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柑橘溃疡病生防细菌的分离鉴定
《热带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从柑橘上获得能防治柑橘溃疡病的生防细菌,从福州3个地区的柑橘园采集不同柑橘品种的叶片、春稍和花,用稀释分离法分离得到84株细菌菌株,用平板抑菌圈法筛选获得11株对柑橘溃疡病菌具有拮抗作用的菌株;用离体叶片防效筛选获得39株对柑橘溃疡病具有50%以上防效的菌株,占菌株总数的46.4%。对3株防效显著的拮抗菌株YH1、YS5和NY20进一步进行防效测定,结果表明:菌株培养液的防治效果最好,菌体次之,代谢产物最差;对这3株细菌的β-1,4-葡聚糖酶、蛋白酶和β-1,3-1,4-葡聚糖酶的酶活性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酶活性的强弱与防病效果有一定的相关性。经过16S rDNA序列分析,革兰氏染色、鞭毛染色、芽孢染色和生理生化测定,确定这3个菌株均属于芽孢杆菌属,其中菌株YH1鉴定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


利用纳卫星搭载开展空间生命科学研究进展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CSCD
摘要:文章介绍了利用纳卫星搭载开展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概况,对Gene Sat-1、Pbarma Sat、和O/OREOS等空间生物立方星进行了分析,重点对空间生物立方星的任务、模块组成、生物载荷实验的启动、测量原理和数据反馈等方面进行了总结,结合国外立方体纳卫星生物学应用的现状,归纳出几个设计特点:启动节点的处理、生物样本的停滞缓冲保存和实验结果的光学动态反馈,为中国研究空间红萍立方星及其在轨实验提供借鉴。


长期施用不同肥料的土壤有机氮组分变化特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Bremner有机氮分级方法研究了30年施用不同肥料的长期定位试验耕层土壤有机氮组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与不施肥(CK)处理相比,长期施用不同肥料均提高了耕层土壤全氮和有机氮含量,所增加的有机氮中酸解性氮和非酸解性氮各占一半左右,其中增加的酸解性氮有69.0%为未知态氮,21.0%为氨基酸氮,6.6%为氨基糖氮,3.4%为氨态氮。与单施化肥(NPK)相比,牛粪/稻草与化肥配施能进一步提高土壤全氮和有机氮含量,但是不同种类的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所增加有机氮的组分有明显差异;其中牛粪与化肥配施处理(NPKM)所增加的有机氮有60.0%为酸解性氮,而稻草与化肥配施处理(NPKS)中所增加的有机氮有71.7%为非酸解性氮。牛粪与化肥长期配施有利于提高土壤酸解性氮含量,而稻草与化肥配施则有利于提高非酸解性氮含量。


卵圆型软条白沙枇杷变异种质鉴定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卵圆型软条白沙枇杷变异种质为试材,母株软条白沙及中国、日本、新西兰3个国家的30个白肉枇杷栽培品种为对照,以形态学性状调查为基础,结合SRAP分子标记对变异种质进行鉴定研究。从96对引物中筛选出18对进行扩增,共获得135个位点,其中102个多态性位点,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75.6%。不同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在0.53~0.89之间。在GS为0.66处,可将31份枇杷种质分为4类。第Ⅰ类为来自中国浙江的8份种质。第Ⅱ类为来自日本、新西兰和中国江苏和福建的19个种质。第Ⅲ类为上海白沙和广西白蜜枇杷2个种质。第Ⅳ类为福建白梨和龙才白2个种质。而卵圆型软条白沙与对照品种遗传相似系数为0.55~0.88,与白荔枝的遗传相似度最大(GS=0.88),与乌躬白遗传相似度最小(GS=0.55),与母株软条白沙的遗传相似系数仅为0.73,二者的遗传相似度不大。生物学性状调查表明,卵圆型软条白沙变异材料与母株软条白沙在果型、种子数和可食率等性状上具有明显差异。综合研究结果显示,卵圆形软条白沙与母株软条白沙相比,综合性状发生了明显的遗传变异,应属芽变种质材料。本研究对枇杷变异材料的创新利用、新品种审定与知识产权保护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不同硒源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能力和血浆硒含量的影响
《畜牧兽医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索不同硒源及硒水平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清抗氧化能力和血浆硒含量的影响。选用600头平均体重为(8.50±0.52)kg、平均日龄为(28±3.5)d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成10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仔猪,分别饲喂不同处理的日粮。1组为对照,饲喂不添加硒源的日粮,其余9组为试验组,分别以亚硒酸钠、酵母硒和纳米硒的形式添加到0.3、0.5、0.7mg·kg-1 3个水平的硒,试验期46d。试验结果表明:①不同硒源及添加水平对仔猪平均日采食量影响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0.3和0.5mg·kg-1硒水平的纳米硒和0.5mg·kg-1硒水平的酵母硒显著提高仔猪日增重(P<0.05);0.5mg·kg-1硒水平的纳米硒仔猪日增重显著高于0.7mg·kg-1硒水平的亚硒酸钠(P<0.05);②不同硒源及添加水平对仔猪血浆硒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③不同硒源及添加水平对仔猪血清MDA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0.5mg·kg-1硒的纳米硒和0.5mg·kg-1硒的酵母硒血清T-AO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5mg·kg-1硒的纳米硒血清GSH-PX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优良降酸酿酒酵母的分离和鉴定
《中国食品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离获得降酸能力强的酿酒酵母菌株,为高果酸果酒酿造与果酒生物降酸提供优良酵母菌资源。方法:采用平板划线法,从自然发酵的枇杷酒和刺葡萄酒中分离酵母菌;通过发酵特性及酸代谢降酸试验,筛选降酸能力强,能同时降解苹果酸和柠檬酸的优良酵母菌JP2和J4;采用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8SrDNA序列同源性分析法进行鉴定。结果及结论:酵母菌JP2与J4分别被鉴定为酿酒酵母JP2、酿酒酵母J4,其被应用于"解放钟"枇杷酒和葡萄酒发酵,分别使总酸下降了16.60%、11.07%和13.76%、8.59%,其降酸能力水果品种间存在差异。


短肽佐剂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弱毒疫苗CH-1R株的免疫增强作用研究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评价一种短肽佐剂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CH-1R弱毒疫苗的免疫增强效果,本研究分别采用CH-1R疫苗株单独(单独免疫组)、CH-1R疫苗株与短肽佐剂共同(共同免疫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免疫仔猪,4周后以高致病性PRRSV(H P-PRRSV)TJ-F5攻毒,并采用流式细胞术对攻毒前后淋巴细胞亚类T、Th、Tc及N K进行绝对和相对计数。结果显示攻毒后共同免疫组仅在第3 d淋巴细胞亚类数量显著下降后回升,28 dTc/T显著高于单独免疫组,临床症状和各组织器官病理变化轻微;单独免疫组在攻毒后第3 d淋巴细胞亚类数量显著下降后回升,之后于第14和15 d再次显著下降后又回升,临床症状和各组织器官病理变化比共同免疫组严重,但比对照组明显减轻。单独免疫组、共同免疫组及对照组的攻毒保护率分别为40%、80%、0。研究结果表明,短肽佐剂配合CH-1R弱毒疫苗具有缓解H P-PRRSV TJ-F5的免疫抑制、增强细胞免疫及提高免疫保护力的作用;在抵抗H P-PRRSV TJ-F5攻击时,共同免疫组的免疫保护力明显高于单独免疫组。
关键词: PRRSV CH-1R弱毒疫苗 短肽佐剂 免疫效力 淋巴细胞亚类


多花水仙花期类胡萝卜素物质和类黄酮物质的含量变化
《热带作物学报 》 2013 CSCD
摘要:为了解多花水仙在开花过程中色素物质含量的变化,以多花水仙‘金盏银台’和‘黄花水仙2号’4个花期副冠和花被为材料,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2种类胡萝卜素物质和11种类黄酮物质的含量。结果表明:多花水仙在花蕾期已经有大量色素物质积累;黄花水仙2号主要色素物质是芦丁和叶黄素,金盏银台的主要色素物质是芦丁、柚皮苷、阿魏酸和叶黄素;花期2个品种副冠和花被中芦丁、柚皮苷和阿魏酸的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表现为花蕾期含量最高,始花期、盛花期有所降低,衰败期又升高的趋势,而叶黄素含量变化不尽相同;经t测验分析,花期不同品种同一部位中芦丁、柚皮苷、阿魏酸和叶黄素的含量差异显著,同一品种不同部位中叶黄素和阿魏酸的含量差异显著,芦丁、柚皮苷的含量差异不显著。
关键词: 多花水仙 花色 类胡萝卜素 类黄酮 高效液相色谱法


短肽佐剂增强PRRSV弱毒疫苗免疫保护力的研究
《中国兽医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采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CH-1R株单独(单独免疫组)、CH-1R株与短肽佐剂共同(共同免疫组)及生理盐水(对照组)接种仔猪,接种后4周以高致病性PRRSV(HP-PRRSV)TJ-F5攻毒,利用ELISA方法测定攻毒前后外周血IL-4、IL-18、IFN-γ、IL-12/IL-23P40浓度。免疫后共同免疫组更多猪(80%)产生更高浓度的IFN-γ、更早(第3天)产生更高浓度的IL-18,于第7天都显著高于其他组(P<0.01),同时IL-4含量升高至6.2ng/L;单独免疫组、对照组仅有40%、0%的猪产生了IFN-γ,但IL-4始终为0ng/L。攻毒后共同免疫组IFN-γ、IL-18更早(于21d)降为0ng/L,临床症状和各组织器官病理变化轻微;单独免疫组于28dIL-18降为0ng/L而IFN-γ仍很高(63.8ng/L),临床症状和各组织器官病理变化比共同免疫组严重,但比对照组明显减轻;单独免疫组、共同免疫组及对照组的攻毒保护率分别为40%、80%、0%。结果表明,短肽佐剂配合CH-1R弱毒疫苗免疫可增强IFN-γ、IL-18介导的细胞免疫及IL-4介导的体液免疫、减轻攻毒后IFN-γ、IL-18介导的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提高免疫保护力;在抵抗HP-PRRSV TJ-F5攻毒时,共同免疫组的免疫保护力明显高于单独免疫组。
关键词: PRRSV CH-1R弱毒疫苗 短肽佐剂 增强免疫保护力 细胞因子


‘福眼’和‘东壁’龙眼果实贮藏性与采后品质变化比较
《热带作物学报 》 2013 CSCD
摘要:比较研究了福建省主栽品种‘福眼’和‘东壁’龙眼果实在(8±1)℃、85%相对湿度条件下贮藏的果实贮藏性和品质变化差异。结果表明:与‘福眼’龙眼相比,‘东壁’龙眼果实贮藏性较好,采后贮藏期间的‘东壁’龙眼果实好果率较高,而果实失重率、果皮褐变指数、果肉自溶指数、果肉褐变度较低。采收当天的‘东壁’龙眼果实的果肉可溶性固形物(TSS)、总糖和维生素C含量都高于‘福眼’龙眼。采后贮藏期间,‘东壁’龙眼果实的果肉TSS、可滴定酸、维生素C和总糖含量的变化比‘福眼’龙眼果实少;在同一贮藏时间,‘东壁’龙眼果实的果肉TSS、维生素C和总糖含量都高于‘福眼’龙眼果实。因此认为,‘东壁’龙眼果实的贮藏性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