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滴灌对内蒙古阴山北麓藜麦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
《北方农业学报 》 2023
摘要:【目的】探究滴灌对内蒙古阴山北麓藜麦水分利用及产量的影响,明确不同滴灌处理下藜麦田间水分时空分布特征差异性与产量变化规律。【方法】在内蒙古武川旱作试验站,设置藜麦田间滴灌试验,分为苗期+分枝期滴灌(W1)、苗期+显穗期滴灌(W2)、苗期+灌浆期滴灌(W3)、苗期+分枝期+显穗期滴灌(W4)、苗期+分枝期+灌浆期滴灌(W5)、苗期+显穗期+灌浆期滴灌(W6)6种处理,对比分析各处理对0~100 cm土层土壤水分状况及藜麦干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在藜麦全生育期,各处理0~100 cm土层土壤含水量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且不同滴灌处理土壤含水量在40~70 cm土层变化幅度较大。各滴灌处理藜麦干物质积累量均随生育时期推移呈上升趋势,其中W5处理藜麦干物质积累量明显高于其他灌溉处理。W5处理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均最高,分别为2 225.56 kg/hm~2和6.49 kg/(mm·hm~2)。【结论】在内蒙古阴山北麓,苗期(450 m~3/hm~2)+分枝期(450 m~3/hm~2)+灌浆期(450 m~3/hm~2)滴灌藜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表现最佳,可作为该地区藜麦节水高产高效的滴灌制度。


长期放牧干扰降低了短花针茅荒漠草原植物多样性
《草业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植物多样性提高是退化草地恢复的表现形式之一。过度放牧是草地退化的主要原因,禁牧和放牧对于草地植物多样性恢复的争议依旧存在。本研究以短花针茅荒漠草原为对象,2017年8月植物生长高峰期对围封13年(2004-2017年)不同放牧强度(禁牧、轻度放牧、中度放牧和重度放牧)处理的植物物种、密度、频度和盖度进行观测,并对植物物种、功能群的相对优势度以及植物多样性指数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Patrick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呈下降的变化趋势,并且禁牧显著高于重度放牧(P<0.05),Pielou均匀度指数在中度放牧下最高,并且显著高于重度放牧(P<0.0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与短花针茅重要值呈极显著负相关,而与冷蒿重要值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优势植物的相对优势度决定了植物多样性的高低。通过探讨不同强度放牧长期干扰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及机制,初步认为在短花针茅荒漠草原,禁牧是恢复退化草地植物物种多样性的理想途径之一,轻度放牧不会改变群落的稳定性。


内蒙古设施黄瓜育苗管理技术
《现代农业 》 2023
摘要:黄瓜作为设施栽培的主要蔬菜品种之一,在全国各地广泛种植。近年来,内蒙古设施黄瓜种植遍及各个盟市,面积持续大幅度增加,部分地区已形成规模化的生产基地,产量高、经济效益好,黄瓜南菜北运趋势明显改变。在黄瓜的栽培生产中,育苗是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选择适宜种植的良种,对其发芽率和发芽势进行试验,做好消毒处理,同时对育苗基质和育苗环境进行消毒处理,可有效避免或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文中对选种、消毒、催芽等具体操作进行了介绍。连作障碍是黄瓜规模性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嫁接育苗是克服连作障碍行之有效的方法,文中还对插接法和靠接法嫁接操作、接后管理、低温炼苗、定植方法、定植密度等也做了详细介绍。旨在培育出植株健壮、长势一致的优良苗株,对后期生长管理以及黄瓜丰产起到重要作用。


湿法消解-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动物饲料中微量元素
《饲料工业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采用湿法消解和干灰化法两种处理方法,再结合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动物饲料中钾、钠、钙、镁、铜、铁、锰、锌8种元素的含量,也测定了国家标准物质玉米[GBW10012(GSB-3)]中的各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湿法消解测定饲料中8种元素的结果平行性好,稳定,过程简便,操作时间短,且各元素的添加水平在1.0~4.0 mg/kg时回收率为85.5%~109.1%,变异系数为0.309%~5.020%;而干灰化法耗时较长,测定结果均偏低。采用湿法消解测定的国家标准物质玉米中各种元素含量均在标示值范围内。说明湿法消解处理操作简便、结果准确、耗时短,适合于对饲料中钾、钠、钙、镁、铜、铁、锰、锌8种元素进行测定。


盐胁迫对苜蓿营养品质及附着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盐胁迫对苜蓿营养品质及附着微生物群落的影响.试验处理包括无盐胁迫(盐含量<1‰,作为对照)、轻度盐胁迫(盐含量1‰~2‰)、中度盐胁迫(盐含量2‰~3‰)和重度盐胁迫(盐含量3‰~4‰).每个盐胁迫试验处理设置3个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30 m2(5 m×6 m).结果表明:中度盐胁迫下苜蓿酸性洗涤纤维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P<0.05).中度盐胁迫下苜蓿谷氨酸、脯氨酸、可溶性蛋白质、粗蛋白质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与其他处理相比显著增加(P<0.05).所有处理的Shannon指数和Chao1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主坐标分析(PCoA)显示盐胁迫未完全改变苜蓿表面附着微生物群落的结构.所有处理下苜蓿门水平附着核心菌群为变形菌门(84.48%~92.91%)、放线菌门(4.30%~6.47%)、拟杆菌门(0.39%~10.59%)和厚壁菌门(0.61%~3.02%),属水平附着核心菌群为泛菌属(47.17%~56.11%)、假单胞菌属(10.58%~19.88%)、鞘脂单胞菌属(5.69%~9.32%)、甲基杆菌属(1.75%~7.87%)、根瘤菌属(0.48%~4.92%)和肠杆菌属(0.43%~4.05%).随着盐胁迫的增强,甲基杆菌属和根瘤菌属的相对丰度降低,中度盐胁迫和重度盐胁迫处理显著低于无盐胁迫处理(P<0.05).基于KEGG的微生物群落功能预测表明,微生物功能主要集中在碳水化合物代谢、氨基酸代谢、能量代谢和核酸代谢上,其中碳水化合物代谢是主要的代谢方式.相关性分析表明,根瘤菌属的相对丰度与酸性洗涤纤维、木质素和中性洗涤纤维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P<0.01,P<0.05),与粗蛋白质、谷氨酸、脯氨酸和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甲基杆菌属的相对丰度与酸性洗涤纤维和木质素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P<0.05),与谷氨酸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盐胁迫与鞘脂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与甲基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5).综上可知,中度盐胁迫(盐含量2‰~3‰)能够提高苜蓿营养品质,改善附着的微生物群落中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的相对丰度.


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断奶前犊牛生长性能、腹泻率及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复合微生态制剂对断奶前犊牛生长性能、腹泻率及血清生化、抗氧化和免疫指标的影响,以期为复合微生态制剂在犊牛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选取体重[(42.67±1.07) kg]相近、健康状况良好的1日龄新生荷斯坦犊牛30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头牛。各组均饲喂牛奶和开食料,在对照组(C组)的基础上,犊泄克组(B组)2~11日龄在牛奶中添加10 g/(d·头)犊泄克;犊泄克+犊益康组(BP组)在犊牛摄入初乳后立刻灌服30 mL/头犊益康,2~11日龄在牛奶中添加10 g/(d·头)犊泄克。试验期60 d。结果表明:1)与C组相比,BP组的1~30日龄、1~60日龄平均日增重显著提高(P<0.05)。B组和BP组的腹泻率降低,腹泻持续时间缩短。2)与C组相比,BP组的30日龄血清甘油三酯(TG)含量显著降低(P<0.05),60日龄血清尿素氮(U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30日龄和60日龄血清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免疫球蛋白A(IgA)含量显著提高(P<0.05),30日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白细胞介素-4(IL-4)含量显著提高(P<0.05)。综上可知,添加复合微生态制剂可提高断奶前犊牛平均日增重,降低腹泻率,增强机体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


华北夏谷水肥优化管理综合评价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前水肥优化管理的评价方法难以兼顾产量、经济效益、养分效率、灌溉产出等多项目标,为优化谷子种植水肥管理方案,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在成熟期取样,测定谷子形态、生物量、产量、养分含量,分析养分收获指数、肥料偏生产力、灌溉产出和经济效益,运用变异系数法和模糊隶属函数法分别确定指标的权重和隶属度,综合评价谷子水肥优化管理。结果表明,在灌溉、氮、磷和钾肥等4个因素中,对产量影响程度排序为:灌溉>氮肥>钾肥,磷肥产量无显著影响。每生产100 kg籽粒产量,平均吸收1.90 kg氮、0.31 kg磷、0.55 kg钾。氮、磷、钾肥和灌溉具有协同效应:灌溉对谷子植株养分分配与累积影响达到极显著水平,氮、磷和钾肥协同影响谷子植株养分分配与累积,氮和钾肥对水分利用率也有显著影响。谷子水肥管理优化需以目标为导向,当以环境友好、资源高效、投入低廉为主要目标时,采纳SF1组合为宜,即水150 t·hm-2·次-1,灌溉4次,氮肥150kg·hm-2,磷肥75 kg·hm-2,钾肥75 kg·hm-2,当以高产、高经济效益兼顾某单一资源高效利用为主要目标时,采纳SF9组合为宜,即水450 t·hm-2·次-1,灌溉4次,氮肥300 kg·hm-2,磷肥150 kg·hm-2,钾肥75 kg·hm-2。研究对谷子高效生产具有一定指导价值。


饲粮添加酵母培养物对小尾寒羊屠宰性能及肌内氨基酸和功能成分的影响
《畜牧与饲料科学 》 2023
摘要:[目的]研究饲粮添加酵母培养物对小尾寒羊屠宰性能及肌内氨基酸和功能成分的影响.[方法]选取体重相近[(17.5±1.2)kg]且健康的 3 月龄小尾寒羊 40 只,随机分为对照组(CON组,n=20)和酵母培养物添加组(YSD组,n=20);CON组饲喂基础饲粮,YSD组基础饲粮中添加 1%酵母培养物.饲喂试验 100 d,其中,预饲期 10 d,正饲期 90 d;饲喂试验结束后,每组选取 10 只试验羊屠宰,测定宰前活重、胴体重、胴体脂肪含量(GR值)、背最长肌pH值,计算屠宰率;取背最长肌、背阔肌、股二头肌、肋间肌样本,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QqQ-MS)技术,对肌内 19 种氨基酸和 3 种功能成分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屠宰性能方面,与CON组相比,YSD组宰前活重、胴体重和屠宰率无显著(P>0.05)变化;YSD组GR值显著(P<0.01)降低,肌肉pH值显著(P<0.05)提高.肌内氨基酸方面,与CON组相比,YSD组背最长肌苏氨酸(Thr)、赖氨酸(Lys)、羟脯氨酸(Hyp)、甘氨酸(Gly)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总含量(EAA)显著(P<0.01)提高,天冬酰胺(Asn)、丝氨酸(Ser)、谷氨酰胺(Gln)含量以及非必需氨基酸总含量(NEAA)显著(P<0.05)提高;YSD组背阔肌组氨酸(His)、谷氨酰胺(Gln)含量显著(P<0.01)提高,苯丙氨酸(Phe)、缬氨酸(Val)、赖氨酸(Lys)含量显著(P<0.05)提高,丝氨酸(Ser)含量显著(P<0.05)降低;YSD组股二头肌组氨酸(His)含量显著(P<0.01)提高,缬氨酸(Val)、瓜氨酸(Cit)、酪氨酸(Tyr)含量显著(P<0.05)提高;YSD组背阔肌和股二头肌必需氨基酸总含量(EAA)、非必需氨基酸总含量(NEAA)、风味氨基酸总含量(FAA)均显著(P<0.05)提高;YSD组小尾寒羊肋间肌谷氨酸(Glu)含量以及必需氨基酸总含量(EAA)、非必需氨基酸总含量(NEAA)、风味氨基酸总含量(FAA)、呈味氨基酸总含量(DAA)显著(P<0.05)提高,8 种必需氨基酸、10 种非必需氨基酸含量无显著(P>0.05)变化.肌内功能成分方面,与CON组相比,YSD组背最长肌和背阔肌的左旋肉碱含量显著(P<0.01)提高,肋间肌的左旋肉碱含量显著(P<0.05)提高,背最长肌的肌苷酸含量显著(P<0.01)提高.[结论]饲粮添加1%酵母培养物具有降低小尾寒羊胴体脂肪含量、提高肌内氨基酸和功能成分含量的作用.
关键词: 酵母培养物 小尾寒羊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UPLC-QqQ-MS) 氨基酸 功能成分 肌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