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10820条记录
灰飞虱内生病毒HiPV外壳蛋白VP1多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在病毒检测中的应用

昆虫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前期发现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可与介体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体内的Hi PV病毒(Himetobi P virus,Hi PV)互作。本研究旨在制备Hi PV外壳蛋白VP1的多克隆抗体,并评估其在Hi PV病毒检测中的可用性,以为深入研究Hi PV-RSV和Hi PV-灰飞虱的互作机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RT-PCR方法从灰飞虱成虫体内扩增Hi PV主要外壳蛋白基因VP1,然后将VP1基因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 ET-32a中,构建表达载体p ET-VP1。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 (DE3),经IPTG诱导、Ni2+-NTA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重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抗体。【结果】从灰飞虱体内克隆到774 bp的Hi PV外壳蛋白基因VP1,经原核表达、纯化,获得分子量约47. 5 kD的融合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后获得VP1多克隆抗体。该抗体间接ELISA效价达1∶819 200,与Hi PV外壳蛋白VP1有特异性反应,而与灰飞虱蛋白无交叉反应。利用该多克隆抗体建立了检测单头灰飞虱成虫体内Hi PV的Western blot和免疫捕获RT-PCR方法,检测结果显示Hi PV在携带和不携带RSV的灰飞虱高亲和性群体内均广泛存在。【结论】利用制备的Hi PV的VP1多克隆抗体可特异性检测灰飞虱体内Hi PV。本研究为Hi PV病毒的快速检测以及Hi PV-RSV互作、Hi PV-灰飞虱互作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关键词: 灰飞虱 HiPV病毒 VP1基因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病毒检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GIS的江苏省蔬菜种植土地适宜性评价及其空间异质性分析

南方农业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价江苏省各区域蔬菜种植土地适宜性,分析其空间异质性,为优化省域范围蔬菜种植布局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在建立蔬菜种植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层次分析法,采用多因子加权叠加法评价江苏省蔬菜种植土地适宜性,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全局、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及热点分析.[结果]江苏省各区域蔬菜种植土地适宜性评分高值区集中在太湖农区、里下河农区的部分地区,评分低值区主要分布在徐淮农区、沿海农区及沿江农区的部分地区.高度适宜、适宜、勉强适宜、不适宜等级的地块分别占地块面积的9.79%、56.07%、32.00%、2.13%.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表明,江苏省蔬菜种植土地适宜性相似的地区趋于空间集聚;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将聚类区域分为3类不同区域.热点分析表明,适宜种植蔬菜的热点区域分布在里下河农区和太湖农区部分地区,不适宜种植蔬菜的冷点区域分布在徐淮农区和沿海农区的部分地区.[建议]应进一步提升蔬菜种植决策的科技含量,加强农业区划研究及蔬菜产业经济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关键词: 蔬菜种植 土地适宜性 GIS 空间 自相关 江苏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气氛条件对玉米淀粉辐射改性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玉米淀粉的使用性能,采用~(60)Co-γ射线在氧气、空气和氮气条件下对玉米淀粉进行辐照处理,辐照剂量分别为1、3、5、7、10 kGy,测定玉米淀粉的粘度、羧基含量,并采用傅里叶红外(FTIR)和扫描电镜(SEM)进行表征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玉米淀粉粘度逐渐下降,而羧基含量逐渐升高,其中,辐照剂量为1~5 kGy时,粘度下降较快,最大达到70%以上;辐照剂量为5~10 kGy时,粘度降低减缓。不同气氛条件辐照对玉米淀粉粘度的降低速度和羧基含量的增加速度有明显影响,且其影响程度按照氮气、空气和氧气次序逐渐增强,辐照为5 k Gy时,与充氮辐照组相比,充氧辐照组玉米淀粉粘度值降低12. 0%,而羧基含量相对增加比率达到107. 7%;与原淀粉相比,在3种气氛条件下经5、10 k Gy剂量辐照处理后,玉米淀粉分子结构和表面颗粒形貌皆无可见变化,但表征淀粉有序结构的FTIR量化指标1 047 cm~(-1)/1 022 cm~(-1)比值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综合考虑,辐照引起淀粉分子结构的变化主要发生在无定型区域,而氧气对此有促进作用,氧含量的增加有利于增强该区域内淀粉大分子的辐射裂解与氧化。通过调节辐射剂量和气氛条件,可以节约辐照加工成本,制备性能优良的变性淀粉,从而促进辐照技术在淀粉改性上的推广应用。

关键词: 辐照 淀粉 改性 粘度 羧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银杏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中内参基因的选择与验证

植物生理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筛选出银杏中稳定的内参基因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分析,本研究以银杏(Ginkgo biloba)的不同组织,不同发育时期雌株、雄株叶片为材料,使用3种软件geNorm, NormFinderand和Bestkeeper综合评估银杏中常见的7个内参基因(GbACT、GbUBQ、GbEF-1α1、GbEF-1α2、GbGAPDH、Gb18S和Gb26S)的稳定性,并用查尔酮合酶基因(Chalcone synthase, CHS)对内参基因稳定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候选基因的稳定性各异, GbUBQ是所有测试样品和不同发育时期雄株叶片中表达最稳定的基因, GbACT是不同时期雌株叶片表达最稳定的内参基因, GbGAPDH是不同组织中表达最稳定的基因。

关键词: 银杏 内参基因 实时荧光定量PCR 验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百里香酚对食源阴沟肠杆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

食品工业科技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研究了百里香酚在亚抑菌浓度条件下对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C4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首先确定百里香酚对E.cloacae C4的最小抑菌浓度,然后测定亚抑菌浓度的百里香酚对生物膜内菌落总数、菌体泳动能力和胞外多糖含量的影响,观察生物膜内的细菌形态以及三维结构的变化,并进一步测定与生物膜形成相关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表明:百里香酚对该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为256μg/mL.1/4 MIC百里香酚在不影响浮游细菌生长和生物膜内活菌总数的情况下,显著(P<0.05)抑制菌体的泳动能力和生物膜内胞外多糖的合成,与生物膜形成相关(细胞粘附和胞外多糖合成)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下调.百里香酚处理后生物膜内细菌菌体变长、生物膜厚度降低,膜结构松散.因此百里香酚在亚抑菌浓度下对阴沟肠杆菌C4生物膜形成有抑制作用.

关键词: 阴沟肠杆菌 生物膜 百里香酚 最小抑菌浓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IBDV和NDV共感染对DF-1细胞的协同致病作用

中国兽医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和新城疫病毒(NDV)共感染对DF-1细胞的致病作用,本试验将IBDV和NDV以单独/共同形式感染DF-1细胞,镜下观察可见共感染组最早在感染48 h后出现细胞病变现象(CPE),其他感染组在72 h后出现明显CPE;细胞活性检测结果显示共感染组在48 h出现明显下降,在72 h显著低于其他组.感染上清中共感染组与单感染组病毒增殖曲线基本一致,均表现为24~72 h处于病毒增殖期.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显示,共感染组细胞内NDV核酸载量均显著高于单感染组,其IBDV核酸载量在48 h高于单感染组;共感染组MDA5转录水平在24 h显著低于其他组,在48 h显著高于其他组;各感染组Ⅰ型IFN转录水平受到明显抑制,其中共感染组IFN-β转录水平显著低于单感染组.本研究结果表明IBDV与NDV共感染导致细胞病变加剧并促进胞内病毒复制,明确了病毒共感染具有协同致病作用;还发现病毒共感染导致MDA5-IFN信号通路出现异常,这为下一步解析IBDV与NDV共感染对宿主天然免疫系统的影响及协同致病机制奠定基础.

关键词: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 新城疫病毒 共感染 协同致病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叶面喷施硒肥对小麦籽粒及面粉硒含量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叶面喷施硒肥对小麦籽粒及制粉各粉路硒含量的影响,本研究选用4个小麦品种,在拔节和抽穗期分2次喷施0. 017%亚硒酸钠叶面肥,并对成熟期籽粒进行制粉,分析各粉路的总硒、无机硒和有机硒含量.结果表明,叶面喷硒对小麦籽粒和面粉的总硒、有机硒和无机硒含量的影响存在品种间差异.喷施硒肥后,4个小麦品种籽粒的总硒含量提高了26. 4~35. 8倍,但小麦籽粒产量无显著变化.皮磨粉、心磨粉、统粉、小麸和大麸5种粉路中,小麸的总硒含量最高,其次为大麸,皮磨粉、心磨粉和统粉的总硒含量较低.与硬质小麦相比,软质小麦出粉率低,面粉的总硒量损失较多.经制粉,对照和喷硒样本的总硒积累量分别损失52. 97%~69. 28%和36. 73%~44. 51%.对照样本中,各粉路的有机硒含量略高于无机硒含量;而喷硒处理样品中,除宁麦20的小麸外,各粉路的有机硒含量均略低于无机硒含量.本研究揭示了制粉粉路硒分布规律,这对于富硒小麦的加工利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叶面硒肥 籽粒 面粉 硒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产品中重金属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述了农产品中重金属的检测方法如光谱分析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和X射线荧光光谱法)、色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和快速检测方法(包括酶联免疫吸附法、生物传感器法、酶抑制法、试纸和试剂比色法)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引用文献83篇)。

关键词: 重金属 农产品 检测方法 综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通过Caspase途径诱导气管上皮细胞凋亡

畜牧兽医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揭示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CPIV3)感染气管上皮细胞后是否可诱导细胞发生凋亡,并对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进行初步探究.本研究将CPIV3病毒液接种气管上皮细胞,在12、24、36、48、72和96 h收集培养物上清检测病毒增殖滴度;通过形态学观察CPIV3诱导气管上皮细胞病变(CPE)情况;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细胞凋亡检测试剂盒和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活性检测试剂盒检测凋亡水平及相关指标;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凋亡分子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分析激活型Caspase-3蛋白表达变化情况.结果显示,CPIV3在气管上皮细胞中的增殖呈上升趋势,96 h能达到104.50TCID50·mL-1;形态学观察发现,病毒接种后48 h出现细胞收缩变圆、脱落等CPE现象;流式细胞术检测及Caspase活性检测表明,感染组细胞出现细胞凋亡,48 h后细胞凋亡率达19.66%,且Caspase-3、Caspase-8和Caspase-9活性随着时间延长逐渐升高;死亡受体凋亡途径和线粒体凋亡途径细胞凋亡因子mRNA表达上调.Western blot分析揭示,激活型Caspase-3蛋白在病毒感染过程中被活化.本研究证实CPIV3感染可诱导气管上皮细胞凋亡,且Caspase途径在病毒诱导细胞凋亡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 细胞凋亡 气管上皮细胞 Caspase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4种药剂对小麦赤霉病和白粉病的田间防治效果

农药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4种药剂对赤霉病和白粉病的防治效果以及对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于小麦破口前后分2次采取喷雾法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48%醚菌酯·戊唑醇SC、50%戊唑·多菌灵SC和40%戊唑·咪鲜胺EW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分别为100%、93.45%、88.7%,显著高于氰烯菌酯,4组处理对赤霉病的防效均处于90%左右,其中以50%戊唑·多菌灵SC防效最佳,达到92.27%,而48%醚菌酯·戊唑醇SC处理后的小麦增产最明显,增产24.16%.[结论]综合对白粉病、赤霉病的防效以及对产量的影响,建议田间采用48%醚菌酯·戊唑醇SC、50%戊唑·多菌灵SC分2次对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进行防治.

关键词: 小麦 赤霉病 白粉病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