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福建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846条记录
福建省野生大豆耐盐种质的筛选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CSCD

摘要:盐害是一种重要的非生物胁迫之一,限制植物的生长并降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近缘野生种,含有诸多优异的基因。为评价野生大豆的耐盐性,试验采用漂浮育苗方法,以NaCl致死浓度为评价指标,对244份野生大豆苗期的耐盐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野生大豆种质致死浓度最低为200 mmol/L,最高为300 mmol/L,并从中筛选出致死浓度为290 mmol/L耐盐种质14份,占供试材料的6%,致死浓度为300 mmol/L的耐盐种质2份,占供试材料的1%;致死浓度为200 mmol/L的盐敏感种质15份,占供试材料的6%;致死浓度为270 mmol/L的材料最多,共计36份,占供试材料的15%,其次是致死浓度为220 mmol/L的材料32份,致死浓度为280 mmol/L的材料29份。综上表明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耐盐性差异较大,含有丰富的遗传变异,有望筛选出优异的耐盐种质,用于耐盐QTL的定位和耐盐机理的研究。

关键词: 野生大豆 苗期 耐盐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金线莲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中草药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种质资源及其伪品的遗传多样性。方法采用ISSR方法,对24份试验材料进行PCR扩增,对扩增结果进行电泳检测。对条带进行"0"、"1"矩阵标记后,应用NTSYSpc软件,计算材料间的遗传距离,按照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构建聚类图。结果采用ISSR技术可以鉴别出台湾金线莲、福建金线莲和公石松。地理分布和形态差异较大的福建金线莲具有相近的遗传关系。结论金线莲野生种质资源间存在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金线莲的品种选育带来巨大空间。

关键词: 金线莲 ISSR 聚类分析 遗传多样性 UPGMA法 PCR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朵丽蝶兰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基因DtpsDFR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二氢黄酮醇4-还原酶(dihydroflavonol 4-reduetase,DFR)是花色素苷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酶。该研究利用RT-PCR和RACE技术从朵丽蝶兰‘满天红’深红色花瓣中克隆获得一个DFR基因,命名为DtpsDFR。该cDNA序列全长1 286 bp,编码378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DtpsDFR编码的蛋白与Bromheadia fi nlaysoniana、文心兰、大花蕙兰、石斛兰等兰科植物的DFR蛋白同源性均在76%以上,含有1个FR_SDR_e特征结构域,存在NADPH结合基序和底物特异性结合基序,属于NADB_Rossmann超家族;系统进化树显示,DtpsDFR与Bromheadia fi nlaysoniana的DFR蛋白亲缘关系最近。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DtpsDFR基因的表达量随着花的发育逐渐降低,凋谢期微量表达;在花瓣、萼片中的表达量高于唇瓣,在叶片和根中微量表达。

关键词: 朵丽蝶兰 DFR基因 cDNA克隆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闽育2号圆叶决明的选育研究

草地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干草产量及适口性,2002年对闽引圆叶决明(Chamaecrista rotundifolia‘Minyin',CPI86134)种子进行辐射诱变处理,选育出闽育2号圆叶决明(C.rotundifolia‘Minyu 2'),并于2012年通过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2011年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结果表明:闽育2号圆叶决明干草产量为11000~14000 kg·hm~(-2),比对照品种闽引圆叶决明增产18.31%以上,种子产量为230~270 kg·hm~(-2),比对照品种增产6.38%,且为耐铝毒的决明品种,适宜在福建、广东等热带、亚热带(红壤)地区推广。

关键词: 闽育2号圆叶决明 品种选育 产草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8个鸭群体MC1R基因A399G位点变异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CSCD

摘要:为了检测鸭MC1R基因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多态性在家鸭、白番鸭、半番鸭各品种中的分布情况,以8个鸭品种/群体共769只鸭为研究对象,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寻找MC1R基因编码区可能存在的SNP突变位点。结果发现,MC1R基因编码区399 bp处发生了A→G的碱基突变,经分析为限制性内切酶Hin61的识别位点。针对该酶切位点,利用PCR-RFLP方法鉴定A399G位点的基因多态性。结果显示:(1)该位点对羽色未造成影响。半番鸭中,该位点在黑羽半番鸭中表现一种基因型AG,在白羽半番鸭中虽存在AG和GG 2种基因型,但GG频率相当低,只有0.019,差异不显著(P>0.05);半番鸭母本中,该位点在羽色极端且亲缘关系相近的莆田黑鸭和小型白羽半番鸭母本中只呈现单一基因型GG。(2)该位点对品种产生极显著影响。该位点基因型在白番鸭、家鸭内均呈单态分布,其中白番鸭的基因型全为AA,而家鸭的基因型全为GG;该位点在半番鸭群体中呈低度多态,基因型AG占绝对优势(0.982),GG几乎为零(0.018)。经卡方独立性检验,MC1R基因A399G突变位点各基因型分布在家鸭、番鸭、半番鸭各品种中的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这从本质上有效鉴定和区分家鸭、白番鸭和半番鸭三类鸭群体,并为番鸭保种提供了新的方法。

关键词: MC1R基因 PCR-RFLP 基因多态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紫云英基因型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成分分析

草业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有效磷含量低是影响作物生长的重要限制因素之一。作物根分泌有机酸活化难溶性磷对改善其磷素营养具有重要意义。以9个紫云英品种为研究对象,采用土培原位方法收集紫云英根系分泌物(有机酸),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分泌物中有机酸成分及含量。结果表明,紫云英根系分泌草酸、苹果酸、乳酸、乙酸、柠檬酸、琥珀酸等,品种之间差异明显,但个别品种有机酸变异系数较大。紫云英根系分泌的苹果酸、琥珀酸与生物量拟合相关系数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所分泌的苹果酸和琥珀酸含量的高低可以一定程度上表征紫云英生物量高低。另外,紫云英根系分泌的有机酸总量与生物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因此,有机酸分泌的高低,尤其是苹果酸、琥珀酸对紫云英植株生长及生物量影响显著。

关键词: 紫云英 有机酸 生物量 难溶性磷 养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花生品种、栽培技术引种马拉维试验初报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CSCD

摘要:为配合福建企业开发马拉维花生产业需要,2013—2014年引种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选育的6个花生品种(系),结合马拉维4个品种,采用小区随机区组设计和大面积种植,在马拉维共和国进行品种比较和栽培技术示范。结果表明,雨季,7个参试品种品比结果,荚果产量1150.05~2943.75 kg/hm2,其中,‘抗黄1号’产量最高,为2943.75 kg/hm2,cg-7(CK)产量最低,为1150.05 kg/hm2,引种的6个品种比cg-7(CK)增产54.78%~155.98%。籽仁产量654.45~1845.6 kg/hm2,其中,‘抗黄1号’产量最高,为1845.6 kg/hm2,cg-7(CK)最低,为654.45 kg/hm2,引种的6个品种比cg-7(CK)增产55.67%~182.0%。干季,7个参试品种荚果产量2344.5~3559.5 kg/hm2,其中,‘福花0621’产量最高,为3559.5 kg/hm2,cg-7(CK)最低,为2344.5 kg/hm2,引种的6个品种比cg-7(CK)增产7.81%~51.82%,籽仁产量1428.0~2335.05 kg/hm2,其中,‘福花0621’产量最高,为2335.05 kg/hm2,‘福花9号’最低,为1428.0 kg/hm2,除‘福花9号’籽仁比cg-7(CK)减产6.44%外,其他5个品种比cg-7(CK)增产29.85%~52.99%。干季,栽培技术示范结果,马拉维的4个品种荚果产量1900.5~3213.0 kg/hm2,其中,Ba Ka产量最高,为3213.0 kg/hm2,Chalimbana产量最低,为1900.5 kg/hm2,籽仁产量1016.7~2307.0 kg/hm2,其中,Ba Ka产量最高,为2307.0 kg/hm2,Chalimbana产量最低,为1016.7 kg/hm2。试验结果表明,引种的6个花生品种生活习性等方面均适应于马拉维的生态条件和粗放的栽培习惯。福建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的花生栽培技术也适合马拉维4个花生品种,并取得高产。初步探明,利用马拉维湖等湖岸周遍特殊的生态环境,只要花期空气湿度≥50%,满足花生开花受精的生理需求,采用人工灌溉措施,可以在干季发展花生生产,建议扩大试验,示范后推广。

关键词: 花生 品种 技术 引种 马拉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优质、抗稻瘟病香型水稻三系不育系繁源A的选育

热带作物学报 2014 CSCD

摘要:以长丰B为母本,乐丰B为父本杂交配组选育保持系,再与乐丰A测交、回交转育,育成野败籼型香稻三系不育系繁源A,于2013年通过福建省品种审定。结果表明,繁源A不育性稳定、配合力强、异交率高、抗稻瘟病、米质优异有香味。

关键词: 籼稻 繁源A 不育系 优质 抗稻瘟病 异交率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分析中国柑橘研究现状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柑橘是中国最重要的果树之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反映了某一学科基础研究的现状。笔者利用ISIS对1997—201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的柑橘项目进行检索,并从资助项目数、依托单位、申请代码以及项目负责人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柑橘基金项目数快速增加;项目类型以面上项目为主,青年基金和地区基金项目数增加明显;项目以生命科学部为主,尤以果树分子生物学为主要领域;项目依托单位涉及所有柑橘主产省份,其中华中农业大学获得项目数最多;所有项目负责人中,青年学者占了一半,有近1/3的负责人获得了2次及2次以上项目资助。研究结果对分析国内柑橘的基础研究水平及研究趋势具有重要意义,对以后的项目申报也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关键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柑橘 现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插入序列ISRso21在青枯雷尔氏菌中的分布以及插入位点多态性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插入序列(insertion sequence,IS)元件可以插入到基因或DNA序列,其可能在生物体进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ISRso21是在青枯雷尔氏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FJAT-1458菌株中发现的一个新的插入序列。根据序列分析可知,该插入序列是属于ISL3家族中的一个成员。本研究发现,福建闽北地区菌株ISRso21的阳性率高于其他地区的趋势,不同地区的青枯雷尔氏菌ISRso21的分布有显著性差异,ISRso21的分布可能与菌株分离个体的地理来源有关。不仅如此,由于ISRso21在青枯雷尔氏菌插入位点的不同,从而导致青枯雷尔氏菌致病性的差异。研究表明,由于ISRso21的插入导致表现型转换系统转录调控因子A(phc A)的重排可能在青枯雷尔氏菌的致病性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所有菌株中,ISRso21在phc A基因上游中插入的检出率达到4.71%,其中无致病力菌株和强致病力菌株中的检出率分别为28.57%和0.00%。而ISRso21在二氨基庚二酸脱羧酶基因中的插入可能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环境。ISRso21在不同致病性青枯雷尔氏菌中的插入位点的研究,可能为揭示青枯雷尔氏菌致病性机制提供新的研究途径。

关键词: 青枯雷尔氏菌 插入序列ISRso21 分布 插入位点 多态性 致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