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马铃薯薯皮中龙葵素提取方法的优化研究
《北方农业学报 》 2024
摘要:【目的】建立马铃薯薯皮中龙葵素的高效提取方法,探索马铃薯薯皮在植物源农药方面的应用价值和前景,为综合利用龙葵素作为植物源农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马铃薯薯皮作为试验材料,比较、优化超声波结合生物酶提取法、酸性酶溶液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酸水提取法4种提取龙葵素主要成分的方法,利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中的Box-Behnken试验设计法对提取方法进行优化分析,建立超声波结合生物酶提取龙葵素的方法。【结果】4种不同提取龙葵素的方法中,提取效率由高到低依次为超声波结合生物酶提取法>酸性酶溶液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酸水提取法,其中超声波结合生物酶提取法的龙葵素提取量最高,α-卡茄碱的含量为8.949 mg/g DW、α-茄碱的含量为8.058 mg/g DW,提取率达到0.850%。根据响应面分析结果,建立优化后的回归方程模型(Y总含量=2.64-0.56×A-0.31×B+0.20×C+0.19×AB-0.11×AC+0.53×BC-0.74×A2-0.59×B2-0.50×C2),以总含量最大值为优化目标,得到预测的最优条件为加酶量为1.30%、酶解时间为1.35 h、乙醇体积分数为70.40%,在该条件下实际龙葵素提取物总含量为3.149 mg/g DW,与预测值总含量2.814 mg/g DW相差在5%范围内,证实了预测值和试验值之间的良好相关性。【结论】首次建立了超声波结合生物酶提取马铃薯薯皮中龙葵素的方法,响应面分析优化得到的最佳提取方法较为合理,该方法提取效率较高,可用于龙葵素的工业化提取。
关键词: 马铃薯薯皮 龙葵素 超声波结合生物酶提取法 响应面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蒙古牧文旅产业耦合协调度评价
《现代农业 》 2024
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文旅深度融合已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抓手。内蒙古自治区作为我国五大牧区之一,拥有畜牧业、游牧民俗景观、传统村落等多重资源禀赋,农文旅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并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牧文旅产业。在此背景下,文章以内蒙古牧文旅产业发展为例,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0—2022年内蒙古畜牧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0—2022年牧文旅三元平均耦合度为0.925,3个产业间存在高度耦合关系;牧文旅三元平均耦合协调度为0.350,3个产业间处于轻度失衡阶段。总的来看,内蒙古牧文旅产业存在耦合协调度较低、提升缓慢、发展不稳定等问题。据此提出进一步提高牧文旅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内蒙古 畜牧业产业 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耦合协调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戊糖片球菌粗提抗菌肽对察哈尔羊免疫性能及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饲料工业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利用生物化学、药理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提取戊糖片球菌抗菌肽粗提物,测定其大小及抑菌性,并将其配制成制剂,按高、中、低3种剂量饲喂察哈尔羊,以研究其对察哈尔羊免疫性能及肠道的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抗菌肽粗提物大小约为35 KD,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及大肠杆菌均具有极显著的抑制效果(P<0.01),且IgA,IgM及IgG相对于对照组浓度均显著提高(P<0.05);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为微生物群落最具优势的门,且高剂量试验组细菌微生物群落丰富度最高.功能预测抗菌肽促进了碳水化合物代谢、跨膜运输和氨基酸代谢.这些研究为后期戊糖片球菌抗菌肽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戊糖片球菌 抗菌肽粗提物 抑菌性 察哈尔羊 免疫细菌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量对缩行带状滴灌燕麦抗倒伏能力和产量的影响
《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缩行带状滴灌下播量对燕麦抗倒伏能力和产量的影响,于2022—2023年以抗倒伏品种“坝莜1号”和易倒伏品种“燕科2号”为试验材料,分别设90 kg hm-2 (S1)、120 kg hm-2 (S2)、150 kg hm-2 (S3)、180 kg hm-2 (S4)和210 kg hm-2 (S5) 5个播量,研究其对燕麦茎秆基部理化特性、抗倒伏能力、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燕麦株高和重心高度随播量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坝莜1号”在S3处理下最高,较其他处理株分别增加了2.63%~13.36%和1.49%~12.30%;“燕科2号”在S2处理下最高,较其他处理分别增加了2.52%~15.20%、4.67%~21.21%。两燕麦茎秆基部第二节间长随播量增加而增加, S1较其他处理降低了10.86%~96.39%,第二节间粗、干重、充实度及抗折力随播量增加而减小,S1较其他处理分别增加了1.76%~32.81%、 9.08%~125.89%、26.88%~292.64%、6.48%~129.70%。随着播量的增加,燕麦茎秆基部纤维素、可溶性糖、C/N、钾、硅含量逐渐降低,氮含量相反。与其他处理相比较, S1处理各化学组分含量分别增加了5.81%~74.10%、1.62%~24.34%、4.78%~55.41%、1.90%~107.78%、2.00%~17.37%,氮含量降低了2.95%~22.66%。倒伏率和倒伏级别在不同年份和品种间表现不同:2022年坝莜1号和燕科2号分别在S4~S5和S3~S5播量下发生倒伏, 2023年两燕麦均发生倒伏,且倒伏率和倒伏分级随播量增加而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随播量增加而降低,但籽粒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坝莜1号”和“燕科2号”分别在150 kg hm-2和120 kg hm-2下籽粒产量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燕麦茎秆基部节间形态特征和化学组分含量显著影响茎秆基部抗折力,从而影响田间倒伏率和级别,可作为评价燕麦抗倒伏能力的关键指标。综合考虑抗倒伏能力与籽粒产量,坝莜1号最佳播量为150 kg hm-2,燕科2号最佳播量为120 kg hm-2。
关键词: 茎秆基部形态 茎秆基部化学组分含量 抗折力 倒伏率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药食同源中药肉苁蓉中苯乙醇苷的研究进展
《食品工业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肉苁蓉主要活性成分苯乙醇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通过对肉苁蓉苯乙醇苷的结构特征、药理活性、药食两用产品开发等方面进行概述,对其发展趋势以及数据不足进行分析,可知滋肝补肾的苯乙醇苷酒制品、缓解疲劳的肉苁蓉小茴香咀嚼片、提高免疫力的肉苁蓉苯乙醇苷复方片剂等在保健品市场中拥有巨大潜力。由苁蓉美白防晒霜和抗黑色素沉淀纳米乳凝胶复合制剂等产品研究可知,苯乙醇苷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药品,在保健、美容护肤等领域也拥有广袤的市场,这为肉苁蓉的可持续发展、产品开发和资源高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持,奠定理论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耐低温乳酸菌添加剂对天然牧草青贮品质的影响
《草地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前期筛选出耐低温乳酸菌对天然牧草青贮发酵的影响,本试验以天然牧草为原料,设置无添加剂、CH(商用菌株)、耐低温菌株Z906、L12、复合菌株ZL共5个处理,在室温、15℃、5℃下自然发酵60 d后进行营养成分、发酵品质、微生物数量的测定。最终结果表明:温度对天然牧草青贮过程有十分显著的影响,随着温度的降低,干物质、乳酸、乙酸含量、大肠杆菌数量有下降趋势,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酸性洗涤纤维含量、乳酸菌数量有上升趋势。5℃下Z906处理组的干物质、粗蛋白质含量均最高,pH值最低,乳酸含量最高,未产生丁酸,氨态氮含量最低。V-Score评分等级为良好,排名第一,得分为93.07,青贮品质最优。综上所述,在北方较冷地区对天然草青贮,可添加Z906菌株的应用效果最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丰产饲草大麦内农科饲用大麦1号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24
摘要:内农科饲用大麦1号是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于2006年以母本蒙啤麦1号和父本99(19)进行有性杂交,通过系谱法多年选育而成的优质饲草大麦新品种(原代号12PJ-007)。该品种分蘖力强、茎叶茂盛、草产量高,2020、2021年同时参加了内蒙古自治区大麦新品系区域试验及生产示范,生产示范中鲜草产量平均2 577.16 kg/667 m2,营养价值较为丰富,乳熟期全株粗蛋白含量(质量分数,下同)9.91%、粗脂肪含量2.4%、粗灰分含量6.5%、中性洗涤纤维含量41.3%、酸性洗涤纤维含量29.6%、可溶性总糖含量1.39%。2022年通过内蒙古自治区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蒙审-051-2022。主要介绍了内农科饲用大麦1号的选育过程、品种特性以及栽培技术要点,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提供数据支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内蒙古黄土高原区限量补灌对玉米光响应曲线及产量的影响
《北方农业学报 》 2024
摘要:【目的】探究不同限量补灌对内蒙古黄土高原区玉米光响应曲线和产量的影响,明确该地区玉米合理的补灌制度。【方法】试验于2021—2022年在内蒙古准格尔旗纳林果园进行,全生育期设置900 m3/hm2(W1)、1 050 m3/hm2(W2)、1 200 m3/hm2(W3)、1 350 m3/hm2(W4)和1 500 m3/hm2(CK)5个补灌量,于玉米播后苗前定额滴灌225 m3/hm2、灌浆期定额滴灌150 m3/hm2、拔节期和抽雄期等额递增滴灌(递增梯度为75 m3/hm2),研究不同补灌量对玉米全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干物质积累量以及灌浆期光响应曲线和产量的影响。【结果】随着补灌量的增加,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产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随着生育时期的推进,叶面积指数和叶绿素含量呈抛物线状,在抽雄期最高。两年间,W3处理玉米叶面积指数在灌浆期均高于W1、W2处理和CK,分别平均提高7.42%、3.85%和2.28%;叶绿素含量在灌浆期和成熟期均高于W1、W2处理和CK,分别平均提高9.73%、5.29%和13.19%。2021年W3处理玉米干物质积累量在抽雄期、灌浆期和成熟期较CK平均降低1.89%,在2022年平均降低4.04%。2021年和2022年,W3处理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较CK提高12.00%和7.69%,表观量子效率分别较CK提高7.55%和19.57%,产量分别较CK增加3.74%和6.24%。【结论】限量补灌对玉米生长发育有一定抑制作用,W3处理(1 200 m3/hm2)时,玉米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产量显著高于CK,因此为内蒙古黄土高原区玉米生育时期较为适宜的补灌量。
关键词: 内蒙古黄土高原区 玉米 限量补灌 光响应曲线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7份大麦新品种(系)主要农艺性状分析与评价
《大麦与谷类科学 》 2024
摘要:为更好地选育适宜内蒙古地区种植推广的大麦新品种,以37份大麦新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对其株高、主穗长、单株穗数等9个性状进行主成分、相关性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的变异系数在8.54%~30.52%,从大到小依次为单株粒质量、主穗粒数、单株粒数、单株穗数、主穗粒质量等,株高的变异系数最小,为8.54%。说明大麦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的差异主要由单株粒质量、主穗粒数、单株粒数、单株穗数、主穗粒质量等因素决定,故这些性状的改良对提高大麦产量具有重要意义。主成分分析表明,大麦新品种(系)农艺性状的多数信息包含在前4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为83.468%,主要因子为单株粒数、主穗粒数、主穗粒质量、单株粒质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产量与主穗粒数相关性强,达到显著水平(相关系数为0.307),与主穗粒质量、单株粒数、单株粒质量均呈正相关关系,产量与株高、单株穗数、千粒质量均相关性不大,与主穗长呈现显著负相关性。聚类分析结果显示,37份大麦新品种(系)在卡方距离3.0处可聚为3大类群,第Ⅰ类为小粒多棱高产组,第Ⅱ类为高秆大粒组,第Ⅲ类为长穗低产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