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羽毛生物降解氨基酸肥对草莓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9 CSCD
摘要:为明确羽毛生物降解氨基酸肥在草莓栽培上的应用效果,采用羽毛生物降解氨基酸肥和商品氨基酸肥进行盆栽草莓追肥试验,研究不同浓度羽毛生物降解氨基酸肥和商品氨基酸肥对不同时期草莓的营养生长、叶绿素含量以及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羽毛生物降解氨基酸肥(游离氨基酸含量0.364 g/L)在低温时显著促进草莓株高和叶面积提高,并且在适宜的温度下,该处理能够提升草莓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而所有增施氨基酸肥的处理均能够提高草莓果实品质,施用羽毛生物降解氨基酸肥(游离氨基酸含量0.364 g/L)的草莓可溶性糖、糖酸比和Vc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羽毛生物降解氨基酸肥作为新型生物肥料具有应用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SIRT7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乳蛋白、乳脂和乳糖合成关键基因表达的调控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本试验旨在探讨去乙酰化蛋白7(sirtuin 7,SIRT7)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DCMEC)合成乳蛋白、乳脂和乳糖关键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体外原代培养的中国荷斯坦奶牛DCMEC为试验材料,纯化后转染质粒p CDNA3.1-SIRT7,继续培养48或72 h后收集细胞.采用RT-q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乳蛋白、乳脂和乳糖合成关键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通过特异性试剂盒检测胞内和培养基中甘油三脂(TG)含量.[结果]1)乳蛋白: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SIRT7可显著提高αs1-酪蛋白基因(CSN1S1)、β-酪蛋白基因(CSN2)和ETS转录因子基因(ELF5) mRNA水平,促进CSN2蛋白合成,激活雷帕霉素靶蛋白(m TOR)磷酸化; 2)乳脂: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SIRT7可显著提高乳脂合成关键因子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γ(PPARγ)、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 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增加细胞内甘油三酯(TG)含量; 3)乳糖: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SIRT7可显著提高乳糖合成关键因子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 mRNA表达.[结论]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过表达SIRT7可促进DCMEC中乳蛋白、乳脂和乳糖合成关键基因的表达.
关键词: 奶牛乳腺上皮细胞 去乙酰化蛋白7 乳蛋白 乳脂 乳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犬干扰素α2与犬白蛋白融合基因在昆虫细胞中的表达与活性分析
《畜牧兽医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旨在利用Bac-to-Bac杆状病毒表达系统表达具有生物活性的犬白蛋白-犬干扰素α2(albumin-CaIFN-α2).将蜂素信号肽(HBM)、犬血清白蛋白(Alb)与犬干扰素α2的融合基因经密码子优化后,连接至转移载体pFastBac1中,获得了重组pFastBac1-HBM-Alb-CaIFN-α2,将重组质粒转化DH10Bac感受态细胞,经过三次蓝白斑筛选纯化,得到的重组穿梭质粒rBac-HBM-Alb-CaIFN-α2转染Sf9细胞,72 h后可观察到明显的细胞病变.用第三代重组杆状病毒rBac-HBM-Alb-CaIFN-α2感染Sf9昆虫细胞,感染3 d后,收获昆虫细胞和细胞培养物,间接免疫荧光(IFA)结果显示,重组杆状病毒感染的细胞呈现绿色荧光;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在约90 ku左右可观察到特异性条带,证实重组Alb-CaIFN-α2能够在昆虫细胞中表达.利用MDCK/VSV微量细胞病变抑制法检测重组Alb-CaIFN-α2的抗病毒活性,结果显示重组Alb-CaIFN-α2的活性为1.70*106 U·mL-1,为进一步研究新型犬用干扰素制品奠定了试验基础.
关键词: 犬干扰素α2 犬血清白蛋白 昆虫细胞表达 抗病毒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对设施栽培金针菜产量、品质和钾吸收利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施氮对设施栽培金针菜产量、品质和钾吸收利用的影响,为设施栽培金针菜的养分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金针菜'大乌嘴'为试验材料,于2015—2017年在江苏省宿迁市丁嘴镇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金针菜试验基地进行了田间试验。设5个施氮量处理(N0、50、100、150和200 kg/hm~2,以N0、N50、N100、N150、N200表示)。在返青期、抽薹期和现蕾期采样分析了金针菜产量、品质和钾的吸收利用。[结果]增施氮肥提高了金针菜不同生育阶段的钾吸收量,以抽薹到现蕾期钾吸收量增量最大。与N0相比,N50、N100、N150和N200处理下的钾吸收量分别增加21.0%、67.6%、86.0%和103.8%,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施氮改变了不同生育时段的钾吸收比例,使返青到抽薹期的钾吸收比例降低,抽薹到现蕾期的钾吸收比例升高,其中N200处理下效果最显著。增施氮肥降低了现蕾期生育后期钾浓度的下降速率,其中,N0、N50、N100、N150和N200处理下表示钾浓度降低趋势的b值分别为0.0051、0.0048、0.0045、0.0044和0.0042。随施氮量增加,钾吸收的边际效应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而钾的生产效率呈直线降低趋势。N100、N150处理的金针菜积累的干物质和钾量在花蕾中的分配比例较高,钾浓度和钾累积量动态特征参数比较协调,利于产量形成,且Vc、氨基酸、可溶性糖、黄酮和多酚含量相对较高;N200kg/hm~2处理导致金针菜产量增幅下降,氮素钾吸收边际效应和钾的生产效率降低,但秋水仙碱含量最高;低于N 100 kg/hm~2时,干物质和钾的总吸收量及经济系数较低,不利于高产形成。[结论]供试条件下,施用氮肥N 100~150 kg/hm~2可减缓金针菜生育期后期钾吸收的下降,提高钾吸收边际效应、钾的生产效率和金针菜的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正交试验法优化加杨树皮中白杨素的纯化工艺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 2019 CSCD
摘要:以白杨素纯度为指标,采用L_(9 )(3~4)正交试验法,考察聚酰胺柱层析的洗脱溶剂、上样浓度、上样量及流速对杨树皮中白杨素纯度的影响,优化聚酰胺纯化工艺。最佳工艺条件为:以60-80目的聚酰胺装柱,以60%乙醇为流动相,上样浓度为稀释3倍的经石油醚冷浸脱脂后的杨树皮总酚酸流浸膏,上样量与聚酰胺柱的体积比为1∶2,吸附流速20 ml/min,洗脱流速为80 ml/min。收集60%乙醇溶液洗脱部位,经重结晶可得白杨素粗品。该纯化工艺简单、合理,是杨树皮中白杨素的最佳纯化工艺。
关键词: 加拿大杨 白杨素 聚酰胺柱层析 正交试验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表面分子膜材料抑制稻田氨挥发的效果及其作用途径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表面分子膜是抑制稻田氨挥发的一种经济环保的手段,但适宜膜材料的选取及作用途径尚未明确,为此,试验选取聚乳酸(PLA)、玉米蛋白、Span60为表面分子膜材料,根据材料的溶解度和成膜状态确定各材料添加比例,PLA添加比例为2、4、6、8 g·m~(-2)(以干性物质计,下同),玉米蛋白1、2、4、8 g·m~(-2),Span60 1、2、4、6 g·m~(-2)。通过开展控温培养试验,比较不同分子膜材料对氨挥发的控制效果及其主要作用途径。结果表明,PLA、玉米蛋白、Span60三种材料均降低了肥后一周内的氨挥发排放量,降低比例分别为6.61%~18.10%、6.71%~21.78%、4.32%~9.51%。PLA、玉米蛋白通过降低田面水铵态氮浓度和pH值共同作用抑制氨挥发,含2 g·m~(-2)的玉米醇溶蛋白和含8 g·m~(-2)的PLA对氨挥发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相比可分别降低氨挥发排放量12.46%和9.61%;Span60主要通过降低田面水铵态氮浓度抑制氨挥发,但添加比例过高会增加田面水铵态氮浓度,最佳添加比例为1 g·m~(-2),与对照相比可降低氨挥发排放量5.63%。研究表明,玉米蛋白(2 g·m~(-2))是较适宜的氨挥发表面分子抑制材料,但其田间实际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验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稻瘟病基因Pi-ta、Pi-b、Pi54和Pikm在黄淮稻区水稻品种资源中的抗性分布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黄淮稻区4个抗稻瘟病基因Pi-ta、Pi-b、Pi54和Pikm在品种资源中的分布及其不同基因型组合的抗病效性.本研究利用上述4个抗病基因的功能标记,对88个黄淮稻区育成品种进行抗稻瘟病基因型检测,结果表明:检出最多的抗稻瘟病基因组合是Pib+Pi54,占总检测材料的60.2%.经过2016-2017年连续两年的人工接种鉴定和田间自然鉴定,稻瘟病感病材料比例分别达到87.5%、77.3%,感病材料的比例增高说明抗性基因的抗性作用在逐渐降低.在检测品种中,抗性较好的4个基因型或基因型组合分别是Pi-ta、Pi-ta+Pi-b、Pi-ta+Pi-b+Pi54和Pi-ta+Pi-b+Pi54+Pikm,但检出率很低.本研究结果说明,黄淮稻区品种中,携带Pi-ta、Pi-ta+Pi-b、Pi-ta+Pi-b+Pi54和Pi-ta+Pi-b+Pi54+Pikm基因型的抗病性较好,应得到加强利用.本研究结果对育成品种抗稻瘟病基因或基因组合跟踪检测和抗病性评价是抗稻瘟病育种的有效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秸秆高留茬条件下不同秸秆覆盖量对稻田杂草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西南农业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秸秆高留茬条件下不同秸秆覆盖量对稻田杂草及水稻产量的影响,选择合适的秸秆覆盖量.[方法]在小麦收割前1~2d采用人工播撒苏秀867稻种12.5 kg,用Kubota G688机器在小麦秸秆高留茬(16 ~20 cm)条件下,将小麦秸秆粉粹成长度8 ~10 em,采用人工分别将秸秆按照1.00、0.75、0.50、0.25、0 kg/m2覆盖稻田,3d后上水.[结果]不同时间调查发现,秸秆覆盖量≤0.25 kg/m2的处理水稻7 ~45 d成苗率均无变化;当秸秆覆盖量≥0.50 kg/m2,随着秸秆覆盖量的增加,15 d内水稻成苗率下降,15 ~45 d水稻成苗率不再变化;对杂草控制情况看,随着秸秆覆盖量增加,田间杂草防控效果明显增加,高留茬条件下秸秆覆盖量≥0.75 kg/m2的2个处理30 d对杂草的防效均为100%,45 d对稗草的株防效≥89.25%,对阔叶杂草的防效均为100%;秸秆覆盖量为0.50 kg/m2的处理45 d对稗草防效为84.95%,对阔叶草的防效为100%.对产量的影响来看,高留茬条件下,秸秆覆盖量≤0.25 kg/m2条件下,随秸秆覆盖量增加,产量明显增加;秸秆覆盖量为>0.25 kg/m2,≤1.00 kg/m2条件下,随秸秆覆盖量的增加,水稻产量显著下降.[结论]综合水稻出苗率、杂草防控效果以及水稻产量3个因素,高留茬条件下秸秆覆盖量在0.25~0.50 kg/m2最佳,结合本地区秸秆可收集综合利用率,小麦理论产量在221~443 kg/667m2最佳,适合在本地区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伪狂犬病病毒IgA抗体间接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中国兽医科学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建立检测猪伪狂犬病病毒(PRV)黏膜免疫时特异的IgA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本研究采用PCR方法扩增了PRV gB基因截短片段,并将其连入原核表达质粒pGEX-6P-1,构建的表达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Transetta(DE3)菌株后,采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得到gB重组蛋白的可溶性表达,并用谷胱甘肽亲和层析柱进行蛋白纯化.以纯化的gB重组蛋白作为包被抗原,以山羊抗猪IgA-HRP为二抗,建立了猪伪狂犬病病毒IgA的间接ELISA检测方法.经ELISA反应条件优化,确定抗原包被浓度为2.4μg/mL,封闭液为10 g/L明胶,一抗37℃孵育1.5 h,二抗1∶20 000稀释后37℃孵育0.5 h,TMB显色液显色10 min.该方法的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0%,重复性较好.利用该间接ELISA方法对PRV黏膜免疫的仔猪进行检测,结果可以在鼻腔黏液中检测出特异的IgA抗体.本试验为PRV黏膜免疫提供了初步检测方法.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gB基因 原核表达 IgA 间接ELIS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源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对花期淹水大豆根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DTC)对淹水胁迫下大豆根系抗氧化系统的调控作用,以耐涝性大豆品种南农1138-2和敏感性品种徐豆18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调查DDTC对花期短期(8d)淹水胁迫下大豆根系抗氧化系统的影响。结果发现:淹水胁迫下,与徐豆18相比南农1138-2根系干质量下降幅度、膜脂过氧化程度和活性氧(ROS)水平更小;同时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谷胱甘肽还原酶(GR)、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活性以及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增加幅度更大,表明南农1138-2在淹水胁迫下根系抗氧化能力更强。预喷施DDTC(在大豆初花期(R1)叶面喷施15mmol·L-1DDTC,喷施1d后进行淹水胁迫8d)能进一步提高两品种根系中过氧化物酶(POD)、APX、DHAR和GR活性、AsA含量和AsA/DHA比值,显著降低根系ROS水平和膜脂过氧化,增加根系干重,表明DDTC通过调节抗氧化系统中抗氧化酶活性和非酶抗氧化剂含量提高了根系活性氧清除能力。
关键词: 淹水胁迫 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 大豆 花期 根系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