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大颖草和短芒披碱草的染色体FISH分析
《草业科学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颖草(Kengyilia grandiglumis)和短芒披碱草(Elymus breviaristatus)是分布在青藏高原沙生环境中的两种多年生禾草.本研究采用顺序荧光原位杂交(FISH)和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应用转座子探针S5和串联重复序列探针AAG对两禾草根尖有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GISH信号可成功区分P、H、St和Y4个亚基因组,在此基础上获得了S5和AAG探针在两种植物21对染色体上的分布信息.大颖草中S5信号多分布在端粒及近端粒区,P亚基因组中分布位点最多;AAG信号多分布在近着丝粒区和近端粒区,Y亚基因组中分布的位点最多.短芒披碱草中S5信号分布在端粒、近端粒区、近着丝粒区和臂中部区,H亚基因组上信号比St和Y亚基因组丰富;AAG信号分布在近着丝粒区、臂中部区和近端粒区,信号分布位点在St亚基因组中最少.本研究获得了两种异源六倍体禾草亚基因组水平的染色体信号特征,为大颖草和短芒披碱草种质资源的评价及利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禾草 转座子探针 串联重复探针 异源六倍体 基因组原位杂交 亚基因组 沙生植物


苗期干旱胁迫对甘蓝型油菜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青海大学学报 》 2025
摘要:为快速鉴定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苗期的抗旱性,缩小抗旱资源范围,筛选出具有强抗旱性的材料,本研究以15个不同抗旱性的甘蓝型油菜品种为试验材料,在苗期设置干旱胁迫组和正常灌溉(对照)组,测定脯氨酸、可溶性糖等7个生理生化指标,并运用抗旱指数、隶属函数及隶属度等方法,对各品种的耐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抗旱型与敏感型材料的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抗旱指数呈极显著性差异,脯氨酸抗旱指数呈显著性差异。干旱胁迫下所有品种的光合作用均呈下降趋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或极显著。根据隶属度排序,至尊、李帐878-879、青杂9号、AG5、伟杰和徐88等6个品种的隶属度达到0.50以上,被鉴定为强抗旱性品种;同时,有2个品种的隶属度低于0.30,被归类为敏感型品种。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与苗期反复干旱存活率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说明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可作为抗旱性鉴定的有效参考指标。本研究为快速筛选甘蓝型油菜抗旱资源并缩小筛选范围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铁屑对菊芋秸秆与猪粪共消化的强化效果及机制分析
《环境科学研究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零价铁可以强化厌氧消化过程,铁屑是一种廉价易得的零价铁。为评估铁屑在菊芋秸秆与猪粪共消化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以中温批式厌氧消化为基础,在菊芋秸秆与猪粪共消化系统中添加不同浓度(0、2%、6%、10%、14%)的铁屑(粒径4 mm),探讨其对厌氧消化的强化效果及机理。结果表明:(1)铁屑的添加提高了菊芋秸秆与猪粪共消化系统的产甲烷性能,当添加浓度为6%时,累积甲烷产量最高,为389.67 mL/g(以挥发性固体计),较未添加铁屑的对照(CK)提高了22.39%;且该处理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2)微生物分析显示,与CK相比,细菌类群中,具有水解酸化功能的DMER64和嗜蛋白菌属(Proteiniphilum)以及与产甲烷菌存在互营关系的unclassified_Synergistaceae、Syner-01和unclassified_Anaerolineaceae等类群的相对丰度在添加铁屑各处理样品中较高;古菌类群中,添加铁屑各处理样品中的乙酸营养型古菌类群甲烷丝菌属(Methanothrix)和甲烷八叠球菌属(Methanosarcina)的相对丰度较高。同时,铁屑的添加还通过促进参与种间直接电子传递(DIET)微生物(unclassified_Anaerolineaceae、Methanothrix和Methanosarcina)的富集,强化微生物间的电子传递,这可能是甲烷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3)代谢组学分析发现共66种代谢物可能与铁屑添加有关,且铁屑的添加影响了共消化系统的代谢途径,差异代谢物主要富集在次生胆酸生物合成(Secondary bile acid biosynthesis)、细菌趋化性(Bacterial chemotaxis)、ABC转运蛋白(ABC transporters)、色氨酸代谢(Tryptophan metabolism)、丙氨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代谢(Alanine、aspartate and glutamate metabolism)等代谢通路。研究显示,铁屑的添加可以通过加速发酵启动、提高微生物活性、强化微生物间的DIET和促进关键代谢过程等来提升共消化性能。
关键词: 铁屑 共消化 微生物群落 种间直接电子传递 代谢组学


一株侵染白星花金龟幼虫的绿僵菌分离鉴定及培养条件初步研究
《植物医学 》 2025
摘要:为弄清从昆明市云南农业大学后山马铃薯田自然罹病的白星花金龟(Potosia brevitarsis Lewi)幼虫虫体上获得的1株绿僵菌(Metarhizium sp.)的分类地位,采用形态学特征和ITS-rDNA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种类鉴定。通过测量该菌株在SDAY、 PDA两种培养基上的菌落直径和产孢量,初步明确了该菌株的培养条件。鉴定结果表明该病原真菌为罗伯茨绿僵菌(Metarhizium robertsii),编号为Ma20191123菌株。此菌株在(25±1)℃、相对湿度80%、光照16L∶8D的条件下利用SDAY、 PDA两种培养基接种后均能正常生长,菌落直径分别为(2.56±0.15)、(2.36±0.17) cm,单位面积产孢量分别为(1.66±0.25)×10~7、(1.24±0.47)×10~7孢子/cm2。该研究为蛴螬生物防治提供了候选菌种资源。


2020年与2021年青海省小麦条锈菌越冬情况监测
《中国植保导刊 》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明小麦条锈菌在青海省冬麦区越冬情况,2020和2021年在贵德县、化隆县、循化县的主要冬麦区设立5个观测圃,进行条锈菌越冬情况定点监测。结果表明,条锈菌在海拔1841.97~2218.33m的冬麦种植区可以完成越冬,冬前菌源量是影响条锈菌越冬成功率的关键因素;1月与12月的温度、湿度对小麦条锈菌的越冬有较大影响,当观测圃在月平均温度为-4.56℃以上、冬季总降水量为8.08mm以上时,小麦条锈菌可以顺利越冬。本研究明确了青海省小麦条锈菌越冬情况以及影响因素,为该省小麦条锈病的测报和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枸杞棉蚜抗、感吡虫啉品系转录组比较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挖掘枸杞棉蚜对杀虫剂吡虫啉产生抗药性的候选基因,以枸杞棉蚜对吡虫啉的室内抗药性品系和相对敏感性品系为材料,利用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获得2个品系的转录组数据,通过NCBI数据库进行基因注释,在转录水平上对2个品系的差异基因GO功能及KEGG代谢途径等生物信息学进行分析,采用qRT-PCR技术检测其中8个候选差异基因(CYP6a2、CYP6a13、CYP6k1、CYP6j1、CYP4c1、AChE2、CarE和ALP3)的相对表达情况,并分析了抗药性相关基因的进化关系。经测序及序列拼接,共获得70 101条Unigene(单基因簇),平均长度为654.37 bp,在NR、GO和KEGG数据库中分别注释到29 131,27 861,2 993条Unigene。通过对两品系的差异基因进行NR注释分析,共发现289个差异基因,其中,22个可能与抗药性相关,包括9个解毒酶系基因(CYP6a13、CYP6k1、CYP6j1、CYP4c1和ALP3各1个,CYP6a2和CarE各2个),8个表皮蛋白基因(CP)及其前体(Cuticular protein precursor, CPP),1个靶标酶系基因(Alkaline phosphatase,AChE2),2个转录因子基因(WRKY1、LZTFL1,Leucine zipper transcription factor-like protein 1 gene),1个胰脂肪酶相关蛋白2基因(PLRP2)和1个多抗相关蛋白基因(Multidrug resistance-associated protein, MRP)。定量结果表明,差异基因CYP6a2、CYP6a13、CYP6k1、CYP6j1、CarE和ALP3在抗药性品系的表达量均显著高于敏感性品系。对抗药性相关重要基因CYP、GST、ALP和CP构建系统进化树,通过分析基因的遗传关系,发现枸杞棉蚜与大豆蚜、豌豆蚜的亲缘关系相对较近。获得了枸杞棉蚜对吡虫啉的抗药性与敏感性品系转录组的整体表达模式,筛选到抗药性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发现2个品系中87.50%的候选差异基因在转录水平和mRNA水平的表达量变化一致。
关键词: 枸杞棉蚜 吡虫啉 抗药性 敏感性 转录组 差异表达基因


盆栽番茄对设施辣椒烟粉虱的诱集作用及效果分析
《植物医学 》 2025
摘要:烟粉虱是一种全球性害虫,对设施蔬菜的危害尤为严重。生产过程中,长期大量使用杀虫剂导致了抗药性、再猖獗以及农药残留超标等“3R”问题。为安全有效地降低辣椒植株上的烟粉虱虫口密度,减少施药频次,基于烟粉虱对不同寄主植物存在偏好的现象,开展室内选择性实验。首先在室内研究了烟粉虱对番茄和辣椒的选择性。结果表明,选择番茄的成虫数量约为选择辣椒的2倍,番茄上的着卵量是辣椒上的1.42倍,这表明烟粉虱更倾向于取食番茄。在温室烟粉虱发生期,将健康盆栽番茄移入辣椒温室的处理区内(处理区与对照区提前用纱网隔开),通过调查移入盆栽番茄前、后处理区与对照区烟粉虱的虫口密度,研究番茄对烟粉虱的诱集效果。结果表明,盆栽番茄可诱集更多的烟粉虱成虫在其植株上取食和产卵,移入番茄60 d后,其对成虫及产卵的诱集率分别为55.14%和38.58%,对成虫和若虫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63.13%和44.51%,移入番茄对于辣椒的烟粉虱防治有一定的效果。


马铃薯StSTOP1基因的克隆、亚细胞定位及基因家族成员鉴定
《种子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StSTOP基因家族成员在马铃薯中的作用,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以及亚细胞定位检测。结果显示,筛选到的36个StSTOP基因家族成员在11条染色体上均有分布,蛋白长度在143~736个氨基酸之间,蛋白质分子量为16 451.97~75 366.80 Da,等电点为5.75~9.47,亚细胞定位预测大部分位于细胞核中。系统进化树分析显示,StSTOP和Ca.STOP1亲缘关系最近。顺式启动子作用元件预测分析表明,含有大量与环境、激素和生长发育等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共线性分析表明,不同物种中的StSTOP基因存在一定同源性。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StSTOP1基因定位在细胞核。
关键词: 马铃薯 StSTOP1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亚细胞定位


棉蚜AgosOBP5基因克隆、表达纯化及结合特性研究
《应用昆虫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棉蚜Aphis gossypii是枸杞Lycium chinense、棉花Gossypium herbaceum等作物上的一种成灾性害虫。明确气味结合蛋白与气味分子的结合特征及其在棉蚜嗅觉识别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可为今后利用化学挥发物制作诱芯防治棉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基于转录组数据对棉蚜气味结合蛋白(OBPs)AgosOBP5基因进行全长克隆并开展生物信息学分析;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用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利用荧光竞争结合实验研究AgosOBP5重组蛋白与水杨酸甲酯、苯乙醇、苄醇、壬醛、1-辛烯-3-醇、棕榈酸这6种植物源气味分子的结合特征。【结果】棉蚜AgosOBP5基因全长为675 bp,编码224个氨基酸,含有12个保守半胱氨酸,预测理论相对分子量为54.50 kD。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棉蚜AgosOBP5氨基酸序列与大豆蚜Aphis glycines AglyOBP5同源性最高。经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吡喃糖苷(IPTG)诱导和SDS-PAGE检测,证明了AgosOBP5重组蛋白是可溶性蛋白,能够在上清液中表达。6种气味分子均可将AgosOBP5与N-苯基-1-萘胺(1-NPN)荧光探针体系的荧光强度值降到50%以下,不同的是水杨酸甲酯、2-苯乙醇、苄醇、壬醛、1-辛烯-3-醇这5种化合物从初始滴加,荧光值即开始下降,随后一直保持不断下降的趋势,而棕榈酸在浓度低于96μmol·L-1时荧光值呈升高趋势,随自身浓度不断升高后转为下降趋势。【结论】本研究明确了棉蚜AgosOBP5基因的核苷酸及其编码氨基酸序列,根据AgosOBP5与植物源挥发物水杨酸甲酯、2-苯乙醇、苄醇、壬醛、1-辛烯-3-醇的良好结合能力,推断AgosOBP5蛋白可能在棉蚜的嗅觉信息识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棉蚜 气味结合蛋白 基因克隆 表达纯化 荧光竞争结合


干旱胁迫下不同SA浓度浸种对大颖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青海农林科技 》 2025
摘要:为探究不同浓度的SA浸种在干旱胁迫下对大颖草种子萌发的影响。以大颖草种子为研究对象,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胁迫,设置5%、10%、15%、20%4个梯度并以蒸馏水为对照;采用SA作为浸种溶液,设置0.25 mmol、0.5 mmol、0.75 mmol、1 mmol 4个梯度并以蒸馏水为对照。测定发芽指标,分析差异性,综合分析抗旱性。结果显示,在PEG-6000胁迫和SA浸种预处理下大颖草种子萌发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低浓度的PEG-6000胁迫和SA浸种均可以促进大颖草种子萌发。本研究中通过抗旱性综合评价得出在SA浸种浓度为0.5 mmol时D值最大,抗旱性最强,所以在SA浸种溶液浓度为0.5 mmol时可以有效促进大颖草的生长缓解(10%PEG-6000)和(15%、20%PEG-6000)大颖草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在本试研究中一定程度的SA浸种可以有效缓解干旱胁迫,增强了大颖草的抗旱性。该研究可为青海干旱地区牧草生产、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颖草 SA PEG-6000 干旱胁迫 种子萌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