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谷子育成品种萌芽期耐冷性综合评价
《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黑龙江地处高纬度地区,谷子播种后萌发期冷害频繁发生,造成出苗缓慢、出苗不齐、缺苗,是限制本地区谷子产量和品质的关键性因素,鉴定谷子耐冷性并筛选耐冷评价指标,可为耐冷谷子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并对谷子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以52个谷子育成品种为研究对象,设置12个萌发期冷胁迫处理,以发芽率为指标探讨了谷子萌发期耐冷性的适宜鉴定方法。低温胁迫后测量了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芽长、根长、芽鲜重、根鲜重7个指标的耐冷系数,运用隶属函数分析、主成分分析、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法对参试品种的耐冷性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归类,并采用逐步回归分析建立了耐冷性预测回归方程。结果表明, 8℃低温处理7 d,谷子品种发芽率的变异幅度最大,能较好地鉴别品种间耐冷性差异,是谷子萌发期耐冷性鉴定的最适宜条件;低温胁迫后7个鉴定指标均低28℃对照处理,但各指标间降低程度不同;利用主成分分析将7个单项指标转化为3个独立的综合指标,主成分分析表明,芽长、芽鲜重和根鲜重最能代表谷子萌发期对低温胁迫后的响应情况,可作为萌发期耐冷性鉴定的评价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将52个谷子品种划分为3类,筛选出嫩选14、朝谷14、蒙黑谷8号等17个高度耐冷品种,以及鲁谷7号、晋谷20等15个冷敏感品种,这些品种可为耐冷育种和谷子生产提供种质基础。


水禽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控
《家禽科学 》 2024
摘要:近年来,我国水禽养殖业发展迅速,现已成为世界上饲养水禽最多的国家。细小病毒是引起水禽疫病的重要病原之一,制约我国水禽养殖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做好水禽细小病毒病的防控,意义重大。本文概述了水禽细小病毒病的临床症状、诊断方法和防控措施,旨在为该病的诊断及防控等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寒地水稻种质资源芽期耐冷鉴定研究
《东北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黑龙江省地处我国最北部,年平均气温全国最低,属于寒地稻作区,低温冷害是限制水稻安全生产的重要因素.芽期耐冷性强弱影响着水稻直播出苗率的高低.为明确黑龙江省部分水稻品种芽期耐冷性强弱的分布情况,本研究选取38份龙粳系列及2份合江系列的水稻品种开展芽期耐冷性的鉴定研究.结果表明,40个品种中,芽期耐冷性强的品种有20份,最强的品种为龙粳10和龙粳25,死苗率均为9.33%;芽期耐冷性中等的品种有11份;耐冷性弱的品种有9份,其中以龙粳40耐冷性最弱,死苗率达90%.


利用大数据分析优化养猪生产效率
《猪业科学 》 2024
摘要:养猪业是中国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保障了14亿人的肉类食品供应,也是中国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生猪出栏量为72 662万头、猪肉产量为5 794万t,显示出其在中国农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然而,随着消费者对高质量肉类的需求上升,养猪业需要寻找新的技术和方法来提升其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北美大豆种质资源农艺综合性状鉴定与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大豆是我国重要的饲料和油脂来源,提升大豆产量满足市场需求是我国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由于多年来杂交亲本利用主栽品种等倾向性习惯导致遗传背景变窄,单产提升缓慢,因此拓宽我国亲本遗传背景,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通过中国、乌拉圭政府间国际合作重点项目引进60份北美大豆种质资源,对其花色、结荚习性、叶型、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百粒重、小区产量等农艺性状进行鉴定,使用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法等分析方法对种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筛选出9份性状优异的资源可以作为亲本进行杂交组配,和WDD00572、WDD01596、WDD03026、WDD00504共4份综合性状优良、熟期适宜、产量较高的资源。这13份优质大豆资源优化了我国大豆遗传背景,丰富了我国种质资源类型,通过累加优异等位基因的手段,可提升我国大豆综合性状,为我国大豆育种提供优质的植物材料。
关键词: 大豆 种质资源 产量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不同施肥处理对黑河43农艺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大豆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促进黑龙江省北部大豆产业提质增效,本研究以目前国内种植面积最大的大豆品种黑河43为研究对象,设置8组不同施肥处理:常规施肥区,尿素2 kg·666.67 m-2、磷酸二铵8 kg·666.67 m-2、硫酸钾5 kg·666.67 m-2;磷处理 1 区,磷酸二铵8 kg·666.67 m-2、硫酸钾5 kg·666.67 m-2;磷处理2 区,磷酸二铵 10 kg·666.67 n-2、硫酸钾5 kg·666.67 m-2;磷处理3区,磷酸二铵 12 kg·666.67 m-2、硫酸钾5 kg·666.67 m-2;无钾区,尿素2 kg·666.67 m-2、磷酸二铵8 kg·666.67 m-2;无磷区,尿素5.13 kg·666.67 m-2、硫酸钾5 kg·666.67 m-2;无氮区,磷酸钙8 kg·666.67 m-2、硫酸钾5 kg·666.67 m-2;空白区.研究轮作条件下氮、磷、钾对黑河43农艺性状、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肥料处理对黑河43农艺性状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其中氮肥施用与株高、底荚高显著正相关,其他性状差异均不显著;肥料处理对黑河43籽粒大小及品质的影响差异显著,其中空白CK与缺氮PK处理区百粒重、蛋白质含量均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缺氮PK处理区脂肪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在合理范围内增施氮肥、磷肥可显著提高黑河43的产量,补充钾肥可显著提高黑河43抗病性进而提高产量,其中N3P3K处理区2年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区.缺素处理区2年产量结果一致,效应依次:NK>NP>PK;通过相关性聚类热图分析,将黑河43综合农艺性状分成2大类,第Ⅰ类为蛋白与产量构成因子:包含产量、单株粒重、单株粒数、单株荚数、节数、感病率、蛋白、底荚高、百粒重、株高,相邻性状两两相关性最高,第Ⅱ类为脂肪与密度,脂肪含量与密度显著正相关.将不同肥料处理分成2大类,第Ⅰ类是缺N区,包含空白CK处理区和PK缺氮区,第Ⅱ类是含氮肥区,进一步说明氮肥是黑河43生物量形成的基础,平衡施肥对黑河43产量及品质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