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樱桃采果后管理关键技术

现代农村科技 2019

摘要:随着休闲观光农业的发展,樱桃以其品质优、外观美、成熟早、上市早、可调节水果淡季供应等优点成为林果业"黄金树种",栽种经济效益高.随着栽种面积的迅速增长,一些樱桃园种植效益出现下滑,果实品质下降,单产降低,影响了种植效益,其中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腐酸对NaCl胁迫下茶菊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9

摘要:以茶菊品种金丝皇菊为试材,研究在150 mmol/L NaCl胁迫下不同浓度(50、100、200、300 mg/L)黄腐酸对茶菊幼苗形态指标和生理指标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单纯NaCl胁迫相比,在受到盐胁迫后经一定浓度的黄腐酸处理的金丝皇菊幼苗,株高生长量增加3.18%~14.84%;相对电导率降低18.72%~40.33%;叶绿素含量增加1.34%~58.82%;丙二醛含量降低16.85%~30.33%;脯氨酸含量降低23.50%~62.79%。说明外源黄腐酸可以提高盐胁迫下金丝皇菊幼苗的抗性,其中以200 mg/L黄腐酸处理效果最佳。

关键词: 茶菊 黄腐酸 盐胁迫 生理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兰花残体还田对棉花黄萎病防治效果及其对不同生育时期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土壤中添加西兰花残体(broccoli residues,BR)对棉花黄萎病及不同生育时期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为棉花黄萎病的绿色生态防控和化学农药的减量施用提供新途径和思路。【方法】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分别以西兰花残体还田和不含有西兰花残体(CK)的耕层土壤中播种的棉花为试验对象,监测不同处理的棉花黄萎病的发生动态。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和高通量测序(Illumina MiSeq)技术分别测定不同时期土壤中大丽轮枝菌(Verticillium dahliae)DNA拷贝数量和土壤细菌群落,进而分析西兰花残体还田对土壤中病原菌数量变化和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采用主成分分析探索西兰花残体还田对不同生育时期土壤细菌群落在门和属水平的结构变化特征与规律。【结果】西兰花残体还田后棉花黄萎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呈现出下降趋势,且发病高峰时间推迟,在发病高峰期对黄萎病的防治效果达到70.77%,建立了整个生育期内病情指数-时间病程发展曲线,平均防治效果为57.21%。与空白对照相比,西兰花残体还田处理在棉花生长季和非生长季的4个阶段土壤中大丽轮枝菌DNA拷贝数量分别降低了10.96%、11.11%、25.95%和11.25%。高通量测序分析表明,不同生育时期西兰花残体还田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细菌多样性,丰富度指数Chao1均显著上升,ACE指数在播种前期、花铃期和吐絮期显著上升。与空白对照相比,在不同生育时期内,西兰花残体还田后土壤中的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菌群的相对丰度呈现显著上升。同时研究表明,西兰花残体还田后优势菌群组成在不同生育时期存在差别,在播种前期和苗期,厚壁菌门(Firmicutes)菌群上升为优势菌群;在蕾期和花铃期,蓝藻细菌门(Cyanobacteria)菌群成为优势菌群。主成分分析表明,西兰花残体还田改变了苗期、蕾期、花铃期和吐絮期的细菌群落结构。进一步分析表明,西兰花残体还田显著增加了链霉菌属(Streptomyce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菌群的相对丰度。【结论】西兰花残体还田能够有效抑制棉花黄萎病的发生,降低土壤中大丽轮枝菌DNA拷贝的数量,改变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增加有益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是一种有效控制棉花黄萎病的绿色措施。

关键词: 西兰花残体 大丽轮枝菌 棉花黄萎病 细菌群落结构 高通量测序 生育时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叶斑病菌麦根腐平脐蠕孢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对杀菌剂的敏感性

华北农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麦根腐平脐蠕孢是引起玉米叶斑病的一种病原菌。明确了该病原菌在不同温度、pH及碳/氮源条件下的菌丝生长、产孢量及孢子萌发等生物学特性,并评价该病原菌对8种常用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温度为28℃时菌丝生长最快,达到73. 00 mm,并且孢子萌发率最高,为96. 91%;产孢的最佳温度为25℃,孢子量为15. 13×10~3/cm~2。在pH值7和8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分别为65. 25,65. 13 mm,孢子萌发率分别为88. 75%,85. 00%;在pH值7的培养基上产孢量最高,为48. 44×10~3/cm~2。在以淀粉和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量分别为53. 00,50. 17 mm;在以半乳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产孢量最高,为1. 93×10~4/cm~2,其次为淀粉培养基,产孢量为0. 42×10~4/cm~2;在以淀粉、半乳糖和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上孢子萌发率分别为76. 03%,74. 52%,72. 26%。在以硝酸钠为氮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最快,为36. 44 mm;在以脯氨酸为氮源的培养基上产孢量最高,为5. 59×10~3/cm~2;在以脯氨酸和硝酸钠为氮源的培养基上孢子萌发率分别为49. 38%,45. 00%。对供试杀菌剂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戊唑醇和咯菌腈对菌丝生长抑制活性最高,EC_(50)均为0. 07 mg/L,咯菌腈对孢子萌发的抑制活性最高,EC_(50)为2. 80 mg/L。结果将为了解玉米麦根腐平脐蠕孢叶斑病的发生流行规律并制定有效防治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玉米叶斑病 麦根腐平脐蠕孢 生物学特性 杀菌剂 抑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源辣木在北方的生长及抗寒性状综合评价

华北农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探讨不同种源辣木在北方种植的适应性,为辣木在北方优良种源的选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和技术支持。以5个种源的辣木为试材,采用实地调查、人工霜箱控温等方法,对其生长性状、产量性状和抗寒性进行测定,分析不同种源间的差异,并通过隶属函数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筛选适宜北方地区种植的优良种源。结果表明,5个种源的辣木在相同生长条件下的各指标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各种源中H种源的株高最低,为267. 57 cm,但其冠幅、地径和分枝数均最高,分别为137. 57 cm、5. 01 cm和50. 33;在产量性状中,不同种源的嫩叶、鲜叶和鲜茎枝产量由高到低排序分别为:H> K> F> S> J,H> F> K> S> J,H> F> S> K> J。其中,H种源的嫩叶、鲜叶和鲜茎枝的产量均为最高,分别为0. 22,0. 93,1. 76 kg/m~2,产量最低的为J种源;不同种源辣木枝条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不同种源辣木枝条的结冰点在-1. 60~-4. 37℃,过冷却点在-3. 42~-5. 63℃,其中H种源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均为最低,其抗寒性最好。采用隶属函数法对各种源进行综合评价的结果为:H> K> S> G> J。因此,H种源可作为在北方地区培育和推广的潜在良种遗传资源。

关键词: 辣木 种源 性状 综合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减量施肥对崇礼区农业氮磷流失的削减效应

河北农业科学 2019

摘要:为了改善崇礼区氮磷面源污染现状,打造绿色奥运生态屏障,利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常规施肥、减量施肥、专用肥、土壤调理剂、微生物肥等施肥模式对当地典型作物(土豆、架豆)生育期内氮磷地表径流及土体淋溶流失的影响,并提出了栗钙土的磷素淋溶阈值,明确了该区氮磷淋失风险,评价了不同施肥措施对氮磷流失的削减效应。结果表明:减量施肥能显著降低崇礼区坡地氮磷径流损失。其中,减量25%和专用肥处理对全氮及NO_3-N径流损失的削减效果较好,较常规施肥可减少全氮径流损失量22.48%~23.58%、NO_3-N径流损失量29.90%~30.01%;减量25%处理对磷素径流损失的削减效果最为明显,较常规施肥可显著降低磷素径流损失量59.64%。崇礼区山地氮磷淋溶风险较高。架豆收获时,各处理的土壤Olsen-P含量均大于该区土壤磷素淋溶阈值(33.75 mg/kg),且NO_3-N在40 cm土层累积明显并出现了向下淋洗的特征。与常规施肥相比,减量25%+微生物肥处理可显著降低架豆收获季0~100 cm土壤NO_3-N含量68.22%、Olsen-P含量45.73%。本研究提出的基于环境安全的优化施肥模式,长期应用对于缓解、防治北方半干旱山区农业环境退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地表径流 淋溶 环境阈值 减量施肥 削减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根际多功能益生芽孢杆菌的筛选与鉴定

河北农业科学 2019

摘要:为了克服番茄连作障碍,针对连作障碍构成因子,以筛选具有促生、抗病和提高植物抗逆功能的根际促生菌为目标,对从连作番茄根际土壤中分离的细菌,采用层级筛选方法,以解磷、固氮、产铁载体、产IAA能力及其对6种病原真菌〔番茄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茄子早疫病菌(Alternaria solani)、番茄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棉花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辣椒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和黄瓜镰刀菌(Fusarium moniliforme)〕的拮抗性为指标进行优势菌株的筛选,并测定了其对番茄幼苗的生物学效应。结果表明:从番茄根际土壤中分离和筛选出了解磷、固氮、产铁、产IAA功能且抑制病原真菌能力突出的优势菌株G81,通过形态特征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番茄幼苗接种该菌后,各项生理指标均明显提高,其中以稀释200倍菌液处理效果最佳,株高、整株鲜重、地上部干重、根系干重、叶面积、主根长和叶片叶绿素a+b含量分别较空白对照增加了55.6%、39.4%、38.7%、33.3%、31.7%、30.4%和2.61倍。菌株G81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可进一步开发利用。

关键词: 番茄 根际益生芽孢杆菌 菌株筛选 菌株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籽粒蛋白质含量超亲分离的遗传解析

大豆科技 2019

摘要:以夏大豆重组自交系群体NJK3N为试验材料进行5个环境的田间试验,进一步利用含1 733个bin标记的遗传图谱对籽粒蛋白质含量进行QTL定位。结果表明该群体中籽粒蛋白质含量存在超亲分离,单个环境最高值达51.23%,家系间、环境间以及环境与家系互作上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在10个染色体上定位到11个控制籽粒蛋白质含量的QTL,其中qProt-11-1和qProt-12-1未见前人报道。增效等位变异来自母本和父本的分别有4个和7个,其通过杂交重组累加可能导致家系蛋白质含量出现超亲现象。

关键词: 夏大豆 籽粒蛋白质含量 超亲分离 QTL连锁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营养黑小麦新种质冀资麦14号的选育及品质分析

河北农业科学 2019

摘要:冀资麦14号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济南17与黑小麦2号杂交,之后与冀紫439复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黑小麦新种质。该品种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微量元素、氨基酸和还原糖,是适宜加工精制面条的中筋黑小麦种质。

关键词: 黑小麦 冀资麦14号 品种选育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辣)椒日光温室秋延后越冬一大茬配套栽培模式

辣椒杂志 2019

摘要:甜(辣)椒日光温室秋延后越冬一大茬栽培模式,适合河北省中南地区种植。针对该栽培模式育苗期至植株生长前期正值高温、强光、多雨、高湿季节,植株易徒长、开花期易落花落果、病虫害发生严重等问题;生长中后期正值冬季,低温寡照雾霾天气发生较多,棚室内温光条件不足,湿度增大,病害易发生;以及植株安全越冬后,随着外界气温的迅速回升,植株生长活力增强,植株再生能力恢复等技术措施,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研究制定出甜(辣)椒日光温室秋延后越冬一大茬配套栽培模式。

关键词: 甜(辣)椒 日光温室 秋延后 越冬一大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