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海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040条记录
槟榔干燥动力学模型及微观结构、代谢物变化规律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干燥是槟榔加工的第1步,干燥过程直接影响槟榔的品质和货架期。为了明确槟榔热风干燥过程的水分变化、纤维微观结构及代谢物的变化规律,以期对槟榔干燥时间进行精准调控。本研究以槟榔鲜果和槟榔杀青果为研究对象,利用5种模型对不同温度下槟榔热风干燥曲线进行拟合,建立槟榔干燥动力学模型,同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LC-MS等探讨干燥过程中槟榔微观结构、代谢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槟榔干燥曲线呈指数下降,干燥速率曲线分为加速和降速2个阶段,温度对干燥速率有显著影响;Page模型对槟榔热风干燥曲线拟合较好,模型决定系数(R2)在0.98以上,均方差(meansquaredeviation,RMSE)在0.02~0.06范围内,模型预测值和真实值差异不显著,可以较好地反映槟榔干燥过程中的水分变化规律。微观结构分析表明,随着干燥时间的增加槟榔纤维层变得致密、紧实,杀青处理导致槟榔纤维结构松散。质构结果表明,随着干燥时间的增加,槟榔硬度和咀嚼度增加,弹性降低。差异代谢物结果显示,干燥过程通过影响氨基酸代谢通路、中心碳代谢通路、亚油酸代谢通路、黄酮类生物合成、苯丙烷类生物合成进而影响有机酸、脂质和类脂分子等发生变化。研究结果为丰富槟榔加工基础研究,以及为槟榔热风干燥时间的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槟榔 干燥动力学模型 微观结构 代谢物 质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省榴莲病虫害调查初报

中国果树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为查明海南省榴莲病虫害发生和为害情况,采用定点定期、不同生育期和随机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海南省榴莲主要种植区(三亚、乐东、保亭和陵水等市县)榴莲病虫害种类及为害情况进行系统调查。调查发现有14种病害和11种害虫为害榴莲,其中主要病害为茎腐病、根腐病、炭疽病、棒孢霉叶斑病、果腐病和采后病害等,主要害虫为粉蚧、棉叶蝉、木虱、黄翅绢野螟、蓟马、叶螨和同型巴蜗牛等。可为榴莲病虫害的深入研究提供指导。

关键词: 海南省 榴莲 病虫害 种类 发生程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荧光SSR标记分析濒危物种海南苏铁居群遗传多样性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5

摘要:目的:通过荧光SSR标记分析探究濒危物种海南苏铁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以解析其濒危原因。方法:采用15对荧光标记SSR引物对9个居群150份海南苏铁样品基因组DNA进行荧光PCR扩增,并利用毛细管电泳法检测PCR产物,进而对海南苏铁各居群之间及居群内的遗传差异和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15对引物共检测到181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2.07个,平均观测杂合度为0.66,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80,平均Shannon's多样性指数为1.91,平均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77,表明海南苏铁居群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近交系数平均值为0.03,说明海南苏铁居群杂合度较高。分子方差分析显示,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87.65%),个体变异是海南苏铁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结果一致,将9个主要分布区的海南苏铁聚为2大类群:除海口单独聚为一类外,其余居群聚另外聚为一大类群,聚类依据为地理距离。结论:海南苏铁自身不存在导致濒危的遗传基础,人为的毁灭性砍伐和生境的破坏是其濒危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海南苏铁 濒危植物 荧光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茶区茶角盲蝽形态发育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茶角盲蝽(Helopeltis theivora Waterhouse)属于半翅目(Hemiptera)盲蝽科(Miridae)角盲蝽属(Helopeltis),是海南热区茶园最重要的吸汁类害虫之一。茶角盲蝽主要以若虫和成虫刺吸茶梢幼嫩组织为害,形成黑斑坏死,导致茶叶产量降低、品质下降。针对海南茶区茶角盲蝽的研究报道尚不多见,本研究描述了茶角盲蝽的外部形态,重点记录卵孵化、若虫蜕皮、成虫羽化以及取食、交尾、产卵等生物学特征。结果表明:茶角盲蝽卵呈长椭圆形,顶端具两根长短不一的呼吸突,卵初产白色,后逐渐变橙色,临孵化为橙红色;若虫分为5龄,初孵若虫橘红色,后渐变为淡绿色至绿色;成虫头部较小,复眼为黑色,触角呈丝状,分为柄节、梗节、鞭节Ⅰ和鞭节Ⅱ,触角长度约为体长的2倍,背板以淡黄色或黑色为主,腹部呈绿色或蓝绿色。茶角盲蝽孵化过程的时长为(53.25±9.00)min,在室内条件下,卵孵化率仅为69.9%。茶角盲蝽若虫的蜕皮和成虫的羽化主要在叶片的背面,呈倒挂状态,时长分别为(6.20±0.97)min和(8.40±1.33)min;其中,临近蜕皮和羽化时,取食频率明显变少、活动变弱。茶角盲蝽喜欢吸取茶梢嫩叶和嫩茎的汁液,取食时间主要集中在晚上;成虫交尾则集中在9:00—10:00和17:00—18:00,每次交尾持续时间为(117.75±18.70)min,此外,当雌虫拒绝雄虫求偶要求时,一般会将腹部向身体内侧卷起。茶角盲蝽孕卵期较短,交尾完成24 h后即可产卵。雌虫产卵时,腹部拱起,头朝下,整个身体呈弯弓状态;卵主要产在嫩茎表皮内,少部分在叶柄和叶脉,卵期为6~8 d。本研究结果为海南茶区茶角盲蝽的形态鉴定与行为生态学相关研究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关键词: 茶角盲蝽 茶树 形态发育 生物学 行为习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镰刀菌枯萎病拮抗菌LCQ1801的分离鉴定、生防作用及其在有机基质中的生长情况

热带生物学报 2025

摘要:为研制用于香蕉枯萎病防控的拮抗型生物有机肥,本研究在海南省澄迈县分离到1株生防菌(LCQ1801),并以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小种(Fusarium oxysporum f. sp.cubense race 4,Foc4)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进行其抑菌实验的结果表明,LCQ1801对Foc4有明显拮抗作用,抑菌率达65.9%。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测序分析表明,LCQ1801为贝莱斯芽孢杆菌(Bacillus velezensis)。Foc4分别与LCQ1801菌液和滤液共培养,发现Foc4菌丝畸形或破裂,并影响孢子萌发。利用平板实验和培养瓶培养实验研究LCQ1801在不同基质上的生长情况的结果表明:(1)在平板实验中,LCQ1801在动物粪便基质羊粪、猪粪和牛粪中生长良好,在鸡粪中生长较差;在植物基质麦麸、玉米粉、豆粕和水稻秸秆中,LCQ1801均能够生长,但在甘蔗渣和椰糠中生长较差。(2)在培养瓶培养实验中,在动物粪便基质牛粪、羊粪中LCQ1801生长最好(活菌数分别达到1.68×1010、2.40×1010个·g-1);在植物基质中,LCQ1801在水稻秸秆、豆粕和玉米粉中生长最好(活菌数分别达到3.22×1010、2.49×1010、2.17×1010个·g-1),而LCQ1801在这两种培养方式的椰糠基质中都几乎不生长。本研究结果为香蕉枯萎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菌种材料和技术支撑。

关键词: 生防细菌 尖镰孢枯萎病 有机基质 生物肥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种药剂对豇豆蓟马田间防效及其对豇豆质量安全性影响

长江蔬菜 2025

摘要:为评估不同药剂对豇豆蓟马的防效及其对豇豆安全性影响,选取海南种植户常用的6种药剂,开展田间药效试验及室内农残检测。试验结果表明,药后3 d,对豇豆蓟马的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溴虫氟苯双酰胺、乙基多杀菌素、啶虫脒、倍硫磷、联苯菊酯、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其中,乙基多杀菌素与溴虫氟苯双酰胺的防效显著高于其他药剂;药后5 d,防效由高到低依次为乙基多杀菌素、啶虫脒、溴虫氟苯双酰胺、倍硫磷、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联苯菊酯,其中,乙基多杀菌素防效为87.32%,显著高于其他药剂。药后3 d,倍硫磷、啶虫脒、乙基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限留量超标;药后5 d,倍硫磷、啶虫脒限留量超标,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乙基多杀菌素限留量未超标。综合防效与安全性,建议豇豆采摘期使用乙基多杀菌素防治豇豆蓟马。

关键词: 豇豆蓟马 杀虫剂 防效 农药残留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种资源全生育期田间抗旱性鉴定技术规程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抗旱性是作物与干旱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数量性状,准确的抗旱表型鉴定是挖掘抗旱基因和开展抗旱遗传研究的基础,对于水稻节水抗旱育种至关重要。在大田条件下进行稻种资源全生育期抗旱表型鉴定的方法一直是抗旱育种工作者所关注的技术难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在多年田间稻种资源抗旱性鉴定和研究的基础上,对抗旱性鉴定体系进行探索优化,总结制定了稻种资源全生育期田间抗旱性鉴定的技术规程,其内容包括一般要求、整地、种植方式、水分管理、施肥、病虫草害防治以及抗旱性评价等全过程的操作规范和基本要求,以期为稻种资源全生育期抗旱鉴定提供技术参考。该技术规程适用于海南省三亚市每年冬季(11月中旬至次年4月上旬)的田间种植的全生育期抗旱性鉴定。

关键词: 稻种资源 全生育期 抗旱鉴定 技术规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胡椒提取物改善慢性束缚应激小鼠抑郁样行为的潜在机制研究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2025

摘要:目的 借助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预测胡椒(Piper nigrum,PN)中的活性成分改善慢性束缚应激(chronic restraint stress, CRS)小鼠抑郁样行为的潜在机制。方法 首先,利用TCMSP数据库筛选出PN主要的化学成分及靶点,通过OMIM、Genecards和FerrDB数据库获得铁死亡及抑郁症相关的靶点。取交集靶点进行GO和KEGG信号通路富集分析。其次,通过分子对接验证核心靶点与其对应的有效成分之间的结合能力。最后,建立CRS小鼠模型,用不同浓度的PN(75、150和300 mg/kg)处理4周后,进行行为学检测,并通过RT-qPCR验证核心基因表达。结果 从PN中筛选出9种活性成分,对应27个靶点,抑郁症靶点8377个,铁死亡靶点547个,取三者交集得到25个靶点基因。通过KEGG富集分析发现,这些核心靶点主要富集在胆碱能突触、5-羟色胺能突触及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等信号通路中。分子对接结果表明,PN主要活性成分与CHRM2、SLC6A4、PTGS2和SLC6A2靶点具有很好的结合能力。行为学检测表明,PN能够显著提升各给药组小鼠糖水偏爱指数(P<0.01,P<0.001),降低小鼠在悬尾和强迫游泳实验中的不动时间(P<0.01,P<0.001),增加小鼠在旷场中自主探索能力(P<0.05.P<0.01,P<0.001)。ELISA结果表明,PN可以显著降低小鼠血清中炎症水平(P<0.05.P<0.01,P<0.001)。神经递质检测表明,PN可以显著提高小鼠海马中血清素和乙酰胆碱的水平(P<0.05)。RT-qPCR结果显示,PN可以下调SLC6A4 mRNA表达量(P<0.05.P<0.01,P<0.001)。结论 PN可能通过调节血清素和乙酰胆碱水平,抑制炎症反应,参与免疫调节,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改善小鼠抑郁样行为。

关键词: 胡椒 抑郁症 神经保护 网络药理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槟榔白果加工工艺优化及品质评价

安徽农业科学 2025

摘要:[目的]优化槟榔白果加工工艺,评价其品质特征。[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槟榔杀青、干燥、筛选工艺;按照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测定槟榔白果理化和微生物指标。[结果]槟榔鲜果杀青条件为上样量8 000 kg,料液比2∶1(kg∶L),杀青时间40 min。槟榔鲜果干燥条件为温度60℃,上样量3 100 kg,干燥时间85 h。槟榔白果筛选条件为上样量600 kg,上样速度10 kg/min,拍照时间0.9 s,在此条件下选果准确率达到(92.85±0.78)%。在此条件下,槟榔白果含水率、Pb含量、As含量、菌落总数、霉菌数量依次为(17.62±0.76)%、(0.02±0.00)mg/kg、(0.08±0.00)mg/kg、(120.00±5.00)CFU/g、(10.00±1.00)CFU/g; Hg、苯并芘、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均未检出。[结论]按照槟榔杀青、干燥、筛选工艺条件加工槟榔白果是可行的。

关键词: 槟榔 加工 优化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精液冷冻保存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应用

猪业科学 202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