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边膜铲起膜性能分析及其起膜率对比试验
《农业工程学报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田地膜污染治理中,由于秋后残膜回收中缺乏较为理想的机构起翻边膜,致使边膜埋于地表不易被回收部件进行回收,对土壤及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为解决这一问题,选取目前较为普遍使用的2种边膜起膜机构开沟器和双翼铲,新设计一种单翼铲,对其进行力学分析,对比3种不同结构的边膜铲受力情况,并且在新疆库尔勒尉犁县开展田间对比试验,对比不同结构的边膜铲在田间的工作性能,考核起出残膜完整率、起膜率及有无壅土现象发生这3个关键因素。结果表明:边膜铲的受力大小与边膜铲入土角度和铲刃的长度有关,对3种边摸铲理论分析得出单翼铲的受力最大,开沟器受力最小,双翼铲受力较为合理,而在田间性能试验中虽然单翼铲受力最大但其作业效果最佳,起出边膜的完整率达100%、起膜率在95.4%、并且在作业中没有壅土现象发生,考虑到作业效果的突出,推荐单翼铲作为秋后残膜回收机的边膜起膜机构。研究结果可为秋后残膜回收机的边膜起膜机构的设计选择提供参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荒漠绿洲稻区稻水象甲幼虫、蛹的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
《西北农业学报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探明新疆荒漠绿洲稻区特殊生境下稻水象甲的空间分布格局及抽样技术,为该虫情预测预报及田间有效监测提供科学依据。应用扩散系数进行t检验,以丛生指数Moore I、平均拥挤度m*、聚集度指数m*/m、C_A指标、聚集强度K及扩散指数I_Q等6种聚集度指标相互印证,用Iwao回归、Taylor幂法则、聚集均数(λ)及U检验,对稻水象甲幼虫、蛹两种不同虫态下种群空间格局及抽样技术进行研究。2种虫态下稻水象甲均呈密度依赖型聚集分布,m*-m回归表明;其空间分布的基本成分均是稻水象甲个体群,但幼虫个体间相互排斥,蛹相互吸引。Taylor幂法则分析表明:均值与聚集度呈显著正相关;聚集均数(λ)分析表明:稻水象甲幼虫、蛹的聚集均是由其本身的聚集行为与环境共同影响所致,且蛹的聚集程度高于幼虫。此外,用Iwao回归法,建立最适理论抽样模型:N=(t/D)~2[(α+1)/m+β-1)],计算出在不同密度(m)下稻水象甲幼虫和蛹的理论抽样数,随着幼虫、蛹密度的增大,所需抽样数逐渐减少,m0取平均每穴幼虫数为12头时,两种虫态序贯抽样公式依次为T_(1(n)),T_(0(n))=12n±18.527 0n~(1/2)、T_(1(n)),T_(0(n))=12n±22.200 9n~(1/2),经U检验,稻水象甲两种虫态各抽样方法均可靠,田间最适抽样方法幼虫为"Z"字形取样法(0.140),蛹则为大5点取样法(0.177)。综上,两种虫态下稻水象甲均为聚集分布,且蛹的聚集程度高于幼虫的聚集强度,其聚集原因均是由其本身的聚集行为与环境共同影响所致,在大田抽样中,幼虫、蛹的最适抽样依次为"Z"字形取样法和大5点取样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播期对北疆鲜食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播期对鲜食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的影响,为生产中合理选择播期利用天敌昆虫实现害虫群落自然调控提供指导。【方法】采用网捕法和目测法,研究6个不同播期(T_1、T_2、T_3、T_4、T_5、T_6)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差异。【结果】调查共获节肢动物11 628头,隶属于3纲13目42科66属71种;各播期总物种数(S)、总个体数(N)及优势种天敌个体数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优势害虫玉米螟的发生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T_1、T_2早播处理的百株虫量及被害株率均显著大于晚播处理(T_5、T_6)(P<0.05)。早播处理T_1、T_2的均匀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最低,优势集中性指数最高,群落最不稳定。玉米螟和玉米三点斑叶蝉的大量发生导致了玉米田节肢动物群落特征指数出现显著变化,是影响群落稳定的主要因素。取相同的防治策略。【结论】播期推迟对鲜食玉米田天敌和中性昆虫的发生影响较小,但玉米螟发生盛期的百株幼虫量及为害率随播期的推迟呈显著递减趋势。因此,为降低田间玉米螟为害,综合考虑气候、温度等因素影响,建议在生产实际中新疆北部鲜食玉米的最佳播种时间为5月上旬至5月中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马铃薯全粉加工过程中工艺评价指标的筛选及工艺研究
《食品工业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探索马铃薯全粉加工过程中分段变温干燥工艺,以提高其加工效率及产品品质。以"夏波蒂"马铃薯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同温度条件下水分散失率、VC、可溶性蛋白和还原糖含量变化率各自间的方差分析结果,初选评价指标,并将其与品质变化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确定最终评价指标,依据其在各温度条件下的表征,最终确定出马铃薯全粉加工过程中干燥工艺。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温度条件下水分散失率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率的差异不显著(p>0.05),VC含量变化率及还原糖含量变化率的差异极显著(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80℃条件下,水分散失率与VC含量变化率呈不完全正相关(相关系数0.585),且相关不显著(p>0.05),其余温度条件下,指标均呈正相关且相关性极显著(p<0.01);80℃条件下,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率与VC含量变化率呈不完全正相关(相关系数0.759)且相关性显著(0.0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滴灌量下冬小麦耗水特性及干物质积累分配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2013—2014年、2014—2015年田间试验研究了W1(2 550、2 325 m3·hm~(-2)),W2(3 450、3 000 m3·hm~(-2)),W3(4 350、3 675 m3·hm~(-2)),W4(5 250、4 350 m3·hm~(-2))4种滴水量处理对0~140 cm土层含水量及小麦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干物质积累分配、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至灌浆期间,在每次滴水225~900 m3·hm~(-2)的范围内,增加滴水量主要直接增加0~60 cm土层含水量,间接减少60~140 cm土层储水消耗量,W4土壤储水消耗较W1减少50%左右;增加拔节至成熟期间冬小麦群体叶面积指数、光合势;增加干物质积累量和花后光合产物对子粒的贡献率,降低花前营养器官贮藏物向子粒的转移量、转移率和其对子粒的贡献率,增加产量、降低灌溉水利用效率。总滴水量大于3 675 m3·hm~(-2)(其中,拔节至灌浆期间的滴水量大于2 700 m3·hm~(-2))增产不显著,并且大幅度降低灌溉水利用效率。降水量对冬小麦产量形成影响很小,灌水量对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起决定性作用;北疆冬小麦全生育期适宜总滴水量为3 450~3 675 m3·hm~(-2)(其中,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灌浆期各450~675 m3·hm~(-2)),可以获得的产量是6 737.4~8 604.1 kg·hm~(-2)。
关键词: 冬小麦 滴灌量 耗水量 干物质积累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揉搓式马铃薯脱皮装置设计及试验研究
《食品与机械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马铃薯脱皮率并降低破损率,采用揉搓原理,设计了一种马铃薯脱皮装置。该装置由喷水装置、出料控制装置、锁紧装置、脱皮辊、螺旋毛刷辊等构成,通过脱皮辊和螺旋毛刷辊对马铃薯揉搓进行脱皮,确立了影响马铃薯脱皮的主要因素为辊转速、脱皮时间和喂入量,并进行了脱皮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辊转速的增大,脱皮时间的延长,质量损失率均呈现增大的趋势,而增大喂入量,质量损失率降低。该脱皮装置试验的工作参数为辊转速205r/min,去皮时间3.5min,喂料量105 kg/h时,马铃薯质量损失率仅为11.1%。同时,提出揉搓式马铃薯脱皮装置自动化提升方案为采用PLC和变频器对主电动机、水泵、进料口挡板、出料口挡板进行控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模拟运输振动对不同堆高哈密瓜果实质地品质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运输过程中不同堆高哈密瓜果实质地品质的连续变化,确定振动对不同堆高哈密瓜果实质地品质产生的影响,为哈密瓜冷藏运输调控品质提供依据。【方法】模拟运输振动试验,试验设置3个堆高处理,分别是顶层(9箱高)、中层(5箱高)、底层(1箱高),以静置哈密瓜作为对照(CK)。试验温度在4~6℃,振动频率7 Hz的条件下连续开展14 d,每隔2 d取样,测取质地品质指标包括硬度、粘附性、内聚性、弹性、胶黏性、咀嚼性以及弹性模量,分析振动对不同堆高哈密瓜果实质地品质产生的影响。【结果】振动对果肉硬度影响较大,连续振动4 d,果肉硬度出现大幅下降,其中顶层果肉硬度降至初始值的38.3%,按影响大小排序:顶层>中层>底层;振动对果肉粘附性影响较明显,对不同堆高果肉粘附性影响大小排序:顶层>底层>中层;振动对果肉内聚性影响表现在前4 d延缓果肉内聚性降低,从第6 d开始加速果肉内聚性减小;振动对果肉弹性影响较明显,按影响大小排序:顶层>中层>底层;振动对果肉胶黏性影响较明显,连续振动4d,各处理胶黏性均明显下降,底层果肉下降幅度最大,降至初始值的20.6%;振动对果肉咀嚼性和弹性模量影响较小。各项质地参数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经过模拟运输振动,果肉硬度与咀嚼性和弹性模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胶黏性呈显著正相关(P<0.05);粘附性与弹性呈负相关;内聚性与弹性呈负相关;胶黏性与咀嚼性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弹性模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咀嚼性与弹性模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振动对不同堆高果肉硬度、弹性、咀嚼性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按影响大小排序:顶层>中层>底层。【结论】低频振动会加速哈密瓜果肉软化,这种影响在连续振动4 d后尤为明显。振动对不同堆高哈密瓜果实质地软化程度影响大小排序:顶层>中层>底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非充分滴灌下施氮量对棉花生长特性、产量及水氮利用率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新陆中54号为试材,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主区为总灌溉量为2 800 m3·hm~(-2)(非充分滴灌)和3 800m3·hm~(-2)(常规滴灌),副区为4个施氮(纯N)水平,N0(0 kg·hm~(-2))、N1(150 kg·hm~(-2))、N2(300 kg·hm~(-2))、N3(450 kg·hm~(-2)),研究棉花在非充分滴灌条件下最佳的施氮量。结果表明:同一滴灌量下,生育进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明显延迟,株高、真叶数和果枝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倒四叶宽和有效果枝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的趋势;同一氮肥处理下,株高随着滴灌量的增加而增大,真叶数、倒四叶宽、茎粗随着滴灌量的增加略有降低;现蕾数、成铃数、干物质积累量、持续时间和最大积累速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以N2处理较高,生长特征值较为协调;两灌溉量间单铃重、皮棉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差异不显著,但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其呈先增后降的趋势,以N2处理最高,分别比N0、N1、N3平均增产39.9%、20.1%、4.3%,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40.97%、19.02%、4.88%,氮肥利用率较N1、N3分别提高了53.91%、21.36%。因此,在南疆阿克苏地区,棉花滴灌量在2 800 m3·hm~(-2)条件下,施氮量以300 kg·hm~(-2)适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钾量和叶面喷施赤霉素对春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钾肥用量和叶面喷施赤霉素对春小麦籽粒灌浆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选用新春31号小麦品种,于拔节期追施钾肥,开花期叶面喷施赤霉素,研究其对籽粒干物质积累、产量构成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小麦灌浆过程呈"S"型曲线变化。其中籽粒干物质积累表现为K_(180)>K_(360)>K_0,且均在花后30 d达到最大值;在同一施钾水平下,随着喷施赤霉素浓度的增大,籽粒最高理论粒重、平均灌浆速率、最大灌浆速率和产量均增大,并在GA_4水平下达到最大值。随着钾肥用量的增加,小麦产量显著增加,表现为K_(180)>K_(360)>K_0,且于K_(180)时达到最大。【结论】在施钾量180 kg/hm~2、叶面喷施赤霉素浓度24 g/hm~2的组合下,最有利于小麦的高效生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滚筒式残膜回收机的性能试验研究
《农业工程学报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11SM-1.5型滚筒式残膜回收机"核心工作参数匹配不合理,机具在作业时,常常由于使用者操作方式与水平存在差异,影响残膜回收的总体拾膜性能,进而降低残膜拾净率。滚筒式残膜回收机是一种以弧线往复式挑膜装置为核心部件的典型残膜回收机具,该研究根据滚筒式残膜回收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分析弧线往复式挑膜装置的挑膜齿尖运动轨迹特点,确定影响机具性能的主要因子为挑膜装置转速、机具前进速度和挑膜齿入土深度,采用正交试验分析法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不同参数配比对残膜拾净率的影响,得出各因素的影响显著性及主次顺序。综合考虑挑膜装置各项指标,选择最优的水平组合,获取机具的最佳工作参数匹配,即:挑膜装置转速45 r/min、机具工作速度4 km/h和挑膜齿入土深度35 mm时,残膜拾净率为88.2%,达到残膜回收机设计标准,比目前成熟的秸秆还田联合式残膜回收机的官方测定捡拾率高6.2个百分点,为机具优化设计提供数据参考,进而指导实际生产。
关键词: 农业机械 塑料薄膜 试验 残膜回收 挑膜装置 残膜拾净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