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辣椒秸秆原位还田方式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影响
《北方农业学报 》 2024
摘要:【目的】探究辣椒秸秆不同原位还田方式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方法】以辣椒秸秆为试验材料,设置不还田(CK)、秸秆原位还田(C1)、秸秆原位还田+秸秆腐熟菌剂(C2)、秸秆原位还田+石灰氮(C3)4个处理,采用Illumina Mi Seq测序平台对土壤细菌和真菌进行16S r RNA和ITS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3种秸秆原位还田方式均可显著降低土壤有效磷含量(P<0.05)、显著增加土壤pH值(P<0.05);C1、C2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和电导率(P<0.05);C1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全磷、速效钾含量(P<0.05);C2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速效钾含量(P<0.05),显著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P<0.05);C3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全氮、全磷、速效钾、有机质含量和电导率(P<0.05)。不同处理优势细菌属(相对丰度≥5%)为鞘氨醇单胞菌属(Sphingomonas)、S0134_terrestrial_group、Longimicrobiaceae,C3处理Longimicrobiaceae相对丰度显著增加(P<0.05)。不同处理优势真菌属(相对丰度≥5%)为被孢霉属(Mortierella)、锥盖伞属(Conocybe)、毛壳菌属(Chaetomium)、Myriococcum、陡盖菌属(Clitopilus)、斑褶菇属(Panaeolus)、腐质霉属(Humicola)。C1处理毛壳菌属、Myriococcum、陡盖菌属相对丰度增加,被孢霉属、锥盖伞属、腐质霉属相对丰度降低;C2处理被孢霉属、毛壳菌属、斑褶菇属相对丰度增加,锥盖伞属、Myriococcum、腐质霉属相对丰度降低;C3处理锥盖伞属、毛壳菌属相对丰度增加,被孢霉属、Myriococcum、腐质霉属相对丰度降低。【结论】辣椒秸秆不同原位还田方式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理化性质,秸秆原位还田+秸秆腐熟菌剂、秸秆原位还田+石灰氮处理效果优于直接秸秆原位还田处理。
关键词: 辣椒秸秆 原位还田 土壤 细菌 真菌 群落结构 群落多样性


降解膜覆盖对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变化特征及向日葵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不同类型降解地膜覆盖对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变化规律,进一步明确降解地膜覆盖对向日葵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差异性的影响。以向日葵三瑞10号为供试品种,系统分析了2022年和2023年设置的兴安盟降解膜(XAM)、兰州降解膜(LZ)、吉林降解膜(JL)、苏州降解膜(SZ)、上海降解膜(SH)等5种生物降解地膜及普通塑料地膜覆盖对照(CK)共6个处理,对向日葵全生育期土壤水分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及干物质积累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降解地膜与普通塑料地膜覆盖处理的土壤含水量在向日葵生长前期差异不显著,而在中后期普通地膜土壤含水量高于降解地膜;LZ和SH降解地膜处理成熟期植株干物质量显著大于CK,其他处理之间并未有显著差异,不同处理向日葵干物质积累过程符合Logistic模型,拟合度R2均在0.925 9以上,2年中,CK的干物质积累量最大增长速率均低于降解膜处理;2022年SH处理产量为4 259.29(kg/hm2),较CK的产量高出13.93%,2023年SH处理产量为4 493.85(kg/hm2),较CK高出23.44%;JL和SH降解膜处理平均水分利用效率为13.48和14.00/(hm2·mm),较CK处理高出5.69%和9.17%。综合产量、水分利用效率等多方因素,SH和JL全生物降解地膜具有较好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可在内蒙古黄河流域南岸灌区范围进行推广,本研究可为缓解残膜污染和推动农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基于Meta分析研究菌剂添加对堆肥产品中氮含量的影响
《农业工程学报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堆肥技术作为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的关键技术之一,因其具有无害化、资源化和减量化作用而备受关注。但在堆肥过程中存在严重的氮素损失问题,菌剂添加可一定程度上减少氮素损失的影响。该研究综述了菌剂类型、菌剂来源、接种剂量、堆肥原料、堆肥工艺、生产规模对堆肥产品氮素含量(全氮含量、碳氮比、铵态氮、硝态氮)和堆肥过程氮素损失(氨气、氮素损失)的影响。结果发现:添加菌剂能够显著提升堆肥产品的全氮(19.3%)、铵态氮(40.8%)和硝态氮(2.3%)含量,减少NH3排放(-14.9%),降低C/N(-37.9%)和氮素损失(-29.7%)。菌剂来源是影响堆肥产品氮素保存的关键性因素,筛选自堆肥环境的土著微生物能够适应堆肥环境,对全氮含量提升的效应值最高(16.9%),更有利于在堆肥过程中发挥固氮减排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菌剂添加量并非越多越好,菌剂添加量<2%时对堆肥产品的全氮、碳氮比的影响最显著,而菌剂添加量<1%时,对堆肥产品中铵态氮含量影响最显著。但由于大多数文献多以纤维素降解菌添加利用为主,导致堆肥产品中对碳的利用效率高于氮,因此随着菌剂添加量的增加,碳氮比显著下降。由于初始碳氮比较低,导致以家畜粪便作为发酵原料的堆肥产品中,菌剂添加对其含量的提升效果低于其他发酵原料,但反应器堆肥是除传统堆肥工艺外,固氮减损效果最好的堆肥工艺。因此,添加菌剂可提升堆肥产品中氮素的保存,且菌剂来源最为重要,土著菌剂效果最优,反应器堆肥工艺固氮效果优于条垛和槽式堆肥。


土壤化学特征对草田轮作组合的响应
《畜牧与饲料科学 》 2024
摘要:[目的]探究土壤化学特征对不同草田轮作组合的响应。[方法]结合研究区作物种植习惯,选取3种经济作物(玉米、向日葵、马铃薯)和3种饲草作物(苜蓿、谷草、高丹草)为研究对象,设置5个轮作组合(T1:苜蓿-向日葵-向日葵-马铃薯-玉米;T2:谷草-马铃薯-谷草-谷草-向日葵;T3:苜蓿-苜蓿-马铃薯-玉米-向日葵;T4:高丹草-马铃薯-玉米-向日葵-玉米;T5:马铃薯-谷草-向日葵-马铃薯-谷草),在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开展种植试验,在5年的种植周期内比较分析不同轮作组合下0~10、10~20、20~30 cm土层土壤主要化学特征的差异。[结果]在0~10 cm土层,T4组合的全氮、速效钾、无机碳、全硫含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组合;T3组合的有机碳含量最高,显著(P<0.05)高于T2、T4、T5组合;T3组合的碳磷比显著(P<0.05)高于其他组合。在10~20 cm土层,T4组合的全氮、速效钾、全硫含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组合;T3组合的有机碳含量、碳氮比、碳磷比显著(P<0.05)高于其他组合。在20~30 cm土层,T4组合的速效钾、全硫含量显著(P<0.05)高于其他组合;T3组合的无机碳含量最高,显著(P<0.05)高于T2组合;T3组合的碳磷比最高,显著(P<0.05)高于T1、T2、T5组合。[结论]综合不同轮作组合对土壤养分含量的提升以及作物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利用效率,推荐该区域采用苜蓿-苜蓿-马铃薯-玉米-向日葵(T3组合)作为最优的草田轮作组合。研究结果可为优化该区域草田轮作制度、提高土壤可持续利用能力提供参考。


不同清选工艺对甜菜单胚种质量的影响研究
《北方农业学报 》 2024
摘要:【目的】有效提升甜菜单胚种种子丸粒化加工质量,探究单胚种种子清选工艺,为实现甜菜单胚种的种子丸粒化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通过设置不同试验参数,分析比较原始种粒径大小、磨光处理、磨光条件、比重筛选及水选对甜菜单胚种种子质量的影响。【结果】原始种分级处理可以提高甜菜种子粒径大小的均一性,与未分级处理原始种相比也可以显著提高种子的发芽率(P<0.05)。磨光处理经筛选分级后,磨光种和复磨种的发芽率显著(P<0.05)高于原始种(粒径4.75~5.25 mm),复磨2次发芽率最高(89.30%),显著高于复磨1次和其他磨光种(P<0.05);磨光处理后,种子千粒重和脱壳率与原始未磨光种子相比差异显著(P<0.05)。不同磨光条件的筛选结果表明,磨光强度处理中,分级磨光种2.0~2.5 mm、2.5~3.0 mm、3.0~3.5 mm的发芽势、发芽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且频率35 Hz均显著高于40 Hz(P<0.05);频率35 Hz、时间3 min和频率45 Hz、时间1 min种子发芽率较高,适合甜菜单胚种种子磨光。比重筛选结果表明,比重2的发芽率和千粒重最高,分别为85.00%和9.62 g,其中,发芽率显著高于除比重3以外的其他种子(P<0.05),千粒重显著高于其他种子(P<0.05)。水选试验结果表明,水选+回干18 h后发芽势和发芽率均最高,分别为91.25%、92.75%,显著高于其他干燥条件(P<0.05),且此时的含水量为10%。【结论】甜菜单胚种原始种子依次经过除杂、分级、磨光、比重筛选、水选等一系列清选工艺后,可以有效提高种子发芽率,有助于甜菜单胚种子丸粒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秋播杂交组合大葱筛选试验
《北方农业学报 》 2024
摘要:【目的】筛选具有优良性状的秋播杂交组合大葱。【方法】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培育的杂交组合大葱H2201、H2202、H2203、H2204、H2205、H2206、H2207、H2208、H2209、H2210、H2211、H2212、H2213、H2214和H2215为试验材料,以山东大葱(CK1)和内葱二号(CK2)作为对照,比较不同杂交组合大葱的农艺性状和品质指标,并利用个案排秩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农艺性状中,大葱H2214株高、单株重、产量均最高,分别为113.97 cm、307.34 g、63 620.14 kg/hm2;大葱H2204假茎横径最大,为2.56 cm;大葱H2201假茎长最长,为48.83 cm。品质指标中,大葱H2214大蒜素含量最高,为2.19μg/g FW;大葱H2204可溶性糖含量较高,为89.60 mg/g FW;大葱H2211维生素C含量较高,为118.57μg/g FW;大葱H2207粗蛋白含量、维生素C含量均最高,分别为156.54 mg/g FW、164.89μg/g FW。15份杂交组合大葱中,综合评价排名前5的依次为H2214、H2204、H2211、H2207、H2201。【结论】综合性状较好的杂交组合大葱为H2214、H2204、H2211、H2207、H2201,其中H2214综合性状更优。


芍药种子层积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研究
《草地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芍药(Paeonia lactiflora)种子层积过程中形态、营养物质、酶活性、内源激素及关键基因的表达,为其休眠机制研究奠定基础。研究种子的形态变化,测定营养物质、酶活性、激素及关键基因的表达。休眠解除过程分为下胚轴生长、胚芽膨大和上胚轴生长;初始储藏物质以脂肪为主,约28%。休眠解除过程脂肪、淀粉、蛋白质和可溶性糖整体下降,为萌发提供物质。脂肪在休眠解除中消耗最多,为主要供能物质。休眠解除过程分解营养物质的酶活性变化符合营养物质变化趋势,抗氧化酶活性整体增强;休眠解除过程中GA含量呈现上升-下降,ABA含量和GA/ABA比值显著下降,关键基因变化符合内源激素含量变化。芍药种子休眠解除须满足暖温-低温的变化,酶活性增强,营养物质分解为休眠解除提供能量,ABA含量显著下降是抑制萌发的主要激素。芍药种子休眠的解除需要能量代谢和激素共同调控。


河套地区加工番茄品种比较筛选与综合评价
《长江蔬菜 》 2024
摘要:为筛选适合内蒙古河套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加工番茄新品种,加快加工番茄品种更新速度,促进当地加工番茄产业稳定发展,研究了 11个加工番茄品种的物候期、植株性状、果实性状、产量性状及抗病性,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1个加工番茄品种中,蒙番二号和IVF1106生育期较短,分别为107 d和108 d,蒙番一号和蒙番三号生育期最长,分别为126 d和128 d;IVF5303、IVF6232、IVF6172、蒙番一号和蒙番三号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4.74%、4.73%、4.85%、4.90%和4.77%;IVF6172和蒙番三号的667 m2产量显著高于CK1、CK2,分别为9 418.2 kg和9 330.2 kg.综合分析,认为IVF6172和蒙番三号适宜在河套地区推广种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