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27853条记录
白洋淀生态修复工程的渔业资源调控效果

农业工程学报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白洋淀渔业资源衰退、生物多样性下降、水体富营养化的生态问题,设计并实施了"白洋淀水域生态修复工程",营造了水生动物栖息生境、恢复了水生植物多样性、开展了底栖生物增殖改底.为研究该工程对渔业资源群落结构的调控效果,该研究选取修复区(鲥鯸淀)为研究对象,相邻的水域(大白洋淀)作为对照水域,进行了渔业资源调查和食物网结构及营养级分析.结果表明,修复区渔获种类数、渔获丰度和渔获生物量相较于对照区分别增加了35.29%、58.60%和200.00%,修复区鱼类体征值(平均全长、体长和体质量)均高于对照区.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修复区的主要渔业生物δ13C、δ15N均值显著高于对照区,且修复区的δ13C跨度(6.30‰)明显大于对照区(4.47‰).修复区内主要渔业生物的营养级范围、总跨度和均值均高于对照区,修复区多数物种营养级集中在>3.0~3.5,而对照区多数集中在>2.5~3.0.因此,该研究表明,综合性、系统性水域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能有效提升生物多样性、稳定生态系统结构、优化食物网结构和提高营养级水平,加速白洋淀的生态功能和渔业资源的恢复.

关键词: 生态修复 同位素 渔业资源 营养级 白洋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安庆段草鱼仔稚鱼资源时空动态特征与水文因子的相关性

中国水产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长江下游安庆段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仔稚鱼资源时空特征与水文因子之间的响应关系,本研究于2018—2020年每年的4—8月在长江安庆段对草鱼仔稚鱼进行连续监测,结合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方法共计鉴定出272尾草鱼仔稚鱼,连续3年捕获量占四大家鱼捕获量的比例分别为12.30%、17.86%与4.37%;通过仔稚鱼资源量估算,2018—2020年通过安庆段的仔稚鱼径流量分别为3.95×10~8、5.79×10~8、3.29×10~8尾。时空特征分析结果显示,2018—2020年安庆段草鱼仔稚鱼集中出现在5—7月,高峰期发生在5月和7月中上旬,其中2020年因洪水暴发不利于繁殖,仔稚鱼丰度最低,其主汛期也存在推迟的现象;Kruskal-Wallis检验表明左、右岸草鱼仔稚鱼丰度显著高于江心(P<0.05,n=70),2018—2020年整体平均丰度呈现出左岸(8.99 ind/1000 m~3)>右岸(5.34 ind/1000m~3)>江心(3.53 ind/1000 m~3)的空间分布规律。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草鱼仔稚鱼丰度与水温、水位日上涨率、径流量日上涨率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透明度呈极显著负相关的关系(P<0.01);GAM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水文因子相对重要性由高到低依次为水温、透明度、水位日上涨率、径流量日上涨率。本研究中GAM模型总偏差解释率达到90.8%,较为准确地揭示了草鱼仔稚鱼丰度与水文因子之间的响应关系,为揭示长江草鱼早期资源的发生机制积累了基础数据。

关键词: 长江安庆段 草鱼仔稚鱼 时空动态 水文因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烟威近岸海域鱼类早期资源群落结构及适宜产卵生境

渔业科学进展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烟威近岸海域是历史上重要的鲐(Scomberjaponicus)产卵场之一,或囿于对其"过路渔场"的认知,近年来对该海域鱼类产卵场的研究相对较少.为了解烟威近岸海域鱼类产卵场现状,于2020年4-9月对该海域开展逐月产卵场调查,基于鱼卵、仔稚鱼及环境数据,运用空间插值、聚类分析、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相似性分析和冗余分析(RDA)等方法对该海域鱼类早期资源时空分布、群落结构月度更替及主要种类适宜产卵生境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2020年4-9月于烟威近岸海域采集到鱼类早期资源种类52种,包括33种鱼类的337 038粒鱼卵和28种鱼类的2122尾仔稚鱼;5-6月为主要产卵期,共有21种鱼卵出现,鱼卵数量占全年鱼卵总数的98.32%,主要产卵场位于烟台套子湾至威海鸡鸣岛北部海域,主要产卵种类为鳀(Engraulisjaponicus)、鲐、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高眼鲽(Cleisthenes herzensteini)、黄条(鰤)(Seriolalalandi)、绯(?)(Callionymus beniteguri)、少鳞(鱚)(Sillagojaponica)、黑鲷(Acanthopagrus schlegelii)、短吻红舌鳎(Cynoglossus joyneri)、长蛇鲻(Saurida elongatd)等;烟威近岸海域鱼卵与仔稚鱼群落结构年内变化明显,除产卵末期(8-9月)外,各月间种类更替率不低于50%,鱼卵与仔稚鱼群落月间平均相异性不低于73%;海表温度(SST)、海底温度(SBT)、海表盐度(SSS)和深度(DEP)是显著影响4-9月主要鱼种产卵选择的环境因子.研究表明,烟威近岸海域为黄渤海规模较大的鱼类产卵场之一,需在鱼类早期生活史研究与产卵场养护策略制定时得到足够重视.

关键词: 烟威近岸海域 产卵场 鱼卵仔稚鱼 群落结构 RD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皇竹草对草鱼脂肪蓄积及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皇竹草(Pennisetum sinese Roxb)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脂肪蓄积和肠道菌群组成的影响,配制3组分别含0(对照组)、10%和20%皇竹草粉的等氮等能纯化饲料(蛋白质水平33%,脂肪水平8%),饲喂草鱼稚鱼[(28.51±0.04)g] 8周,每组饲料饲喂3个重复。结果显示,饲料中添加10%和20%皇竹草粉能显著降低腹腔脂肪指数。相比对照组,皇竹草粉组的草鱼肝脏脂滴数量均明显减少,脂肪细胞大小明显变小。血清中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游离脂肪酸(NEFA)的含量随着皇竹草粉水平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其中20%添加水平相比对照组草鱼显著降低。皇竹草粉组肝脏中的TG、TC和NEFA的含量均显著下降。肝脏和腹腔脂肪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等脂肪生成相关5个基因在摄食皇竹草粉后显著下调,pparα等4个脂肪分解相关基因在摄食皇竹草粉后显著上调,肝脏组织中法尼酯X受体(fxr)基因在摄食皇竹草粉后显著上调。微生物宏基因组学结果显示,10%和20%皇竹草粉组草鱼肠道内容物中肠道微生物的Ace、chao1、Shannon和Simpson指数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表明皇竹草粉提高了草鱼肠道内菌群种类的丰度和多样性。从门分类来看,与脂肪蓄积相关菌群厚壁菌门(Firmicutes)的比例在皇竹草组中显著降低,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比例呈上升趋势。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皇竹草粉可降低草鱼体脂蓄积,推测肠道菌群的改善是这一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草鱼 皇竹草 脂肪蓄积 肠道菌群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22年我国南美白对虾养殖情况分析及市场预测

科学养鱼 2022 北大核心

摘要:编者按:南美白对虾是世界上养殖产量最高的虾类之一。目前我国广东、广西、江苏、福建、海南、浙江、山东、河北等省(自治区)已逐步推广养殖。南美白对虾肉质鲜美,加工出肉率可高达67%;适温范围广(18~32℃),适盐范围也广,可在盐度1~40条件下生长,是一种优良的淡化养殖品种。南美白对虾生长快、抗病能力强,是我国重要的养殖虾品种。2022年出现的寒潮、新冠疫情对南美白对虾养殖影响如何?哪种养殖模式更好?未来南美白对虾市场如何?科学养鱼杂志社分别邀请了江苏省海洋水产研究所万夕和研究员、江苏艾生牧饲料有限公司刘丙洲总经理、海大集团服务经理秦秀刚高级工程师对南美白对虾养殖情况进行分析,以期指导养殖户更好地进行生产,取得好的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铁水平饲养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生长及耐低氧能力影响的研究

海洋与湖沼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铁元素作为细胞色素的重要成分参与鱼类细胞内的氧化还原供能过程,在鱼类应对低氧胁迫时发挥重要作用.以硫酸亚铁为铁源,研究不同铁水平饲养对大菱鲆(Scophthalmusmaximus)生长及耐低氧能力的影响.在含铁量为463mg/kg的基础饲料中添加0(A组)、75(B组)、150(C组)、225(D组)和300(E组)mg/kg铁离子,探究不同铁水平饲喂对大菱鲆常氧下的生长、血清生理生化指标以及抗低氧胁迫的影响.结果显示,常氧情况下,随着饲料中铁含量的增加,上述指标呈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P<0.05),且C、D组均为峰值显著高于A、B、E三组(P<0.05).低氧胁迫及耐受实验结果显示,随着低氧胁迫的加剧,C、D两组抗氧化酶活性(SOD,GSH-PX)、低氧[DO=(2.0±0.5)mg/L]死亡率均显著高于或低于其他三组(P<0.05).铁作为重要的氧载体和电子传递体影响着生物体的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研究表明饲料铁水平613~688 mg/kg的饲养对大菱鲆生长性能、抗氧化系统的增强和提高低氧耐受能力具有促进作用,研究结果可为鱼类健康养殖和功能性饵料研制提供新数据支撑.

关键词: 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铁含量 低氧胁迫 生长 生理生化指标 抗氧化能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产品品质评价研究进展

肉类研究 2022

摘要:水产品在捕捞后的运输、贮藏、加工等一系列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和自身因素(微生物和内源酶)的作用,极易发生品质劣变,而水产品品质的好坏直接关系消费者的食用安全和水产品的销量及加工价值.本文介绍水产品品质的分类及评价指标,对感官评价、微生物、理化指标等传统评价方法和蛋白质组学分析技术、感官仿生技术等新方法的国内外应用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比较和讨论不同方法与技术的优缺点,最后就水产品品质基础检测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总结和展望.

关键词: 水产品 品质评价 物理评价 化学评价 蛋白质组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底质和饵料对不同生长阶段橄榄蛏蚌稚蚌成活和生长的影响

淡水渔业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橄榄蛏蚌(Solenaia oleivira)稚蚌成活率,在稚蚌生长3个阶段设置不同的饵料和底质组合,探究饵料和底质对稚蚌成活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前期稚蚌投喂破壁微拟球藻组的成活率、壳长和壳高生长均显著高于投喂未破壁微拟球藻组;3.4×105个/mL和6.8×105个/mL饵料浓度对前期稚蚌成活率、壳长和壳高生长无显著性差异.中期稚蚌成活率5组间差异不显著;投喂混合饵料组(50%卵囊藻+50%未破壁微拟球藻)的壳长、壳高与投喂破壁微拟球藻组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投喂卵囊藻组与未破壁微拟球藻组;相同饵料条件下,添加硬黄泥底质组成活率与添加黄泥底质组差异不显著,但壳长和壳高硬黄泥组显著低于黄泥组.后期稚蚌硬黄泥组、铁锈泥组、黄泥组和花园泥组间成活率和壳长差异不显著.综上所述,前期稚蚌消化吸收能力差,投喂机械破壁微拟球藻有利于稚蚌存活和生长,3.4×105个/mL的饵料浓度即可满足稚蚌生长所需;中期稚蚌投喂混合饵料或破壁微拟球藻更有利于稚蚌的存活和生长,黄泥为其适宜底质;后期稚蚌对底质要求降低,硬黄泥、花园泥、铁锈泥和黄泥均是其适宜底质.

关键词: 橄榄蛏蚌(Solenaia oleivira);稚蚌;底质;饵料;成活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规格大鳍鳠对隐蔽所的选择及其行为特征

中国水产科学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大规格大鳍鳠(Mystus macropterus)对不同隐蔽所的选择及其相关的行为特征,本研究在同一养殖池中以不同材料构建了3种类型的洞穴(瓦片、卵石和水草),并在实验池中按照放鱼的数量分别设置自由选择组(1尾鱼)、无竞争组(3尾鱼)、竞争组(6尾鱼) 3个实验组,分析了3种养殖密度条件下大鳍鳠对隐蔽所的选择及其行为特征。结果显示,大鳍鳠更偏好瓦片洞穴和卵石洞穴,这两种洞穴未见多尾鱼同栖,水草洞穴可见两尾鱼同栖。面对不同种类洞穴,大鳍鳠均表现为白天躲避在洞穴中,夜间出来活动的特征。在无竞争和竞争组中,大鳍鳠均表现出探索、巡查、捕食等日常行为,追逐、碰撞、撕咬等攻击行为以及入侵、驱赶、守卫等领地行为。竞争组中实验鱼的攻击频率显著高于无竞争组,夜间的攻击频率显著高于白天。大鳍鳠能够根据攻击行为建立社群等级分出“优势个体”和“弱势个体”。因此,建议大鳍鳠在池塘养殖过程中采取夜间投喂模式,并在池塘中设置足够的开放式隐蔽所供其躲避,以避免其相互间攻击行为的发生,提高养殖成效。

关键词: 大鳍鳠 行为 隐蔽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浒苔碳汇功能评估及其扩增途径

渔业科学进展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浒苔(Ulva prolifera)不仅是绿潮暴发的主要生物种类,也是海洋中重要的碳汇生物.浒苔生长速度快、繁殖方式多样、抗逆能力强,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大规模生物量,本文在此基础上评述了中国近海浒苔生物在生长和漂移过程中的固碳特点:浒苔具有独特的高pH诱导HCO3-利用机制,可提高HCO3-的吸收效率,并促进漂浮浒苔对空气中CO2的吸收,同时,C4固碳途径增强了漂浮浒苔在高光辐射时的碳固定效率,这种多样化的碳吸收和碳固定模式,使漂浮浒苔光合固碳能力增强,漂浮状态下可以快速积累生物量.以上特点使得浒苔的固碳效率显著高于主要养殖藻类,如海带、裙带菜和紫菜等.2007年以来,黄海海域连续15年暴发世界上最大规模浒苔绿潮,最大分布面积年均在3万km2以上,最大覆盖面积年均超过500 km2,浒苔生物量年均在150万t以上,据此估算,2008-2020年净碳汇量为2.5~27.5万t,年均超过7.8万t,高于主要养殖藻类,如江蓠、紫菜和裙带菜的年均固碳量,仅次于海带的年均固碳量.浒苔巨大的生物量和强大的碳固定能力使其成为一个潜在的、不可忽视的海洋碳汇和碳储途径,建议浒苔绿潮暴发时,进一步加强浒苔打捞力度和资源化利用程度,实现碳利用和去富营养化的双赢,推动浒苔碳汇产业早日加入碳市场,使其成为一个新的低碳经济增长点.

关键词: 浒苔 固碳特点 碳汇评估 碳汇扩增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