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甜高梁品系的抗倒伏性评价及相关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倒伏一直是影响我国甜高粱高产稳产的主要因素。调查了58份甜高粱品系与抗倒伏性相关的农艺性状。依据倒伏系数,制定分级标准,对抗倒伏性进行了鉴定、分级和评价,并对相关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因子和聚类分析,以期为甜高梁抗倒伏品系的选择和组配抗倒伏杂交种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抗倒伏性相关的农艺性状多样性指数均较大,遗传变异丰富。在遗传距离2.57处,58份甜高粱品系可聚类分为8个类群。甜高粱倒伏系数的3个主因子代表90%以上信息,第1主因子包括株高、重心高度和主茎秆鲜重,第2主因子为茎秆抗折力,第3主因子为茎粗,育种中应加强选择。保持系品系Tx3047B、Tx3048B、墨彩B、张02427B、抗蚜60B、MAMAMAMA、R111B/Sug中杆、P236/R111—1、E35/糖/9047B的倒伏系数小,抗倒伏性好。恢复系品系甜C-1.1杂-1、HAT-1、15069、帚黄矮/品02283的抗倒伏性好。
关键词: 甜高粱 抗倒伏性 相关性分析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Sweet sorghum lodging resistance correlation analysis factor analysis cluster analysi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消毒剂临床消毒效果评价
《中国兽医杂志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对生产中常用的4种(国产、进口)消毒剂进行了临床消毒效果评价,同时筛选出对鸡舍潜在病原菌抑杀效果突出的两种组成联合消毒剂,采取"同天不同时"的环境喷雾技术,进行了临床效果的对比试验。结果:4种消毒剂与联合消毒剂,空气喷雾消毒后48 h,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真菌以及总菌数抑杀率均达到最高值,尤其是联合消毒剂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平均抑杀率显著高于二氯异氰尿酸钠、苯扎溴铵、进口1(P<0.05),而与进口2差异不显著(P>0.05);对大肠杆菌的平均抑杀率显著高于二氯异氰尿酸钠、苯扎溴铵、进口2(P<0.05),与进口1差异不显著(P>0.05);对真菌和菌落总数的平均抑杀率显著高于其他4种(P<0.05)。结果表明,各种消毒剂对鸡舍中潜在病原菌皆有一定的抑杀作用,但各自结果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联合消毒剂通过合理的消毒方式,可以发挥各种消毒剂的抑杀优势,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方式对‘迪糯278’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索适宜当地甜糯玉米高产栽培的优化组合,以‘迪糯278’为试验材料,研究施肥水平(A1为金正大缓控施肥525kg/hm2,A2为NPK三元复合肥750kg/hm2,追肥尿素375kg/hm2,A3为二铵300kg/hm2、尿素300kg/hm2、牛粪肥15000kg/hm2)、种植密度(B1为45000株/hm2,B2为49500株/hm2,B3为52500株/hm2)对其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根系重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土壤孔隙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施肥水平、种植密度各自处理间的叶面积差异达极显著水平。在种植密度一定的条件下,施肥处理对鲜穗重的影响依次为A1>A2>A3;在施肥水平一定的条件下,种植密度对鲜穗重的影响依次为B1>B2>B3。单穗重与株高、叶面积、穗长、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总产量与株高、单穗重呈显著正相关,与叶面积、穗长、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位高、穗粗相关未达显著水平。对‘迪糯278’而言,种植密度49500株/hm2产量最高。施肥金正大缓控施肥525kg/hm2效果最好,施肥NPK三元复合肥750kg/hm2,追肥尿素375kg/hm2效果次之,施肥二铵300kg/hm2、尿素300kg/hm2、牛粪肥15000kg/hm2第三。处理组合对产量影响程度依次为A1B2、A2B2、A3B2、A1B1、A3B1、A2B1、A1B3、A3B3、A2B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5个饲草高粱恢复系主要农艺性状及其抗旱性的相关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在饲草高粱抗旱育种研究中,对现有饲草高粱种质进行抗旱性研究,选择产量高和稳产性好的同时,对其他性状的选择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种质材料。对25份饲草高粱恢复系材料,采用对饲草高粱抗旱种质同时在水、旱地种植,对其进行抗旱性鉴定,并调查、计算比较出9个性状值水旱地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以生物产量作为最主要的指标,水旱地之间差值最大达到84700.00 kg/hm2,最小为6600.00 kg/hm2,旱地平均减产42259.20 kg/hm2。计算出8个性状值的抗旱系数和抗旱指数,生物产量抗旱系数范围0.4167~0.9603,抗旱指数范围0.2483~1.5084,为选择抗旱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估算出在水、旱地中,生物产量分别和7个性状值之间的遗传相关系数:旱地中,生物产量与生育期、株高、茎粗、分蘖数等4个性状呈正相关,遗传相关系数为0.1576~0.5956,生物产量与穗长、穗宽和千粒重3个性状呈负相关,遗传相关系数为-0.2563~-0.0870;水地中,生物产量与生育期、株高、茎粗、分蘖数等4个性状呈正相关,遗传相关系数为0.1288~0.3984,生物产量与穗长、穗宽和千粒重3个性状呈负相关,遗传相关系数为-0.4485~-0.0098。通过试验研究得出以上数据,体现了在水旱地中生物产量与7个性状的关联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糜子氮、磷、钾肥的效应及优化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糜子氮、磷、钾肥效应,并提出最优推荐施肥量组合,本试验采用"3414"不完全正交回归设计,对糜子氮、磷、钾肥合理配比施肥效应进行研究,同时对糜子产量进行肥效模型拟合,得出最优经济效益氮、磷、钾推荐施肥量.结果表明,施用氮、磷、钾肥,糜子增产效果显著,最高增产率可达52.31%,缺氮和高氮处理增产率最低,说明适宜的氮肥施用量是影响糜子产量的关键因子.氮、磷、钾肥间存在明显的交互作用,配合施用能提高肥效,三因素对糜子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氮〉磷〉钾,任一因素过量施用均会导致产量显著降低.根据一元二次肥效模型得出糜子氮(N)、磷(P2O5)、钾(K2O)的最优推荐施肥量分别为121.61、78.09、24.23kg/hm^2,适宜的氮、磷、钾施肥比例为1:0.64:0.20.
关键词: "3414"肥料试验 肥料效应 施肥模型 最优施肥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西与我国芝麻主产区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比较分析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10对AFLP引物对98份山西和主产区河南、安徽等芝麻种质资源进行了检测,共扩增出273条清晰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10条,多态性率为76.9%。不同引物组合的平均多样性信息含量(PIC)在0.164~0.271之间,平均为0.210。不同省份芝麻种质资源的Shannon指数在0.091~0.454之间,以山西最高。98份资源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280~0.996之间,平均为0.798。其中,山西芝麻种质资源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最广,平均值最低。聚类结果显示河南、安徽、湖北和江西等4个省份的资源遗传关系较近。群体结构分析将98份材料分为两组,其中一组全部来源于山西。以上结果表明山西芝麻资源与芝麻主产区资源的遗传关系较远,因而应加大对非主产区芝麻种质资源的发掘和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畜禽养殖场工作服消毒方法比较与优化
《中国家禽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为进一步建立和优化规模畜禽养殖场工作服消毒方法,本试验采用紫外线灯照射、过氧乙酸喷洒、紫外线与过氧乙酸联合消毒方法,对标准测试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在模拟生产条件下进行实验室杀灭比较试验。结果显示,紫外线灯照射的平均综合杀菌率为86.3%,过氧乙酸喷洒消毒的综合杀菌率为99.4%,过氧乙酸喷洒与紫外线照射联合消毒的平均综合杀菌率为97.1%。由此可见,过氧乙酸喷洒消毒法理论上可作为工作服消毒的有效方法。但基于实际情况,应采用紫外线照射与过氧乙酸喷洒联合消毒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倒伏甜高粱品系的鉴定评价及相关分析
《作物杂志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甜高粱品系的倒伏系数及一些主要性状进行调查研究,鉴定筛选甜高粱品系,为甜高粱育种提供基础材料和参考依据。各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均较大,表明88份甜高粱品系遗传变异丰富。在遗传距离1.90处,88份甜高粱品系被分为9个类群。甜高粱的4个主因子代表90%以上信息,第1主因子包括1~4节倒伏系数、5~7节倒伏系数和抗倒伏性分级,第2主因子为茎粗,第3主因子为重心高度比例和汁液含糖锤度,第4主因子为出汁率,育种中应加强选择。制定出甜高粱品系的筛选标准:茎粗≥1.90cm,重心高度比例≤0.445,抗倒伏性分级≤6级,茎秆出汁率≥45%,茎秆汁液含糖锤度(BX)≥15%。糖高粱495、太谷帚/吉农甜1号-1 F4、14054和0~30红粒变/Sug中秆F4是优良甜高粱品系,可在育种中加以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偏旱年休闲期施肥覆盖对旱地小麦播前土壤水分的影响及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改善旱地小麦的土壤水分状况,提高旱地小麦的产量,采用大田试验,研究了休闲期施肥覆盖对播前土壤水分含量的影响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休闲期施有机肥提高了休闲期降雨补给率,但不显著,休闲期地膜覆盖与纸覆盖均可显著提高休闲期降雨补给率。休闲期施有机肥、覆盖均可提高播前0~100cm、100~200cm、0~3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施肥与覆盖对播前200~3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较小。结果还表明:地膜覆盖对播前不同土层土壤含水量的增加效果均大于纸覆盖,施肥可增大地膜覆盖对土壤水分的影响范围,在有机肥条件下地膜覆盖可增加40~160cm各土层土壤含水量,不施肥条件下可增加40~140cm各土层土壤含水量。休闲期施肥、覆盖均可显著增产。相关分析表明:播前0~100cm、100~200cm、0~300cm土壤含水量与旱地小麦穗粒数、产量均显著正相关,在20~140cm各土层土壤含水量与产量和穗粒数的相关性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总之,休闲期施肥与覆盖均有利于旱地小麦播前土壤水分状况的改善和产量的提高,且以有机肥条件下地膜覆盖效果最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