效果研究
《江苏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针对小麦生产中的病虫害问题,从可用于小麦种子处理的高效、低毒杀虫剂和杀菌剂中筛选出吡虫啉和嘧啶核苷类抗菌素作为有效组成成分,进行吡.农抗悬浮种衣剂的研制,并进行田间应用效果研究。筛选出对小麦苗期安全影响最小的种衣剂配方,并确定其最佳配比为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水剂=7.5 g∶4 m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包衣处理种子显著增加了小麦的分蘖数、次生根数和茎长,对小麦白粉病和蚜虫有显著的防治效果。产量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种衣剂A处理后比对照增产19.3%~30.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