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β-乳球蛋白-多酚纳米颗粒稳定的百香果籽油Pickering乳液及其性质
《食品科学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以β-乳球蛋白负载3种多酚(阿魏酸、槲皮素、香草酸)制备的β-乳球蛋白三配体复合物纳米颗粒(β-lactoglobulin triple ligand complex nanoparticles,β-LGCNPs)作为乳化剂,采用超声波破碎法制备百香果籽油Pickering乳液,考察Pickering乳液在不同粒子质量分数和油相比例条件下的粒径、稳定性、微观结构、抗氧化性、消化性、流变特性及脂质氧化产物.结果表明,百香果籽油Pickering乳液是由β-LGCNPs吸附在油水界面稳定的水包油型(O/W)乳液,其粒径与颗粒含量呈正比,与油相比例呈反比,当颗粒质量分数为1.5%、油相比例为30%(体积分数)时,乳液平均粒径达到(5.78±0.10)μm.在不同离子强度和pH值条件下乳液稳定性好,展现出比百香果籽油更强的抗氧化性,且自由基的清除作用与颗粒含量呈剂量依赖关系.肠道消化2 h后,乳液中游离脂肪酸释放率达到(65.17±1.52)%,较百香果籽油提高了26.65%.流变学分析展现剪切变稀现象,表明该乳液属于非牛顿流体,随着剪切频率的提高,弹性模量和黏性模量都增大.在15 d储藏期内,Pickering乳液中脂质氧化产物(氢过氧化物和丙二醛)的生成量和脂质氧化速率降低.综上所述,由β-LGCNPs稳定的Pickering乳液改善了百香果籽油的稳定性、抗氧化活性、消化性及脂质氧化,有利于拓宽百香果籽油在食品领域的应用.
关键词: Pickering乳液 β-乳球蛋白 多酚 百香果籽油 抗氧化活性 消化性


荔枝GRF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热带生物学报 》 2024
摘要:为揭示荔枝(Litchi chinensis)GFR基因的功能,对荔枝生长调控因子(LcGRF)基因家族进行了全基因组鉴定和分析,并研究其在荔枝中的表达模式。基于荔枝基因组数据库,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LcGRFs家族成员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分析基本理化性质、染色体定位、基因结构、进化关系、蛋白保守基序、顺式作用元件和时空表达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共获得12个GRF基因,不均匀地分布在10条染色体上,内含子2~5个。蛋白保守基序分析发现,荔枝GRF蛋白均含有保守的motif1(WRC)和motif2(QLQ),进化分析LcGRF划分为5个亚家族,LcGRFs启动子上存在大量的光、植物激素、非生物胁迫响应以及生长发育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不同转录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各个组织中呈现出多样化的表达特征,表明不同成员可能在荔枝不同生长发育过程中发挥调控作用,参与调节荔枝的生长发育。研究显示,荔枝GRF家族成员有12个,划分为5个亚家族。


秋石斛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及再生体系的建立
《热带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秋石斛(Phalaenopsis-hybrid Dendrobium)花姿优美、花色丰富,是热区重要观赏植物,具有极高的产业价值。本研究以秋石斛杂交种迷你(Den. Yaya Victoria)、水蜜桃(Den. Swirl)、三亚阳光(Den. Sonia Hiasakul)原球茎和无菌苗幼嫩茎段为外植体,探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组合对不同品种秋石斛胚性愈伤诱导、不定芽分化及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胚性愈伤组织诱导阶段,原球茎和生长2个月的幼苗茎段作为外植体诱导效果最佳,暗培养30 d即可获得胚性愈伤。3个品种的愈伤组织诱导最佳培养基是以MSD(MS+30 g/L葡萄糖+1 g/L花宝1号+8 g/L琼脂)为基本培养基,添加0.5 mg/L KT和0.2~0.5 mg/L 2,4-D。迷你、水蜜桃、三亚阳光的胚性愈伤诱导率最高分别为31.11%、22.78%和50%,其中迷你品种仅需15d即可获得胚性愈伤。最佳胚性愈伤增殖培养基为MSD+0.5mg/LIBA+0.5 mg/L KT,胚性愈伤状态保持良好且不发生分化,增殖倍数0.9。最佳分化培养基为1/2 MS+0.5 mg/L IBA+0.15 mg/L KT,在光照条件下,接种后的胚性愈伤组织能够快速诱导形成芽点,30 d内分化形成2~3片叶的幼苗,相同培养基中保持60 d能够自行生根获得完整再生苗。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MS+30 g/L蔗糖+0.5 mg/L NAA+8 g/L琼脂,生根率为100%,平均生根数5条,根长约1.3 cm。本研究所使用的胚性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和分化培养基具有一定的广谱性,可为后续秋石斛胚再生途径及分子育种研究奠定基础。


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
《农业开发与装备 》 2024
摘要:技术转移、转化是研究成果从实验室到产业应用的关键环节.在国家技术转移体系框架下,基于国内外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体系现状,探索构建了需求体系、供给体系、平台体系、环境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四轮四驱"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体系,并以海南自由贸易港为例,提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人才链"四链融合"技术转移人才培养模式对策,以期加速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我国经济发展助力.


闭鞘姜7个部位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及其乙醚提取物的GC-MS分析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乙醚和乙醇对闭鞘姜7个部位进行提取后,用pNPG(4-硝基苯基-β-D-吡喃葡萄糖苷)法测试α-葡萄糖苷酶体外抑制活性,并通过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分析测定其乙醚相中的化学成分。共检出化学成分125个,通过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化学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显示,闭鞘姜7个部位化学成分差异较大。活性测试结果表明:花瓣、花萼和须根的乙醚提取物的酶抑制率均超过70%,茎的乙醚提取物和根茎的乙醇提取物的酶抑制率在50%左右。因此,闭鞘姜不同部位挥发性成分差异较大,花瓣、花萼和须根的乙醚提取物具有相对较强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可为闭鞘姜全株的资源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中草药 闭鞘姜 α-葡萄糖苷酶 气相色谱-质谱(GC-MS)


咖啡豆品质评价体系构建及国产咖啡豆品质评价
《食品科学 》 2024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我国咖啡豆用于现磨咖啡和速溶咖啡两种用途时的品质评价方法,筛选评价指标,首先通过Delphi评价法和序关系分析法从基本品质指标中筛选主要品质指标,构建品质指标体系。随后测定采自云南和海南不同产区53个咖啡豆样品的主要品质指标成分差异,基于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筛选不同用途咖啡豆的特征性品质指标,基于样品的主成分综合得分进行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最终筛选出粒度、口感、香味、碳水化合物含量为速溶咖啡用咖啡豆特征性品质指标;粒度、口感、香味、咖啡因含量为现磨咖啡用咖啡豆的特征性品质指标,确定适用于速溶咖啡的主栽品种为卡蒂姆和铁皮卡,主产区为云南;适用于现磨咖啡的咖啡豆主栽品种为卡蒂姆,主产区为云南。
关键词: 咖啡豆 品质评价 主成分分析 特征性指标 指标筛选


2024上半年中国化肥市场形势回顾和后期展望
《农业展望 》 2024
摘要:化肥作为作物的“粮食”,其市场供应对稳定农业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关键作用。科学研判化肥市场形势,对于推动化肥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24年上半年国际化肥市场价格波动运行;国内化肥市场供应总体充足,春耕用肥有保障;国内化肥价格波动走低但仍处于高位;化肥累计进口量同比增加,出口量同比减少。后期夏季用肥基本结束,秋冬用肥需求增加;企业检修陆续复工复产,市场供应基本面供大于求,秋冬用肥供应总体有保障;预计后期化肥价格总体平稳,部分肥种价格或小幅上涨。后期需关注的问题是化肥原料价格仍较高、环保政策变化与产能调整的压力和国际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基于此,应从建立健全煤炭等价格稳定机制、推动环保政策落实见效、鼓励产能优化调整和加强国内外市场动态监测等方面促进化肥产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PCR和荧光定量PCR检测转基因番木瓜中外源基因拷贝数方法的建立及其应用
《热带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传统的检测转基因植物中外源基因拷贝数的方法是 Southern杂交,该方法成本高、周期长,难以满足高通量检测外源基因拷贝数的育种需求,因此,本研究旨在建立快速且高通量检测转基因番木瓜中外源基因拷贝数的方法.本研究从番木瓜基因组中筛选出 2 个单拷贝基因Cpa03g018830 和Cpa03g018770,以已知外源基因为单拷贝整合的转基因番木瓜为参照,利用数字PCR鉴定其拷贝数,进一步以其为内参基因,以番木瓜转基因育种常用的筛选标记基因NPTⅡ为外源目的基因,建立利用数字PCR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转基因番木瓜中外源基因拷贝数的方法.结果表明:Cpa03g018830 和Cpa03g018770 均为单拷贝基因;建立的数字PCR方法对转基因番木瓜中的外源基因拷贝数的检测准确可靠,而荧光定量PCR对转基因番木瓜中外源基因单低拷贝整合的检测准确度较高,对外源基因多拷贝整合的检测准确度则较低,因此,荧光定量PCR适合用来在大量转基因植株中初筛出单低拷贝整合的植株.本研究鉴定的单拷贝基因Cpa03g018830 和Cpa03g018770 可作为转基因番木瓜中外源基因拷贝数检测的内参基因,且建立的利用数字PCR和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转基因番木瓜中外源基因拷贝数的方法,操作简单,速度快,适合批量检测,可为番木瓜转基因抗病育种中单低拷贝株系的选育提供新的方法.
关键词: 转基因番木瓜 拷贝数 内参基因 数字PCR 荧光定量PCR


42%寡糖·硫磺悬浮剂对西瓜白粉病的田间防效
《热带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为进一步明确42%寡糖·硫磺悬浮剂对西瓜白粉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42%寡糖·硫磺悬浮剂对西瓜白粉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第一次施药后10d防效达50.84%~65.94%,第二次药后7d防效达62.03%~75.91%,第二次药后14 d防效达67.81%~80.77%。其中,高浓度(945.0 g/hm~2)和中浓度(630.0 g/hm~2)处理的防效优于对照药剂5%氨基寡糖素水剂(52.5g/hm~2),低浓度处理(378.0g/hm~2)的防效则与对照药剂5%氨基寡糖素水剂相当;高浓度处理的防效显著高于对照药剂50%硫磺悬浮剂(1 525.0 g/hm~2),中浓度处理的防效和对照药剂50%硫磺悬浮剂相当。根据试验结果可知,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作物安全,42%氨基·硫磺悬浮剂可以在西瓜上推广使用。推荐有效成分用药量为630~945 g/hm~2,每公顷用药液750 L,隔10 d喷一次,连续喷2次。


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热带特色休闲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热带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休闲农业作为一种“以农为本,创造新价值”的新型产业结构和新型消费业态,积极推动了海南自贸港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发展。海南省率先重视休闲农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了规范的经营模式,自贸港建设背景下海南热带特色休闲农业发展步入多种新业态,但其高质量发展还存在一定的问题。文章对海南热带特色休闲农业发展背景和现状加以分析,运用SWOT方法分析海南热带特色休闲农业发展的优劣势,发现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深度开发海南热带特色农业资源潜力、调整农业结构、改善农业环境、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海南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海南自由贸易港 休闲农业 SWOT分析 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