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717条记录
新疆红枣黑斑病病原菌鉴定及拮抗细菌筛选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新疆红枣黑斑病病原菌进行分离、鉴定,确定新疆红枣黑斑病病原菌种类种属,并进行拮抗细菌筛选,为新疆红枣黑斑病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从新疆阿克苏和喀什分别采集染有黑斑病的灰枣和骏枣样品,采用可培养方法,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测定其生长最适培养基、温度、p H值;并从未发病枣园及发病枣园但未染病红枣树下采集土壤样品,采用平皿对峙法进行拮抗菌筛选。【结果】从灰枣和骏枣上分别分离获得1株病原菌,根据菌株形态及分子测序结果表明,2株菌均为链格孢属菌种(Alternaria alternata),并筛选获得2株优良的拮抗菌JK1(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和JK5(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tilis)。【结论】新疆红枣黑斑病病原菌为链格孢属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其生长最适培养基为PDA,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 H值为6~7,菌株JK1和JK5对病原菌生长具备明显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红枣黑斑病 病原菌 鉴定 拮抗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纤维中苯丙烷类结构单体的检测方法

棉花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苯丙烷类化合物存在于棉花纤维中,并且与纤维品质的形成有关。为正确评价棉花纤维中存在的苯丙烷类结构单体,首先采用巯基乙酸法提取出棉花纤维中的苯丙烷类化合物,然后用衍生化后的还原裂解(DFRC,Derivatization followed by reductive cleavage)法结合气相色谱(GC,Gas chromatograph)对棉花纤维中的苯丙烷类单体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检测到棉花纤维苯丙烷类单体主要由愈创木基结构单体(G ̄木质素)和紫丁香基结构单体(S ̄木质素)组成。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棉花纤维中苯丙烷类化合物的合成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棉花纤维 苯丙烷类结构单体 巯基乙酸法 衍生化后的还原裂解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灰漠土小麦-玉米-棉花轮作体系钾平衡与钾肥利用率

土壤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干旱区灰漠土农田典型作物长期定位方式下不同施肥处理对钾平衡及钾形态和利用率的影响。实验包括9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CK)、氮磷钾不均衡配施(N、NP、NK和PK)以及均衡施肥与秸秆或有机肥配施(NPK、NPKS、NPKM和1.5 NPKM)。结果表明,均衡施肥的产量显著高于不均衡施肥处理(NP除外)(p<0.05)。其中NP处理的产量与其他均衡施肥产量并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钾不是灰漠土农田亏缺养分。钾平衡法发现,均衡施肥中NPKS表现出钾的盈余,而其余均衡施肥处理表现出钾的亏缺,24年亏缺量达到268至2 966 kg hm-2。所有施肥处理中,NPKM和1.5NPKM拥有最高的钾表观利用率,分别达到81.2%和38.9%,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说明配施有机肥可以显著提高灰漠土钾肥利用率。长期定位试验后,不同处理的钾素形态变化显著,尤其有机肥添加处理的非交换性钾、非特殊吸附性钾、水溶性钾和交换性钾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进一步说明配施有机肥或秸秆维持灰漠土农田钾素肥力方面的重要性。总而言之,当前灰漠土农田常规施肥方式下的钾亏缺正在逐步加大,补充更多的钾肥以及配合使用有机肥或秸秆应当被重视。

关键词: 长期施肥 钾平衡 钾肥利用率 钾素形态 灰漠土农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增氧对水培棉花生长的影响研究

棉花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水培试验研究增氧对棉花生长的影响;试验设计3种增氧方式,分别为持续性增氧(Physical continuous oxygen,PCO)、间歇性增氧(Physical oxygen,PO),化学增氧(Chemical oxygen,CO),种棉花不增氧CK,不种棉花不增氧CK0;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增氧方式对营养液中溶解氧浓度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表现为PCO>PO>CO>CK;PCO处理对根体积、根系总吸收面积、根活性面积、根系生物量、株高、地上部生物量、氮和钾的吸收量的促进作用均达到显著水平,分别比CK增加了194.62%、261.89%、301.73%、57.15%、22.76%、38.03%、35.27%、84.78%;间歇性增氧PO处理对根系生物量、株高、地上部分生物量的促进作用显著,分别比CK高30.83%、15.65%、21.19%。通过以上结果表明,棉花对氧的需求敏感,不同增氧方式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棉花生长,其中持续性增氧效果尤为突出,特别是对棉花生物量的积累,说明增氧可以提升棉花生长潜力。

关键词: 增氧 棉花 根系指标 生物量 养分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陆地棉CAD基因家族的进化和表达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陆地棉CAD基因家族成员进行进化和表达分析,了解其在棉纤维发育中的作用。【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从棉花基因组中筛选出21个CAD基因,并对CAD的基因结构、染色体分布、基因倍增模式以及系统进化进行分析。利用深度表达数据分析CAD基因在棉纤维发育各时期的表达。对比观察拟南芥cad5突变体和野生型根毛表型。【结果】同源性高的CAD基因复制对之间有相似的基因结构;片段重复和串联重复是CAD基因扩增的主要方式。进化分析可知,CAD基因可分为七个亚组,且功能相近的基因聚类在相同亚组。利用深度测序表达数据分析可知,CAD基因在棉纤维各个发育时期均有表达。对比拟南芥cad5突变体和野生型根毛发现,突变体相比于野生型有更长的根毛。【结论】CAD基因参与了棉纤维的发育的过程,并对棉花纤维发育起到一定的调控作用。

关键词: 棉纤维 CAD基因家族 系统进化分析 表达分析 cad5突变体 根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白杏’自交不亲和SFB基因RNAi表达载体的构建

果树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应用RNA干扰(RNAi)技术在分子水平调控杏自交不亲和性状,为培育自交亲和杏品种奠定基础。【方法】基于南疆自交不亲和杏品种‘小白杏’(Prunus armeniaca‘Xiaobaixing’)花粉决定子SFB(S-haplotype-specific Fbox protein)基因3’端c DNA全长序列,选取SFB基因变异区上游距起始密码子61 bp处、大小为29 bp的片段作为干扰序列,棉花基因组DNA 242 bp的序列作为间隔片段,利用融合PCR(Fusion PCR)构建SFB基因发卡结构(intron-containing hairpin RNA,ihp RNA),再酶切连接到植物表达载体p CAMBIA-35S-MCS-NOS-NPTII上,构建SFB基因RNAi表达载体;用冻融转化法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农杆菌菌株(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LBA4404中。【结果】测序结果表明臂长29 bp、茎环242 bp的SFB基因ihp RNA结构融合成功,双酶切检验和PCR验证结果表明,该结构正确地插入p CAMBIA-35S-MCS-NOS-NPTII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说明SFB基因的RNAi表达载体p CAMBIA-RNAi-SFB构建成功;PCR验证和测序结果也表明重组质粒已经成功转入农杆菌LBA4404中。【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融合PCR结合酶切连接的方法构建SFB基因的RNAi表达载体是可行的,为RNAi技术在果树自交不亲和性状改良上的应用创造了条件。

关键词: 自交不亲和 SFB基因 RNAi表达载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梭梭NAC转录因子家族基因的克隆和转录激活分析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梭梭NAC转录组测序结果设计特异引物,成功克隆5个梭梭NAC转录因子。通过与其它物种NAC蛋白进行多重比对,表明克隆的5条序列具有NAC转录因子所共有的5个典型亚结构域。通过构建p GBKT7融合表达载体,将其转入AH109酵母菌中进行转录激活功能分析。结果显示含有Ha NAC10、Ha NAC17、Ha NAC18、Ha NAC21转录因子的重组酵母菌可以在SD-Trp-His-Ade缺陷培养基平板上生长,X-gal检测显蓝色。这表明Ha NAC10、Ha NAC17、Ha NAC18、Ha NAC21可以激活下游报告基因表达,说明其具有转录激活活性;Ha NAC16不具备转录激活活性。为进一步分析梭梭NAC转录因子功能和调控机制提供帮助。

关键词: 梭梭 NAC克隆 酵母 转录激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羊粪低温沼气发酵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处理羊粪低温沼气发酵液的细菌群落多样性,为羊粪低温沼气发酵菌剂制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不同处理羊粪沼液总DNA进行16S r DNA V3区PCR扩增,扩增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离、回收、测序,BLAST软件比对分析,构建发育树;同时利用Biolog-ECO法对沼液样本进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分析。【结果】PCR-DGGE方法结果显示,在低温条件下(15℃),在发酵各阶段均存在共有优势菌群,包括梭菌属(Clostridium sp.)、拟杆菌属(Bacteroidales bacterium)、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Proteiniphilum sp.等,其中菌剂III处理的4号为最优发酵试验组,主要为梭菌属(Clostridium sp.)表现有较高的丰度;Biolog-ECO法分析结果显示,在15℃培养条件下,产气高峰期处理2、3和4中,碳代谢活性相对较高,产气量也比对照组高。通过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分析发现,处理2的均匀性指数均高于其它处理组。处理3和4的微生物群落的丰富度、优势度指数相对较高。【结论】在低温条件下(15℃)的不同处理中,添加配伍III(配伍I+2 g ZHC固体菌剂)发酵效果最优。

关键词: 羊粪 沼气 细菌 低温 PCR-DGGE 16S rDNA 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疆春小麦品种(系)耐旱性和水敏感性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新疆主要春小麦品种(系)的耐旱性和水敏感性。为筛选出的耐旱、水敏感及水高效品种在不同生态区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了参考。【方法】设置田间有限灌溉和充分灌溉处理,测定小区的实收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计算干旱产量指数(DYI)、丰水产量指数(WYI)和产量-水分高效利用指数(YHWUEI)。干旱产量指数(DYI)分析耐旱性,丰水产量指数(WYI)分析水敏感性,产量-水分高效利用指数(YHWUEI)分析水高效特性。【结果】筛选出耐旱性强品种(系)5个(DYI>1.05):新春33号、新春44号、新春40号、新春38号、14-10,水敏感性强品种(系)7个(WYI>1.05):新春29号、29-3、14-10、新春33号、新春37号、新春26号、新春40号,水高效品种(系)3个(YHWUEI>1.05):新春33号、新春40号、14-10。【结论】2007年及以后育成的部分春小麦品种(系)较2006年以前育成的品种在产量、耐旱性、水敏感性方面得到提高,穗粒重和千粒重可作为耐旱性鉴定指标。

关键词: 春小麦 耐干旱 水敏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扁桃||冬小麦间作模式下树冠结构对间作区域光环境的影响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文研究了作物、果树间作模式下果树树冠结构对间作作物区域光环境的影响,为果粮间作模式下适宜果树高光效树形结构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以南疆地区扁桃(10 a)||冬小麦间作种植模式为研究对象,扁桃树形分为疏散分层形、开心形、高干形、小冠半圆形4个树形处理,以非间作的冬小麦大田为对照,于冬小麦灌浆期对间作区域不同波段辐射强度、光谱组成和光合有效辐射(PAR)日变化规律进行分区测定。结果表明:1)各树形对应间作区域光环境优劣程度从高至低依次为小冠半圆形、高干形、开心形、疏散分层形,几个树形处理间作区域总辐射强度平均值分别为对照的55.63%、46.54%、37.87%和28.76%,光合有效辐射强度依次为自然光对照的55.84%、44.57%、35.52%和26.40%;2)与自然光对照相比,间作区域各波段光照辐射强度均有不同程度降低,其中PAR、蓝紫光、黄绿光和红橙光区域消减幅度高于总辐射平均值,紫外、近红外和远红外区域消减幅度低于总辐射平均值。以疏散分层形西侧冠下区为例,该区域总辐射消减为自然光的11.37%,蓝紫光、黄绿光、红橙光和光合有效辐射分别消减至对照的7.98%、8.42%、8.62%和8.30%;紫外光、近红外和远红外分别消减至对照的12.30%、15.94%和23.00%;3)光质参数中"红橙光/远红外"比值对树冠结构特征变化敏感度高,变异系数为23.34%,可作为对间作区域光环境评价的主要指标;4)冠幅、干高、树高、有无主干等树冠结构指标对间作区域特别是东侧区域的PAR日变化趋势影响大。综合以上结果,南疆扁桃||冬小麦间作模式下,控冠、提干、落头等整形修剪措施能够改善间作区域的光照条件,以采用小冠半圆形树形间作区域光环境最优。

关键词: 扁桃||小麦间作 树冠结构 光谱 光合有效辐射 扁桃树 冬小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