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海南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664条记录
中国普通野生稻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普通野生稻(Oryza rufipogon Griff.)是水稻(O.sativa L.)的野生近缘种,是水稻遗传改良的重要资源.本研究以覆盖除云南外的中国普通野生稻分布区的1777份种质资源为对象,进行抽穗期、花药长度、粒长、粒宽和粒重5个重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主成分和方差分析.结果 表明,中国普通野生稻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抽穗期、花药长度、粒长、粒宽和粒重的变异系数分别是6.36%、17.10%、7.32%、8.86%和15.90%,多样性指数分别是1.30、1.47、1.45、1.39和1.33.主成分分析表明第1和第2主成分主要与产量性状有关,累计贡献率达到83.31%;第3主成分主要与抽穗期有关,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约为95.46%.主成分分析结合聚类分析,发现普通野生稻群体可以分成3个类群,类群1主要来自江西和湖南,类群2主要来自于广西和广东大部分区域和福建,类群3主要来自于海南和广东南部区域的湛江市,样品的聚类关系和地理位置成正相关.以地理群为因素对5个重要农艺性状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花药长度、抽穗期和粒长变异在不同地理群间的变异占总变异的比例分别为69.09%、57.98%和77.56%,而粒宽变异所占比例为6.20%,花药长度、抽穗期和粒长变异在普通野生稻地理群间差异起决定作用.

关键词: 普通野生稻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野生稻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与保护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野生稻是水稻基础研究与育种的战略性资源,野生稻的保护与利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安全.我国是世界上野生稻种质资源分布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野生稻栖息地遭到严重破环,一些重要居群濒临灭绝.自1996年开始,农业农村部设立专项对我国野生稻种质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和收集,并实施了异位保存和原生境保护项目.本文全面总结了全国野生稻种质资源调查、取样、异位保存与原生境保护的技术、方法和成效,并通过对我国野生稻种质资源现状评估和未来水稻育种和生物技术研究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了我国野生稻保护与利用的建议.

关键词: 野生稻 种质资源 调查收集 保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方根结线虫侵染对不同砧木嫁接冬瓜生长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南方根结线虫对不同南瓜砧木嫁接冬瓜苗生长发育的影响,以期为冬瓜生产筛选抗根结线虫砧木品种,促进产业可持续发展。本文采用人工接种南方根结线虫,研究比较了‘海砧1号’、‘海砧2号’和‘银龙黄籽’3种南瓜砧木的冬瓜嫁接苗及冬瓜自根苗的抗性水平及植株生物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南瓜砧木冬瓜嫁接苗和自根苗的病情指数、根结指数、卵粒指数和繁殖指数均随着生育期延长而不断升高,抗性水平发生不同程度变化;以‘海砧2号’为砧木的嫁接苗在全生育期均表现为抗病,以‘海砧1号’和‘银龙黄籽’为砧木的嫁接苗表现为高感,‘清远黑皮冬瓜’自根苗表现为感病。在茎叶鲜重和单果鲜重方面,生长中后期以‘海砧2号’为砧木的嫁接苗显著高于以‘海砧1号’和‘银龙黄籽’为砧木的嫁接苗以及‘清远黑皮冬瓜’自根苗,但与未接种的‘清远黑皮冬瓜’自根苗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证实,南方根结线虫明显抑制了感病砧木冬瓜嫁接苗的生长和产量,对抗病砧木嫁接苗无明显影响。

关键词: 冬瓜 南方根结线虫 砧木 抗性水平 生物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胡椒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胡椒为胡椒科胡椒属植物胡椒的干燥近成熟或成熟果实,既是重要的香辛料,也是一味传统的中药,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具有温中散寒、下气、消痰的功效。胡椒中主要含有以胡椒碱为主的酰胺类生物碱和以单萜、倍半萜类化合物为主的挥发油成分,具有抗癌、抗氧化、抗菌、抗炎、降糖、抗抑郁等广泛的生物活性。笔者通过查阅、整理国内外近5年有关胡椒的文献资料,对胡椒果实、梗、叶、花等不同部位所含化学成分以及药理作用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分析,发现其作为药食同源的中药具有良好的药物开发潜力,可为胡椒的后续研究和深度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胡椒 药食同源 不同部位 酰胺类生物碱 萜类 药理作用 调味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草地贪夜蛾寄生蜂调查与基础生物学观察

热带作物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海南省是我国草地贪夜蛾入侵地之一,为了掌握草地贪夜蛾在海南的发生与防控情况,2019年4—7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专家对海南省18个市县主要玉米种植区的草地贪夜蛾天敌开展了实地调查.本研究将调查区采集到的被寄生卵块、幼虫和蛹置于实验室条件下饲养观察,共发现5种寄生蜂天敌,其中卵寄生蜂为夜蛾黑卵蜂和螟黄赤眼蜂,幼虫寄生蜂为淡足侧沟茧蜂,蛹寄生蜂为霍氏啮小蜂,卵-幼虫寄生蜂为台湾甲腹茧蜂,并报道了这5种寄生蜂的主要鉴别特征和基本生物学特性.掌握海南本地草地贪夜蛾寄生蜂天敌的种类,初步探究了其对这种外来入侵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为筛选防治草地贪夜蛾的优势天敌提供参考.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寄生蜂 形态特征 生物学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枯萎病菌的分离鉴定与进化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鉴别海南辣椒枯萎病病原,本研究用活体致病性测定、形态和分子鉴定等方法,对其病原进行了鉴定和遗传进化分析.从海南临高、海口等辣椒生产地采集病样,分离纯化.经致病性测定,分离物WC5-3、SY8-1、LG3-3和DYLJ-5为辣椒枯萎病病原菌.形态学观察发现,4个分离物均为镰刀菌(Fusarium sp.).进一步利用真菌ITS基因引物、镰刀菌特异性引物和轮枝镰刀菌特异引物进行PCR扩增,能扩增出510 bp大小的镰刀菌DNA片段,不能扩增出轮枝镰刀菌DNA片段.序列分析也表明:分子生物学和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且经镰刀菌Fu3/Fu4区序列分析明确了辣椒枯萎病是由尖孢镰刀菌辣椒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 capsicum)侵染引起的一类植物真菌病害.

关键词: 辣椒枯萎病 分离鉴定 镰刀菌 遗传进化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亚热带地区不同种植年限果园土壤团聚体结构及有机碳、氮分布特征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不同种植年限果园土壤团聚体结构变化规律,探究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分布变化特征,旨在为亚热带地区果园土壤肥力形成和变化规律等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以林地土壤(0 a)和不同种植年限(2、10、20、30 a)果园土壤为研究对象,分析种植年限与土壤团聚体结构及其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林地土壤相比,开垦为果园后的土壤中>2 mm团聚体含量显著增加;果园土壤团聚体含量随粒级减小而降低,其中>2 mm和0.25~2 mm粒级分别占40.1%~64.9%和30.6%~46.4%;不同种植年限果园土壤各粒级团聚体含量无显著差异。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和全氮含量随着种植年限的延长呈增加趋势,但C/N值呈下降趋势。相关分析表明,随种植年限延长而增加的土壤有机碳或全氮主要分布于0.25~2 mm粒级团聚体。亚热带地区林地开垦为果园可增加土壤大团聚体含量,但开垦为果园后种植年限对土壤团聚体各粒级的分布无显著影响。虽然随着种植年限延长可显著提高各粒径下有机质和全氮含量,但C/N降低,建议果园管理过程中应适当减施氮肥、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养分有效性。

关键词: 耕作 土壤团聚体 有机碳 全氮 C/N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海南桑树种质资源SSR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分子植物育种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海南桑树种质资源间的亲缘关系,本研究利用SSR标记在分子水平上对30份海南桑树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试验从30对SSR引物中筛选出10对有效引物,共扩增出170条谱带,其中148条为多态性条带,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87.18%,个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变化范围为0.442~0.89,平均GS值为0.604 5,推论得知桑树引进资源与海南本地种质资源间有着较远的亲缘关系。通过POPGENE1.32软件计算海南桑树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在物种水平上,有效等位基因数Ne=1.515 0,Nei's基因多样性H=0.300 0,Shannon信息指数I=0.449 0。基于遗传相似系数采用UPGMA法构建了30份海南桑树种质资源的遗传关系系统树,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578时可将全部种质分为2个类群,且该聚类方式与地理位置密切相关。本研究基于SSR分子标记分析海南桑树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并进行亲缘关系的聚类,从DNA分子水平上揭示海南桑树的遗传关系,为海南桑树种质创新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海南桑树 SSR标记 遗传多样性 亲缘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乙烯利诱导菠萝成花过程中FT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果树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克隆菠萝AcFT基因并研究其表达模式,为深入研究该基因在乙烯利诱导菠萝成花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从菠萝基因组数据库中获得AcFT基因全长序列,设计全长引物,克隆两个AcFT基因,分别命名为AcFT1和AcFT2,对基因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qRT-PCR探究乙烯利处理后菠萝AcFT基因在不同组织、时间下的表达模式。【结果】AcFT1和AcFT2分别编码178和177个氨基酸,两者均含有PBP结构域,具有PEBP家族典型结构特征。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结果显示,AcFT1和AcFT2都具有组织表达特异性,在茎和叶中相对表达量较高;乙烯利处理后,AcFT1和AcFT2在茎和叶中的表达具有相反的趋势,其中AcFT2明显受到乙烯利上调,呈现先上升后下降趋势,AcFT1则显示为先下降后上升。乙烯利处理后1 d,茎尖组织AcFT2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相对表达量约为对照的178倍,而AcFT1则明显下调;乙烯利处理后31 d,AcFT2在茎尖中的表达水平达到最大值,约为对照的408倍,但AcFT1却处于极低水平。【结论】克隆得到2个AcFT基因,AcFT2基因在乙烯利处理后1 d及随后的花芽分化时期高度表达,表明AcFT2在响应外源乙烯利信号诱导菠萝成花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 菠萝 FT基因 基因克隆 表达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NLRP3蛋白的原核表达与多克隆抗体制备

中国兽医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获得猪源NLRP3重组蛋白以及针对猪NLRP3蛋白的多克隆抗体,本试验采用原核表达技术对猪源NLRP3蛋白的主要抗原区域进行了截短表达与鉴定,并以重组蛋白为免疫原免疫兔制备兔抗NLRP3蛋白多克隆抗体。结果显示,经RT-PCR方法扩增到大小为864 bp的NLRP3蛋白的主要抗原区域基因;将目的片段定向克隆至pET-32α原核表达载体,转化大肠埃希菌BL21,经IPTG诱导获得了大小为50 000的重组蛋白;重组蛋白经纯化后Western blot检测其可与抗His标签单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以纯化蛋白为免疫原制备的兔抗NLRP3蛋白多克隆抗体的抗体效价达1∶25 600,Western blot检测其可与NLRP3重组蛋白发生特异性反应。结果表明,获得了具有良好反应活性的NLRP3重组蛋白与多克隆抗体,为研究NLRP3蛋白的结构与功能、NLRP3蛋白与猪炎症性疾病的相互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NLRP3蛋白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