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GF-1影像的耕地地块破碎区水稻遥感提取
《遥感技术与应用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耕地地块破碎区水稻遥感提取是作物监测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以苏州市高新区为例,通过挖掘关键物候期水稻与下垫面水体光谱特征组合差异,基于分蘖期与齐穗期两景16 m分辨率的GF-1 WFV数据,构建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DVI)差值法、归一化水体指数和比值植被指数(NDWI-RVI)差值法提取水稻分布,并深入探究了水稻面积提取精度及空间重合度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与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方法相比,植被指数差值法水稻识别精度贡献率可提升30%以上,NDVI差值法提取水稻种植面积的精度、空间重合度、制图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86.2%、66.1%、92.2%和0.72;NDWI-RVI差值法上述指标分别高达95.5%、78.4%、93.5%和0.846,实现了利用少量中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精确提取耕地地块破碎区水稻分布的目的,可实际服务于太湖地区农业生产及相关决策支持.
关键词: 时空分辨率 GF-1 植被指数差值 提取精度 空间重合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食源性克雷伯氏菌的分离鉴定与生物膜形成特性
《江苏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新鲜鸭血中的优势腐败菌及其生物膜成膜特性,通过传统分离培养法分离获得59株腐败菌,经16S rRNA序列鉴定发现肠杆菌是其中的优势菌,并且克雷伯氏菌是其中的优势腐败菌.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检测了所分离肠杆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发现1株克雷伯氏菌K6的成膜能力最强.通过分析该菌在不同培养阶段生物膜内的菌数及胞外多糖含量变化,发现该菌在培养3d和5d时其生物膜内菌数和胞外多糖含量分别达到最高值,进一步证实了克雷伯氏菌较强的成膜特性.本研究结果表明在鸭血加工过程中应该对克雷伯氏菌进行重点控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灌溉条件下冬小麦冠层含水量的光谱响应
《中国农业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寻找快速、无损地诊断冠层含水量的方法,对冬小麦长势监测、旱情评估及变量灌溉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基于田间变量灌溉试验,分析生育期、灌溉量对冬小麦冠层含水量的影响,解析冠层光谱对不同灌溉处理下冠层含水量的响应规律,以冠层等效水厚度(EWTc)为表征指标,基于连续小波变换(CWT)技术,构建冬小麦冠层等效水厚度光谱诊断模型,利用独立样本验证模型精度。【结果】冬小麦冠层等效水厚度在生育后期均随着灌溉量的增多而增加,并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而减少;冬小麦冠层光谱反射率随着生育进程的推进而降低,在近红外和中红外波段冠层光谱反射率均表现为1水>0.5水>0水;与原始冠层光谱反射率相比,经连续小波变换后的小波系数与冠层等效水厚度相关性在第1、2、3、5、6、7分解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提高幅度在8.40%—26.20%;以第6尺度2 400 nm、第2尺度1 596 nm和第7尺度2 397 nm构建的冠层等效水厚度光谱诊断模型稳定性和精度较好,验证样本决定系数R~2为0.5411,RMSE为0.0127 cm。【结论】冬小麦冠层含水量随着灌溉时间与灌溉量发生规律性变化,在水分敏感波段范围内呈现明显的光谱响应特征,连续小波变换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冠层光谱特征参量与冠层等效水厚度的相关性,实现冬小麦冠层含水量光谱诊断,可以为冬小麦田间变量灌溉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冬小麦 冠层等效水厚度 叶面积指数 灌溉 连续小波变换 冠层光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吴茱萸属植物中喹唑啉生物碱的分布、生物活性和化学合成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芸香科(Rutaceae)吴茱萸属(Evodia J. R. et G. Forst.)植物中喹唑啉生物碱的分布、骨架类型、生物活性和化学合成的相关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和归纳。结果显示:从吴茱萸属植物中分离出51个喹唑啉生物碱,主要集中在吴茱萸[E. rutaecarpa(Juss.) Benth.],其后依次为石虎[E. rutaecarpa var. officinalis(Dode) Huang]、丽江吴萸(E. delavayi Dode)、波氏吴萸[E. rutaecarpa var. bodinieri(Dode) Huang]、牛紏吴萸[E. trichotoma(Lour.) Pierre]、云南吴萸(E. ailanthifolia Pierre)和楝叶吴萸[E. glabrifolia(Champ. ex Benth.) Huang]。骨架类型属于Ⅰ、Ⅱ、Ⅲ、Ⅳ和Ⅴ型的喹唑啉生物碱分别有31、13、3、3和3个。吴茱萸属植物及其提取物不仅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有作用,而且也具有抗菌消炎和抗肿瘤等作用。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是吴茱萸属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从植物化学分类学角度看,《Flora of China》对原吴茱萸属植物的划分与归并有一定的合理性。目前,吴茱萸属植物的药理活性和化学合成研究主要集中于吴茱萸碱和吴茱萸次碱,对其他喹唑啉生物碱的相关研究却较少,建议对其中应用前景良好的化合物及其药理活性和化学合成进行深入研究。
关键词: 芸香科 吴茱萸属 吴茱萸 喹唑啉生物碱 生物活性 化学合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腐熟堆肥回流对中药渣好氧堆肥进程及堆肥品质的影响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腐熟堆肥回用对中药渣好氧堆肥腐熟效率及堆肥产品品质的影响,探讨堆肥过程中养分转化规律及腐殖质形态、组分、品质的动态变化,在工厂化条件下比较了中药渣自然堆肥与添加腐熟中药渣堆肥(质量分数10%)堆肥过程中碳氮磷硫和腐植酸类物质的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添加腐熟堆肥比自然堆肥提前20 d进入高温期,且高温期平均温度高于自然堆肥5℃左右。较之自然堆肥,添加腐熟堆肥可以强化有机物降解,堆肥产品的总碳含量与C/N显著下降(P<0.05),而全氮、全磷、全钾和全硫分别增加17.5%、17.8%、14.7%和9.4%;两个处理堆肥前后总腐植酸、游离腐植酸和水溶性腐植酸含量变化不大,但添加腐熟堆肥处理可提高腐植酸的活性,增加游离腐植酸(7.8%)及水溶性腐植酸含量(30.1%);堆肥过程胡敏酸组分不断增加,富里酸组分逐渐降低,添加腐熟堆肥处理可强化堆肥腐殖化进程,增加胡敏酸组分(15.2%),胡富比显著升高,堆肥产品的分子量、缩合度及芳构化程度提高。研究表明,腐熟堆肥回流能够显著促进中药渣堆肥腐熟效率,提高堆肥产品品质。
关键词: 工厂化堆肥 腐熟堆肥回流 中药渣 堆肥品质 腐植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稻壳生物炭搭载特基拉芽孢杆菌防治西瓜枯萎病
《江苏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稻壳为材料高温裂解制备生物炭,利用其优良吸附特性搭载特基拉芽孢杆菌防治西瓜苗期枯萎病。结果表明,500℃裂解温度下制备的稻壳生物炭的吸附性能最佳,在菌液中2 h,每1 g载菌量最大为6.77×10~(10)个,且能显著延长特基拉芽孢杆菌在土壤中的存活时间。经稻壳生物炭吸附搭载后,特基拉芽孢杆菌对西瓜枯萎病的防效为83.1%,显著高于直接施用菌液的防效(72.5%)。载特基拉芽孢杆菌稻壳生物炭施入后,土壤中过氧化氢酶、脲酶、纤维素酶、蔗糖酶及脱氢酶活性分别为4.40μmol/g、1.43 mg/(d·g)、3.05 mg/(d·g)、3.36 mg/(d·g)和33.72μg/(d·g),较对照显著升高,并促进西瓜幼苗生物量增长54.4%左右。本研究结果对利用生物炭搭载生防微生物防治作物土传病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爪槭新品种‘金陵丹枫’
《园艺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金陵丹枫’是从鸡爪槭(Acerpalmatum)‘金陵黄枫’的组培苗中选育出的新品种。嫩叶亮红色,春季红叶观赏期60~70d;6月中旬成熟叶片黄绿色;11月中旬叶片转为红色。适宜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玉米SPP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磷酸蔗糖磷酸酶(sucrose-phosphate phosphatase, SPP)是蔗糖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其主要作用是将蔗糖-6-磷酸水解成蔗糖。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手段从玉米基因组中鉴定了2个SPP家族基因,命名为ZmSPP1和ZmSPP2,并从系统发育关系、蛋白结构域、基因结构和表达模式等方面分析了该基因家族的特征。结果发现,ZmSPP基因在基因结构上存在明显差异,但其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高度相似,并且均含有S6PP结构域和S6PP_C结构域。表达谱分析显示,ZmSPP在玉米各组织中均有表达,但ZmSPP1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ZmSPP2,这暗示ZmSPP1可能在玉米蔗糖-6-磷酸水解过程中扮演重要作用。进一步分析授粉阻断后的叶片RNA测序数据,结果表明阻断授粉可以抑制玉米叶片中ZmSPP1基因表达,但不影响ZmSPP2基因表达。本研究将为进一步解析玉米ZmSPP基因的功能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玉米(Zea mays L.) 磷酸蔗糖磷酸酶 家族基因 生物信息学 表达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新品种‘苏椒1614’
《园艺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辣椒新品种‘苏椒1614号’是以自交系‘2014X18’为母本,自交系‘2014X48’为父本配制的早熟一代杂种。植株分枝能力强,坐果性好,始花节位在第7~8节。果实长灯笼形,果面微皱,果长15~16 cm,果肩宽5~6 cm,果肉厚0.26 cm,肉薄质脆,味微辣,平均单果质量79.6 g,产量59 190.0kg·hm~(-2)。前期产量高,耐低温弱光,抗日灼病、炭疽病和病毒病,适合在江淮、黄淮流域保护地栽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碳酸氢钠联合超声波对羊肉嫩度及其肌动球蛋白含量的影响
《食品与发酵工业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探究NaHCO_3与超声波联合处理对羊肉嫩化效果的影响。通过比较未处理组(C组)、去离子水处理组(W组)、NaHCO_3处理组(S组)及其相应的联合超声波处理组(W+U,S+U)的p H、蒸煮损失、质构、剪切力、持水力、肉品组织切片和表面微观结构以及肌动球蛋白解离程度等指标,阐明了Na HCO3联合超声波处理对羊肉嫩度及肌动球蛋白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处理组相比,经去离子水联合超声波处理(W+U)和NaHCO_3联合超声波处理(S+U)的各项指标均得到良好改善。S+U处理组的羊肉p H最大、质构参数较优,肌原纤维断裂明显、蛋白结构疏松,促进了羊肉肌动球蛋白的解离; S+U处理组蒸煮损失最低、具有良好的保水效果,剪切力值显著降低。NaHCO_3联合超声波对羊肉嫩化效果明显,为进一步改善肉品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