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海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664条记录
防治荔枝炭疽病的药剂筛选及田间应用

农药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筛选出高效防治荔枝炭疽病的药剂及混配组合.[方法]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12种药剂对荔枝炭疽病菌的室内毒力活性;选择4种抑菌效果较好的药剂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20%苯甲·咪鲜胺EW、50%多菌灵WP对该菌的抑制效果最强,EC50值分别为0.0465、0.2604 mg/L,田间防效分别为80.23、77.24%;2者1∶1混用防效达84.48%;20%苯甲·咪鲜胺EW+50%多·锰锌WP防效为82.76%.[结论] 20%苯甲·咪鲜胺EW、50%多菌灵WP单施及其混用对荔枝炭疽病防治效果较好,可轮换使用进行田间防治.

关键词: 杀菌剂 防治 荔枝炭疽病 药剂筛选 田间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菠萝R2R3-MYB基因家族鉴定与表达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R2R3-MYB转录因子参与植物众多生命活动的调控,在植物生长发育中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从菠萝基因组中筛选鉴定R2R3-AcMYB转录因子,并对其基因结构、编码蛋白和系统进化进行了分析;基于转录组数据和荧光定量PCR分析,研究了乙烯利处理后菠萝顶端分生组织MYB基因的表达模式.研究结果显示,菠萝基因组含有103个R2R3-AcMYB转录因子,其中67个的基因结构组成为3(外显子)+2(内含子),17个为2(外显子)+1(内含子).103个R2R3-AcMYB蛋白中,有31个偏碱性,55个显酸性和17个呈中性.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有67个编码蛋白定位于细胞质,20个定位于细胞核.保守基序分析发现,有91个R2R3-AcMYB的序列包含SANT结构的motif 1和motif 2.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81个R2R3-AcMYB转录因子可以分别被归入18个亚组,其余22个R2R3-AcMYB转录因子则未能进行明确归类.基于转录组数据和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发现菠萝顶端分生组织中多个MYB基因的表达受到乙烯利的诱导或抑制,暗示这些基因可能参与了乙烯利诱导条件下菠萝生长发育(包括开花诱导等)调控.这些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挖掘菠萝激素响应、生长发育和开花调控等基因,揭示菠萝生长发育调控机制提供了数据支持.

关键词: 菠萝 R2R3-MYB 生物信息学 乙烯利 基因表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特优1617

杂交水稻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特优1617是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利用龙特浦A与自选恢复系海恢1617配组育成的籼型杂交水稻新组合,具有耐阴、高产稳产、制种易获高产等特点,2018年9月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特优1617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药材五指毛桃丛生芽增殖培养条件的优化

分子植物育种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筛选出五指毛桃丛生芽增殖的最适培养条件,本研究以五指毛桃顶芽约1.50 cm为试验材料,采用ANOVA过程和LSD法进行分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研究蔗糖、温度、光照强度和植物激素组合对五指毛桃生长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培养条件为蔗糖浓度30.00 g/L、温度24℃~28℃区间和光照强度2 000 lx;在植物激素组合中,最优组合为6-BA 0.20 mg/L+NAA 0.05 mg/L,增殖系数达6.97,同时该组合处理获得较佳的主效应,6-BA主效应差异显著,NAA主效应差异不显著,且6-BA (F=3.10)对五指毛桃丛生芽增殖效果的影响高于NAA (F=2.39).筛选出五指毛桃适宜的培养条件,为其开发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 五指毛桃(Ficus simplicissima) 培养条件 增殖系数 激素组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氮密植栽培对湘两优900产量形成及氮利用效率的影响

核农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湘两优900在热带稻区的高产性和适应性,在海南三亚进行4个施氮水平(0、150、225、300 kg·hm~(-2))和2个移栽密度(25.0×104、16.7×104hills·hm~(-2))大田栽培试验,研究施氮水平和移栽密度对湘两优900产量形成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水平和移栽密度对湘两优900产量影响显著,产量随着施氮水平和移栽密度的提高而显著增加,以施氮量300 kg·hm~(-2)与移栽密度16.7×104hills·hm~(-2)组合的产量最高(15.32 t·hm~(-2)),其增产优势主要表现为有效穗数多,地上部干物重和叶面积指数(LAI)大,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Pn)高。施氮水平与移栽密度对氮肥吸收利用效率有影响,且施氮水平起显著作用。施氮量为300 kg·hm~(-2)时,氮肥吸收利用率最大(44.5%),增加施氮量能显著提高氮肥利用率,同时也会显著降低氮素吸收效率、氮生理效率、氮肥效率。从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综合考虑,施氮量300 kg·hm~(-2)与移栽密度25.0×104hills·hm~(-2)是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密肥组合。本研究结果为超级杂交稻在热带稻区(海南)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氮肥 密度 产量 氮利用效率 湘两优90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香稻材料Badh2基因第7外显子的序列突变及其香味鉴定

分子植物育种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对12个香稻材料Badh2基因第7外显子序列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利用籽粒咀嚼法、KOH浸泡法对香稻材料进行香味鉴定,以分析香稻材料Badh2基因第7外显子的序列突变及其与香味性状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香糯、绿金香、美香占2号、华香、越香选1号、红芋香、美香选1号、巴香选1号、泰香选1号、泰香选2号10个材料Badh2基因的第7外显子均发生了8 bp的缺失(aaaa--t-ggc)和1 bp的突变(g→t),与GenBank的EU155083序列的突变一致,在中国水稻材料中首次发现该突变.在发生突变的10个香稻材料中,7个材料被鉴定为香稻品种,其中美香占2号和越香选1号的糙米有甜味;华香和美香选1号被鉴定为杂合基因型,红芋香被鉴定为非香稻.香稻材料Badh2基因第7外显子的序列突变与其香味性状不能一一对应.研究结果为水稻香味性状遗传机制研究和香稻品种的推广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香稻 Badh2 序列突变 香味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岛油茶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海南岛油茶(Camellia oleifera)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采用SRAP分子标记,对海南岛油茶主要分布区的31个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海南岛油茶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低,物种水平的多态性百分率(PPB)为98.30%,Nei's基因多样性(H)为0.2228,Shannon信息指数(I)为0.3538;居群水平的PPB=40.96%,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4096,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2371,H=0.1385,I=0.2083,这与海南岛油茶丰富的表型多样性水平不一致.海南岛油茶资源遗传分化较大,居群间基因交流有限,不同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指数(Gst)为0.380,基因流(Nm)为0.8139<1.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居群内,有38.05%的变异存在居群间,61.95%存在于居群内.遗传距离为0.0226~0.2764,平均为0.1077,居群间的亲缘关系较近.UPGMA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为0.11处,可将31个油茶居群聚为6类,表现出明显的行政区域性,而与地理距离关系不大.因此,海南岛油茶资源遗传多样性低,亲缘关系近可能导致自交或近交不亲和,可能是海南油茶林分花量大而结实低的主要内在原因.

关键词: 油茶 SRAP标记 遗传多样性 居群 海南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制备原料及温度对生物质炭酸碱度及盐基离子含量影响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生物质炭的制备原料与温度对其酸碱度及盐基离子含量的影响。【方法】选用禾本科、豆科、乔木和椰丝共10种生物材料,研究在300、500和700℃3种温度下制备的生物质炭酸碱度及盐基离子含量的差异。【结果】生物质炭的酸碱度及盐基离子含量因热解温度和制备原料的不同而有明显的不同。同种制备原料下,随着热解温度升高,生物质炭的碱度显著增加,从中和土壤酸度而言,高温热解制备的生物质炭效果较好。同一热解温度下,豆科的盐基离子含量相对较高,更适合用于补充土壤盐基含量。【结论】综合考虑制备难度、温度间的差异性和制碳率等,建议用大豆于500℃下制备的生物质炭来改良海南盐基不饱和的酸性土壤。

关键词: 生物质炭 酸碱度 盐基离子含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蔗渣生物质炭对喀斯特农田石灰性土壤氮转化过程的短期影响

中国岩溶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生物质炭对于土壤中不同形态氮库的含量影响已有较多研究,但对西南喀斯特区石灰性土壤氮素形态,尤其是控制氮素形态的转化过程研究较为缺乏。本研究设置土壤中添加1%(C1)和3%(C2)蔗渣生物质炭2个用量水平,并以不施用蔗渣生物质炭作为对照(CK),共3个处理,通过~(15)NH_4NO_3和NH_4~(15)NO_3成对标记技术,结合MCMC氮素转化模型研究了不同用量的蔗渣生物质炭对石灰性土壤氮转化过程的短期影响,为该地区蔗渣资源化利用和土壤氮保持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与CK相比,添加蔗渣生物质炭能够快速提高土壤pH和有机碳含量。添加生物质炭并没有显著改变土壤氮的矿化、铵态氮(NH_4~+)和硝态氮(NO_3~-)的微生物同化和异养硝化速率,但NH_4~+吸附速率随生物质炭用量的增加而提高,以添加量最高的C2处理最大。添加生物质炭同样提高了土壤NH_4~+释放速率,但C1和C2处理的土壤NH_4~+释放速率并无显著性差异。与CK和C1处理相比,施用高量蔗渣生物质炭通过抑制自养硝化速率而显著降低了硝态氮净产生速率。这些结果表明,施用高量蔗渣生物质炭于石灰性土壤中可快速实现对NH_4~+吸附,降低自养硝化速率,减少NO_3~-产生,从而降低了其损耗和淋失风险。

关键词: 土壤氮初级转化速率 ~(15)N示踪 生物质炭 土壤保氮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瓜儿豆种子萌发糖代谢动态分析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测定了瓜儿豆种子萌发过程中三个关键时期的几种主要糖代谢产物的含量及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和转化酶(Inv)的活性。在瓜儿豆种子萌发过程中,蔗糖含量有所降低,果糖和葡萄糖含量逐渐升高,可溶性总糖变化不大,Inv活性和SS分解方向活性逐渐升高,所测得SS合成方向活性有所偏差,SPS活性逐渐下降。

关键词: 瓜儿豆种子 糖代谢关键酶 糖代谢产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