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30504条记录
间接ELISA法检测棉子携带黄萎病菌新方法

棉花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棉花黄萎病菌Bp2培养液中毒素蛋白免疫BALB/C小白鼠制备抗血清,建立了可特异性检测棉花黄萎病菌的间接ELISA方法。所制备的毒蛋白抗血清效价为1∶204800,对毒蛋白的最低检测量达7.81μg.L-1。可以与江苏省各地采集到的棉花黄萎病菌的培养液发生特异性反应,而与其它致病菌培养液反应呈阴性。用该方法对81份江苏省抽样的棉子进行检测,12份呈阳性反应。取检测为阳性反应的这些棉子培养液针刺接种棉苗也全都发病。这些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间接ELISA方法可用于棉子携带黄萎病菌的快速检测。

关键词: 间接ELISA 棉子 黄萎病菌 毒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心甘薯新品种宁紫薯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江苏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宁紫薯1号在2003~2004年的全国甘薯品种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中,平均鲜薯产量比对照徐薯18增产5.7%,平均薯干产量比对照徐薯18增产5.0%,薯块平均干物率27.5%,薯块花青素含量22.41 mg/100g,总可溶性糖含量5.6%,抗茎线虫病和根腐病,适宜在中等以上肥力条件下种植。

关键词: 甘薯 品种选育 花青素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试论我国农药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

江苏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关键词: 农药 产业结构 战略调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品质抗黄萎病棉花新种质的创造

江西棉花 2006

摘要:以5个野生棉种质渐渗系为基础群体,开展高品质抗黄萎病棉花的选择育种。株系纤维品质测定结果表明,这些野生棉种质渐渗系在纤维长度、比强度和马克隆值上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变异,其中黄褐棉的纤维长度、异常棉的比强度和旱地棉的马克隆值变异幅度最大。病圃抗病性鉴定结果,3个分别来自异常棉、雷蒙德氏棉和旱地棉种质渐渗的陆地棉株系对黄萎病的抗性达到高抗水平;9个分别来自雷蒙德氏棉、旱地棉和黄褐棉种质渐渗的陆地棉株系对黄萎病的抗性达到抗病水平。本文对棉花抗黄萎病育种进展缓慢的原因以及新创造的抗黄萎病种质系的育种利用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棉花 高品质 抗黄萎病 新种质 创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工厂化猪肉安全生产溯源数字系统的实现

江苏农业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综合应用动物个体标识、二维条码、RFID射频电子标识和一维条码标签技术,将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与传统的养猪业和屠宰加工业结合,构建了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肉用猪和猪肉安全质量监控的可追溯系统。该系统可对工厂化猪肉安全生产进行全程信息的跟踪,为提高猪肉卫生质量,满足消费者获得安全肉的需求以及增强活猪或胴体国际市场竞争力提供了技术保障。同时该系统已在南京天环集团实现。

关键词: 猪肉 安全生产 溯源 数字化系统 动物个体标识 二维条形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技档案的特点与利用

江苏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农业科技档案是农业科学研究、基本建设和教学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应当归档并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音像等形态的科技文件材料,具有综合性、专业性、现实使用性的特点。对农业科技档案规范化、数字化管理,建立完善的服务反馈机制,才能使农业科技档案更有效地被利用,发挥其应有效能,为农业服务。

关键词: 农业科技档案 规范化 数字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质固相分散-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鱼肉中磺胺类药物残留

江苏农业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关键词: 磺胺类药物 基质固相分散(MSPD) 高效液相色谱(HPLC) 多残留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辐照杀菌对红枣品质的影响

江苏农业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γ射线辐照红枣的杀菌效果及其对主要有机营养成分、矿物质、维生素、氨基酸含量及感官品质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红枣辐照杀菌效果显著,经3×103Gy辐照处理后,5个红枣样品的微生物数量均达到国家标准;辐照对红枣中总糖、蛋白质、矿物质及VA、VE、VB1、VB2含量和感官品质无显著影响;辐照后红枣中粗脂肪含量和氨基酸总量比辐照前有所增加,但不显著(P>0.05);VC含量随辐照剂量的增加显著下降(P<0.01),当辐照剂量为3×103Gy时,其含量比对照降低了20.5%;辐照对红枣的感官品质不仅无不良影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还有改善作用。提出了红枣辐照杀菌的适宜剂量为3×103Gy。

关键词: 红枣 辐照杀菌 剂量 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根癌农杆菌介导gna基因对水稻的转化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摘要:褐飞虱在中国分布很广,近年来已成为南方稻区的主要害虫。大量研究表明,进行抗虫基因分子育种是迅速改良水稻褐飞虱抗性的有效途径。采用农杆菌介导法将来源于大肠杆菌的6-磷酸甘露糖异构酶(PMI)安全选择标记基因和)花莲凝集素(GNA)抗虫基因构建于同一表达载体上进行遗传转化,获得带有安全标记基因的抗褐飞虱转基因植株。通过PCR扩增、Southern印迹和GUS检测分析表明,PMI标记基因和抗虫GNA基因同时被转入部分植株中并得到了表达,其外缘基因主要以单拷贝的方式插入水稻基因组中。对随机选取的8个转基因单株T0代种子经含潮霉素的培养基培养15d后抗感苗数统计分析表明,绝大多数转基因植株后代符合单基因的遗传分离规律。

关键词: 水稻 根癌农杆菌 6-磷酸甘露糖异构酶基因 雪花凝集素基因 褐飞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果蔬农残速测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车上的应用

江苏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目前普遍使用的农残快速检测技术———酶抑制法,研究建立车载检测平台中样品前处理方法、配套样品净化与快速检测设备,探索适宜在车载检测平台上应用的果蔬农残快速检测技术,提高检测准确率。检测结果通过气谱验证,准确率达80%以上。

关键词: 酶抑制法 农残 快速检测 食品安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