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新疆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4717条记录
南疆三地州粮棉果间作经济效益评价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实地调研南疆三地州的粮食棉花果树间作模式,了解当地的多种间作模式及其基本情况,确定粮棉果最佳的间作模式。【方法】选取10个静态指标和2个动态指标,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对24种粮棉果间作模式的经济效益评价,并用熵值法进行复核评价,两者的评价结果通过了Kendall-W协和系数法的一致性检验,由集成综合评价法得最终评价结果结果。【结果】果树处于不同时期,其适宜的间作模式不同,因果树类别及间作作物而异;处于盛果期时,核桃-小麦、核桃-玉米、核桃-小麦-玉米,这种核桃间作粮食作物的模式的经济效益较高,并且除了棉花单作的经济效益较高外,其他单作的经济效益都比间作低。【结论】粮棉果间作有利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关键词: 粮果间作 棉果间作 经济效益评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降水对新疆马铃薯甲虫分布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5 CSCD

摘要:为明确降水在中国新疆地区对马铃薯甲虫分布的影响,揭示制约马铃薯甲虫分布扩散的关键环境因子,为马铃薯甲虫的持续防控和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该研究结合新疆历史降水数据,对马铃薯甲虫现有分布区内的降水时空格局展开分析,比较了马铃薯甲虫危害程度与降水时空格局的关系。结果表明:马铃薯甲虫现主要分布于新疆年降水量在150mm以上地区,早期定殖的地区降水量大于后期定殖区,其扩散方向为自西向东,同时年降水量也逐渐减少。马铃薯甲虫危害程度也随着经度增加而递减,早期发现马铃薯甲虫的地区受危害程度较重。降水量减少导致的水分缺乏对马铃薯甲虫的分布扩散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关键词: 马铃薯甲虫 分布 年降水量 空间格局 定殖

无核白葡萄干在不同温度贮藏中品质和生理的变化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贮藏环境对无核白葡萄干品质的影响。【方法】以吐鲁番无核白葡萄干为试验材料,用0.08 mm PE袋密封包装,贮藏于常温和低温(5℃)条件下,研究无核白葡萄干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总酸含量、总糖含量、VC含量、水分含量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常温处理相比,低温处理(5℃)对无核白葡萄干乙烯释放的抑制情况差异不显著,但在贮藏180~270 d期间,低温处理(5℃)的乙烯释放高峰峰值明显低于常温贮藏;从整体上看,两处理间的呼吸强度差异不显著,但低温处理(5℃)呼吸高峰的出现晚于常温处理,在240~300 d期间,低温处理(5℃)的呼吸强度显著低于常温处理;低温处理(5℃)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VC的流失,但差异不显著;在贮藏过程中,两个处理均存在水分散失,差异不显著,水分从12%下降到6.5%左右;在低温处理(5℃)和常温处理中总酸、总糖及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差异不显著,随着贮期延长,总酸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所上升,而总糖含量呈下降趋势。【结论】无核白葡萄干是存在生理代谢的活体。低温(5℃)贮藏为较适宜的贮藏环境。

关键词: 无核白葡萄干 不同温度 生理变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贮藏温度对无核白葡萄干贮期颜色变化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无核白葡萄干贮期颜色变化。【方法】以吐鲁番无核白葡萄干为试材,用0.08 mm PE袋密封包装,贮藏于室温,0、5和15℃条件下,用纱布袋子包装后室温下存放作为CK,通过测定叶绿素含量、总酚含量、抗坏血酸氧化酶(AAO)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情况,探讨贮藏温度对无核白葡萄干颜色变化的影响。【结果】五个处理组的无核白葡萄干颜色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褐变,但0和5℃处理较其它处理组降低了褐变速率,减缓了叶绿素降解速度,较好的保持了其贮期的颜色;CK、室温和15℃处理贮期叶绿素降解速率较快,无核白葡萄干色泽明显的发黄或变褐。在贮藏150~300 d区间,叶绿素含量在CK与0和5℃处理之间有显著性差异,室温在0和5℃处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0与15℃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由各因素间的相关性得知,叶绿素含量与总酚含量、叶绿素含量与AAO活性之间,在5个处理组间都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叶绿素含量与PPO活性在CK处理与室温处理间为显著的相关性(0.01

关键词: 无核白葡萄干 不同贮藏温度 褐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城地区皮燕麦肥料效应与推荐施肥研究

作物杂志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燕麦需肥规律、探索吉林省白城地区皮燕麦最佳施肥量,以白燕7号皮燕麦品种为材料,依照"3414"试验设计原则,设置了氮磷钾三种肥料各4个梯度共14个处理,于2012-2013年定位研究不同施肥量对燕麦子粒产量的影响,并运用不同模型对结果进行分析。2年的大田试验结果表明,通过三元二次方程拟合得出N、P和K肥的推荐施用量分别为90、50和35kg/hm2(纯量,下同),燕麦子粒产量约为2 800~3 000kg/hm2;一元二次方程拟合结果表明,N、P和K肥推荐施用量分别为100、40、30kg/hm2,燕麦子粒产量介于2 800~3 150kg/hm2;通过经济效益分析得出,N、P、K施用量分别为90、45、0kg/hm2时经济效益最高,为6 100~6 300元/hm2。综合不同模型研究结果,白城地区白燕7号皮燕麦生产中,N肥的推荐施用量为90kg/hm2,P肥的推荐施用量为40~50kg/hm2,K肥可以不施或低量施用。

关键词: 燕麦 白城地区 肥料效应 3414试验 产量 推荐施肥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野巴旦杏AlsCBF基因的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5 CSCD

摘要:对克隆获得的野巴旦杏基因Als CBF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从而为该基因的功能鉴定提供理论基础,以期为新疆巴旦杏的抗寒育种提供基因来源。通过采用RT-PCR和RACE方法从野巴旦杏中克隆到植物抗逆途径关键转录因子CBF基因全长并命名为Als CBF,Gen Bank登录号为HQ908653。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1171 bp,其中编码区长714 bp,编码237个氨基酸,其蛋白的分子式为C1156H1832N332O356S15,相对分子质量为26.5581 k Da,理论等电点为6.76,该蛋白为亲水性蛋白,无信号肽存在;其蛋白质二级结构以α-螺旋、β-折叠和无规卷曲为主。肽链可能含有8处丝氨酸磷酸化位点,1处苏氨酸磷酸化位点。三维结构预测表明其符合AP2结构域模型特点。本研究通过对Als CBF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了该基因的相关信息,并与已有研究结果进行比对分析,推测该基因在植物抗寒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野巴旦杏 Als CBF 基因克隆 生物信息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分子标记辅助甜瓜抗蔓枯病基因聚合及‘白皮脆’品种改良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甜瓜抗蔓枯病聚合育种探索一种简单、快捷的选择方法,同时获得品质优良且高抗甜瓜蔓枯病的改良‘白皮脆’品种(系)。[方法]利用单一抗源PI140471(含抗病基因Gsb-1)与PI420145(含抗病基因Gsb-6)杂交,结合苗期蔓枯病菌A和A1梯度接种(5×105m L-1、5×107m L-1和5×109m L-1)鉴定与SSR标记CMCT505及SCAR标记SGSB1800筛选,获得聚合2个抗蔓枯病基因Gsb-1和Gsb-6的聚合抗源471-145。以聚合抗源471-145为父本,品质优异的感病品种‘白皮脆’为母本进行杂交获得F1,选取含有聚合抗源且表现高抗的F1单株,再以‘白皮脆’为轮回亲本进行品种改良。[结果]SSR标记CMCT505可以在‘白皮脆’和PI140471上分别扩增出219和190 bp的特异性片段,SCAR标记SGSB1800可以在PI420145上扩增出1 800 bp的特异性片段,而聚合单株可以同时扩增出190和1 800 bp两条特异性片段。BC3F3群体筛选结果显示一些单株已经成功聚合了Gsb-1和Gsb-6两个抗病基因。单基因抗源PI140471和PI420145对不同菌株表现出选择性抗性且抗性水平低于聚合基因抗源。田间抗性观察显示,含有2个抗性基因的植株表现为高抗甜瓜蔓枯病,与分子标记检测结果一致。本课题组创建的分子标记CMCT505和SGSB1800对抗病基因Gsb-1和Gsb-6的选择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甜瓜抗蔓枯病聚合育种。另外,抗性观察与果实品质测定表明改良‘白皮脆’品种(品系)高抗甜瓜蔓枯病且商品性优良。[结论]本研究初步建立了甜瓜抗蔓枯病聚合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体系,为甜瓜抗蔓枯病聚合育种探索了一种简单、快捷的选择方法,同时也为甜瓜优质、抗病和高产育种提供新的遗传资源。

关键词: 甜瓜 蔓枯病 分子标记 抗病性 聚合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花粉微观特征的新疆欧洲李亲缘关系分析

果树学报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从花粉超微结构层面,探讨新疆欧洲李种质资源各类型间亲缘关系及进化程度。【方法】运用扫描电镜的方法对5个欧洲李类型29个新疆欧洲李单株的花粉形态特征进行了观察测量及分析。【结果】供试单株花粉粒均为等极而辐射对称的单粒花粉,萌发器官属N3P4C3型,极轴均值在27.70~41.47μm,赤道轴均值在14.67~21.34μm,极轴和赤道轴的变异系数分别为8.88%和7.51%。5个欧洲李种质类型中,塔城槟子和塔城酸梅的花粉外壁纹饰类型几乎相同,基本都属于"条纹-穿孔",伽师酸梅、国外引进欧洲李品种和野生欧洲李花粉外壁纹饰的主要类型分别为"疣状-穿孔"、"条纹/脑纹-穿孔"和"宽条纹/疣状-穿孔"。【结论】新疆欧洲李花粉形态具有一定的遗传多样性,主要体现在不同种质类型间。聚类分析显示,伽师酸梅和野生欧洲李的亲缘关系较近,而国外引进欧洲李品种和塔城酸梅及塔城槟子的亲缘关系较近。新疆欧洲李种质类型的进化程度由低到高为:伽师酸梅、野生欧洲李、国外引进欧洲李品种、塔城酸梅、塔城槟子。

关键词: 欧洲李 新疆 花粉形态 特征 亲缘关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杏麦间作模式下杏树根系对小麦根系及产量的影响

新疆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杏麦间作模式下杏树根系对小麦根系分布及产量的影响。【方法】在杏麦间作模式下,采用隔断杏树根系的方法,研究杏树根系对小麦根系(长度、表面积、干重)分布、根冠比和产量的影响。【结果】水平方向上,扬花期和灌浆期小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和根质量密度,均表现为距杏树距离的增大而增加。垂直方向上,隔根处理扬花期和灌浆期三个冠区小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和根质量密度在0~20 cm土层显著低于不隔根处理;扬花期近冠区和远冠区20~40 cm,根长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隔根处理低于不隔根处理,冠下区高于不隔根处理;灌浆期三个冠区20~100 cm土层,小麦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和根质量密度隔根处理显著高于不隔根处理。隔根处理0~40 cm根系占总根系88.7%~91.4%,不隔根处理占95.7%~97.1%。隔根处理小麦根冠比低于不隔根处理,产量高于不隔根处理,冠下区达到显著差异。【结论】杏麦间作模式下杏树根系影响了小麦根系的生长和分布,从而对根冠间的物质分配和产量产生影响,尤其是对冠下区影响较大。间作小麦(不隔根处理)根系分布较隔根处理在土层中分布更浅。

关键词: 杏麦间作 杏树根系 小麦根系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微咸水灌溉条件下施用不同改良剂对盐渍化土壤盐分离子分布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5种不同的土壤改良剂,对矿化度在2~3 g·L-1的微咸水灌溉棉田土壤进行改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五种改良剂均降低土壤p H值和总盐含量,并能有效控制土体Na+、Ca2+、SO42-、HCO3-积累;其中,磷石膏能显著降低土体Na+、Ca2+、SO42-总含量(P<0.05),DS1997能显著降低土体Na+、HCO3-总含量(P<0.05),酸碱平衡剂显著降低土体Ca2+、SO42-总含量(P<0.05),禾康改良剂有效控制土体SO42-、HCO3-含量;改良剂对土体中Cl-改良效果不显著(P>0.05)。研究得出:微咸水灌溉导致土壤p H值升高和含盐量增加,造成土壤盐分的积累;土壤改良剂可有效减少微咸水灌溉引起的盐分积累,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和盐分离子分布。

关键词: 土壤改良剂 微咸水灌溉 盐分离子 盐碱地改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