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717条记录
新疆野苹果加工制汁适宜性评价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评价新疆野苹果21个不同株系类型果实的加工制汁适宜性。【方法】供试材料新疆野苹果21个株系类型,对新疆野苹果果实、果汁加工品质指标进行测定,对其变异情况和相关性进行探讨,分析野苹果加工制汁评价中的主要影响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分。【结果】按综合评分可分为适宜、较适宜和不适宜3种加工制汁类型,其中适宜加工制汁类型2个,为GD-12和GB-13;不适宜加工制汁的类型3个,为XY-55、XY-50和GB-7;其余16个株系为较适宜加工制汁类型。【结论】新疆野苹果21个株系类型中,除3个类型外,均较适宜作为加工制汁材料;适宜制汁类型,根据其果实和果汁品质因子含量的差异,可作为不同的加工类型。

关键词: 新疆野苹果 品质指标 加工制汁 适宜性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土壤处理的谷子田除草剂筛选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通过播前土壤喷雾田间药效试验,筛选对谷子田杂草具有较好防效的除草剂,明确其合理使用剂量,为科学、安全、高效应用除草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方法,定点取样调查各处理小区的杂草株数,测定各供试药剂对杂草的防除效果。【结果】药后60 d,10%单嘧磺隆可湿性粉剂135、180和210 g a.i./hm2处理、38%莠去津悬浮剂1 824 m L a.i./hm2处理和2 280 m L a.i./hm2处理对谷子田阔叶杂草的株防效均在76%以上,对阔叶杂草的鲜重防效均在80%以上;10%单嘧磺隆可湿性粉剂180 g a.i./hm2处理和210g a.i./hm2处理对谷子田一年生杂草的株防效均在74%以上,对一年生杂草的鲜重防效均在80%以上。【结论】从除草剂药效和作物安全性考虑,10%单嘧磺隆可湿性粉剂和38%莠去津悬浮剂可推荐用于新疆谷子田播前土壤喷雾使用。

关键词: 谷子 除草剂 土壤处理 药剂筛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干旱胁迫对南疆膜下滴灌棉田光合产物累积的影响

西北农业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适度干旱胁迫对新疆南部极端干旱区滴灌棉花生长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在常规滴灌(灌水量为4 650 m~3·hm~(-2))的基础上,设计4种减量滴灌模式(灌水量分别2 250、2 850、3 450和4 050m~3·hm~(-2)),分析不同滴灌量对棉花光合产物积累动态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滴灌量的减少,蕾铃数比常规灌水量减少;蕾铃脱落率先减少后增加;根冠比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在始花期滴灌量3 450m~3·hm~(-2)的根冠比大于常规滴灌处理;随灌溉量减少,干物质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灌溉量为2 250~4 050m~3·hm~(-2)时干物质显著增加,常规灌水量下干物质量则呈下降趋势。随着灌水量的减少,单铃质量、单株结铃数也随着减小,从而阻碍棉花经济产量的提高。

关键词: 干旱胁迫 膜下滴灌 棉花 光合产物 产量

新疆番茄晚疫病原菌交配型鉴定及其对甲霜灵敏感性测定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鉴定2011至2015年新疆阿克苏、疏勒、叶城等地的晚疫病原菌交配型并测定病原菌对甲霜灵敏感性,掌握P.infestans种群在新疆是否有有性生殖存在,为番茄晚疫病的防治药剂筛选和轮换,以及防治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番茄的病害部位(病果、病叶和病茎),在燕麦培养基上对其进行组织分离保存,采用对峙培养法鉴定保存菌株交配型,采用含药平板法测定保存菌株敏感性。【结果】阿克苏市、疏勒县、叶城县和墨玉县温室采集样品分离保存的37个菌株均为A1交配型,无A2交配型和自育型菌株。37个番茄晚疫病菌菌株中,敏感菌占总数的0%,中抗菌株占35.14%,抗性菌株占64.86%。抗性菌株的抗性水平都在1.8×103倍以上。【结论】在自然条件下阿克苏市、墨玉县、叶城县和疏勒县等地番茄晚疫病菌没有有性生殖发生,番茄晚疫病菌对甲霜灵具有较高抗性。

关键词: 番茄晚疫病 交配型 敏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4年定位试验的膜下滴灌棉花最高产量施肥量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比较4年田间定位氮肥效应试验与1年试验的结果,确定最高产量施肥量的较优方法。【方法】试验设6个施氮量处理,采用纯氮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田间小区试验。【结果】1年试验和4年定位试验,肥料效应函数计算棉花最高产量分别为2 816.5和2 670.2 kg/hm2,需要的最高产量施肥量分别为381.8和367.4 kg/hm2,处于100%推荐施肥量和125%推荐施肥量之间。施肥量没有达到推荐施肥量,或在最高产量施肥量上下的区间内时,连续施用等量肥料会维持产量在一个合理水平;但施肥量超过最高产量施肥量区间时,连续施用等量肥料会使产量逐渐降低。【结论】通过四年定位试验获得的棉花最高产量施肥量较一年田间试验结果更科学,更具统计学意义。在南疆库尔勒地区的最高产量施肥量是367.4 kg/hm2,在此施氮量上下浮动20 kg都能维持比较高的棉花产量。

关键词: 最佳施氮量 棉花 定位试验 膜下滴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辣椒杏’开花生物学特性研究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了解‘辣椒杏’开花生物学规律及特点,为‘辣椒杏’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观察‘辣椒杏’的开花物候期、花器官特征,测定花粉活力和柱头可授性,分析与其他品种的差异,分析其特异性。【结果】‘辣椒杏’初花期为4月初,花期持续8 d;花5瓣,花瓣卵圆形淡粉色,花粉黄色,雌蕊1枚,雄蕊31枚左右,子房上位花;雌蕊败育花比率为为23%,雌蕊退化花比率为7%;花粉萌发率为45.49%;柱头从花前2 d至花后5 d均有可授性,花后1 d可授性达到最强。【结论】‘辣椒杏’与对照杏品种花期一致;花器官存在一定比例的雌蕊败育和雌蕊退化,败育率较低;花粉活力属中等水平,花后1 d柱头可授性达到最强,是‘辣椒杏’最佳授粉时期。

关键词: ‘辣椒杏’ 开花物候期 花器官特征 授粉 柱头可授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库尔勒香梨果萼黑斑病病原鉴定及其ITS、GPD和EF-1α序列分析

园艺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法对库尔勒香梨果萼黑斑病病样进行病原菌分离,依据科赫氏法则进行病原菌田间致病性测定,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结合形态学鉴定确定病原菌及其分类学地位。田间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链格孢属菌株为致病菌株,利用真菌通用引物进行致病菌株保守基因(ITS、GPD和EF-1α)PCR扩增及测序,获得序列Gen Bank数据库登录号为KU145269、KU145271、KU145273。根据田间致病性、形态学观察以及保守基因遗传进化分析结果确定库尔勒香梨果萼黑斑病病原为链格孢属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

关键词: 黑斑病 鉴定 链格孢 保守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枣果霉烂病病原鉴定(二)——引起新疆枣果霉烂病的几种青霉菌的分离鉴定

新疆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枣果霉烂病是枣干果上的主要病害,青霉菌是引起枣果霉烂病的重要病原之一。明确新疆枣果霉烂病病原种类及优势致病种群,有效防控该病的发生与危害。【方法】通过组织分离、形态鉴定及分子鉴定,对引起枣果霉烂病的几种青霉菌进行准确鉴定,通过人工接种进行致病性比较。【结果】自枣果上分离到的大多数青霉属单孢菌株对枣果具有明显的致病性;50个致病的青霉属单孢菌株分属于5个种,分别为波兰青霉、短密青霉、变幻青霉、产黄青霉、朱黄青霉;其中波兰青霉分离频率最高,为青霉菌中的优势种;变幻青霉在5种青霉菌中致病力最强。【结论】引起新疆枣果霉烂病的青霉属真菌有5种,其中波兰青霉为优势种,变幻青霉为致病力最强的种。

关键词: 果实霉烂病 青霉 病原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LOS5玉米的大田抗旱性鉴定

中国农业科学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培育转基因抗旱玉米新品种是解决玉米生产问题的重要途径。通过鉴定和分析拟南芥LOS5转入玉米后对玉米田间抗旱性的影响,筛选抗旱性突出的转LOS5的玉米株系用于抗旱育种。【方法】在150、225、300、375、450和600 mm(CK)梯度灌水胁迫处理条件下,大田鉴定8个转LOS5玉米株系及其受体郑58的抗旱性,测定产量和其他农艺性状的变化,明确LOS5在提高玉米抗旱性方面的主要田间表现形式,同时筛选抗旱性显著优于受体的转基因株系。【结果】随着累计灌水量600—150 mm逐渐降低,9个试验材料的产量和抗旱性均相应下降。8个转基因玉米株系的产量在225—450 mm灌水范围内均显著高于受体郑58,且在正常灌水600 mm的一半处理(300 mm)时差异最大化。300 mm灌水处理中,8个转基因株系的抗旱性指数为0.56—0.70,显著高于受体郑58(0.5),抗旱性提高12%—40%。抗旱性从强到弱的材料顺序是T8920B6、T8920B2、T8920B7、T8920B5、T8020B1、T8920B4、T8920B3、T8920B8和受体郑58。营养体生长和发育方面,在灌水150—225 mm处理中,8个转基因材料灌浆末期的叶色SPAD值38.4—42.4,均极显著高于受体郑58(28.7—37.5),但地上部生物重量、株高和穗位高没有显著差异;果穗发育方面,在灌水150—225 mm处理中,8个转基因株系的穗重为42.3—61.6 g,穗长为10.9—13.1 cm,均极显著高于受体(36.4—40.7 g和8.5—11.8 cm),但轴重和穗粗的差异不显著;籽粒发育方面,8个转基因株系的穗粒数为86.6—182.6,行粒数为8.4—15.6,也显著高于受体的穗粒数57.3—83.2和行粒数4.9—7.1,但穗行数和百粒重差异不显著。【结论】LOS5转入受体郑58后,对转基因玉米开花前营养生长的影响较小,但在开花之后维持受旱玉米的穗长、行粒数和灌浆后期叶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受旱玉米的穗重、穗粒数和产量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从而提高了玉米的抗旱性;LOS5转基因玉米株系的抗旱性均高于受体郑58,但抗旱性提高程度有显著差异,对不同转化株系进行大田抗旱性鉴定和筛选是十分必要的;正常灌水量一半的胁迫强度能最大化玉米抗旱性的差异,有利于鉴定和筛选出有利用价值的转基因材料。

关键词: 玉米 LOS5 抗旱性 转基因

逐步降温对哈密瓜果实采后冷害、品质及内源激素的影响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探讨逐步降温处理对‘86-1’哈密瓜果实采后冷害、品质及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为新疆哈密瓜采后低温贮运保鲜提供参考。【方法】以‘86-1’哈密瓜果实为研究对象,研究直接降温((1±0.5)℃,对照)和逐步降温((8±0.5)℃,1d→(5±0.5)℃,3d→(3±0.5)℃,3d→(1±0.5)℃)处理对其采后贮藏过程中的冷害指数、冷害率以及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赤霉素(GA)、玉米素(ZR)含量的影响。【结果】逐步降温处理可使‘86-1’哈密瓜果实的冷害发生时间推迟42d,贮藏63d后冷害率仅为对照的10.53%。逐步降温处理显著抑制‘86-1’哈密瓜果实的硬度和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贮藏49d时,逐步降温、对照处理的果实硬度分别下降了39.37%和45.48%,贮藏63d时,以上两组处理的果实维生素C含量分别下降了56.17%和73.42%;但逐步降温、对照处理对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的影响不明显,贮藏63d后,逐步降温、对照处理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下降至8.52%和8.07%,下降幅度分别为31.57%和35.18%;两组处理的果实在整个贮藏期内可滴定酸含量基本维持在0.085%~0.112%;贮藏14~63d,与对照相比,逐步降温处理的果实中ABA、IAA、GA及ZR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结论】逐步降温处理((8±0.5)℃,1d→(5±0.5)℃,3d→(3±0.5)℃,3d→(1±0.5)℃)能有效延缓及控制‘86-1’哈密瓜果实采后冷害的发生,提高果实内源激素的水平,较好地保持果实品质。

关键词: 哈密瓜 逐步降温 冷害 果实品质 内源激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