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AHP法的失地农民就业影响因素评价与对策
《江苏农业科学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推进,失地农民逐渐增多。在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能够充分就业是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内容。然而,失地农民就业存在各种影响因素。在界定失地农民概念的基础上,从个人、经济、社会、文化、政府5个方面构建失地农民就业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AHP评价法评价各指标之间的关系,得出技能专长、家庭年收入、当地企业发展水平、就业培训水平、就业安置政策分别是5类指标的关键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地方产业、建立培训体系、加大扶持力度、制定奖励政策、打造服务平台等5项对策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压湿热对甘薯直、支链回生淀粉晶体晶型的作用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6 北大核心
摘要:烹饪过程高压处理可加快淀粉质食物由生变熟的速度,缩短食物加工时间,但高压会破坏淀粉颗粒结构,促使从淀粉颗粒中释放出来的直链和支链淀粉相互作用,从而对淀粉的回生起到一定的作用。为了准确了解此过程对淀粉回生的具体作用,选用分子质量分布范围较窄的甘薯直、支链淀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淀粉乳浓度为10%,在0.12 MPa湿热作用不同时间,测定所得样品的X射线衍射,分析高压对甘薯直、支链淀粉回生过程回生淀粉晶型的作用。结果表明,适度高压可促进甘薯直链、支链和混合淀粉生成较为规则的回生淀粉晶体。甘薯直链淀粉高压50 min形成回生淀粉晶体(2θ为14.6°、17.1°、18.0°、19.6°、20.9°、24.6°、26.8°);甘薯支链淀粉高压20 min形成回生淀粉晶体(2θ为20.0°、24.6°);甘薯直链+支链混合淀粉(1∶1)高压60 min形成回生淀粉晶体(2θ为19.5°、21.0°、24.3°、26.6°);甘薯直链+支链混合淀粉(2∶8)高压30 min形成回生淀粉晶体(2θ为19.7°、24.4°);甘薯直链+支链混合淀粉(4∶6)高压60 min形成回生淀粉晶体(2θ为19.1°、20.5°、24.2°、26.6°);甘薯直链+支链混合淀粉(7∶3)高压60 min形成回生淀粉晶体(2θ为14.2°、20.7°、24.2°、26.4°)。通常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低于30%,所以避免淀粉质食品回生的高压时间应少于30 min。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滨海地区日光温室黄瓜滴灌灌溉指标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寻天津滨海地区日光温室黄瓜合理的滴灌灌溉制度,在春茬黄瓜结果期共设置6个处理(灌水定额+灌水时间间隔的不同组合:T1:6 mm+3 d;T2:12 mm+3 d;T3:18 mm+3 d;T4:12 mm+6 d;T5:18 mm+6 d;T6:24 mm+6 d)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6个处理下的产量分别为75 056,79 352,80 042,73 023,76 398,78 891 kg/hm2,灌溉水利用效率分别为397,257,187,386,307,255 kg/mm。总体来说,灌水量越大和灌水越频繁越有利于提高黄瓜产量,但随着黄瓜灌水量的增加黄瓜的品质和水分利用效率呈下降趋势。所以,综合考虑提高黄瓜产量、品质和节水几方面因素,认为T2处理即灌水定额12 mm,每隔3天浇1次水,可作为日光温室春茬黄瓜推荐的最佳滴灌灌水制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录因子DREB2A、DREB1A基因研究概况
《农业科技通讯 》 2016
摘要:土壤盐渍化正威胁着人类赖以生存的有限的土地资源,提高作物的耐盐碱能力是植物育种工作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随着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寄希望于基因工程培育耐盐碱品种。目前已经鉴定和克隆出一批耐盐碱相关的基因。DREB类转录因子能够激活逆境诱导基因的表达,增强植物对逆境的抵抗力。本文作者就DREB类转录因子在功能、结构和调控表达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融危机对北京旅游业的影响分析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构建北京旅游本底趋势模型,从入境旅游、国内旅游两方面分析金融危机对北京旅游业的影响。研究表明:1)金融危机对北京入境游客规模与经济规模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其中2008年与2009年的入境游客规模受到的影响最大(年客流损失率分别为15.91%与9.18%),2009年入境旅游经济规模的年收入损失率最大(8.35%),入境旅游客源空间2008年呈现萎缩状态,但2009年以后逐渐恢复。2)金融危机对北京国内旅游业的冲击和影响并不明显。3)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北京游客总量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损失客流量为1200万人次,至2011年旅游人次开始回升;2008-2010年旅游经济规模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旅游本底趋势 旅游经济 入境旅游 北京旅游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盐浓度胁迫对小麦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6
摘要:[目的]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以土壤盐渍化为代表的非生物胁迫已成为小麦稳产高产的重要限制因素,进一步提高盐渍化土壤小麦产量,对提高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借鉴以前小麦抗盐性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建立了通过盐胁迫下的小麦发芽率和苗期植株变化来确定耐盐能力的简化耐盐性鉴定技术。[方法]依据300 m M盐浓度下的发芽率;和水培苗期,在200和400 m M 2个盐浓度梯度水平下的株高、根长、根数变化评价小麦品种的耐盐能力。[结果]通过该方法从21个冬小麦品种中筛选出了1级耐盐品种3个;2级耐盐品种3个;3级耐盐品种5个。[结论]减少了小麦耐盐种质田间盐池鉴定的工作量,丰富了小麦耐盐种质资源,为小麦耐盐育种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