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处理方式对东方百合种子萌发的影响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常规条件下东方百合种子难以萌发,对育种和相关研究带来不利影响。通过研究培养温度、光照条件、低温贮藏时间、硝酸钾溶液和温水处理对东方百合品种"佳娜Janna"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显示,20℃时种子的发芽率最高,24 h光照对萌发有促进作用;低温贮藏90 d的种子的发芽率最大(81%),但低温贮藏10~90 d的种子发芽率差异不明显;质量分数为1.0%硝酸钾溶液浸种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50℃温水处理1 h可以明显提高发芽势、改善发芽整齐度,但对提高发芽率作用不大。由此认为,用适当方法处理东方百合种子可以提高其发芽势和发芽率。


百合不同离体授粉方法的杂交结实研究
《西南农业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克服百合(Liliums sp.)杂交受精前障碍,以5个杂种系品种和1个野生种为试材,采用离体柱头授粉、离体切割花柱授粉和离体子房授粉方法进行离体授粉杂交。结果显示,对于近缘杂交,离体柱头授粉的子房膨大率和结实率分别为30%和15%,离体切割花柱授粉的为15%和5%,离体子房授粉的为25%和5%;不同杂种系间杂交组合3种授粉方法的子房膨大率和结实率分别为17%和13%、3%和3%、10%和3%。百合杂交组合类型对离体授粉杂交结实率有明显影响;近缘杂交或系内杂交组合的子房膨大率和结实率高于远缘杂交(系间杂交)组合。在3种离体授粉方法中以离体柱头授粉的效果最好,其余2种方法的效果基本相同。采用胚培救方法获得了部分杂交组合的幼苗,经ISSR分子标记鉴定了杂种的真实性,表明通过离体授粉方法可以获得百合远缘杂交的真实杂种。


贵州黑麦草人工草地杂草入侵对刈割强度的响应
《中国草地学报 》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研究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 L.)+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 L.)混播人工草地,探讨了刈割强度与杂草入侵能力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入侵杂草的物种数、密度和生物量与刈割强度具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其物种数随刈割强度的增加而呈"增—减—增"的趋势,密度随刈割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生物量在轻度刈割、中度刈割时降低,重度刈割时增加。从刈割强度对杂草入侵能力变化的幅度来看,刈割对多年生黑麦草+白三叶人工草地中杂草的入侵影响不大。
腊梅花精油提取工艺研究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利用响应曲面法优化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提取腊梅花精油的工艺研究过程中,采用Box=Benhnken中心组合设计的原理,选取了蒸馏时间、料液比、微波功率为响应因子,以腊梅花精油提取率为响应值,构建了二次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提取腊梅花精油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蒸馏时间为2.2 h、料液比为1∶12、微波功率为530 w.在此条件下,平均提取率达到0.615%.


亨利兜兰的离体快速繁殖
《植物生理学通讯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植物名称亨利兜兰(Paphiopedilum henryanum Bream)。2材料类别种子。3培养条件种子萌发和原球茎分化培养基:(1)1/2MS;(2)1/2MS+1g·L-1活性炭;(3)1/2MS+1g·L-1活性炭+100mL·L-1椰子乳;(4)1/2MS+1g·L-1活性


罗甸秋冬黄瓜栽培技术
《贵州农业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丰富秋冬果菜花色品种,进一步提高复种指数,增加农民收入,2003-2008年在罗甸县进行了秋冬黄瓜栽培试验、示范及推广。通过对种植地区、品种、播期、定植期、高效种植模式等的研究,总结出了秋冬黄瓜栽培技术,以供同类型地区借鉴。


ACC脱氨酶的应用研究进展与评述
《生物技术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ACC脱氨酶是一种有效降低逆境乙烯含量的外源促生物质,该酶在干旱、盐胁迫及重金属污染等逆境条件下能显著提高农作物的抗逆性和增加产量,深入挖掘ACC脱氨酶的应用价值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综述了ACC脱氨酶的作用机制及酶活性的影响因素,并重点论述了ACC脱氨酶在提高作物抗逆性及产量和转基因技术等方面应用研究进展。分析了关于拓展ACC脱氨酶取材和应用范围,量化含ACC脱氨酶的根际微生物定殖能力等问题,并展望了ACC脱氨酶在植物修复领域的应用以及建立ACC脱氨酶转基因技术体系等方面的研究前景和意义。

