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新型生物刺激素在设施蔬菜冷害预防和缓解救治中的应用技术

中国蔬菜 2019 北大核心

摘要:生物刺激素具有诱导作物防御反应、提高植株耐低温能力、缓解冷害症状等作用。设施蔬菜应用生物刺激素冷害预防技术,番茄畸形果率降低40%~50%;甜瓜叶色浓绿,果实亮度好,耐贮运,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提高1~2个百分点;黄瓜根系发达,几乎没有冷害症状。设施番茄应用冷害缓解救治方案,10 h(小时)后植株逐渐恢复直立状态,3 d(天)后大部分植株恢复正常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梨树花期辅助授粉技术

烟台果树 201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秸秆直注深埋还田机设计与试验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秸秆还田作为农作物秸秆的有效利用方式之一,能培肥地力,蓄水保墒.为了改善东北地区耕层变浅、犁底层上移、玉米秸秆产量大、后续处理困难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秸秆直注深埋还田机.该机由秸秆粉碎装置,输送装置、开沟装置和覆土装置组成,能一次性完成秸秆捡拾、输送和深埋等作业内容,可将地表秸秆埋至地下300mm土层中,满足打破犁底层,构建合理耕层,提高秸秆利用率的要求.该机输送装置中部安装卸料室,实现秸秆从两侧向中间聚拢并向下运动的效果.通过对输送装置分析得知,螺旋叶片设计直径315mm,螺距315mm,当螺旋轴转速为350~450r·min-1时,卸料效果良好.参考双翼铧式开沟器作业后的土壤截面设计了柳叶形直注铲,该铲底端秸秆出口设计成流线型柳叶状,铲横截面形状为椭圆形.通过分析计算得出直注铲设计高400mm、铲宽320mm、圆心角θ=60°时,铲横截面积为9.92*104mm2,满足卸料要求,同时能达到开沟破土并回填部分土壤的作业效果.以拖拉机前进速度、秸秆覆盖量和输送装置转速为因素,以秸秆还田率为指标,设计了正交试验.结果表明:拖拉机前进速度和输送装置转速对还田率影响显著,当前进速度为5km·h-1,输送装置转速为450r·min-1时,还田率为90.5%.该试验结果表明了机具作业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卸料室和直注铲的设计为秸秆还田机输送装置和开沟装置的优化设计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关键词: 秸秆还田 深松 直注铲 性能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表型的棉花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核心种质的抽提

华北农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种质资源是遗传育种研究的基础,分析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可为亲本选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通过对500份棉花种质资源材料的11个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1个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为9. 69%,有6个性状的变异系数超过了10. 0%,其中结铃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20. 14%,纤维整齐度的变异系数最小为1. 81%;各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 71~2. 06,结铃数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生育期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各性状间存在着不同的相互关联,纤维长度与纤维整齐度、断裂比强度、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马克隆值极显著负相关,断裂比强度与马克隆值、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衣分与纤维长度、纤维整齐度、马克隆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子指呈极显著负相关,铃质量与衣分、纤维长度、纤维整齐度、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到了5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73. 677%,第1主成分与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纤维整齐度有关,第2主成分主要和衣分有关,第3主成分主要与马克隆值有关,第4主成分主要与果枝数有关,第5主成分主要与铃质量有关;聚类分析将500份棉花种质材料在遗传距离1. 33处分成了4大类,第Ⅰ类群包含1份材料,属于株高高、铃质量大、衣分低、子指高的材料;第Ⅱ类群包含73份材料,属于结铃数少,衣分偏低,纤维品质较差的棉花材料,第Ⅲ类群包含122份棉花材料,属于铃质量、衣分、纤维长度、纤维强度最好的棉花材料,第Ⅳ类群包含304份棉花材料,属于铃数、铃质量、衣分、纤维长度、纤维强度适中的棉花材料;提取了50份棉花资源材料构建了核心种质库,核心种质库与原始群体相比各性状的变异系数、方差更高,表明核心种质具有更好的异质性,更大的变异。核心种质库用最少的资源数目保留了种质资源的遗传信息,不仅减少了种质保存的工作量,也更有利于育种亲本的选配。

关键词: 棉花 核心种质 遗传多样性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蜜光和宝光葡萄品种花芽分化时间和各时期特征

新疆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葡萄花芽形态分化时间和各时期的特征,为解决葡萄大小年结果现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葡萄新品种蜜光和宝光为试材,夏黑为对照,采用石蜡切片法对花芽分化过程的花芽分化形态进行观察和对比分析。【结果】蜜光宝光和夏黑花芽分化均可分为未分化期、花序开始分化前期、花序原始体发现期、花序主轴期和花序第二穗轴期5个时期; 6月上旬到8月上旬为夏黑花芽的分化盛期(约60 d);6月上旬到7月中下旬和5月下旬到7月中下旬为蜜光(约40 d)和宝光花芽的分化盛期(约50 d)。【结论】蜜光、宝光和夏黑花芽分化进程各个时期的形态特征基本相同。夏黑花芽分化进程较缓慢,各阶段持续时间相对较长且各阶段互相重叠;蜜光和宝光花芽分化相对集中,分化进程相对较快。

关键词: 葡萄 花芽 形态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新品种冀丰1982的高产机理

河北农业科学 2019

摘要:为了探明冀丰1982的高产生理机制,2015~2016年以黄河流域棉区不同省份区试的4个对照品种(冀丰1271、冀棉958、中棉所41和鲁棉研21)为参照,对比分析了冀丰1982的产量及其构成因子,以及苗期到吐絮期的光合及衰老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冀丰1982皮棉产量达1 920.0 kg/hm~2,居参试品种第1位。与对照相比,冀丰1982全生育期内叶面积指数、叶绿素含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较高,后期下降平稳;MDA含量相对较低,POD和SOD活性相对较高,能够使棉株后期不早衰,保证上部棉铃正常成熟。生育期内能够保持较强的叶功能,具有较强的抗早衰能力,是冀丰1982高产的重要生理基础之一。

关键词: 棉花 冀丰1982 高产机理 叶功能 生理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辣)椒耐低温弱光种质资源的筛选利用

蔬菜 2019

摘要:针对北方秋冬季节雾霾、连阴天气多,低温寡照的气候条件对甜(辣)椒日光温室冬季生产造成巨大障碍和危害等问题,以迅驰(耐低温弱光对照,CK1)、茄门(不耐低温弱光对照,CK2)为对照材料,对12份甜(辣)椒材料幼苗的SOD、CAT、MDA、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含量与质膜透性等6个耐低温弱光生理指标的变化进行鉴定、分析;同时以北方日光温室为设施条件,在秋冬季节采用遮阳网、放风等措施人为创造低温寡照的环境条件,对该12份甜(辣)椒材料各项生物学性状指标进行鉴定分析。结果表明:在实验室苗期低温弱光鉴定中,12个参试品种低温弱光耐受性由强到弱顺序为:冀研105、冀研108号、冀研20号、冀研16号、金皇冠、迅驰、L20、T49、L30、茄门、L12、富康;试验地低温寡照条件下,12个参试品种植株耐受性由强到弱顺序为:冀研105、冀研108号、冀研20号、迅驰、冀研16号、金皇冠、L20、T49、L30、L12、富康、茄门;综合室内外结果,筛选出耐低温弱光的推荐品种有冀研105、冀研108号、冀研20号、冀研16号、金皇冠和迅驰。利用实验室苗期低温弱光鉴定筛选与试验地低温寡照条件下甜(辣)椒植株耐受性鉴定筛选相结合的方法,可快速、准确地筛选鉴定甜(辣)椒耐低温弱光种质资源。

关键词: 低温弱光 甜(辣)椒 种质资源 生理指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对3个棉花品种生长发育和产量品质的影响

农学学报 2019

摘要:旨在确定冀中南地区3个主栽品种适宜种植密度,笔者设置3个种植密度(45000株/hm~2、75000株/hm~2、105000株/hm~2),研究不同密度对3个棉花品种生长发育与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棉花茎粗、果枝台数、单株结铃数、蕾铃脱落数、烂铃数降低;单位面积总成铃数随种植密度增加呈增加趋势‘。冀棉958’的籽棉产量在密度75000株/hm~2时最大‘,石抗126’与‘冀863’种植密度为75000株/hm~2与105000株/hm~2时产量大于45000株/hm~2密度下的产量,2个较高密度下的籽棉产量差异不显著。‘冀棉958’的适宜种植密度为75000株/hm~2,‘石抗126’与‘冀863’的适宜种植密度为75000~105000株/hm~2。

关键词: 棉花 种植密度 农艺性状 结铃性 产量 纤维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高通量测序快速定位目标性状位点的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快速鉴定目标性状遗传位点,开发与性状连锁的分子标记,用于剔除高世代选育株行中不利性状,从而加速育种进程。以大豆MS轮回群体中发生花色分离的F_6株行为研究材料,利用其衍生的F_(6∶7)中20个紫花和17个白花纯合家系分别构建2个DNA混池,通过高通量重测序技术获得变异信息,明确SNP富集区,并在SNP富集区内开发分子标记对目标性状进行连锁分析。结果显示,在2个DNA混池间发现329 992个SNP位点,表明混池间的遗传背景已经非常相似,但未发现明显SNP富集区,表明可能存在较多假阳性位点;进一步对高质量(Quality>100)的SNP变异位点进行筛选,并去除杂合SNP位点,最终获得3 371个可信位点。其中,位于13号染色上的SNP变异有700个(占比20.77%),并在20~30 Mb的物理区间形成一个最大的SNP富集区,推测调控花色的W1位点可能位于此区间内。利用该区间内SNP信息开发出dCAPS-1、dCAPS-2分子标记,连锁分析结果显示其与W1位点紧密连锁(W1-(0.4 cM)-dCAPS-1-(2.3 cM)-dCAPS-2),表明W1位点位于SNP富集区内。综上所述,通过构建高世代株行的分离群体混池,利用高通量测序方法可以快速定位控制目标性状的遗传位点,且开发的dCAPS标记可以有效剔除不利性状,从而加速遗传育种进程。

关键词: 高世代混池 高通量测序 SNP变异 遗传定位 分子标记开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抗锈病反应相关MYB转录因子的鉴定与表达

中国农业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谷子锈病是影响其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鉴定谷子抗锈病相关的MYB转录因子,为谷子抗锈病机理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9个SiMYBs转录因子基因在(1)谷子孕穗期根、茎、叶和穗4个部位的表达情况,(2)在谷子抗(resistance,R)、感(susceptibility,S)锈病反应120 h内的表达丰度差异,(3)在植株外接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和茉莉酸甲酯(methyl jasmonate,MeJA)后24 h内的表达变化;比较SiMYBs基因在谷子R、S、SA与MeJA 4种反应中的表达模式;选择抗病相关SiMYBs基因进行转录激活活性检测和亚细胞定位。【结果】SiMYB100在叶部表达量最高,其余8个基因均在根部表达量最高,SiMYB074最显著。5个基因的表达与抗病相关:SiMYB074和SiMYB202受锈菌侵染诱导表达,抗病反应早期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感病反应;SiMYB041和SiMYB177在抗病反应早期下调表达,后期上升至接种前,而感病反应中保持低水平表达;SiMYB100在接种后的48 h内,抗病、感病反应表达模式相反。在响应外源激素SA和MeJA反应中,SiMYBs基因的表达量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4个基因(SiMYB074、SiMYB100、SiMYB174和SiMYB202)在R、SA与MeJA反应中的表达模式一致,不同于S反应。5个抗病相关SiMYBs基因具有转录激活活性,其编码蛋白质定位于细胞核中。【结论】鉴定到SiMYB041、SiMYB074、SiMYB100、SiMYB177和SiMYB202 5个基因的表达与谷子抗锈病相关;SiMYB074与SiMYB100在谷子生长发育和抗病过程中都发挥一定的功能;SiMYB074、SiMYB100、SiMYB174和SiMYB202 4个基因可能通过SA和JA信号途径参与谷子的早期抗病反应。

关键词: 谷子 MYB转录因子 锈病 real-time PCR 抗病反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