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10万吨级养殖工船养殖舱水体噪声数值计算
《船舶工程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某10万吨级养殖工船目标养殖鱼种大黄鱼对中频段噪声敏感度较高,为保障大黄鱼在工船中健康高效生长,对该养殖工船养殖舱水体噪声进行分析评估。采用有限元和边界元法,基于Virtual Lab声学分析平台对典型养殖舱内水体进行声学建模、激励加载和计算分析。结果显示,在航行工况下,7号、8号养殖舱平均水体噪声曲线峰值约为183d B,1号养殖舱水体噪声平均曲线峰值约为171d B,均高于大黄鱼健康生长水体噪声限值150 dB。针对该问题,对工船主要设备及舱室进行了减振降噪处理,并对处理后的养殖舱水体噪声进行数值计算,经减振降噪处理后的养殖舱水体噪声可满足大黄鱼健康生长要求。


薛家岛海水网箱养殖海域贝藻综合养殖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于2018年9-11月在山东省青岛市薛家岛海域构建了包含鱼类网箱、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和异枝麒麟菜(Eucheuma striatum)的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IMTA)模式,开展现场实验的同时,在室内测定了马氏珠母贝的摄食生理指标和异枝麒麟菜的营养盐吸收速率,对比分析了贝藻综合养殖对网箱养殖区的水质改善效果.结果显示,实验点马氏珠母贝壳高及特定生长率(SGR)均显著高于对照点,水层为0.50~0.62 m的马氏珠母贝平均壳高显著高于其他水层.实验点异枝麒麟菜的净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点,水深为0.60~0.90m的生长速率最高;在24.45℃条件下,马氏珠母贝对颗粒有机物(POM)的摄食率、吸收率和吸收效率均值分别为(4.13±0.77)mg/(h·ind.)、(1.04±0.24)mg/(h·ind.)和(25.00±2.51)%,均显著高于20.74℃实验组;在实验温度范围内,异枝麒麟菜对N、P、Si营养盐的吸收速率均随着温度升高呈先升高再降低的趋势,最高值出现在30℃.实验期间,马氏珠母贝摄食和吸收的POM分别为778.08和144.47 g,异枝麒麟菜吸收的N、P、Si总量分别为8.55、1.11和9.18 g,均高于对照点.研究表明,温度、养殖深度、POM及营养盐浓度是影响马氏珠母贝和异枝麒麟菜生长及生理代谢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海水网箱养殖 马氏珠母贝 异枝麒麟菜 多营养层次综合养殖


不同纵荡幅值下浮式水平轴叶轮的水动力性能分析
《太阳能学报 》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浪流联合环境对于浮式潮流能水轮机性能的影响,对均匀来流环境下施加波浪激励下的水平轴获能叶轮进行水动力分析。结合ANSYS-Fluent流体仿真软件并对其进行二次开发,采用重叠网格法建立均匀来流时浮式获能叶轮受迫运动的水动力分析模型,模拟S型双向潮流能叶轮在不同幅值的纵荡运动时的水动力性能,并结合实际水槽试验对计算结果的准确性进行验证。分析结果显示:纵荡激励使获能叶轮周边的流场速度产生明显的瞬时波动,且获能叶轮受力载荷的波动幅值会因纵荡激励作用的增强而升高;叶轮尾流场的流速变化和流线的变化伴随纵荡幅值的增大而增大,但流场的均匀度伴随纵荡幅值的增大而降低。
关键词: 潮流能 水动力学性能 计算流体力学 叶轮 重叠网格 受迫纵荡运动


乌苏里白鲑肝脏表达抗菌肽Leap-2基因的克隆及细菌感染后的组织表达分析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乌苏里白鲑Coregonus ussuriensis Berg肝脏表达抗菌肽Leap-2基因的分子结构和表达特征,采用PCR技术从乌苏里白鲑(体质量为30.0 g±1.2 g)肝脏组织中扩增Leap-2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通过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其在健康组织及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感染后的组织表达变化.结果表明:采用PCR方法从乌苏里白鲑肝脏中克隆得到Leap-2基因的ORF区(GenBank:MZ170050),片段长度为276 bp,可编码91个氨基酸,其成熟肽区域包含4个高度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乌苏里白鲑的Leap-2氨基酸序列与银鲑Oncorhynchus kisutch的亲缘关系较近,且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一致性为96.7%;乌苏里白鲑肝脏中的Leap-2基因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肠和肾,肌肉中的基因表达量最低;3种细菌感染导致Leap-2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均有所上调,Western blot检测也显示,Leap-2蛋白水平在24 h内表达上调.研究表明,Leap-2基因参与了乌苏里白鲑应对外源干扰的免疫反应,本研究结果可为解析乌苏里白鲑应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机制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乌苏里白鲑 抗菌肽 Leap-2基因 嗜水气单胞菌 杀鲑气单胞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荧光定量


口服特异性卵黄抗体对凡纳滨对虾抗WSSV感染的免疫保护效果
《渔业科学进展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特异性卵黄抗体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抗白斑综合征病毒(white spot syndrome virus,WSSV)的免疫保护机制及效果,本研究以添加不同剂量WSSV卵黄抗体制剂(0、0.2%和0.5%)的饲料投喂凡纳滨对虾幼虾,免疫28 d后使用WSSV进行人工感染,测定感染对虾的肝胰腺免疫酶活力和免疫基因表达水平,以及感染后14 d内对虾的存活率.结果显示,WSSV感染3 d后,与未添加卵黄抗体制剂的对照组相比,0.2%免疫组对虾肝胰腺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酚氧化酶(PO)活力显著升高,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活力显著降低,热休克蛋白70基因(Hsp70)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凝集素基因(lectin)和β-1,3-葡聚糖结合蛋白-脂蛋白基因(β-GBP-HDL)表达水平显著降低;0.5%免疫组对虾肝胰腺的SOD活力显著升高,ACP和AKP活力显著降低,Hsp70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β-GBP-HDL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人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WSSV感染14 d后,0.2%和0.5%免疫组对虾的存活率分别为48.89%和87.7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存活率为0),且0.5%免疫组对虾存活率显著高于0.2%免疫组.特异性卵黄抗体制剂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发病的进程,延迟对虾的发病和死亡时间,提高同期存活率.研究表明,口服特异性卵黄抗体制剂可以调节对虾肝胰腺免疫酶活力和免疫基因表达水平,显著提高凡纳滨对虾抗WSSV感染的能力.本研究为卵黄抗体抗WSSV感染机制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也为在生产上使用卵黄抗体防控WSSV感染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卵黄抗体 凡纳滨对虾 白斑综合征病毒 免疫酶活力 免疫基因表达 抗病力


2021年河北省渔业经济情况分析
《河北渔业 》 2022
摘要:通过对比2020年以及"十三五"以来的河北省渔业统计年鉴相关数据,分析2021年全省渔业产量、产值、养殖面积、渔业人口等变动情况及趋势.


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对卵形鲳鲹幼鱼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南方水产科学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饲料中拌料添加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对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幼鱼生长性能和肠道菌群的影响,以期为丁酸梭菌在卵形鲳鲹养殖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设计了5组饲料,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1×10~7 CFU·g-1)、2%(2×10~7 CFU·g-1)、3%(3×10~7 CFU·g-1)、4%(4×10~7 CFU·g-1)的丁酸梭菌菌液饲喂卵形鲳鲹幼鱼8周。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2%丁酸梭菌可以显著提高卵形鲳鲹幼鱼的饲料利用率,肠道菌群群落的多样性最大,与对照组和4%添加组有显著差异(P<0.05)。主坐标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饲料中丁酸梭菌的添加量是改变卵形鲳鲹幼鱼肠道菌群结构的主要因素。在门水平和属水平上,实验组与对照组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饲料中添加丁酸梭菌能提高卵形鲳鲹幼鱼的生长性能、改善其肠道健康状态。


科研事业单位专项管理的风险点与风险控制策略-以改善科研条件专项资金项目为例
《农业科研经济管理 》 2022
摘要:精准识别风险点并及时有效进行风险控制,始终是科研事业单位专项资金项目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对科研事业单位改善科研条件专项资金投入的规模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日益增加,风险防控难度也相应加大.文章专门针对科研事业单位改善科研条件专项资金项目,沿着专项资金项目的管理流程,对立项管理、设计管理、招投标管理、合同履行管理、验收管理等各个环节的风险点逐一进行了识别,分析了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以期为保障项目运行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高质量实现项目建设目标提供有益借鉴.


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foxl2基因功能初探及相关miRNA分析
《海洋学报(中文版)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foxl2在脊椎动物卵巢分化、发育和功能维持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其在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卵巢发育中的功能尚不明确.本研究首先克隆了三疣梭子蟹foxl2(Ptfoxl2)基因cDNA全长序列,该基因5′和3′非编码区域(UTR)长度分别为701?bp和211?bp,开放阅读框的长度为1590?bp.基因表达分析结果显示,foxl2在三疣梭子蟹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在卵巢中表达量最高;其在卵巢发育不同时期的表达存在显著差异,在V期表达量最高;切除眼柄后,该基因的表达出现显著下降;干扰该基因表达后,卵巢vtg基因的表达显著上调.上述结果表明,foxl2可能在三疣梭子蟹卵巢发育调控中发挥重要功能,能够抑制卵巢组织中卵黄蛋白的合成.为进一步分析该基因的表达调控方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了靶向foxl2的miRNA,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实验,从细胞水平验证了这些miRNA对Ptfoxl2的调控作用;分析了其在卵巢发育不同时期以及切除眼柄后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共转染miR-9类似物和包含foxl23′UTR的pmirGLO质粒组,萤火虫酶与海肾荧光素酶活性比值出现显著下降,且在卵巢发育过程及切除眼柄后与foxl2表达模式相反.该结果初步证实miR-9可以从转录后水平调控三疣梭子蟹foxl2基因的表达.
关键词: 三疣梭子蟹;foxl2;切除眼柄;卵巢发育;miRNA


中华双环粒蟹奴寄生对红星梭子蟹蜕皮相关激素和基因表达量
《安徽农业科学 》 2022
摘要:[目的]研究中华双环粒蟹奴寄生对不同蜕皮阶段红星梭子蟹蜕皮激素含量、MIH基因和EcR基因相对表达量的影响,为深入探究该类甲壳动物寄生虫的寄生机理提供基础资料.[方法]采集200尾健康和受蟹奴寄生的红星梭子蟹为试验材料进行室内饲养,观测和记录试验蟹蜕皮间期所需时间,并分别于4个不同的蜕皮阶段抽取血淋巴样品,开展蜕皮激素和相关基因表达量检测.[结果]雄性和雌性感染蟹蜕皮间期耗时均大于健康蟹,分别为(291.5±115.5)h和(342.1±144.5)h;感染蟹蜕皮间期和前期血淋巴EH含量显著低于正常蟹同期水平(P<0.05);各期感染蟹MIH基因相对表达量均高于正常蟹,而EcR基因相对表达量则呈相反趋势;血淋巴EH含量与EcR基因相对表达量呈正相关关系,与MIH基因相对表达量呈负相关关系.[结论]中华双环粒蟹奴通过干扰红星梭子蟹蜕皮激素合成和相关基因表达以抑制其正常蜕皮,主要作用时期为蜕皮间期和蜕皮前期.
关键词: 红星梭子蟹 蜕皮 基因表达 中华双环粒蟹奴 根头目寄生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