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210份板栗种质资源坚果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解析中国板栗种质资源坚果表型性状多样性,对11个省市210份中国板栗资源的19个表型性状(2个假性质量性状、5个质量性状和12个数量性状)进行测定,利用Shannon-Wiener’s多样性指数评价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并综合运用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坚果表型进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210份资源的19个坚果表型性状具有较高的多样性水平,变异系数介于4.38%~47.98%,遗传多样性指数介于0.45~1.96,其中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普遍高于质量性状;坚果表型性状群体间变异约占总变异的1/4,群体内约占3/4,群体内变异是坚果表型变异的主要来源;出仁率与单粒质量、种仁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果形指数只与坚果长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其他性状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将12个数量性状转换为3个独立的综合指标,累计贡献率达87.334%,最能反应坚果表型特征的3个性状是坚果长、种仁质量和单粒质量;基于遗传距离聚类,供试资源划分为4大类群,各类群间表型性状差异明显,第Ⅲ-1亚类资源普遍单粒质量较大、出仁率相对较高,可作为大粒加工型良种培育优良亲本。本研究从多角度系统分析了210份板栗资源坚果表型性状的多样性,可为优异种质的挖掘及创新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板栗 坚果表型 多样性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孢子虫侵染草地贪夜蛾幼虫的致病机理研究

核农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微孢子虫对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 (J. E. Smmith)]的生防机制,本研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技术和组织病理学切片法研究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感染微孢子虫后,中肠等组织微孢子虫浓度及组织病理变化情况,并以未取食微孢子虫的草地贪夜蛾幼虫为对照,分析微孢子虫对草地贪夜蛾幼虫血淋巴酶活性的影响。荧光定量结果显示,微孢子虫在侵染初期即可在中肠组织中被检测到,第4天左右扩展到肠外,第6天时中肠内的浓度达到第一个高峰,为2.05×1012 copies·μL-1,第9天时中肠外的微孢子虫浓度达到8.97×1012 copies·μL-1。石蜡切片结果显示,中肠肠壁细胞出现环肌肿大、空泡增加、细胞变形拉长、杯状细胞减少脱落、细胞解体等病变,且随侵染时间的增加,微孢子虫突破肠壁细胞向外扩展,马氏管、丝腺和脂肪体等组织也先后发生相应病变。酶活性测定结果显示,感染微孢子虫对幼虫血淋巴乙酰胆碱酯酶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有影响,具体表现为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较对照增加,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则降低;而对羧酸酯酶活性无显著影响。本研究结果为微孢子虫侵染技术的研发及其在草地贪夜蛾生物防治技术领域的应用扩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微孢子虫 草地贪夜蛾 中肠 组织病变 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60份小麦品种(系)萌发期抗旱性鉴定与综合评价

山西农业科学 2025

摘要:为探究小麦萌发期对干旱胁迫的响应,采用20% PEG-6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对60份小麦种质资源进行抗旱性鉴定,测定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和抗旱系数等指标。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不同种质资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显著降低,平均降幅分别为42.59%和35.84%;不同种质资源的根长、芽长也显著降低,且不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通过主成分分析和综合评价值法,对不同种质资源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确定3个独立主成分作为抗旱性评价的综合指标,其累计贡献率达78.026%。基于综合评价值可知,60份小麦种质资源被划分为4个抗旱等级,其中,23份小麦种质资源被鉴定为高耐旱性品种。综上所述,该研究系统鉴定了不同小麦种质资源萌发期的抗旱性,并筛选出抗旱性强的小麦新品系。

关键词: 小麦 萌发期 干旱胁迫 抗旱性 主成分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播期对石家庄地区辣椒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现代农业科技 2025

摘要:麦椒套种轻简化栽培模式下,探讨不同播期对石家庄地区辣椒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辣椒株高基本呈递增的趋势,增大了植株倒伏的风险;有效分蘖数和冠幅均大致呈降低的趋势。在试验年度,播期为4月8日时折合干辣椒产量最高,达到6 393.82 kg/hm2;播期为4月5日时,折合干辣椒产量达6 360.28 kg/hm2,与播期为4月8日无显著差异;播期为4月20日时折合干辣椒产量最低(5 099.96 kg/hm2)。综合辣椒植株性状及产量的表现,石家庄地区及气候条件相似地区,麦椒套作轻简化栽培模式下辣椒适宜播期为4月5—8日。

关键词: 辣椒 麦椒套种 轻简化栽培模式 播期 植株性状 产量 河北石家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GhLhcb2A1基因在陆地棉低温和干旱响应中的功能

华北农学报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在植物光合进程及非生物胁迫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研究陆地棉GhLhcb2A1基因特征、表达特性以及在低温和干旱响应中的功能,以冀棉262叶片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获得了GhLhcb2A1基因的CDS全长,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了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基本特征,利用qRT-PCR技术检测了基因的组织表达特性以及低温和干旱响应表达模式,采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技术验证了GhLhcb2A1基因在低温和干旱响应中的功能。研究结果表明,GhLhcb2A1基因CDS全长为798 bp,编码265个氨基酸。GhLhcb2A1在叶片中高表达,在低温和干旱处理的叶片和根中显著上调表达,并在低温和干旱处理3 h的叶片中达到最大值,分别是对照叶片中的17.42,30.03倍,在低温处理6 h和干旱处理12 h的根中达到最大值,分别是对照根中的11.65,65.04倍。亚细胞定位结果表明,GhLhcb2A1蛋白在细胞叶绿体中表达。GhLhcb2A1基因沉默植株与对照植株相比,低温和干旱处理造成的植株失水干枯等表型更严重,叶片积累的丙二醛含量显著升高,脯氨酸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则显著降低,说明GhLhcb2A1基因沉默植株对低温和干旱胁迫的抵抗力降低。以上研究表明,GhLhcb2A1基因在低温和干旱响应中发挥正调控的作用。

关键词: 陆地棉 GhLhcb2A1 低温 干旱 捕光叶绿素a/b结合蛋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赞皇县酸枣产业发展问题及建议

农业与技术 2025

摘要:赞皇县位于太行山中段东麓,自然资源丰富,县内山场面积达7600hm2,是林果大县和道地药材产区。枣业是赞皇农业支柱性产业,据统计数据显示,赞皇县年酸枣加工量占全国市场的显著比例,其产值和加工规模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本文主要论述了发展赞皇县酸枣产业的意义,研究了赞皇县酸枣产业发展的现状与优势,探讨了赞皇县酸枣产业发展中的问题,以及对赞皇县酸枣产业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赞皇县 酸枣产业 发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泽辣椒品种的品质形成规律研究

蔬菜 2025

摘要:为探寻地方特色辣椒——鸡泽辣椒果实品质的变化规律以及形成关键期,以3个品系鸡泽辣椒种质资源(23-1、23-5、23-18)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了幼果期、绿熟期、转色期和成熟期果实中可溶性糖、游离氨基酸、游离脂肪酸、总酸、粗脂肪、辣椒素、维生素C、类黄酮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并对各指标进行Logistic方程回归分析,以判定其快速增长期。结果表明:3个品系的鸡泽辣椒在果实发育期各品质指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除辣椒素含量外其他品质指标在果实发育期内均呈上升趋势,其中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脂肪酸含量无明显增长期,总酸含量、粗脂肪含量(23-1除外)和游离氨基酸含量在转色期前快速积累,在转色期后缓慢积累,类黄酮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转色期—成熟期快速积累,维生素C含量和辣椒素含量在幼果期—绿熟期快速积累。Logistic方程回归分析结果得出,鸡泽辣椒坐果后约13 d可能进入部分品质指标形成的关键时期,持续时长可达43 d,此结果为鸡泽辣椒品质评价及品质育种工作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鸡泽辣椒 品质 形成规律 生育期 快速积累期 关键期 Logistic曲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瘟病、谷锈病混合发生区的药剂防控与产量损失

园艺与种苗 2025

摘要:[目的]初步明确谷瘟病、谷锈病混合发生区的药剂防控效果及产量损失。[方法]首先通过室内抑菌试验筛选有效药剂浓度,之后使用人工接种+自然感病的方法检测田间实际防效并进行小区测产。[结果]室内抑菌试验得到7种有较强抑菌效果的药剂,使用这7种药剂最低有效浓度进行田间喷雾后,各药剂处理区叶瘟病情指数均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按推荐剂量使用中等偏大浓度后,各处理区叶瘟病情指数均与对照呈现极显著差异,各药剂间差异不显著,但对谷锈病的控制效果差异明显,其中苯甲·嘧菌酯、丙环·嘧菌酯、苯醚甲环唑、嘧菌酯、吡唑醚菌酯对谷锈病防效较好,喷雾3次后理论产量较对照增产18.04%~35.57%。[结论]苯甲·嘧菌酯、丙环·嘧菌酯、吡唑醚菌酯适用于叶瘟、谷锈病混合发生区,具有较好的防控及增产效果。

关键词: 谷瘟病 谷锈病 混合发生 防控 产量损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数据时代事业单位人事档案数字化与人才服务信息化建设策略

现代农村科技 2025

摘要:在大数据时代,人事档案数字化与人才服务信息化建设紧密相连.数字化是事业单位人事档案创新改革的重要手段,人事档案作为优化对象,是人才服务信息化的资源保障.同时,人才服务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推动人事档案的现代化与数字化调整,为事业单位实现人力资源的精准高效发展以及人才服务流程的优化提供有力支撑.基于此,本文围绕大数据时代事业单位人事档案数字化与人才服务信息化建设展开深入分析,在探讨事业单位人事档案数字化优势的基础上,着重研究事业单位人才服务信息化建设应如何与人事档案数字化发展相互促进、协同共进.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事业单位 人事档案数字化 人才服务信息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镰孢根腐病田间抗性评价体系的建立

江苏农业科学 2025 北大核心

摘要:为简单高效评价玉米品种对根腐病的抗性水平,建立了品种对镰孢根腐病田间抗性评价体系。首先以根埋法人工接种禾谷镰孢根腐病的玉米品种为研究对象,在5叶期调查各品种发病情况,以病情指数为指标对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并根据结果进行抗性分级,建立田间抗性评价体系。利用该体系评价品种对拟轮枝镰孢、层出镰孢和尖孢镰孢3种根腐病的抗性水平,验证该体系在镰孢根腐病上的普适性。结果表明,通过聚类分析结果可将玉米镰孢根腐病抗性划分为如下级别:病情指数≤15.0,高抗(HR);病情指数为15.1~20.0,抗病(R);病情指数为20.1~25.0,中抗(MR);病情指数为25.1~34.9,感病(S);病情指数≥35.0,高感(HS)。86份主栽品种中,高抗禾谷镰孢根腐病品种24份,占总品种的27.9%;抗性品种17份,占19.8%;中抗品种15份,占17.4%;感病品种26份,占30.2%;高感品种4份,占4.7%。86份主栽品种针对其他3种根腐病的抗性水平结果表明,对拟轮枝镰孢表现高抗的品种占23.3%,对层出镰孢表现高抗的品种占12.8%,对尖孢镰孢表现高抗的品种占24.4%,品种间抗感差异明显。以上结果说明,本研究建立的玉米根腐病田间抗性评价体系是切实可行的,准确地评价并确定了玉米主栽品种对不同根腐病的抗性水平,可为玉米选育根腐病抗性资源和大批量筛选抗性品种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玉米 镰孢根腐病 抗性评价体系 聚类分析 病情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