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海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解析
《中国食用菌 》 2024
摘要:通过实地调查与文献查阅,总结了海南省食用菌的产业发展历程和发展现状。发现近年来海南省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工厂化菌棒生产企业数量达12家,林下栽培品种超10种。海南省食用菌产业在种质资源、种质创新、栽培技术、有效成分评价利用和食用菌模式评价方面开展了一定的探索。但总体而言海南省食用菌产业也存在耐高温品种资源少、配套产业栽培技术缺乏、加工技术滞后、产业缺乏整体规划布局、发展缺计划引导等问题。建议海南省继续挖掘食用菌特色资源,建立海南省特色食(药)用菌菌种繁育体系,研发和构建林下食(药)用菌栽培技术和模式,建立食(药)用菌产品深加工体系,提升特色食(药)用菌品牌,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加强海南省特色食用菌研究和人才培养,以保障海南省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


比浊法测定土壤有效硫的优化及与ICP-OES法对比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意义重大,为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可靠,需对行业标准检测方法进行反复验证以优选出适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的方法.由于NY/T 1121.14-2006 比浊法测定土壤有效硫标准曲线线性较差,亟须优化其提取、测定条件以提高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鉴于此,主要探究了沉淀剂的状态、品牌及线性拟合方式对比浊法测定土壤有效硫标准曲线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硫标准曲线改用现用现配的 40 g/L氯化钡溶液定容可显著提高标准曲线的线性,使其相关系数r>0.999,满足分析测试的要求.同时本实验室对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ICP-OES)测定土壤有效硫进行方法验证、对比,比浊法、ICP-OES法的检出限分别为 1.20、0.80 mg/kg,均满足分析测试的要求.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验证结果表明,二者均可用于土壤有效硫的测定并且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其中,比浊法适用于测定低含量(<48 mg/kg)样品,ICP-OES法适用于含量范围在 0~150 mg/kg的样品.结合本实验室在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内业检测试点工作中的经验,建议将ICP-OES法作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有效硫测定的首选方法,以期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内业检测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 有效硫 比浊法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仪


假蒟提取物对海南黑山羊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和干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究底物中添加不同水平假蒟提取物(PSE)对海南黑山羊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及干物质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择7只体况良好、体重相近的健康海南黑山羊作为瘤胃液供体,以精粗比为50:50的混合日粮作为发酵底物。试验设计6个PSE添加浓度,分别为0、300、600、1 200、1 800、2 400 mg/kg(干物质基础),即对照组、300 PSE组、600 PSE组、1 200 PSE组、1 800 PSE组、2 400 PSE组,每组7个重复,各组分别于12、24、36 h停止发酵,记录发酵产气量、pH、干物质消化率、氨态氮(NH3-N)浓度和挥发性脂肪酸(VFA)组成。结果表明:随着PSE添加水平的增加,体外发酵产气量呈上升趋势,当添加量达到600 mg/kg及以上时,各试验组产气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600、1 200 mg/kg PSE可以提高体外发酵36 h的pH(P<0.05);添加PSE对体外发酵的NH3-N浓度无显著影响;添加2400、600mg/kgPSE可以分别提高12、24 h的干物质消化率(P<0.05);PSE可以调控瘤胃发酵模式,发酵12、24 h时300 PSE组、600 PSE组、1 200 PSE组和发酵36 h时600 PSE组发酵液中乙酸占比和乙酸/丙酸值低于各对照组(P<0.05),丙酸占比升高(P<0.05),发酵类型由乙酸发酵转向丙酸发酵,能量利用效率提高。本次体外试验结果表明,适量PSE可以通过调控瘤胃发酵参数,提高干物质消化率和能量利用效率,且以600 mg/kg为PSE适宜添加量。
关键词: 假蒟提取物 体外发酵 干物质消化率 挥发性脂肪酸 海南黑山羊


饲粮中添加鲜木豆叶粉对育肥猪生长发育的影响
《饲料研究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试验旨在探究鲜木豆叶粉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养殖经济效益、屠宰性能、肉品质及肠道微生物的影响.选取24头同批次健康、体重相近的海南黑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猪.对照组(A组)育肥猪饲喂基础饲粮,试验B组、C组和D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10%、15%和20%鲜木豆叶粉.预试期7 d,正式试验期270 d.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育肥猪的平均日采食量均显著下降(P<0.05),试验D组育肥猪的平均日增重和末重显著下降(P<0.05).试验C组养殖利润分别比对照组、试验B组和试验D组增加6.36%、5.68%和9.99%.与对照组相比,各试验组育肥猪的背膘厚度均显著降低(P<0.05),肉色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试验B组和C组猪肉的pH24 h值显著升高(P<0.05);各试验组背最长肌的总氨基酸、总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C组和D组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试验D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B组拟杆菌门相对丰度增大(P<0.05),试验B组和C组变形菌门相对丰度降低(P<0.05);各试验组大肠杆菌志贺氏属相对丰度降低(P<0.05).研究表明,饲粮中添加鲜木豆叶粉可改善育肥猪屠宰性能、肉品质和风味,优化肠道微生物结构,减少脂肪沉积和有害菌相对丰度,以添加15%鲜木豆叶粉效果最优.
关键词: 鲜木豆叶粉 育肥猪 生长性能 屠宰性能 肉品质 肠道微生物


特基拉芽孢杆菌Bt-RS对盐胁迫环境下香蕉幼苗生长的影响
《热带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土壤盐渍化是世界性生态环境问题,是阻碍作物生长并致使农业生产损失的潜在非生物胁迫因子之一。利用植物根际促生菌促进植物生长,提高植物耐盐性,缓解植物所受的非生物胁迫被视为1种新兴有效可行方法。本研究以实验室前期于南海岛礁根际土壤中分离到的1株特基拉芽孢杆菌(Bacillus tequilensis)Bt-RS为研究对象,利用功能培养基对其耐盐特性和耐盐促生性状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进一步通过土壤盆栽实验评价该菌株在盐胁迫环境下对香蕉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Bt-RS菌株能够在NaCl含量为0~10%的条件下生长,能耐受多种类型盐分,具有产1-氨基环丙烷-1-羧酸(1-aminocyclopropane-1-carboxylate, ACC)脱氨酶能力;在1%~5%的NaCl浓度下能够分泌植物生长素吲哚-3-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最大产量值为6.4mg/L。盆栽实验结果显示:在正常条件下,接种菌株Bt-RS的香蕉幼苗相比未接种菌株其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分鲜重、地下部分鲜重、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分别提高40.30%、93.00%、102.38%、81.08%、65.82%、50.50%;在200mmol/L盐胁迫环境下,接种菌株Bt-RS的香蕉幼苗与对照组相比在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分鲜重、地下部分鲜重、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方面分别提高20.55%、65.01%、98.14%、144.93%、87.85%、54.01%;在正常条件与盐胁迫下接种菌株均能显著提高香蕉幼苗的株高、叶面积以及生物量(P<0.05),盐胁迫环境下的实验组与正常条件下的对照组相比在株高和叶面积上均无显著差异,因此通过施用菌株Bt-RS能够有效缓解NaCl对香蕉幼苗的胁迫,促进香蕉幼苗的生长。综上结果表明,特基拉芽孢杆菌Bt-RS具有较强的耐盐性以及产IAA和ACC能力,能够促进香蕉幼苗生长并在盐胁迫环境下显著提高植物耐盐性,可为开发与利用盐渍土提供菌株资源。
关键词: 土壤盐渍化 植物根际促生菌 盐胁迫 香蕉幼苗 耐盐促生 特基拉芽孢杆菌


海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探索与实践
《中国农民合作社 》 2024
摘要:海南省自贸港有广大的农村腹地和高比重的农业产业,在农业开放市场条件下,农业生产要素和科技创新资源流动更加畅通,海南省农业社会化服务供给日益完善,农户生产性服务外包需求日益旺盛.在中央财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支持下,2017-2023年,海南省安排中央财政资金1.29亿元,完成项目面积129.2万亩.全省多元化、多层次、多类型农业社会化服务格局初步形成,涌现一批典型服务模式,为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提供了有效支撑.
关键词: 农业社会化服务 小农户 开放市场 中央财政 农业生产社会化 科技创新资源 农业产业 农业生产要素


六斑月瓢虫幼虫和草地贪夜蛾幼虫之间的双向捕食功能评价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草地贪夜蛾自2019年4月首次在海口市发现,逐渐在各市县扩散,成为海南省多种作物上的重要害虫。六斑月瓢虫是海南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重要的捕食性天敌。为评价六斑月瓢虫对草地贪夜蛾的控制能力,室内测定了六斑月瓢虫3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和2龄幼虫,以及草地贪夜蛾3、4龄幼虫对六斑月瓢虫卵和1龄幼虫的双向捕食作用。结果显示,草地贪夜蛾与六斑月瓢虫的双向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II功能反应模型。六斑月瓢虫3龄幼虫对草地贪夜蛾卵和2龄幼虫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82.40粒、54.63头。草地贪夜蛾幼虫也可捕食六斑月瓢虫幼虫,其捕食量随草地贪夜蛾龄期增加而增大。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对六斑月瓢虫卵和1龄幼虫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33.68粒、9.89头,草地贪夜蛾4龄幼虫对六斑月瓢虫卵和1龄幼虫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66.04粒、219.08头。而且,不论是六斑月瓢虫捕食草地贪夜蛾,还是草地贪夜蛾捕食六斑月瓢虫,捕食者的搜寻效应均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结果表明,用六斑月瓢虫来防治草地贪夜蛾时,应在草地贪夜蛾出现暴食期前进行,这时防治会有较好的控害效果。
关键词: 六斑月瓢虫 草地贪夜蛾 双向捕食 捕食功能反应 搜寻效应


基于叶片解剖结构的矮秆蕉抗旱性评价
《中国南方果树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为评价矮秆蕉种质资源抗旱性,对18份矮秆蕉种质资源叶片做横切面石蜡切片,测定叶片厚度、上角质层厚度等10个叶片解剖结构特征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和相关性系数排序,筛选抗旱性评价的典型指标,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供试种质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矮秆蕉种质叶片的解剖结构特征指标存在显著差异,筛选出栅海比、叶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作为抗旱性评价的典型指标。18份矮秆蕉种质抗旱性从高到低依次为13号>16号>17号>10号>9号>2号>4号>3号>14号>11号>18号>8号>12号>15号>5号>7号>6号>1号,以13号矮秆蕉种质的抗旱性最强。


重唇石斛地上部分化学成分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重唇石斛(Dendrobium hercoglossum)的化学成分,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从其地上部分分离了14 个化合物,经波谱分析,其结构分别鉴定为:3,4,5-三甲氧基苯酚(1)、3-hydroxy-1-(4-hydroxy-3,5-dimethoxyphenyl)-propan-1-one(2)、methyl 3-(p-hydroxyphenyl)propionate(3)、justiciresinol(4)、榕醛(5)、异落叶松脂素(6)、threo-2,3-bis-(4-hydroxy-3-methoxyphenyl)-3-methoxypropanol(7)、(+)-松脂素(8)、aloifol I(9)、dendrocandin T(10)、3-甲氧基-4-羟基苯丙酮(11)、1,3,5-三甲氧基苯酚(12)、香草醇(13)和丁香脂素(14),其中化合物 1~12,14 均为首次从重唇石斛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10 和14 为首次从石斛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8 和10 具有显著的酪氨酸酶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10.40±0.36)、(12.16±0.18)和(9.46±0.78)μmol/L.


红棕象甲幼虫的基本营养成分与抗氧化活性分析
《热带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通过测定红棕象甲幼虫的氨基酸、脂肪酸、微量元素等基本营养成分的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并与其他常见食物进行对比,综合评价红棕象甲幼虫的营养功能活性。结果表明:红棕象甲幼虫中含有42.73%的蛋白质,49.90%的脂肪和1.55%的灰分;蛋白质中含有以酪氨酸(15.86%)为主的17种氨基酸;脂肪酸组成中以不饱和脂肪酸(58.03%)为主,其中油酸和亚油酸含量分别为50.52%和1.21%,n-6∶n-3比例为3.23;矿质元素中以钾、镁和钙的含量相对较高,同时还含有少量的锰、铁、铜和锌。红棕象甲幼虫水提物对DPPH和羟自由基清除能力相对较好,醇提物具有相对较好的亚铁离子螯合能力。研究结果为红棕象甲幼虫的资源化开发利用提供了数据和理论支撑。
关键词: 红棕象甲 营养成分 挥发性物质 脂肪酸 微量元素 抗氧化活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