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有机生产模式下牧草粘虫防治方法的初步研究
《草地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牧草有机生产模式下的粘虫(Mythimna separata Walker)防治,对有机牧草种植区和非有机牧草种植区的5种牧草,通过生物农药BT、农业防治即时刈割利用牧草和化学合成农药溴氰菊酯、辛硫磷处理,进行草地上的粘虫防治试验。结果表明:生物农药BT防效与常规农药校正防效无显著差异,校正防效达到91.67%~98.59%;其次为即时刈割利用牧草,校正防效达到52.78%~81.35%,该法与有机生产理念高度吻合,可作为有机牧草生产中首选的防治方法之一。


引进甘薯新品种的鉴定筛选
《种子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甘薯是贵州省重要的旱地作物之一,在我省农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与地位。本文以引进国内外主要甘薯品种为材料,通过田间试验对这些引进品种进行鉴定,以期筛选出不同类型的甘薯品种,为贵州甘薯生产提供优良品种。


杂交水稻新组合黔优915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种子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三系杂交水稻的选育成功和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我国杂交水稻的研究处于世界前列。从全国水稻产业的发展趋势看,水稻生产是向着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方向发展。因此,选育高产、优质、多抗的水稻新品种,研究和应用先进的实用技术,特别是现有成熟的,


辣椒新品种黔辣5号的选育
《广东农业科学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黔辣5号是从贵州兴义市地方农家自留栽培种筛选的优良单株经自交定向选育的常规干鲜两用品种,该品种中熟。2008—2009年贵州省辣椒省区试2年平均每667 m2产干椒297.33 kg、比对照种增产21.28%,2009年生产试验平均每667 m2产干椒256.08 kg、比对照种增产17.03%;平均生育期203.5 d左右;株高约76.81 cm,株幅约59.41 cm;初花节位15~17节,分枝次数为13.38次,叶色深绿,花冠白色,单株挂果70个左右,果实单生向上,青熟果绿色,红熟果实鲜红色,果形小羊角形,果面光滑;平均单果鲜重4.16 g、单果干重1.11 g,果长6.55 cm、横径1.25 cm,果柄长4.11 cm左右。单果种籽数86.53粒,千粒种籽重5.54 g;抗逆和抗病能力强;果味辛辣。


七星瓢虫对豆蚜的功能反应
《植物保护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测定七星瓢虫各虫态对豆蚜的捕食能力。[方法]将野外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L.)采回并在室内饲养一代后,就其各龄幼虫及雌雄成虫对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的捕食能力进行室内测定。[结果]七星瓢虫各龄期幼虫以及雌雄成虫对豆蚜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Ⅱ型模型,1、2、3、4龄幼虫捕食反应拟合的圆盘方程分别为Na=1.121 86N/(1+0.059 92N)、Na=1.217 04N/(1+0.049 33N)、Na=0.789 92N/(1+0.008 00N)、Na=0.967 01N/(1+0.001 41N),雌、雄成虫的圆盘方程分别为Na=0.958 64N/(1+0.001 03N)、Na=0.976 20N/(1+0.001 52N),经χ2检验各虫态的捕食反应的圆盘方程理论值与实测值相符。用七星瓢虫雌成虫进行自身密度的干扰反应测定,利用Hassell模型进行拟合,所得模型方程为E=0.447 4P-0.433 7,经χ2检验雌成虫的捕食作用率实测值与理论值相符,该模型方程能很好地反映雌成虫自身密度的干扰程度。[结论]1~4龄幼虫、雄成虫和雌成虫对豆蚜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8.7、24.7、98.8、685.5、642.5、927.5头。


施肥及氮肥用量对杂交油菜氮磷钾吸收量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和分析测试,研究施肥和氮肥用量对杂交油菜氮磷钾吸收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提高油菜秸秆、籽粒植株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吸收量中油菜籽粒所占比例较大。氮、磷、钾、硼肥配合施用(NPKB处理)平均产量为1851.7kg/hm2,与PKB、NKB、NPB处理及农民习惯相比,分别增收油菜籽34.81%、25.40%、17.91%和9.34%,分别提高净收益1797.39、1550.00、966.60、1486.74元/hm2,各肥料增产顺序:N>P>K。氮肥用量与油菜籽产量存在正相关关系,施用氮肥增产26.52%~68.10%。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益下降,氮肥的经济用量为N180.0kg/hm2,氮肥利用率可达29.19%,农学效益可达3.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