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717条记录
不同引物组合对新疆扁桃品种S-基因特异扩增效果比较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供试品种的S-RNase基因不同引物组合扩增效果。【方法】利用已报道的3对蔷薇科通用引物组合,对新疆23个扁桃品种进行自交不亲和S-RNase基因的PCR扩增,比较扩增系数和扩增成功率,评价3对引物组合的扩增效果。【结果】不同的引物组合对供试扁桃品种的扩增系数和扩增成功率差异较大,其中引物组合AS1Ⅱ+Amy C5R扩增系数和扩增成功率均为最高(84.78%和65.21%),效果最好,其次为Pa Cons Ⅱ-F+Pa Cons Ⅱ-R引物组合(65.22%和34.78%)和Pru C2+Pru C4R引物组合(63.04%和30.43%)。【结论】3对蔷薇科S-RNase基因扩增通用引物均可用于扁桃S-RNase的扩增,扩增效果AS1Ⅱ+Amy C5R最佳,Pa Cons Ⅱ-F+Pa Cons Ⅱ-R次之,Pru C2+Pru C4R最不理想。单一使用某一对引物均不能扩增出供试材料的所有S-RNase基因条带,需多对引物组合使用,必要时需设计扁桃S-RNase扩增专用引物。

关键词: 扁桃 S-RNase基因 引物组合 扩增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疆间作模式下扁桃树形差异对间作区域光环境及冬小麦相关产量指标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南疆地区间作种植模式下,研究成龄扁桃4种不同树形树体结构、枝叶分布差异;树形对间作区光合有效辐射(灌浆期)分布、日变化规律及小麦产量构成指标差异,为南疆扁桃-冬小麦间作模式选择适宜高光效树形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以11年生扁桃(晚丰)-冬小麦(新冬20号)间作模式为研究对象,设主干分层形、高干开心形、开心形和小冠半圆形四个树形结构处理,对其树冠结构指标、枝条及产量分布范围进行调查;对间作区域光合有效辐射分布及日变化规律、小麦产量构成指标进行分区测定。【结果】不同树形处理树冠体积、枝量、单位体积枝量、不同区域枝条分布比例、单株负载量之间均存在一定差异;树形对不同间作区域PAR强度和日变化规律存在影响较大,影响程度由高至低依次为开心形、主干分层形、高干开心形和小冠半圆形;树形对不同间作区域小麦产量构成指标存在较大影响,部分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不同区域小麦千粒重、单穗粒重与PAR日均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树冠对光能的拦截受树冠体积、枝条量、枝条分布的共同影响,树冠截光造成的遮阴胁迫是盛果期扁桃-小麦间作系统中小麦籽粒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小冠半圆形和高干开心形树形间作区光环境优于其它2个树形处理,对间作小麦产量影响小。

关键词: 间作 扁桃 冬小麦 树形 光环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效降解棉酚菌株的筛选及脱毒条件的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选育降解棉酚菌株,组建复合菌系,优化固体发酵条件。【方法】从实验室已有菌株、动物新鲜粪便和土壤中筛选降解棉酚菌株,确定共生菌株混合配比,采用响应面法评价水分、接种量、发酵天数及其交互作用对棉酚降解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选育出10株符合《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2013)》中规定的降解棉酚菌株,确定共生菌株最优配比为QC-3∶QC-5∶QC-9∶QC-10按1∶2∶1∶1,最优的固体发酵培养条件为水分68.8%、接种量12.8%、发酵天数42.5 d,在此条件下脱毒率可达到91.4%。【结论】确定了混合菌发酵棉秸秆脱毒的最佳条件,为混合菌棉秸秆固体发酵降低游离棉酚含量的研究提供了相应的工艺参数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 棉秆 棉酚 脱毒 固体发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5份新疆杏品质指标相关性分析及类型评价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加快新疆杏资源的分类优选。【方法】对35份新疆杏的11项果实品质指标的变异情况、性状间相关性进行分析,对不同品质类型的杏资源进行聚类和类型评价。【结果】杏果实的11个品质性状除了可食率均存在15%以上的变异系数,其中糖酸比最大,总酸次之;单果质量与果实大小、杏核大小、核仁大小、果肉厚、核壳厚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可食率呈显著正相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总糖含量、糖酸比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总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通过系统聚类将35个杏品种依据11个品质指标聚为五类。【结论】明确了35份新疆杏的品质类型和初步的加工用途,为新疆杏品种育种目标的制定和加工品种优选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杏资源 果实品质 相关性分析 系统聚类 加工用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伊犁河谷地区越冬后稻水象甲种群田间扩散规律的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稻水象甲越冬代在返栽田和移栽田的种群扩散能力,为稻水象甲的有效监测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定点、目测调查,摸清越冬代稻水象甲在早移栽稻区和晚移栽稻区的发生、分布和危害。【结果】同一移栽期的返栽田越冬后成虫取食斑与移栽田无显著差异性(P>0.05);早、晚移栽稻区,越冬成虫扩散种群密度从田埂向田中逐步递减。早移栽田和晚移栽田越冬代稻水象甲虫口密度与距离之间的最优拟合关系分别符合曲线方程Y=-0.004 7X~2-0.805 8X+41.679,R~2=0.973 8和Y=-6E-05X~2-0.364 4X+46.115,R~2=0.966,其中X表示距离,Y表示虫口数量。5月下旬晚移栽稻区,越冬后稻水象甲成虫种群密度移栽后在较短时间达到高峰,随后逐步下降直至消亡。【结论】在伊犁河谷稻水象甲发生区,早移栽田虫源主要来自于田埂,稻水象甲种群密度呈现从田埂向田中逐步递减趋势,从5月上旬开始扩散至5月下旬迁飞高峰;晚移栽田虫源主要来自早移栽田,其成虫种群密度移栽后随即出现高峰,随后逐步下降,6月上旬消亡。越冬后稻水象甲成虫种群约90%分布于距离田埂(越冬后水稻移栽前主要活动场所)40 m以内的距离,表明其种群扩散距离有限,扩散能力较弱。

关键词: 伊犁河谷 稻水象甲 水稻移栽期 扩散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产核桃仁挥发性芳香物质成分萃取条件的优化及GC-MS分析

中药材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优选核桃仁挥发性芳香物质成分的固相微萃取条件,并利用GC-MS法对比分析新疆产新鲜核桃仁与酸败核桃仁样品的芳香物质成分。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固相微萃取条件,利用GC-MS分析对比新鲜核桃仁与酸败核桃仁的成分。结果:优选得到的固相微萃取条件为:采用75μm CAR/PDMS萃取头,取样量为2.0 g,萃取温度为60℃,萃取时间为30 min。分别从新鲜核桃仁和酸败核桃仁中分离鉴定了28种和33种挥发性成分。结论:该实验优选的萃取方法简单、可行,可用于核桃仁中挥发性芳香物质的萃取。

关键词: 核桃仁 固相微萃取 GC-MS 酸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菌酶共降解棉秸秆的工艺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菌酶共降解棉秸秆工艺,为菌酶混合棉秸秆固体发酵的研究提供相应的工艺参数和理论依据。【方法】根据羧甲基纤维素酶活和滤纸酶活确定最佳混菌组,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不同混菌组、酶制剂、含水量对NDF含量、ADF含量、纤维素含量、纤维素降解率的影响,并且通过感官评价、p H值及干物质含量确定发酵棉秆品质。【结果】发酵最优条件为A1B2C2,即混菌组为Lp+∶TH14∶295∶BS-2=1∶1∶1∶1,酶活为15 000 U/g,加水量为50%。最优发酵条件下,NDF含量降低4.61%,ADF含量降低8.01%,纤维素含量降低10.74%,纤维素降解率达25.62%,p H值为4.21,干物质含量为54.2%,棉秆品质为优等。【结论】菌酶混合发酵棉秸秆提高棉秆品质的最佳条件。

关键词: 棉秆 混菌 固体发酵 棉秆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羽毛针禾(Stipagrostis pennata)根鞘中可培养细菌多样性

中国沙漠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羽毛针禾(Stipagrostis pennata)是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流动沙丘的先锋植物。野生羽毛针禾能够形成特殊的根鞘结构。作为浅根系植物对高温、缺水恶劣环境的特殊应答结构,根鞘对羽毛针禾忍耐干旱胁迫尤为重要。土壤微生物是影响根鞘形成和稳固程度的重要因素,基于前期对羽毛针禾根鞘微生物数量分布特征的分析结果,结合选择性培养基分离纯化、16SrDNA序列测序、Biolog-Eco技术更进一步地分析了可培养细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1)基于Ribosomal Database Project(RDP)classifier分析,分离、纯化的17株菌可初步归为3门5纲5目8科8属,未见新属。其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占绝对优势(23.53%)。(2)EzTaxon-e数据库中对各菌株序列进行进一步的blast同源性分析表明,17株菌可进一步归为13个OTUs,未见疑似新种(同源性均>97%),其中芽孢杆菌属OTU比例仍然最高(23.08%)。(3)根鞘中的土壤细菌群落代谢活性、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及McIntosh指数)、可培养细菌对糖类、氨基酸类等各类碳源的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外围土壤。独特的微生物类群是影响根鞘形成的重要外部因素,其与根系分泌物的互动关系值得深入研究。

关键词: RDP在线归类 EzTaxon-e数据库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 Biolog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塔河油田海西早期岩溶古水系识别方法及其特征

地质科技情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塔河油田海西早期形成了复杂的碳酸盐岩岩溶缝洞系统,其发育规模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岩溶水作为岩溶发育的关键因素,在不同地质背景下表现出的水文学特征及水动力作用与岩溶缝洞系统的发育密切相关。为了深入认识和阐述岩溶储层发育机制,基于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地震属性技术结合现代岩溶理论成果恢复了塔河油田埋深5 000m以下的古水文网络,精细描述了水系发育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地表水系统具有较大汇水量,水系以强烈的垂向侵蚀作用为主,发育了完整的地表-地下双重水系型水文网络系统;西部地区地表水以水平溶蚀作用为主,地貌较为平缓,尚未产生大型地下水系网络系统,属于地表水系型水文网络系统。东、西部地区地表、地下水文系统动力学机制的不同,为这2个地区岩溶储层发育的差异性提供了合理解释。

关键词: 地震属性 古水系 岩溶储层 塔河油田 岩溶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润灌毛管不同布设方式对新定植红枣生长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明微润灌毛管6种布设方式对新定植红枣生长的影响规律,为低压微润灌工程设计、技术应用和生产管理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取不同的毛管布设方式,针对新定植红枣进行微润灌应用研究,观测微润灌溉条件下的土壤含水量分布状况及新定植红枣的各项生理指标。【结果】处理四(管距30 cm埋深30 cm)红枣幼苗成活率及根系生长幅度较优于其他处理,成活率达49.6%、根幅范围达50 cm。株高累计生长量达4.04 cm。综合评价其指标,最优的微润灌毛管布置方式为处理四。【结论】微润灌作为一种新的灌水技术,有其一定的技术优势,但在大田作物上推广应用,还需做大量的试验来进行验证。

关键词: 微润管 微润 枣树 布设方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