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北大核心(精确检索)
4340条记录
不同荧光染色方法检测HMC毒素诱导处理玉米B37根冠细胞凋亡

玉米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吖啶橙(AO)与溴化乙啶(EB)荧光双染色以及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对HMC毒素诱导玉米B37-C、B37-N根冠细胞凋亡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采用AO/EB双染色后,当HMC毒素浓度为50、100、150μg/mL,处理7 h时B37-C根冠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4.8%、58.2%、70.2%,B37-N仅为11.0%、25.7%和36.6%;当浓度为150μg/mL,处理时间4 h时B37-C根冠细胞最大凋亡率为62.3%,B37-N为25.8%。经Hoechst 33258染色后,HMC毒素浓度为50、100、150μg/mL,处理7 h时B37-C的根冠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2.5%、58.7%、74.5%,B37-N仅为7.5%、22.3%和30.7%;HMC毒素浓度为150μg/mL,处理4 h时B37-C的细胞凋亡率为62.3%,B37-N为19.3%。

关键词: 玉米 小斑病菌C小种 毒素 细胞凋亡 荧光染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谷种植密度与产量的数量关系及其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科学预测谷子的适宜种植密度,探索谷子种植密度与籽粒产量的数学预测模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非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主要的密度与作物产量的经验模型进行模拟和比较。结果表明,春谷种植密度对籽粒产量具有重要影响。谷子籽粒产量随着种植密度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二次曲线模型是模拟谷子密度与产量关系的最优模型。春播‘冀谷19’与‘冀谷31’的方程式分别为yj19=2725.528+86.885x-0.701x2与yj31=1289.529+131.318x-1.023x2,理论最适密度分别为61.97万株/hm2与64.18万株/hm2。由此得出,本研究确定的数学预测模型,将为春谷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谷子 种植密度 产量 数量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米淀粉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湖北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综述了提取大米淀粉最常用的方法,阐述了碱法提取、酶法提取和表面活性剂法等方法的原理、流程、特点和研究进展,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大米 淀粉 提取工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套袋对黄冠梨果实品质和果皮特性的影响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择外灰内黑纸袋和外黄内白纸袋对黄冠梨果实进行套袋处理,研究了套袋对果实周围微域环境及成熟期间果皮生理生化和果实品质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套袋改变了果实周围的微域环境,因天气状况而异。中午时分,套袋后袋内温度均高于外界大气温度,湿度低于外界空气湿度。当袋内温度高于35℃时,无论晴天与阴天,袋内的相对湿度低于50%,外黄内白的袋内高温持续时间长于外灰内黑的袋内的;雨天时,袋内相对湿度高于50%,袋内高温持续时间显著短于晴天和阴天。在果实成熟期间,套袋降低了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和果皮叶绿素含量、以及过氧化物酶活性和多酚氧化酶活性,且套外灰内黑袋的显著低于套外黄内白袋的处理。套外灰内黑袋的果肉可滴定酸和果皮膜透性显著高于裸果,而套外黄内白袋的表现相反。套袋降低了果皮可溶性酚含量,且套外黄内白的显著低于套外灰内黑袋的。套外黄内白袋的果实淀粉含量高于裸果和套外灰内黑袋的,而套外灰内黑袋的与裸果无显著差异。成熟后期套袋果与裸果的Vc含量无明显差别,2种袋之间的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黄冠梨 果袋 成熟 微域环境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对不同高粱品种生理特性的影响

江苏农业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以4个高粱品种ZJK1、ZJK2、河农16、BT×623为材料,通过水培及15%PEG-6000室内模拟干旱胁迫处理,测定各品种萌发期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测定各品种苗期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研究干旱胁迫对不同高粱品种萌发及苗期的影响,并对不同高粱品种的耐旱性作出评价。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下不同高粱品种萌发期的发芽势、发芽指数和种子活力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苗期3种抗氧化酶类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且过氧化氢酶活性增强最多。4个品种中ZJK2抗旱性最好,ZJK1、河农16居中,BT×623最弱。

关键词: 高粱 干旱胁迫 萌发期 苗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红小豆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生物技术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红小豆是一种重要的杂粮作物,其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正逐步深入。从DNA水平和细胞水平对红小豆的生物技术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包括红小豆种质资源的分子鉴定、遗传图谱构建、基因的克隆与转化、组织培养研究等方面,并提出目前尚待研究的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关键词: 红小豆 种质资源 遗传图谱 基因克隆 组织培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尿素对芦笋疏花疏果的效应

中国蔬菜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喷施不同浓度尿素,结合不同施用次数对芦笋进行疏花疏果处理。结果表明:在芦笋开花期叶面喷洒尿素均能降低坐果率,其中以3%尿素连喷3次的效果最好,坐果率只有8%,且无肥害发生。3种浓度尿素在3个处理时期对芦笋均有一定的疏花疏果效果,还可促进植株生长,增强植株的抗病性。

关键词: 芦笋 尿素 疏花疏果 坐果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ywbB基因对枯草芽胞杆菌NCD-2菌株生物膜形成和根际定殖能力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 NCD-2菌株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及其在生物膜形成、根际定殖中的作用,采用转座子插入技术,从4000余株NCD-2突变子中获得6株生物膜形成能力降低的突变子。在生物膜形成能力丧失的突变子M3中,转座子以单拷贝的形式插入到ywbB基因内部。通过基因同源重组技术对ywbB基因进行缺失突变,获得ywbB基因缺失突变菌株NCD-2(ΔywbB),与野生菌株相比,突变子丧失了生物膜形成能力。进一步比较发现,突变菌株NCD-2(ΔywbB)显著降低了在棉花根际的群体数量,同时也降低了对棉花立枯病的防治效果。研究证明,ywbB是NCD-2菌株生物膜形成途径中的重要基因,且生物膜形成与NCD-2菌株根际定殖和生防效果呈正相关。

关键词: 枯草芽胞杆菌 生物膜 定殖 转座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基因型小麦对热处理的响应

麦类作物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进一步揭示小麦耐热性的生理机制,以黄淮海地区正在推广的24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分析了不同小麦基因型苗期和生育后期细胞膜热稳定性和获得耐热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不同生育期耐热性差异较大,苗期热致死时间变化范围为13~50min;34℃高温诱导使热致死时间显著延长,变化范围变为50~200min,品种(系)间植株获得耐热性差异较大;大田条件下,灌浆期正常植株热致死时间与苗期相近,而成熟期随气温升高和生育进程热致死时间延长,变化范围为10~60min。开花后5~7d高温诱导能显著延长生育后期植株热致死时间,植株将获得耐热性,并一直保持至成熟期。25℃下正常生长植株的旗叶SOD和POD活性均随生育进程而升高;高温诱导使灌浆期SOD和POD活性分别升高和降低,同时抑制成熟期SOD和POD活性的进一步升高,且对POD活性作用更大,苗期获得耐热性强的品种(系)的抗氧化酶活性对高温诱导的反应明显。

关键词: 小麦 获得耐热性 膜稳定性 抗氧化酶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产量、产量性状及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郑单958、先玉335和中单909这3个主栽夏玉米品种为材料,研究了5个密度梯度下三品种的产量、产量性状、叶面积指数、叶面积持续期及与密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6~9万株/hm2密度内,随密度的增加,穗长、穗粒数、百粒质量和穗重呈降低趋势;群体的叶面积指数和叶面积持续期增大,与密度呈正相关关系,密度的增加提高了群体的光合能力;产量方面以先玉335平均产量最高,其次为中单909,郑单958最低。郑单958和先玉335的产量和密度呈线性关系,中单909的产量呈先升后降趋势,符合二次曲线关系。郑单958产量与叶面积指数和叶面积持续期的回归关系好,斜率最大,随密度增加产量增加幅度较大,穗性状降低的幅度小,耐密性好;先玉335和中单909的产量与叶面积指数和叶面积持续期回归斜率小于郑单958,先玉335随密度的增加产量增加幅度小,适合相对稀植;中单909的适密范围在8.56万株/hm2左右。因此,应根据品种的特性进行合理密植,才能充分发挥品种的光合特性,提高作物产量。

关键词: 种植密度 夏玉米 产量 产量性状 群体光合特性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