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7853条记录
水产养殖环境中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研究进展

南方水产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抗生素对水产养殖业中水生生物疾病防治、生产线增产等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长期滥用抗生素很可能会诱导水生生物体内产生携带抗生素抗性基因(Antibiotic resistant genes,ARGs)的耐药菌(Antibiotic resistant bacteria,ARB).ARGs在水产养殖环境中的持久性残留、迁移和传播,会埋下基因污染隐患,导致生态失衡并危害人类安全,如何遏制抗生素抗性的传播已引起全球重点关注.就水产养殖环境中ARGs的研究进展,系统总结了ARGs的污染现状及其在水产养殖环境中的来源、迁移传播和影响因素,并简述了ARGs与抗生素、微生物群落和环境因素之间的关联特性,以及抗生素、ARGs和ARB对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影响.基于此,概述了ARGs的控制策略与去除技术,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水产养殖环境中ARGs污染机理的解析和抗生素抗性传播风险的控制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水产养殖环境 抗生素 抗生素抗性基因 抗生素耐药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神经网络分类器检测异常数据的方法

数字技术与应用 2022

摘要:神经网络默认所有输入数据均属于正常数据,当输入异常的数据,网络会在已知的标签中找到高度自信的错误结果,这种无法检测异常数据的现象出现在所有学习模型中。使网络具备检测异常数据的能力,对于系统安全、算法可靠性和算法的实际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实验提出一种区分异常数据和正常数据的方法,该方法首先训练一个名为Wildnet的分类网络,而后去掉该网络的Softmax层作为特征提取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昆承湖生态渔业发展策略

科学养鱼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一、昆承湖渔业历程昆承湖位于常熟市西南部,现存面积14.67平方千米,平均水深3.2米,是常熟市最大的湖泊,为苏州八大中型湖泊之一,是常熟重要的淡水鱼基地。自20世纪50年代建网养殖以来,一直以鲢、鳙及青鱼、草鱼、鲂、鲤、中华绒螯蟹等为主,2000年湖区有围网约2 550亩,鱼产量为682.1吨,产值500余万元。然而,传统的养殖方式对水体影响较大,加之社会快速发展,使昆承湖水体营养盐明显偏高(总氮8.87毫克/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金红色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孵化、仔鱼活力和性别分化的影响

海洋与湖沼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新品系“赣红1号”为对象,探究了不同温度(20, 23,26, 29, 32℃)对其受精卵孵化、仔鱼活力和性别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温度在20~32℃范围内时,培育周期和孵化周期与温度均呈负相关关系,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培育周期在各温度组间差异显著(P<0.05),孵化周期在29和32℃组间差异不显著,其余各组间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温度的升高,孵化率先升高后降低, 26℃时孵化率达到最高;畸形率呈现与孵化率相反的趋势,26℃时畸形率最低,且显著低于20、29和32℃组(P<0.05);仔鱼的不投饵存活系数(SAI)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各组间差异显著(P<0.05),23℃时SAI值为59.77,最大可存活时间为15日龄;此外,雄性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高温可促进个体趋向雄性发育。研究发现“赣红1号”受精卵孵化、仔鱼活力和性别分化均受到温度的重要影响,结合生产实际和试验数据,其孵化和仔鱼培育的适宜温度应保持在23~26℃。

关键词: 大鳞副泥鳅 “赣红1号” 温度 孵化 仔鱼活力 性别分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常温酶解法测定基于南极磷虾中虾青素酯的方法研究

水产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于虾青素酯具有多种存在形态,其准确定量还存在难点,将其有效转化成可定量的游离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实验将南极磷虾作为不同形态虾青素研究的代表性品种,采用柱层析法从南极磷虾中分别制备了虾青素的单酯和双酯,明确了其组成和含量,作为典型特征样品,进一步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优化确立最佳酶解条件,并对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进行了评价.结果显示,① 从南极磷虾中制备并鉴定出8种虾青素单酯和13种双酯作为典型特征样品;② 单酯在底物浓度为0.5μg/mL,反应体系酶浓度1.14 U/mL,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75 min时,游离虾青素回收率达94.56%±1.24%;双酯在底物浓度为1.0μg/mL,反应体系酶浓度0.92 U/mL,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75min时,游离虾青素回收率为98.28%±0.84%.③将常温酶解法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测定中,南极磷虾油中虾青素的含量为(265.09±20.35)mg/kg,雨生红球藻中虾青素的含量为(21759.36±90.19)mg/kg.为了验证方法的准确度,分别采用标准SC/T 3053-2019和GB/T 31520—2015与酶解法进行比较,结果分别为(260.42±11.57)和(21752.54±100.00)mg/kg,偏差均小于10%;进一步通过在样品基质中添加全反式虾青素标准溶液的方式进行了验证,南极磷虾中游离虾青素回收率为95.24%,RSD为2.03%;雨生红球藻中游离虾青素回收率为98.56%,RSD为0.75%,说明常温酶解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可以满足虾青素酯的准确定量.研究表明,常温酶解法的反应条件温和,减少了温度引起的虾青素氧化和异构化,最大化的将酯态转化成游离态,适用于水产品中虾青素酯的准确测定.

关键词: 南极磷虾;虾青素酯;常温酶解法;定量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南极罗斯海–阿蒙森海2019—2020年夏季表层悬浮颗粒有机质组成及其控制因素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陆架边缘海悬浮颗粒有机质的组成及其来源研究是海洋物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极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特殊,其边缘海海洋环境受海–气–冰系统共同作用与影响,颗粒有机质的组成及来源具有独特的区域特征与全球意义,其控制因素研究对全面认识罗斯海、阿蒙森海等典型西南极边缘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以及生物泵传输效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利用中国第36次南极科学考察期间在西南极罗斯海–阿蒙森海区采集的59个表层海水悬浮颗粒物样品的有机碳、氮及其同位素和多种来源特异性的生物标志物分析测试数据,研究了罗斯海–阿蒙森海区域悬浮颗粒物中有机质的物质组成和分布特征,探讨了悬浮颗粒物中不同来源有机质含量与分布的控制因素,评估了不同有机地球化学指标在海–气–冰系统作用下的南极边缘海颗粒有机质组成及来源示踪的应用潜力。研究结果表明,罗斯海–阿蒙森海区海水表层颗粒物中颗粒有机碳(POC)的丰度与表层水体荧光值、海水pCO_2、海洋浮游植物源和动物源生物标志物等的丰度分布趋势一致,这种水平分布趋势的一致性表明夏季罗斯海–阿蒙森海海水表层POC主要由浮游植物和动物现场产生。表层悬浮颗粒物总有机质C/N比普遍低于4,显示海区颗粒有机质受微生物降解改造作用明显;表层悬浮颗粒物δ~(13)C值普遍低于-25.2‰,空间分布复杂,反映了南极冰架边缘海独特的贫~(13)C的浮游植物源、富~(13)C的动物源和贫~(13)C的陆源颗粒有机组成的混合信号。表层悬浮颗粒物类脂生物标志物指标是区分不同来源POC组分的有效指标;菜籽甾醇、甲藻甾醇等浮游植物源生物标志物含量之和能较好地反映浮游植物源POC的贡献:近岸冰间湖区呈现高值,其浓度的空间变化受控于水体浮游植物活动;胆甾醇能较好地反映动物源POC的贡献:冰架边缘近岸区呈现高值,其浓度的空间变化受控于海区次级生产力水平和企鹅、海豹等生物量水平;长链的烷基类脂生物标志物较好地反映了南极岩性陆源POC的贡献,其浓度的空间变化受控于南极冰川作用主导的海陆相互作用的过程影响,往往在融冰过程明显的冰架边缘近岸区呈现高值。以上研究结果表明,生物标志物分子指标结合总有机质指标的多参数综合评估为准确辨识南极边缘海复杂的POC来源组成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在极区现代海洋(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及古海洋环境演化研究中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关键词: 悬浮颗粒物 颗粒有机碳 生物标志物 δ~(13)C 物质来源 罗斯海–阿蒙森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明对虾野生群体与选育群体肌肉中滋味物质的比较分析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2

摘要:为比较分析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野生群体和选育群体肌肉的滋味品质,本研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氨基酸自动分析仪和离子色谱仪对中国明对虾2个群体肌肉中的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甜菜碱和无机离子的含量进行测定,并采用味道强度值(TAV)和味精当量值(EUC)来评价滋味物质的呈味强度.结果表明:野生群体游离氨基酸总量为4509 mg/100 g,显著高于选育群体的3039.24 mg/100 g(P<0.05),选育群体中仅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野生群体(P<0.05),野生群体中TAV>1的氨基酸有9种,选育群体为5种,说明野生群体中对滋味有贡献的游离氨基酸组成较选育群体更加丰富;野生群体中呈味核苷酸总量及其中的5′-腺苷酸(AMP)、5′-肌苷酸(IMP)含量均显著低于选育群体(P<0.05),其AMP、IMP的TAV值为0.79和5.12,低于选育群体,说明AMP、IMP对选育群体滋味贡献程度更高;野生群体中甜菜碱、K+、Ca2+、Na+和Cl-的含量及TAV值显著高于选育群体,其中仅PO3-4的含量显著低于选育群体(P<0.05);野生群体的EUC为28.46 g MSG/100 g,显著高于选育群体的15.70 g MSG/100 g(P<0.05).综上,野生群体肌肉的整体鲜甜滋味要优于选育群体,而脯氨酸、AMP、IMP和PO3-4对选育群体滋味贡献更加显著,同时表明选育群体也具有较好的水产滋味品质.

关键词: 肌肉 游离氨基酸 呈味核苷酸 甜菜碱 无机离子 滋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缓动单站纯方位目标运动分析算法

声学学报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纯方位目标运动分析对于隐蔽状态下的态势评估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缓动单站平台对海上目标的探测问题,基于运动目标的方位历程图,提出一种纯方位目标运动分析(TMA)算法。在探测平台准静止、目标运动状态恒定且探测单目标的条件下,该算法可利用构建的运动模型精确拟合出目标的方位历程变化曲线,进而有效解算出目标的速度初距比、航向角、过正横时间及过正横方位角等目标要素。2020年5月在南海某海区利用搭载于3台低速无人航行器上的单矢量水听器进行了探测试验,将收集到的试验数据对算法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解算结果与参考值的速度初距比均方根误差小于1 h~(-1),目标航向角均方根误差为6.6°,过正横时间均方根误差为77.4 s。试验数据处理结果验证了算法的适用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Hull LocRes船体局部振动软件开发与应用

船舶工程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船体局部结构固有频率的计算方法研究,选定以相当法为内核解析算法,基于C#.net平台开发出了HullLoc Res船体局部振动软件,实现船体局部结构固有频率的快速计算,使设计机构具备亚临界法识别共振风险的能力,相比于有限元法,该方法可提高设计效率,同时,以实际项目计算结果与Loc Vibs以及有限元软件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从理论计算对比上验证了工程适用性。

关键词: 船体局部振动 相当法 C#.net平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膨化大豆替代鱼粉对杂交鲟(Acipenser schrenckii♀*A.baerii♂)消化生理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试验探究膨化大豆替代鱼粉对体质量为(75.0±4.3)g杂交鲟(Acipenser schrenckii♀×A.baerii♂)消化系统组织结构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以100%(G1)、75%(G2)、50%(G3)、25%(G4)和0%(G5)的膨化大豆替代鱼粉,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饲料.杂交鲟饲养于室内水族箱(220 L)中,饲喂6周.[结果]膨化大豆部分或者全部替代鱼粉对杂交鲟中肠、瓣肠、幽门盲囊、胃中的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的活性影响均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G5)相比,其他组中杂交鲟消化系统中的蛋白酶及脂肪酶活性有所下降,淀粉酶活性升高.高比例替代鱼粉水平(75%和100%)时,杂交鲟的肠道组织结构完整性受到破坏,微绒毛排列不规律,边缘模糊,肠道褶皱变稀疏且宽度较大,部分褶皱受到破坏.[结论]膨化大豆高比例替代鱼粉时对杂交鲟消化系统中消化酶活性影响不显著,但会破坏肠道组织结构的完整性.

关键词: 膨化大豆;鱼粉;杂交鲟;消化酶;组织结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